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随园散人,擅长散文诗词,文字空灵婉约,曾出版多本畅销书籍。本书挑选10位民国时期的才子,分别是胡适,徐志摩,沈从文,钱钟书,徐悲鸿,李叔同,朱自清,戴望舒,卞之琳,郁达夫。用叙事加抒情的故事性写作手法,用清雅的文笔来描绘他们传奇的一生,同时配有人物照片。本书为有声读物,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播璟炜和张清淼两人合作播读本书全部内容,扫后勒口二维码,可以聆听民国时期美丽女子的故事。 作者简介: 随园散人,原名王芾立。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诗人,散文作家。隐于人间,以文为酒。去留随心,散淡如尘。擅长散文诗词,文字空灵婉约。已出版作品《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我总是一个人,你从不曾来过》、《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最深情莫如诗经》、《最风流莫如唐诗》、《最相思莫如宋词》等。 目录: 序言:那风姿绰约的年代/001 钱钟书:人间有味是清欢/001 独爱寂静/002 围城里的幸福/006 最美的爱情/012 风骨犹存/016 胡适:一蓑烟雨任平生/021 民国风姿/022 多情似无情/028 简单幸福/032 荷戟独彷徨/038 徐志摩:春花秋月何时了/045 云水之恋/046 人生如棋/051 目录: 序言:那风姿绰约的年代/001钱钟书:人间有味是清欢/001独爱寂静/002围城里的幸福/006最美的爱情/012风骨犹存/016胡适:一蓑烟雨任平生/021民国风姿/022多情似无情/028简单幸福/032荷戟独彷徨/038徐志摩:春花秋月何时了/045云水之恋/046人生如棋/051飘零尘网中/055爱到寂灭/060戴望舒:雨巷深深深几许/067凄美的误会/068天青色的心/072诗人与现实之间/078走不出的雨巷/082徐悲鸿:满城萧瑟画不成/087百味人生/088爱情来去之间/093水月双清万古情/098俯仰无愧/103朱自清:腹有诗书气自华/109朴素中的风华/110济世与隐逸/115生死两茫茫/120已湮灭沧桑/125卞之琳:多情自古空余恨/131人生断章/132路过的天涯/136刹那尘缘/140曾经沧海/145沈从文:牧歌田园已荒芜/151从湘西走来/152为爱低到尘埃/157悲喜自知/161赤子其人/166郁达夫:多情却似总无情/171凄凉而丰盛的生命/172酒杯里的人生/177生怕情多累美人/181来去如谜/187李叔同:半世风流半世僧/195与佛有缘的才子/196风月无边/201异国情缘/206悲欣交集/211前言那风姿绰约的年代 突然沉默,世事皆无声响。整个世界仿佛空洞的画面,寥寥几笔,勾勒出沧桑与悲喜,又在苍白的色调里,透着几分醉意阑珊。我们尽量保持清醒,却还是在某些时刻,沉沉醉去,不知身在何方。只不过,醉与醒之间,并无多少阻隔。 或许,真该以醉眼迷离的姿态,去面对那个时代,然后在醉意里,遇见所有的离合变幻。民国,去得并不遥远,却已无法触及。我们只能在那些渐行渐远的气息里,找寻那些如今难再重现的情怀与气韵。 总有些时代,让人想起来就感伤却又总是念念不忘;总有些时代,让人不忍心去触碰却又必然要去触碰。衣带生风的魏晋,诗情画意的唐宋,不管岁月走了多远,那些恣肆与狂放,风流与缱绻,都让人忍不住心驰神往。 很庆幸,在不远的从前,有过那个时代。那时候,大清王朝轰然倒塌,封建帝制突然消亡,整个世界都仿佛灵动了起来。于是,爱也爱得恣肆,恨也恨得彻底;聚也聚得快味,那风姿绰约的年代突然沉默,世事皆无声响。整个世界仿佛空洞的画面,寥寥几笔,勾勒出沧桑与悲喜,又在苍白的色调里,透着几分醉意阑珊。我们尽量保持清醒,却还是在某些时刻,沉沉醉去,不知身在何方。只不过,醉与醒之间,并无多少阻隔。或许,真该以醉眼迷离的姿态,去面对那个时代,然后在醉意里,遇见所有的离合变幻。民国,去得并不遥远,却已无法触及。我们只能在那些渐行渐远的气息里,找寻那些如今难再重现的情怀与气韵。总有些时代,让人想起来就感伤却又总是念念不忘;总有些时代,让人不忍心去触碰却又必然要去触碰。衣带生风的魏晋,诗情画意的唐宋,不管岁月走了多远,那些恣肆与狂放,风流与缱绻,都让人忍不住心驰神往。很庆幸,在不远的从前,有过那个时代。那时候,大清王朝轰然倒塌,封建帝制突然消亡,整个世界都仿佛灵动了起来。于是,爱也爱得恣肆,恨也恨得彻底;聚也聚得快味,散也散得洒脱。许多规则与逻辑失去了原有的力量,鲜活的人生格调便浮出水面,取代了旧日的死气沉沉。回到最初,烽火依旧连城。那仍然是纷扰不休的时代,大地与年光,都在战火与硝烟里摇摇晃晃。民国所有的故事都在混乱的时空下浮沉,岁月刻下的痕迹清晰如初。军阀混战,世事萧条,人性挣扎,风雨飘摇,这原本就是民国的模样。事实上,无数的遗老遗少仍旧在醉生梦死,无数的野心与阴谋都在或明或暗地生长。还有无数战战兢兢的人们,蜷曲着身体,在灯火明灭的地方,彷徨无际。但这些,都无法改变民国的韵味。那是写意的年代,恩怨与情仇,都透着几分风花雪月的味道。只是这样的味道里,却又分明有着说不尽的悲伤与寥落。那里,旗袍下的女子在影影绰绰的灯火下,与时光对饮。但别忘了,还有许多的文人雅士,在爱恨的边缘,在疏离散淡的年代里,书写着悲欢离合。才子佳人,说来是俗套的情节,却也是动人的画面。如今,苍白的世界里,还有几段故事几场爱情,能配得上这几个字?从旧时代里飘然走来,民国才子有着与生俱来的不羁与纵意。或许冷落,或许悲凉,但更多的还是快意与风流。他们身上,有着旧时代的清雅,也有着新时代的纵意,所以,在平平仄仄长长短短的字句里,他们的人生显得与众不同。民国的年光,经他们轻描淡写,便有了无边的风情与风姿、风流与风骨。回首之际,便看到了那些飘洒而冷峻的身影。徐志摩仍在康桥的柔波里心事搁浅,李叔同已放下俗事归了青灯古佛;卞之琳还在桥上思考着关于风景的哲学,戴望舒已在茫然的等待里回到了雨巷……所有的才子,连同他们的故事与情怀,构成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性灵世界。细细想来,如突然落下的夏雨,浸润了整个世界,却又在不知不觉间抽离。在他们离去后,虽然还有许多人执笔耕耘,却很少有人能写出那样的风情。故事可以相似,情怀却已不在;爱恨仍在流转,风姿难再重现。枕着年光,对那逝去的年月念念不忘,终究不过是默然感伤。风华绝代也好,风流恣肆也好,都只是旧日风景。那风姿绰约的年代,到底是远去了。 文摘 钱钟书:人间有味是清欢四十无闻懒慢身,放情丘壑任天真。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时名扇外尘。短策看云松寺晚,疏帘听雨草堂春。山花水鸟皆知已,百遍相过不厌贫。 独爱寂静人间的路,是每个人必经的天涯。往往是这样,走着走着,就走入了荒野。从来处来,到去处去,经过的是千万次的聚散离合。就在这些聚散不断的故事里面,我们认出或者忘记了自己的模样。走在路上,踩出足迹,也就踩出了悲欢。于是,遥望岁月,我们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不念过往,不畏将来。这世上,多少人眷恋繁华,在人海中活得形神憔悴。其实,人生原本可以这样度过:远离喧嚣,在独自的世界里,看山看水,莳花种草,日日与自己真诚面对。不为特立独行,只为悠然写意。性情简单的人,总会厌倦繁华,那么,去到山水之间,晴耕雨读,采菊种豆,也是不错的选择。日子可以散淡,却不应该苍白。钱钟书是个安静的人,人们印象中的他,似乎总是在自己的书房里,与那些被他视为生命的书籍倾情面对。人世的喧嚷纠葛,便被这样的痴情与清淡,远远地隔开了。人们说,他是个孤僻的人,他笑着,继续读他的书;人们说,他是个狂傲的人,他不语,继续他的痴迷。或许是天意,周岁的时候抓周,他抓到了书,于是在后来的许多年,他从未割舍对书的痴情。因为这样的痴情,世间的许多事,名缰利锁,离合变幻,都被他视为云烟。他只愿,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个闲云野鹤,不惊风,不惊雨。钱钟书是江苏无锡人,出身名门,他的父亲钱基博是近代著名的古文家,曾先后担任过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校的教授,他的母亲姓王,是近代通俗小说家王西神的妹妹。钱钟书从小就聪慧无比,记忆力惊人。但他的天赋主要表现在文学上。他喜欢随心所欲地自由发挥,特别不愿意按部就班地逻辑推理,因此对理科课程深恶痛绝。考入清华时,数学竟然得了零分,本来是不能录取的,但因为他中英文特别出色,校长罗家伦就决定将他破格录取。青年时期的钱钟书颇有些恃才傲物。他上课不记笔记,有时候画画或者练书法,有时候低头看外文原版小说,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尽管如此,在生活方面,他却有几分傻气。据说,他总是分不清东西南北,穿衣服不是前后颠倒,便是内外不分。最出洋相的是上体育课,因为左右不分,常常出洋相。但这些琐事都被他淡然地遗忘了,被嘲笑以后,他又回到了书里。徜徉于书卷,他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才子,才能找回属于他的狂傲与自在。那里,所有的寂静都被灯火点亮,无边的风情被他默然拾取。走出来的时候,他已让无数人侧目了。其实,所有寂静处,皆有大风景,只是人们走得太快,总是无声地错过。其实,他的人生,本不寂静。吴宓对他的评价是:才情学识兼具,新旧中西俱通;学界这样称赞他:中国博学鸿儒,当代文化昆仑。而世人的说法是: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抑或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让整个世界惊叹。然而,他却只是静静地坐在书斋里,如常般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上清华以后,他发誓要横扫图书馆,所以每日都会从图书馆抱回大堆书,边看边用又粗又黑的笔划下佳句。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的线装书借书单上,只有他的名字。后来,他有了自己的书房,仍旧是日日在书中游走。新书旧书,中文书外文书,但凡到手就会用心赏读。据说,他只要手中有点外汇,就张罗着买书,国外出版社的稿酬,他基本不取现金,而是开出书单子,请对方实物支付。或许,这嗜书之人,在书香之中也能找到几分醉意。对他来说,世人盛赞也好诋毁也好,都只如风中尘屑。他在乎的,是书中的快乐,是独自的清欢。很多时候,他像个隐者,在繁华深处,探寻生命的真意。日日倾情于书,偶尔回归自己,偶尔遗忘自己。由此,天地之间,也便少了许多俗事。世人知晓钱钟书,多因《围城》蜚声在外。但真正奠定他在学界地位的,还是那部《管锥编》。这是他研读了《周易》等十部中国古籍所作的札记和随笔总汇,用典雅的文言写成,引用了大量西语原文,引述了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该书自问世以来,不要说读懂的人寥寥无几,就算是通读过的人,也是屈指可数。他仍是那副无所谓的态度。得失成败,荣辱毁誉,他都看得很淡。只有那份对书的痴情,从未减少半分。甚至面对生活的困苦境遇,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试图淡忘周遭的悲情。文革时期,他被送去劳改,每日只能看马列著作,他竟然也读得兴致盎然。后来,许多人被大赦回京,他和杨绛却不在名单之中。于是,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住得心安理得,只是因为没有书,钱钟书颇觉得无味。在他的书斋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常人觉得孤寂,他却喜欢这样的清静。后来,他谢绝了许多人的拜访,于是有人说他清高孤傲自以为是。他默不作声,依旧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飘然如天地沙鸥。名利之事,本就是枷锁樊笼,苦心追逐只会越陷越深。对于别人的盛赞,钱钟书向来是笑而不语。对他来说,大师也好,鸿儒也好,这些称号都没有意义,只有心中的宁静,最让他不舍。20世纪80年代以后,钱钟书先生在国际上声誉大振,国内十几家电视台联合拍摄《当代中华文化名人录》,并有优厚酬金,可谓名利双收,钱钟书却不愿参与其中,笑着对前来邀请的人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迷信钱吗?”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栏目,许多人拼死往里钻,但当节目制作人员试图去采访钱钟书时,却遭到了他坚决的拒绝。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他去讲学,开价16万美元,交通住宿免费提供,可携夫人同往,钱钟书却拒绝了。英国一家老牌出版社,得知他有一本写满了批语的英文大辞典,派人远渡重洋,叩开他的大门,许以重金,请求卖给他们,他却坚决不卖。到底,他是个淡泊的人。追名逐利不符合他的性情。在他的世界里,有书香墨香,有风色月色,就是没有那些俗妄念头。他所做的,无非是独自行走,从寂静到更寂静,从悠然到更悠然。当人们说他清高自傲的时候,他就坐在书斋里,两耳不闻世事喧嚣。轰轰烈烈,波澜壮阔,不是他想要的。墨守完整人格,不惧风雨飘零,这是属于钱钟书的寂静。应该说,在这世上,每个人都是风景。许是烟雨楼台,许是大漠孤烟;许是夕阳西下,许是秋月无言。无论是怎样的风景,总有人熟视无睹,总有人念念不忘。世间纷扰太多,我们能做的只是随遇而安。坦荡地行走,寂静地度日,纵然无人理睬,至少可以做自己的风景。人间有味是清欢,说得真好。 围城里的幸福爱如烟火。这样的字句让人心惊,然而惊讶之后又蓦然间明白,原来真的如此。爱情虽美,却常常经不住风吹雨打。往往是这样,走着走着,两个人便走出了各自的世界,从此两处天涯。所以,人们常说,如花美眷,敌不过似水流年。薄情之人自不必说,刹那的欢情后,便会露出朝秦暮楚的面目,然后转身离开,不管给对方留下怎样的黯然销魂。即使是痴情之人,又有多少人能守着某个人不离不弃呢?所谓的地老天荒,很多时候只是故事里的空洞台词。却也有人将爱情演绎成了小桥流水的清浅诗句。漫长的似水流年,他们守着彼此,真正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是钱钟书,她是杨绛。多年以后,他说: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岁月无情,却没有割断这场乱世的情缘。我们不妨走近,看这对才子佳人如何将爱情勾勒成水墨画卷。他是俊雅才子,她是翩然红颜。就像许多故事里的情节,他们在最好的年岁,于清华大学的古月堂,默然相逢。仿佛只是刹那,他们就认定了对方。其实,所有的刻骨铭心,都开始于刹那的欢喜。只不过,多数彼此倾心的男女最终不得不为爱情画上伤感的问号和叹号,只有少数终得圆满。花好月圆,本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当时的杨绛,在清华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研究生院就读。她也是江苏无锡人,后来定居苏州。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杨荫杭是著名的律师,曾赴美日两国留学,获宾西法尼亚大学法学硕士,他创办过无锡励志学社和上海律师公会,担任过上海申报编辑,历任了江苏省高等审判厅长、浙江省高等审判厅长等职。杨绛的姑母杨荫榆,是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后来在日军攻陷上海时为维护学生而被枪杀。最重要的是,杨绛也是聪慧过人,并且也嗜好读书。17岁的时候,她考入了江苏东吴大学,虽然分科的时候选了政治系,但她喜欢的却是文学。因为不喜欢,所以他对于专业课程总是敷衍了事,大部分时候都待在图书馆里阅读文学书,三年以后,对文学更是痴情。大三时,杨绛得到了威尔斯利女子学院的奖学金,可以去美国留学,但她并不觉得洋学位多了不起,宁可考清华的文学研究院,她想去中国最好的大学念自己最喜欢的文学。她果然考入了清华。这场让人艳羡的爱情,便有了开头。来得清清淡淡,却是不迟不早。对于杨绛与钱钟书的缘分,杨绛的母亲说,她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不久之后,他们就在清华的校园里出双入对了。民国的天空下,有太多缠绵悱恻的故事。我想,身处这段历史的人们是幸运的,虽然外面充满不安与萧瑟。至少,人生与爱情,都可以放肆地进行,不必理会太多是非曲直。洒脱地生活,倾心地爱恋,都变得合情合理。同时,属于旧时代的诗情画意还未走远,独自的时候可以吟风赏月,相爱的时候可以诗酒流连,无需面对嘲讽眼神。而如今,虽仍有不少人写诗,但在许多人眼中,诗人几乎成了奇怪的生物。至于诗意,早已不知去向,谁若突然谈起,只会被人鄙薄。于是,风雅与风情,也几乎没了踪影。然而,花花世界里的人们,却很少觉得这个年代有何可悲之处。当然,爱情再美也要面对离别。1933年的夏天,钱钟书毕业了,因为他格外出众的才华,清华希望他留校继续攻读硕士,可是他拒绝了。他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自学能力,而且水平并不比在校的研究生差,没必要再学重复的东西。钱钟书,向来是孤傲的。他去了光华大学任教,杨绛还没有毕业,他们暂时分开了。离别后,钱钟书写了许多信给杨绛,其中有不少情诗,皆是古体诗,比如这首:缠绵悱恻好文章,粉恋香凄足断肠;答报情痴无别物,辛酸一把泪千行。依穰小妹剧关心,髾瓣多情一往深;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良宵苦被睡相谩,猎猎风声测测寒;如此星辰如此月,与谁指点与谁看。困人节气奈何天,泥煞衾函梦不圆;苦雨泼寒宵似水,百虫声里怯孤眠。他的诗虽做得好,她回信却并不多,她对他说,她不爱写信,他有些抱怨她:“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后来,他写《围城》,还念念不忘这段往事,《围城》里的唐晓芙也不爱写信。后来,他们的鱼雁传情还是被发现了,不过爱情却因此变成了婚姻。两个自由相爱的人,老老实实却又略带迷茫地走了遍媒妁之言的程序。1935年,他们在无锡完婚,从此将人生交付给了对方。从前,她和他提起自己的家庭的时候,她有些自豪道,清末状元张謇曾称她的父亲杨荫杭为江南才子。不想他也把张謇致他父亲的信拿给她看,原来在信中,张謇也称钱基博为江南才子,两人对望,哑然失笑。此时,她的身边有了属于她的江南才子。都说才子多情,但钱钟书,却给了她所有的痴情。他说婚姻如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而他自己,却始终住在那座围城里,和他的知己红颜,守着他们的年月和爱情。当风花雪月变成了柴米油盐,他们的爱情从未失去最初的安恬与美好。他仍是风度翩翩的才子,她仍是内敛素净的红颜,灯火明灭,世事变迁,许多故事悄然落幕,许多尘缘无端消散,围城中的他们,却不曾辜负尘缘。结婚那年春,钱钟书参加了教育部公费留学资格考试,以绝对优势名列榜首,顺利地拿到了英国留学的名额。为了随他去英国,杨绛同老师商量,用论文形式代替考试,提前毕了业。婚后不久,他们双双离开了江南,从上海起航,乘船去了英国。尘埃落定后,两个人开始了在异国他乡情趣盎然的生活。在牛津大学的日子是静好的。平时各自上课,下课或者放假的时候他们会相约去读书,他们会比赛谁读得书多,那样的情景,俨然便是纳兰容若笔下赌书泼茶的画面。独自畅游书海已是格外的惬意,与所爱的人共醉书香,更是写意的情节。偶尔,他们也会去市区的图书馆,那里可以借到十九世纪作品和通俗书籍,他们总会抱一大堆的书回家。入夜的时候,街灯闪烁,高大的警察慢吞吞走着,挨家挨户检查大门是否关好,邮差也识得他们,半道上遇上了,就把家信给他们,小孩子会和他们要信封上的中国邮票。他们就在这样安恬的夜晚沉入梦里,醒来的时候继续未了的故事。钱钟书在牛津拿到学位之后,他们又相伴去了法国巴黎大学。读书仍是他们最喜欢的事情。当然,有时候他们也会背诗,中文的,西文的,都来者不拒,他们还喜欢比照着书中的描写一起看风景,看到不同的房子,就猜测里面住着什么样的人家,看到人流中的各色人等,就猜测那人有怎样的身份。在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与妻子阿蘅之间的故事,像极了他们。都是聪明骄傲才华横溢的男子,和才气足以与他们并驾齐驱的红颜,在纷乱荒芜的人间,过着清浅而诗意的日子。只不过,黄药师与阿蘅是幻想中的神仙眷侣,而钱钟书与杨绛,却是红尘俗世的珠联璧合。有诗词歌赋心有灵犀,有柴米油盐磕磕碰碰,于不圆满的乱世,营造着属于他们的圆满。世间的聚散离合,似乎与他们无关。 最美的爱情惝恍流离的人世间,才子佳人往往会演绎成落花流水春去。许多故事在风尘岁月里褪去了最初的静美,只剩哀叹与无奈,隔着两处荒凉。尘缘就在那里,摆放得不偏不倚,聚与散,悲与欢,都仿佛早已注定。所以人们总说,猜到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尾。而他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经历了世事沧桑,他们从不曾相忘于江湖。贫穷也好,落魄也好,都不曾走散。清淡如水,就是他们的爱情。就像杨绛说的: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我们的爱情到这里就可以了,我不要它溢出来。其实,经过你侬我侬的情浓时光,爱情都会回归平淡。在平淡甚至索然的日子里,仍能不相弃,才是真的爱情。他们的女儿钱瑗出生了,他们叫她阿圆。那段日子,杨绛住了医院,钱钟书与生俱来的傻气便都显露了出来。他陆续打翻了墨水瓶,弄脏了房东家的桌布,弄坏了门轴,砸碎了台灯,当他像个犯错的孩子般,将这些事告诉杨绛的时候,她只是淡淡地说,不要紧,我会修。后来,她果然修好了,而他为了她学会了炖鸡汤。看上去不食人间烟火的才子,选择了与生活握手言和;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红颜,回归了锅碗瓢盆的生活。幸好,他们都足够聪明,经过短暂的不适应,日子便又从散淡中透出了应有的悠然写意。如果说生活是画卷,那么,我们可以做画里的蒹葭苍苍,却也可以退身出来,以恬淡之手,为这画卷添上草树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