作品介绍

重建我们的文学理想


作者:蔡家园     整理日期:2016-09-05 19:08:50


本书简介:
   本书是作者蔡家园的文学评论集,其中收录了他近年的佳篇,包括对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的精神价值的探索,对刘继明小说创作发生论的整理等,内容丰富,见解独到?
  作者简介:
   蔡家园,男,1974年生,湖北武汉人。作家、评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理事,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文联文学艺术院副院长,《文艺新观察》常务副主编,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秘书长。
  目录:
  003对峙·反抗·撕裂
  ———池莉创作心理试探
  012荒野中的求索与超越
  ———论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的精神价值
  023焦虑:物欲时代的生命体验
  ———刘继明小说创作发生论
  034沉思中的追问与承担
  ———刘继明与“底层文学”
  038他是一个异类
  ———谈李修文的中短篇小说创作
  044传奇书写中的诗性闪光
  ———论孙方友的笔记小说
  051“心底的神话”
  ———也谈吕幼安小说的艺术魅力
  056作为女性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003对峙·反抗·撕裂———池莉创作心理试探012荒野中的求索与超越———论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的精神价值023焦虑:物欲时代的生命体验———刘继明小说创作发生论034沉思中的追问与承担———刘继明与“底层文学”038他是一个异类———谈李修文的中短篇小说创作044传奇书写中的诗性闪光———论孙方友的笔记小说051“心底的神话”———也谈吕幼安小说的艺术魅力056作为女性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略谈阿毛早期的诗歌创作060清越而优美的吟唱———徐鲁印象064曹军庆:走向广阔与深邃———湖北新锐作家阅读札记071韩永明:敏于思考的写作———湖北新锐作家阅读札记077普玄:一个“奔跑”者的野心与可能性———湖北新锐作家阅读札记082郭海燕:在“突围”途中———湖北新锐作家阅读札记085郑保纯:“舒飞廉”和他的“村庄”———湖北新锐作家阅读札记089胡坚:一个非典型性80后的启示———湖北新锐作家阅读札记095为知识分子“招魂”———评刘醒龙的长篇小说《蟠虺》099给“纯文学”再亮红灯———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带灯》103在“后撤”中前行———关于长篇小说《人境》的对话122直面社会发展症结与人性之谜———评刘诗伟的长篇小说《南方的秘密》128《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折射了怎样的写作伦理———也谈对方方的一种理解对峙.反抗.撕裂——池莉创作心理试探 任何批评对于创作都可能是一种“误读”,因为学科本身性质的局限,心理学的批评显得更甚。本文拟从心理学视角切入,对“新写实小说”代表作家池莉的创作活动进行解读,揭示其深层紧张心理与创作个性之间的必然联系。笔者认为,深层紧张心理是她创作的基本动因之一。作为本文基本概念的紧张心理有如下内涵:首先,它是社会性的,即池莉的紧张心理是社会心理在她身上的投射。当今社会充满了生存窘迫,人类负荷着日益严重的;来自物质与精神的挤压。在不堪重负的生的压迫下,人们的心理不可避免地充满紧张与焦虑。池莉正是非常敏感和强烈地感受到了这种内心深处的骚动,并细腻而逼真地将它们表现出来,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陌生而熟悉的认同,并藉此获得释放的快感,这恐怕也是她的作品赢得众多读者青睐的原因之一。其次,尤为重要的是,池莉的紧张心理是在个体意义上存在的,这源于她独特的人生经历。把握这一点,将使我们获得一扇理解池莉创作个性的窗口。本文将在紧张出现——紧张强化——紧张解除的动态系统中对池莉的创作心理展开带有一定推测性的分析,并指出紧张心理对其创作个性的影响。 对峙:紧张出现 池莉紧张心理的出现源于她强硬的、不妥协的“对峙”生活态度。在她的具有自传色彩的文学论文《写作的意义》中,池莉宣称写作于她“仅仅意味着一种个人的精神生活方式”,并列举了人生四个阶段的经历作为佐证。童年时期,她自信而自卑地与小伙伴莫名地“对峙”;少年时期,她作为一个过于敏感的“新孩子”紧张地与同学“对峙”;青年时期,她在农村体验到“幸福状态”,却无法与人沟通,她的单纯与社会的庸俗形成“对峙”;在医学院求学期间,“新孩子”的复苏使她在“痛心的感觉”中与那些高干子女们“对峙”。正是由于极度强烈的“对峙”体验(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池莉主观强化了的),池莉满心紧张地生活在失去话语的环境中,唯有凭借写作,她的“心中充满了欣悦之情”,才获得放松。池莉所谓的“对峙”至少有两个层次的表现。从表层来看,是“我”和他人之间、“我”和“我”内心矛盾的对峙,体现了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个体内心的冲突。池莉在追忆幼年生活时一再强调“我就这样空虚又胆怯,又自豪又傲慢”,“说都没有真正注意我这个新孩子,无论在哪儿,无论和谁在一起,我都被孤独的感觉缠着”。从深层来看,这里的“对峙”又是“我”与文化的对峙。池莉反复说“我是一个新孩子”,生长在与周围人大相径庭的文化背景中:出生在机关宿舍,接受着“做革命接班人”的教育,因为父母的特殊身份(革命干部)而有“一种天生的革命小主人的自豪感”。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历史的急遽转折带来的,有着必然中的偶然。由于天生嫉妒心理作用,周围的人们明显地表现出敌视态度,敏感的池莉过早地体会到了敌视背后的文化“对峙”,并主动地选取这一态度作为她观照人生和社会的独特方式,也藉此树立了独特的创作观念——拆解与摈弃既定的、虚伪的理想光环,还原真实的、粗砺的人与生活。事实上,这种创作观念又强化了她的紧张心理。那么,池莉为何会如此顽固地坚持“对峙”呢?欲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考察池莉的心理成长史。幼年经历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划分为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其中前一个层次需要的匮乏,将影响其后的层次需要的满足及整个意识活动。池莉的父母都曾经是为革命事业忘我工作的革命干部,很难想象他们会把较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孩子的悉心爱抚与沟通上来。笔者甚至联想到池莉的小说《你是一条河》中的母亲形象——辣辣,从孩子理想的眼光来看,这样的母亲是没有爱或缺少爱的。虽然后来池莉认识到了这样的母亲身上焕发着一种原始的、本能的爱,但幼年的她只可能是一位渴望理想母爱的小女孩,而这种愿望使她怅然若失。对爱和尊重的需要象影子一样缠绕着一个五岁的小女孩,使她充满了刻骨铭心的痛苦感与孤独感,甚至对她成年以后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也正是这两个层次需要的匮乏制约着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造成了如前所叙的幼年池莉略显病态的性格。幼年池莉表现出情绪体验深刻,善于细心体察别人容易忽视的事物和人际关系,极度敏感等心理特征,显示出较为典型的抑郁质气质。这在《写作的意义》关于幼年生活的描述中能找到充分的证据。这种气质使她容易沉湎于个人体验和过度保持沉默,显得孤僻、羞涩。从这里我们更容易理解幼年池莉为何总是陷入“对峙”状态。随着心理的成熟,池莉的这种气质后来发生了某些变化,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她的创作。一个人如果在表面上表现出极度的自尊,那么他的骨子里可能隐藏着极度的自卑。文化心理学告诉我们,怀有自卑感的人往往身负着消极被动人格,容易在精神上沾染病态敏感,爱用移情眼光将对方的言谈举止幻化为敌意动机,从而将自己置于腹背受敌的紧张不安与焦虑之中。幼年池莉甚至从同学的恶作剧中体会到深深的恶意。“我感觉到的不是这种幼稚无聊的形式,而是藏在这种形式深处的锋芒。”当极度的自卑与自尊纠结在一起时,池莉就特别希望别人主动向她妥协。一旦希冀的东西不能如期而至,她便在悲观自怜中升起怨恨,从而更加顽强地“对峙”。池莉深藏着自卑心理,这在她幼年为伙伴所抛弃,在医学院时不合群就已初露端倪。在她后来的创作中,这种自卑情结也常常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她的长篇散文《怎么爱你也不够》中三次重复出现的一句话“你以为你是谁”,后来又被她用作一部中篇小说的标题。这句话中包含的无奈和失落是显而易见的。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句话流露的对自我价值的怀疑正是内心自卑的闪现。试想,一个真正自信的人,会对自我价值才去如许自嘲似的否定态度吗?在此我们可以回应前文的论述,爱与尊重的匮乏,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紧张心理是自卑的诱因,而自卑又加重了心理的紧张。作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池莉正是通过选择写作来消除她的个体紧张心理,并将写作融入了她的个人生活方式之中。





上一本:大家小书红楼梦考证 下一本:大家小书词学十讲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重建我们的文学理想的作者是蔡家园,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