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新词语漫话:2015


作者:林伦伦     整理日期:2016-09-05 18:32:10

这是一本开放性、知识性、资料性、趣味性和生活化的语言小品读本。让人轻松一笑之余品之思之。满纸流行语,笑看浮生百态;漫画辉映漫话,尽显世象万千。  本书是林伦伦教授追踪研究汉语网络和报纸等媒体新词语、流行语的年度系列著作之一,主要收集了2015年度的新词语和流行语100多个(如“主要看气质、阅兵蓝、微商、微谣、刷脸、创客、爆买”等等),并按照这些词语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进行分类分析和研究。作者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每一个媒体新词语、流行语的产生源头和流行渠道进行追根溯源,又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研究新词语和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并对其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评论。本书文笔幽默、行文流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本具有知识性、资料性、学术性和时尚性、可读性兼备的语言社会学的随笔小品读本。  《新词语漫话》的年度书从2012年开始出版,到2015年出了4本。今年的《新词语漫话:2015》是第五本了,也是最后一本了!
  因为很快我就进入60后的行列了。这种年纪,再做新词语和流行语研究,已经有点不自量了,吭哧吭哧地,跟不上。网络技术发展太快,网络新词语和流行语的风景实在太美了,老眼昏花的,不敢再看。
  想下岗后做回老本行——潮汕方言和文化研究:编本字典,把潮汕方言中“有音无字”的“字”“无中生有”做出来;把家乡父老们不知道的常见字的读音注出来,让大家有个“呾破无酒食”、开卷有益的读后感。再编撰一本《潮汕方言大词典》,趁还能走得动,把各地的土里吧唧却生动传神的词语记录下来,留给后代做个念想。
  老了老了,就靠吃老本了。自己啃自己,这也是一种“啃老”,一种“自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哈哈!
  当然,在《新词语漫话》这套系列书封笔的时候,我得感谢这几年来帮助过我的同行、朋友和学生们。不知不觉之间,我连续追踪新词语的研究工作已经十多年过去了!《新词语漫话》的年度书从2012年开始出版,到2015年出了4本。今年的《新词语漫话:2015》是第五本了,也是最后一本了!因为很快我就进入60后的行列了。这种年纪,再做新词语和流行语研究,已经有点不自量了,吭哧吭哧地,跟不上。网络技术发展太快,网络新词语和流行语的风景实在太美了,老眼昏花的,不敢再看。想下岗后做回老本行——潮汕方言和文化研究:编本字典,把潮汕方言中“有音无字”的“字”“无中生有”做出来;把家乡父老们不知道的常见字的读音注出来,让大家有个“呾破无酒食”、开卷有益的读后感。再编撰一本《潮汕方言大词典》,趁还能走得动,把各地的土里吧唧却生动传神的词语记录下来,留给后代做个念想。老了老了,就靠吃老本了。自己啃自己,这也是一种“啃老”,一种“自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哈哈! 当然,在《新词语漫话》这套系列书封笔的时候,我得感谢这几年来帮助过我的同行、朋友和学生们。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许竹君教授、陈倩老师、陈雅静、赵聪同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胡秋红老师,我们一起承担了广东省委宣传部的特别委托项目《2008年以来广东媒体新词语语料库建设及其研究》,积累了好多资料,建设了语料库,出了些成绩,由陈倩执笔的两篇论文分别在高水平的学术杂志《学术研究》(2013.7)和《语言科学》上(2016.1)发表,许竹君主编的《广东媒体新词语研究》一书也正在编著之中。感恩课题组伙伴们的一路欢乐同行!《汕头电视周报》的编辑黄树雄、梁卫群,《汕头特区晚报》的陈少媛、刘小萱先后在该报为我开设了专栏,并殷勤催稿,促使我能在这5年来每周按时缴交一篇作业,促成了每年一本的小册子。感恩“周扒皮”们的“半夜鸡叫”,我才不敢偷懒,坚持按时“出活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著名华文文学专家古远清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美学和文艺学专家於贤德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家陈南先教授、汕头电视台的梁卫群、汕头日报的刘文华、潮汕历史文化中心青委会的李宏新、韩山师范学院的南方、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本科毕业生杨建华、朱丽霞等旧雨新朋不嫌弃拙作浅陋,认真地读了,而且还分别惠赐大作加以鼓励。感恩大家伙为我加油!花城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李加联老弟是个助人为乐的好小伙儿,经常为素不相识的患者捐献血小板,心有善念的人做事也必认真,想必他也是把给作者编书当成善事来完成的。他为我做了5本书的责任编辑,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设计,到漫画插图,一而再再而三地校对文字,不厌其烦。他背后的詹秀敏社长也是个严谨而又唯美的的领导,要求花城出版社每出一本书都得当成一件精品来做。社长如此,部下哪敢怠慢?于是,花城社的书几乎每年都获得国家级大奖,尤其是文学类的书。感恩有这么好的出版社给我出这这样不起眼的小册子。太太陈海鸿女士,“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常常与我一起学习、探讨新词语,听到、看到新词语就会告诉我,给我提供线索。感恩老伴儿的相扶相伴!感恩天底下买书、卖书和读书的人! “龙虫并雕”的《新词语漫话》
  《新词语漫话》系列的内容,大体上是介绍上一年度开始兴起的新词语,包括媒体上使用频率较高的“流行语”和网民常见的“网络用语”。这些词“龙虫并雕”的《新词语漫话》 李宏新 《新词漫话:2014》出版了,这是自2011起,林伦伦教授连续第5部关于年度“新词语”的学术随笔,如果计上2009年获得“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东百种优秀社科理论普及读物”荣誉的《流行语漫谈》(2003出版),则是相同领域的第5部书。相信与前一样,这回也将成为学者好评、雅俗共赏的年度畅销书。 一、《新词语漫话》和“龙虫并雕” 
  《新词语漫话》系列的内容,大体上是介绍上一年度开始兴起的新词语,包括媒体上使用频率较高的“流行语”和网民常见的“网络用语”。这些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能一定程度上直观、迅捷地反映时代的发展。作者取名“漫话”,则是选择不受拘束的叙说议论的行文风格,类似聊天拉家常。系列中的每部书,多是作者在报刊杂志所开设专栏的文章结集,基本由数十篇文章组成,各篇都有独立主题。这样,既适合资深网民阅读,又适合较少上网者以最短时间接触到时代信息。文章看似轻松随意,实则字字推敲,谈笑风生中蕴涵丰富知识和严密逻辑,令读者在不知不觉充实知识,又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刘向称“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则譬之《新词语漫话》系列,用新词语表述就是“居家旅行必备之良药”,“这是极好的”。《新词语漫话》系列的最大特点为大学者写普及文章:作为当代语言学家、语言文学二级教授,作者曾主编过《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1978-2000)》、《新编潮州音字典》等多部辞典工具书,深厚学识令该系列著作中多数新词语都有准确的溯源、界定、用例等,且言之成理、引之有据,保证了作品的学术性;作为长期居于讲台第一线又历任三所大学校长、副校长的教育家,作者善于深入浅出地传道、授业、解惑,这保证了作品的正面引导性和可读性;作为关心时政的著名文化学者,作者在每个新词语介绍中,都穿插有恰如其分的社会背景分析和政论时评,因时而评、缘事而发,透彻说理、予人启迪,保证了作品的思想性;最为难得的是,作者不仅是中国社科院“青年语言学家奖”获得者、还折桂最高民俗文学奖项“山花奖”,极高的学术和文学素养,令其能摆脱一般学者散文的晦涩以及作家随笔的粗疏通病,保证了作品在引人入胜的同时,亦能让读者获得丰富的文化养料。有学者将《新词语漫话》系列譬为“大厨烹小鲜”之作,确为的论。然而,要将“小鲜”烹成大众美食亦非易事。事实上,老一辈语言学家写通俗读物的并不普遍,能做到普通读者看得下的更少。个人觉得,其代表人物也就力主“龙虫并雕”的中国语言学一代宗师王力先生和吕叔湘先生。所谓“龙虫并雕”,“雕龙”指专门著作;“雕虫”指一般小文章。如王力“大家小书”系列的《诗词格律概要》、《诗词格律十讲》等,字仅10万余,页数不足200,却是一片空白者仍能看懂,1979年至今一版再版,成为诗词入门经典。如吕叔湘收入“中学图书馆文库”的《语文常识》,字数仅12万,页数220,堪称“大家写小书”典范。想来伦伦师写作《新词语漫话》出发点也是如此。尤其值注意的是,大学者出手,无论如何总先立意于“雕”,作品“雕”之对象虽不同,但严肃性和科学性并无不同,而力求将知识性寓于趣味性中,让稍通汉字者能看得懂、看得下,始终是作品的第一因素。这在《新词语漫话》中,便得到充分体现。 二、“混搭”《新词语漫话:2014》 好吧,看看今年这盘“小鲜”。如何介绍该书内容,我觉得还是用书中的新词语,以文字“混搭”——即网络流行且报刊杂志出现过的新词语来表述应该更不错。据说这年头没有什么不能“混搭”的。《新词语漫话:2014》开篇便借鉴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几个版本的十大流行语、新词语、网络用语,推出“林氏2014年十大热词”,分别为:依法治国、反腐、打虎拍蝇、新常态、一带一路、占中、失联、萌萌哒、任性、暖男。它们是建立在科学分析和系统梳理基础上、从专业角度出发而作出的结论,有理有据,令人信服。除这“TOP10”外,《新词语漫话:2014》还列有近百个新词语,部分单独成篇,部分归纳入各“族”、各“奴”等篇。这些新词语中,排除掉咱不想聊的“高大上”政治词外,还有惨无人道的“鲜肉”、“大叔”、“人鱼线”等,也有令人伤心欲绝的“失联”“备胎”“男闺蜜”等,更有丧尽天良的“绿茶婊”诱惑和“你摊上大事了”的威胁等。对于本人而言,找个“男神”从无兴趣且“细思恐极”,“跪舔”“女神”又没有“任你虐我千百遍,我自待你如初恋”的心理承受能力,“逼格”扮不起,“装装族”无缘,要“萌萌哒”未具备“逆生长”天赋,想“中国范”又缺乏高“颜值”支撑,“冰桶挑战”则一直认为暴殄天物——冰桶冻啤酒那才是绝配呢!那该谈点啥?好吧,“小确幸”还是有的,咱聊聊《男人的种级等类》和《请不要糟践“女同学”和“表妹”》。然而举两篇为例,却偏只谈一篇,这就叫“奇葩”了吧?我是不会告诉您这叫“任性”的。《请不要再糟践“女同学”和“表妹”》篇,介绍的是原词汇系统中固有但被赋予新涵义的新词语,简单点讲就是一些本无贬义的称谓在2014年被用歪者,其中以“女同学”、“表妹”、“志愿者”最为“吸精”(吸引眼睛)。“女同学”,事出某住建局主任夜场搂小姐照遭曝光,辩解为与“女同学”聚会,“女同学”遂成调侃对象,一时几成欢场女工作者的代名词;“表妹”,事出某派出所长与有妇之夫开房行苟且遭举报,其诈称与“表妹”在房间聊天,“表妹”也成一时热词;“志愿者”事出某城管中队长停车拒缴费且打死管理员,后官方公布中队长是城管“志愿者”,“志愿者”便成为继“临时工”等之后被毁新词。这几个新词语未必会继续流行,如至2015年的现在,网络上、媒体中都少有应用了。不过,将之存诸书卷,留下资料,亦可让后人一窥彼时的社会百态。这也是该书的诸多贡献之一者。闲翻小书,人生乐事。此之谓也。而推介一部适合任何文化阶层的好书,是吾辈理所当然分内事。出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缘故,咱为之“喜大普奔”。18.手机摇一摇,新词产生了  2015年的春晚,节目好不好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媒体上炒个没完没了。但有一条倒是大家都公认的,就是冒出很有效的鼓励观众参与互动的新招,“摇一摇,抢红包”。据媒体报道,微信通过与央视春晚的首次携手,从除夕8点开始,用户“摇一摇”手机可以抢到由各企业赞助商提供的超过5亿元的现金红包,单个红包最大额达到4999元。据春晚闭幕后的统计,除夕全天,微信红包首发总量超过10亿人次。春晚播出期间,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超过110亿人次。春晚主持人口播提醒观众摇红包之后,微信摇一摇互动达到峰值:每分钟8.1亿次。有网友改编江南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云:“摇啊摇,摇到红包了”,真的有点意思。而这边厢,淘宝支付宝和微博也不甘示弱,拉来了众多的明星助阵,以达到抢占派红包阵地的目的。据统计,除夕当天,也有6.83亿人次使用了支付宝红包,收发总金额达到40亿元。马云的99万多个红包2分36秒被抢空。“剁手族”们已经把“再上就剁手”的誓言抛到九霄云外,一边食不甘味地扒拉着年夜饭,一边紧握手机紧盯着电视频幕,以免“错过几个亿”。整个春晚的时间,就是不断“摇红包”的过程。微信红包摇到手酸,临睡前还要抢个马云的红包才肯心满意足地上床,带着鼓鼓的红包微笑着进入梦乡。有喜欢诗词的才子网民填了一首《沁园春·红包》云:“祖国风光,春节红包;望群内群外,人人兴奋,两眼放光,魂牵梦绕。手机之外,一片萧条,线下活动,统统推掉。到夜晚,看绅士名媛,捧手机笑,为了块儿八毛,引无数土豪不睡觉。”也有改编古典诗词名句的,如“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抢红包”、“夜夜思君不见君,原来君在抢红包”等等,把人都笑死了。对于边看春晚边抢红包的这种互动方法,有赞有弹。点赞者谓是“开启了春晚与观众互动的新纪元,让春晚更有互动感、分享感和参与感”。“我是为了抢红包才坚持看完春晚的”,“家里因为抢红包也热闹多了,真有意思”,有网友点赞说。弹者则吐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春晚从头到尾抢红包”、“春节晚会演的啥?我就知道抢红包”。确实,为了抢红包,年夜饭没好好吃,春晚节目也没好好看,大家都忙着低头摇手机,淡化了家庭团聚的亲情氛围,淡化了春晚的文化味道。老人家不高兴了,抱怨孩子们大老远的好不容易回家团聚一次,结果大家都在低头摇红包,把年夜这一传统的亲情交流的黄金时间白地浪费掉了。再说,就是有红包助阵,今年的春晚收视率还是“再创新低”。所以,还是应该在节目水平的提升上下功夫,而不是利用春晚来做生意。有智者则“透过现象看本质”,对这种“春晚抢红包”现象的出现原因和利弊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其实这是一场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大战,无论是微信红包或者是支付宝红包,都是电商的营销诱饵。通过移动端抢红包连接用户、发展用户,而网络红包的成本低廉、营销效率却很高,因为它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在商业化与趣味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绝大部分的抢红包者都把抢到的红包继续存在电子钱包了,产生了资金沉淀,每天可以为微信和支付宝产生至少数百万元的利息。哦,却原来呀,摇红包者只不过是贪食的鱼虾,被电子红包这个诱饵引诱而上钩了却还高兴得不得了,就差像小品里那样高喊着“我自豪”、“我愿意”。所以说,今年过年,是微信、支付宝、微博三大网络巨头的红包PK之夜。我不懂“摇红包”,更不懂电商经济,但我,敏感地看到:“手机摇一摇,新词产生了”。“红包”这个被多种外语作为外来借词、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的汉语传统文化词,在春晚的“摇一摇”中,产生了它的系列衍生词,它们是“网络红包”、“电子红包”、“明星红包”、“电子钱包”、“抢红包”、“摇红包”等等。例如:“网络红包是典型的低成本、高效率营销渠道。”又如:“微信等电子红包的出现,说明人们的网络关系,也需要真金白银的认证。”再如:“家里两桌麻将,7点55分全停了!七大姑八大姨激动地掏出手机抢红包。”(《广州日报》2015年2月20日A3版)“你摇到红包了吗?”成为了大年初一的使用频率最高的问候语,今后也会流行一阵子。





上一本:大后台 下一本:一位农民工35年的寻梦之旅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新词语漫话:2015的作者是林伦伦,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