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个人简历


作者:娜夜     整理日期:2016-08-07 19:07:44

著名诗人娜夜的原创精品诗作 
本书简介:
  本书是女诗人娜夜近年来所创作的诗作的结集。分“在这苍茫的人世上”“大于诗的事物”“阳光照旧了世界”“在时间的左边”“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5辑,收入其作品193首。对于娜夜而言,她的诗歌细小而开阔,自我而又具有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与真切恍惚的“现实感”。而必须强调的是这种“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和“现实感”并不是外在于诗人的,而恰恰是与生命感受为一体的。娜夜的诗歌因为要寻找“真相”所以不能不尖锐和具有沉暗惊悸的痛感,甚至这份尖锐和痛感并不是瞬间到来的,而是缓冲式的递增——如小小的芒刺或针尖的缓慢接近。这份尖锐不只是对外在事物或整个生活环境甚至历史文化语境的探寻和揭示,也是对自身命运的省思与盘诘。
  作者简介:
  娜夜,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诗歌写作。出版诗集多部。曾获《人民文学》奖,天问诗人奖,《十月》文学奖等。2005年《娜夜诗选》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现居重庆。
  目录:
  第一辑在这苍茫的人世上 个人简历/002望天/003生活/004起风了/005朗读/006睡前书/007云南的黄昏/008合影/009喜悦/011真相/012安居古镇/013西藏:罗卜林卡/015移居重第一辑在这苍茫的人世上个人简历/002望天/003生活/004起风了/005朗读/006睡前书/007云南的黄昏/008合影/009喜悦/011真相/012安居古镇/013西藏:罗卜林卡/015移居重庆/016想兰州/017标准/018别/019一首诗/020现在/021夜归/022白银时代/023大悲咒/024西夏王陵/025两地书/026人民广场/027交谈/028手写体/029省略/030你和我/031您好:大雾弥漫/032摇椅里/034在这苍茫的人世上/035自由/036在梦里/037事件/038回答/039一团白/040母亲的阅读/041某地/042第二辑大于诗的事物家书/044回避/045恐惧/046梦/047大于诗的事物/048说谎者/049母亲/050如果/051现场/052爱直到受伤/053移居长安/054酒吧之歌/0552008年11月19日/056信仰/057独白/058我知道/059北京/060婚姻里的睡眠/061大白菜/063我想起/064忏悔/065欢呼/066在欲望对肉体的敬意里/067封面上的人/068小女孩/069停电/071奇迹/072聊斋的气味/073修/075拉萨/076寺/077哥特兰岛/078哀——悼韩作荣先生/079所有的/0801973年/081第三辑阳光照旧了世界跳舞吧/084风中的胡杨树/085亲爱的补丁/086纸人/087震荡/088我需要这场雪/089新年的第一首诗/090切开/091某些命题/092陪母亲散步/093废品收购站/094然后/095暮年/096活着/097下午/098霜降后的早晨/099诗人之心/100从酒吧出来/101阳光照旧了世界/102鞠躬/104孤独的丝绸/105写作/107安检/109青海青海/110半个月亮/111赫塔·穆勒/1112腾冲国殇墓园/113看海/115革命或《动物农庄》/116诗人/117乡村/118幸福/119首尔早晨/120反抗/121梵蒂冈/122新疆/124胡适墓/125第四辑在时间的左边云居山之夜/128哪一只手/129坎布拉/130这里/131一本可能的书/132覆盖/133花朵的悲伤减轻了果实的重量/134星期天——致诗人G/135从西藏回来的朋友/136浮动/137小教堂/138青海/139然而可是/140动摇/141隐喻/142妇女节/143我梦见了金斯伯格/144春天可以干什么/145判决/146在甘南草原/147哀悼——给诗人昌耀/148从报社出来/149纸教堂/151晚年/152小姐/153铜镜/154静夜思/155再写闪电/156日记/157拉不愣寺/158春天/159在时间的左边/160东郊巷/161死亡也不能使痛苦飞离肉体/162纽约:自由女神像前/163涌泉寺/164手语/165抑郁/166第五辑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想哭的人/168阿木去乎的秋天——致某画家/169小和尚/170十九楼/171表达/172阿姆斯特丹之夜/173沙之书/174寂静之光/175落实/176聊天室/1772010年除夕/179丝绸之路上的春天/180草原/181治疗/182村庄/184上坡下坡/185诗歌问候哲学——给LY/186古城墙/188技术/189孤儿院/190时间的叙事/191北宋官瓷/193确认/194祈祷/196眺望/197在新疆/198秋天/200博鳌/201荔枝树下/202没有比书第一辑在这苍茫的人世上个人简历/002望天/003生活/004起风了/005朗读/006睡前书/007云南的黄昏/008合影/009喜悦/011真相/012安居古镇/013西藏:罗卜林卡/015移居重庆/016想兰州/017标准/018别/019一首诗/020现在/021夜归/022白银时代/023大悲咒/024西夏王陵/025两地书/026人民广场/027交谈/028手写体/029省略/030你和我/031您好:大雾弥漫/032摇椅里/034在这苍茫的人世上/035自由/036在梦里/037事件/038回答/039一团白/040母亲的阅读/041某地/042第二辑大于诗的事物家书/044回避/045恐惧/046梦/047大于诗的事物/048说谎者/049母亲/050如果/051现场/052爱直到受伤/053移居长安/054酒吧之歌/0552008年11月19日/056信仰/057独白/058我知道/059北京/060婚姻里的睡眠/061大白菜/063我想起/064忏悔/065欢呼/066在欲望对肉体的敬意里/067封面上的人/068小女孩/069停电/071奇迹/072聊斋的气味/073修/075拉萨/076寺/077哥特兰岛/078哀——悼韩作荣先生/079所有的/0801973年/081第三辑阳光照旧了世界跳舞吧/084风中的胡杨树/085亲爱的补丁/086纸人/087震荡/088我需要这场雪/089新年的第一首诗/090切开/091某些命题/092陪母亲散步/093废品收购站/094然后/095暮年/096活着/097下午/098霜降后的早晨/099诗人之心/100从酒吧出来/101阳光照旧了世界/102鞠躬/104孤独的丝绸/105写作/107安检/109青海青海/110半个月亮/111赫塔·穆勒/1112腾冲国殇墓园/113看海/115革命或《动物农庄》/116诗人/117乡村/118幸福/119首尔早晨/120反抗/121梵蒂冈/122新疆/124胡适墓/125第四辑在时间的左边云居山之夜/128哪一只手/129坎布拉/130这里/131一本可能的书/132覆盖/133花朵的悲伤减轻了果实的重量/134星期天——致诗人G/135从西藏回来的朋友/136浮动/137小教堂/138青海/139然而可是/140动摇/141隐喻/142妇女节/143我梦见了金斯伯格/144春天可以干什么/145判决/146在甘南草原/147哀悼——给诗人昌耀/148从报社出来/149纸教堂/151晚年/152小姐/153铜镜/154静夜思/155再写闪电/156日记/157拉不愣寺/158春天/159在时间的左边/160东郊巷/161死亡也不能使痛苦飞离肉体/162纽约:自由女神像前/163涌泉寺/164手语/165抑郁/166第五辑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想哭的人/168阿木去乎的秋天——致某画家/169小和尚/170十九楼/171表达/172阿姆斯特丹之夜/173沙之书/174寂静之光/175落实/176聊天室/1772010年除夕/179丝绸之路上的春天/180草原/181治疗/182村庄/184上坡下坡/185诗歌问候哲学——给LY/186古城墙/188技术/189孤儿院/190时间的叙事/191北宋官瓷/193确认/194祈祷/196眺望/197在新疆/198秋天/200博鳌/201荔枝树下/202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204李白像前/205飞雪下的教堂/206向西/207夜晚的请柬/208房更好的去处/204李白像前/205飞雪下的教堂/206向西/207夜晚的请柬/208前言起风了,那个望天的人◎ 霍俊明起风了,那个望天的人。这基本可以看作多年来我对娜夜其人其诗的观感——“我要写那些等待闪电照亮的人”&ldquo起风了,那个望天的人◎霍俊明起风了,那个望天的人。这基本可以看作多年来我对娜夜其人其诗的观感——“我要写那些等待闪电照亮的人”“一场盛大的徒劳//——当她仰望星空像女人那样/流泪/她知道/她需要一场精神的闪电/和狂风//一根救赎的稻草……”。那么,诗人是不是在黑夜里被闪电瞬间照彻而呼喊着“方言”的那个黑衣人?有时候诗人也清醒而无奈地意识到这种“仰望”最终是徒劳的——“我经常对着灰蒙蒙的天空发呆/那上面什么都没有”。漫漫时间黄沙中,那本诗集被偶然翻到了第几页?抬头望天的人在过去是那些农民,因为天气变化直接关系到粮食和农事——这近乎天命。还有一种抬头望天的人是孩子(放风筝的人的原型),他们总想在那些飞动和飘忽的事物那里找到精神性的对应。还有一种更特殊的群类,这就是诗人。他们抬头望天并不是故作高深,因为与时间直接对应的这一古老语言法则使得他们要在那些高远之物那里寻找词语和精神的“个人乌托邦”,“痛苦是一只向天空解释着大地的鹰”。尽管有时候抬头望天的人得到的仍然是茫然无着和或长或短的一声叹息,还有那高楼上天长地久的“天问”和两行诗人泪,“——为什么?为什么上帝和神一律高过我们的头顶?”早年的娜夜,据说酒量不错。最近两年每次见到,她的话并不多,甚至有时候会显得有些慢一拍,喝酒自然也喝得少了。再来看她的诗,她的诗歌确实是缓慢的——语言节省,呈现方式极为节制。实际上,这样体制短小的诗歌写作难度更大——如何能够在有限的范围内呈现更多更有效的诗性空间。起风的时候,很多人侧身躲避或委身于房舍,而娜夜却是依然淡然望天的人。那里有一个人的命运,有一个人的履历,有时间隐秘的现身,也有很多偶然性的碎片突然瞬间飞过。阳光照旧了世界。娜夜诗歌的精神空间却是如此辽阔,即使是在一个片段、一个日常而易于忽略的细小事物甚或细节那里,她都能够呈现出意想不到的开阔,比如《望天》这首诗。这既关乎生命的瞬间和时间性体验,也关乎个人对世界和时代的理解。看啊那只鸟多么快它摆脱悲伤的时间也一定不像人那么长也不像某段历史那么长它侧过了风雨在辽阔的夕光里而那复杂的风云天象让我在仰望时祈祷:一个时代的到来会纠正上一个时代的错误一个女性写作者很容易过于强化和张扬女性自我和主体意识,这自然是写作中近乎本源性的精神趋向,但是也很容易沉溺在自己的精神窝巢中而与更多人事缺乏切肤的关系。而对于娜夜而言,她的诗歌细小而开阔、自我而又具有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与真切恍惚的“现实感”。而必须强调的是这种“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和“现实感”并不是外在于诗人的,而恰恰是与生命感受为一体的,只有建立于个体生命诗学基础上的现实和历史才是真实可靠的。在《母亲的阅读》《陪母亲散步》中,“母亲”显然这一现实和历史语境中具有了更丰富的象征性和历史性。列车上母亲在阅读一本从前的书书中的信仰是可疑可笑的但它是母亲的是应该尊重并保持沉默的我不能纠正和嘲讽母亲的信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不同也不为此低头羞愧从词语频率而言,娜夜的诗歌确实不乏“大词”。“祖国”“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政治”“历史”“风云”“时代”“社会”“现实”“时间”“人生”“主义”“阶级”这些一度被抽空的虚无的“大词”却在细小的事物和不事张扬的场景里获得了可靠的精神支撑和具体可感的生命鼻息(比如《腾冲国殇墓园》《聊天室》《诗人》《诗人之心》《时间的叙事》《废品收购站》《1973年》《陪母亲散步》《拉萨》):“你带来政治和一身冷汗//嘴上颤抖的香烟你带来漆黑/空荡的大街//鸽子的梦话:有时候瞬间的细节就是事情的全部!//被雨淋湿的风/几根潮湿的火柴你带来人类对爱的一致渴望//你带来你的肉体……//多么疲惫/在她卧室的床上。”是的,“社会学的床单上”必须躺着一个活生生的人。换言之,这些“大词”唯一获得生命力的途径就是融入诗人最真实的生命体验和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说到戊戌变法时声音低了下去/抬起头他问:今昔何年?//一滴冷汗/几只无所谓江山只想多活一日的蝉鸣//几个糖人儿/青石板上布鞋永远跟在皮鞋后面的回声远了//旧木窗他望着生活的脸多么委屈/黝黑的意志像发青的眼窝塌陷。”是的,历史并不只是在固化的书本和档案馆里,它就静静地在某个街道的拐角处。而现实也并不只是出现在电视直播间和新闻头版头条上,它就在你茫然不知的身侧和背后。现场与远景,这要求诗人要有两个得手的家伙——显微镜和望远镜。是的,从写作词源上来看,诗人就是使任何“词语”都能够重生的创设者——“诗人”在西方语言中本身就是“创造”的同义语,是在被反复抒写的“一片树叶”那里重新发现隐秘的光斑和叶脉的纹理的人。多年来娜夜完成了很多“以诗论诗”的诗。这些诗直接指向了写作自身和写作主体,直接指向“诗人”的责任及其未完成性的“不满”。这是一个有语言自觉和内心指向的写作者。这样说娜夜可能更为准确——拉扯着蝴蝶的翅膀她扇动了精神的风暴。娜夜呈现的也必然是时间的叙事,你听到那细微而惊心的沙漏声了吧。娜夜能够在那些日常、朴素和谦卑的场景和细节中化若无痕地呈现情感状态与想象空间——“以少/和慢/抵达的我”“有时候瞬间的细节就是事情的全部”。她的诗歌并不是自白式地掏空精神自我,而是在不断的勘问与对话中寻找维持“真实自我”的入口。带泥的土豆、白菜,馒头上的热气和萝卜上的白霜,这都成为一个诗人心灵深处的温暖的“农耕气息的厨房”。灶火前的小板凳甚至能够安顿一个人的一生。但是,坐在炉火边的人往往是最寒冷的人,“寒冷点燃什么/什么就是篝火”“我渴望某种生活时陡峭的内心”。这份“寒冷”“遥远”“陌生”“孤独”在近来娜夜这里还有很强的“空间性”。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原因,娜夜从西北到了西南山城——一个地方的天气物候日复一日濡染和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潮汐。在这个闷热潮湿的山城,我看到一个人孤独地抱紧自己的双肩发出那一声长长的叹息——“越来越远……”“我抱紧双肩茫然四顾的自言自语:越来越远啊……”。正如她在《移居重庆》《想兰州》等诗歌中所显现出来的那样——精神的不适感和无着感,“谁在大雾中面朝故乡/谁就披着闪电越走越慢老泪纵横”。一个人被置放于一个高高的永不停歇的秋千上——你的命运就是在风里夜里摇来荡去如同钟摆或时间大海上的一叶小舟——无为在歧路,自己独沾巾。娜夜的诗歌看似平静,实则白净纸张背后她抖落的是火焰、灰烬和渐渐发冷的铁钉——“整个晚上/我都梦见自己/是一根反光的钉子/就是不知道/该钉在哪儿”。茫然的震荡!娜夜的诗歌因为要寻找“真相”所以不能不尖锐和具有沉暗惊悸的痛感,甚至这份尖锐和痛感并不是瞬间到来的,而是缓冲式的递增——如小小的芒刺或针尖的缓慢接近。这份尖锐不只是对外在事物或整个生活环境甚至历史文化语境的探寻和揭示,也是对自身命运的省思与盘诘——“听我说: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向自己道歉的!”在每一个瞬间,我们都在和上一时刻过去时的另一个自我相告别,向往日告别——所以自己会成为自己的陌生人与他者——她瘦小孤单嘴唇干裂发辫被山风吹乱她望着我在日喀则我遇见了童年的我风吹着她胸前1970年的红领巾吹着我思想里的白发她望着我像女儿望着母亲我羞愧突然辛酸……关于生活我想向她解释点什么就像一根羽毛向一阵大风解释一颗颤抖的心像因为……所以……茫茫尘世,这里也必然有一个女性、一个生命体在时间性焦虑中的虚无和恍惚以及精神无着。年幼时被风吹落的蒲公英在一个诗人那里并没有着陆,而是仍然在飘荡飞卷。也许只有在诗歌这里我们才能够寻得暂时或长久的安栖之地。云南的一个黄昏,娜夜和路也坐在高原的一角。那时,时间的光线正在迅速收拢起无形的翅膀。两个女人谈论着日常生活(她们都曾写过抱着一棵白菜回家的场景,比如娜夜的《大白菜》、路也的《抱着白菜回家》,日常之物与精神照彻如此密不可分)、各自的命运,谈论着身体近况和病房中的母亲。人生不是完满的——“我走在去教堂的路上”。对于一个内倾于词语和精神的人来说,这一切遭逢多像台湾南投那个教堂的名字——纸教堂。在娜夜诗歌里会经常出现教堂、寺庙的意象和场景,这最为直接和本质化地指向了精神劝慰和自我救赎。生命体必然要接受时间的馈赠和剥夺,正如那本书一样——《重负与神恩》。所以在本源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是在为自己或他人写下“悼亡诗”,“像一次抚摸从清晨到黄昏/我的回忆/与遗忘/既不关乎灵魂也不关乎肉体”。一些事物的美在于它的阴影:“两个女人/都不是母亲/我们谈论星空和康德/特蕾莎修女和心脏内科/谈论无神论者迷信的晚年/一些事物的美在于它的阴影/另一个角度:没有孩子使我们得以完整。”但这仍然是一个渴望“自我完整”的女性,你看,她在另一首诗这样写道:我喜欢草地上那些被奔跑脱掉的小凉鞋直接踩着春天的小脚丫不远处含笑着的年轻母亲饱满多汁比云朵更柔软比短暂的爱情更心满意足她们又笑了哦上帝我喜欢人类在灿烂的日光下秘密而快乐地繁衍生息……——母亲和孩子多像人民广场这一情形让我想到了娜夜另一首诗中惊心的一句——“没有什么比黄昏时看着一座坟墓更苍茫的了”。是的,时间的线头一头是火焰一头是灰烬,那么你该如何领受这必将惊心的时刻?是的,世间永远有大于诗的事物亘古如斯。一个女人,提前在词语的世界里看到了自己的暮年,写出了自己一生的个人简历。抬头望天的人,还在继续。起风了……个人简历使我最终虚度一生的不会是别的是我所受的教育和再教育生活我珍爱过你像小时候珍爱一颗黑糖球舔一口马上用糖纸包上再舔一口舔得越来越慢包得越来越快现在只剩下我和糖纸了我必须忍住:忧伤起风了起风了我爱你芦苇野茫茫的一片顺着风在这遥远的地方不需要思想只需要芦苇顺着风野茫茫的一片像我们的爱没有内容朗读有时是英语有时是一只蜘蛛有时是它被大风撕破的网有时是我们人类称之为胜利的东西和它明天的阴影上帝比政治更好她向太阳下的万事万物朗读一本叫《圣经》的书她的声音里有一座教堂升起“我爱我的国家虽然他多病……”睡前书我舍不得睡去我舍不得这音乐这摇椅这荡漾的天光佛教的蓝我舍不得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之倾身的:虚无这一阵一阵的微风并不切实的吹拂仿佛杭州仿佛正午的阿姆斯特丹这一阵一阵的恍惚空事实上或者假设的:手——第二个扣子解成需要过来人都懂不懂的解不开云南的黄昏云南的黄昏我们并没谈起诗歌夜晚也没交换所谓的苦难两个女人都不是母亲我们谈论星空和康德特蕾莎修女和心脏内科谈论无神论者迷信的晚年一些事物的美在于它的阴影另一个角度:没有孩子使我们得以完整合影不是你!是你身体里消失的少年在搂着我是他白衬衫下那颗骄傲而纯洁的心写在日记里的爱情掉在图书馆阶梯上的书在搂着我!是波罗的海弥漫的蔚蓝和波涛被雨淋湿的落日无顶教堂隐秘的钟声和祈祷……是我日渐衰竭的想象力所能企及的那些美好事物的神圣之光当我叹息甚至是你身体里拒绝来到这个世界的婴儿他的哭声——对生和死的双重蔑视在搂着我——这里这叫做人世间的地方孤独的人类相互买卖彼此忏悔肉体的亲密并未使他们的精神相爱这就是你写诗的理由?一切艺术的源头……仿佛时间恢复了它的记忆我看见我闭上的眼睛里有一滴大海在流淌是它的波澜在搂着我!不是你我拒绝的是这个时代不是你和我“无论我们谁先离开这个世界对方都要写一首悼亡诗”听我说: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向自己道歉的!喜悦这古老的火焰多么值得信赖这些有根带泥的土豆白菜这馒头上的热气萝卜上的霜在它们中间我不再是自己的陌生人生活也不在别处我体验着佛经上说的:喜悦围裙上的向日葵爱情般扭转着我的身体:老太阳你好吗?像农耕时代一样好?一缕炊烟的伤感涌出了谁的眼眶老太阳我不爱一个猛烈加速的时代这些与世界接轨的房间……朝露与汗水与呼啸山风的回声——我爱一间农耕气息的厨房和它黄昏时的空酒瓶小板凳上的我真相真相并没有选择诗歌——形而上的空行它拒绝了一个时代的诗人真相同样没有选择小说——有过片刻的犹豫和迟疑?真相拒绝了报纸——也被报纸拒绝如此坚定地真相并不会因此消失它在那儿还是真相并用它寂静的耳朵倾听我们编织的童话





上一本:万象笔记 下一本:安源,安源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个人简历的作者是娜夜,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