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战典4:西北红军征战纪实


作者:李涛     整理日期:2016-07-24 19:51:15

《战典4:西北红军征战纪实》:西北红军包括陕西北部和陕西、甘肃边界地区的工农红军。清涧起义首先揭开了西北地区武装斗争的序幕。随后,相继爆发了渭华、栒邑、两当、靖远、耀县等数十次起义和兵暴,革命斗争在荒凉的西北高原呈现星火燎原之势。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创建和发展西北红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经过艰苦战斗,开辟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继而将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后,全国仅存的一块苏维埃根据地,担负起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的历史重任。 《战典4:西北红军征战纪实》:清涧起义——在谢子长等人的领导下,*次在西北地区举起了工农武装斗争的大旗,燃起了工农革命的烈焰。渭华起义——在刘志丹等人的领导下,爆发在敌人的心脏地区,强烈地震撼了国民党反动派在西北的统治基础,是继清涧起义后,在西北地区影响*的一次起义。两当兵变——习仲勋等人领导的两当兵变,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武装兵变,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运用“比较完整的兵运工作”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的一次武装兵变,是西北共产党人探索“白色”建军模式的一次具体实践。西华池兵变——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在西北敌军内部举行暴动*成功的一次,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扩大了革命影响。定仙墕战斗——西北红军在刘志丹的指挥下,成功运用“围点打援”战术,首次在一次战斗中全歼敌人一个整团。 
本书简介:
  《战典4:西北红军征战纪实》描述了土地革命战争历史时期西北红军的征战过程,记述了清涧起义、渭华起义、栒邑起义、淳化农民起义、两当兵变、靖远兵变、西华池兵变、耀县起义、照金根据地反“围剿”、薛家寨保卫战、奇袭合水、陕甘苏区第一次反“围剿”、陕北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陕甘苏区第二次反“围剿”、延长战斗、靖边战斗、陕甘苏区第三次反“围剿”、定仙嫣战斗、劳山战役、榆林桥战斗、三交镇战斗等二十一场战斗。
  作者简介:
   李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军事术语与军事志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大校军衔,军事学博士。1970年生于山东济南,1989年入伍,三次荣立三等功。从事军事科研20多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了20多部500余万字的军事著作,其中独立完成10部,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荣誉奖1项,全军军事科研优秀成果特等奖1项。主要作品有:《肝胆相照——毛泽东与国民党爱国将领》《峥嵘岁月——毛泽东与巾帼英豪》《大围追——国民党军围堵红军长征揭秘》《赤都风云——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纪实》《湘江血泪——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纪实》《奉军》《胜道》《上海合作组织防务安全合作研究》《论中国特色军事文化软实力》等。
  目录:
  1.清涧起义/001
  2.渭华起义/020
  3.栒邑起义/042
  4.淳化农民起义/048
  5.两当兵变/055
  6.靖远兵变/072
  7.西华池兵变/091
  8.耀县起义/100
  9.照金根据地反“围剿”/117
  10.薛家寨保卫战/153
  11.奇袭合水/159
  12.陕甘边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167
  13.陕北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183
  14.陕甘苏区第二次反“围剿”/192
  15.延长战斗/2251.清涧起义/0012.渭华起义/0203.栒邑起义/0424.淳化农民起义/0485.两当兵变/0556.靖远兵变/0727.西华池兵变/0918.耀县起义/1009.照金根据地反“围剿”/11710.薛家寨保卫战/15311.奇袭合水/15912.陕甘边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16713.陕北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18314.陕甘苏区第二次反“围剿”/19215.延长战斗/22516.靖边战斗/23017.陕甘苏区第三次反“围剿”/23618.定仙墕战斗/25519.劳山战役/26120.榆林桥战斗/27221.三交镇战斗/276参考书目/294前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在武装斗争中,成长于浴血奋战里,至今已经走过了八十八年的辉煌历程。
  这支历经磨难、英勇善战、百炼成钢的军队自诞生起便展现出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军队从未有过的风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冲破艰难险阻,纵横山河疆塞,战胜了一个个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在武装斗争中,成长于浴血奋战里,至今已经走过了八十八年的辉煌历程。这支历经磨难、英勇善战、百炼成钢的军队自诞生起便展现出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军队从未有过的风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冲破艰难险阻,纵横山河疆塞,战胜了一个个强悍凶恶的敌人,创造了无数个军事史上的奇迹,上演了一场场气势恢宏的英雄活剧。众所周知,我军所走过的并非一条平坦大道,是极其曲折和无比艰辛的。其间经历过苦难,遭受过挫折,甚至陷入过绝境,充满着鲜血与泪水。八十八年来,我军历经大大小小上千次战役战斗,既有陆战、海战、空战,也有山地战、平原战、丛林战;既有敌后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也有大兵团围歼战、追击战、攻坚战;既有进攻战、伏击战、奇袭战,也有防御战、遭遇战、突围战;既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经典传奇,也有英勇果敢、以柔克刚的战争奇观;既有酣畅淋漓的大胜,也有刻骨铭心的失利……这一次次战役战斗汇成了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由弱转强的发展壮大史,令世人叹为观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只有熟悉历史、读懂历史、借鉴历史,才会认清昨天、珍惜今天、放眼明天,不会为浮云遮望眼;才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不会迷失政治方向;才会以史鉴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会在前进的行途中走弯路。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运筹,强调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领、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军队因战争而存在,军人以打赢而荣耀。当前,我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迈进任重道远,必须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认真学习和研究人民军队的战争史,从历史的角度加以审视,用辩证的眼光加以剖析,更好地把握治军规律、带兵要则、指挥方略,不断提高驾驭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能力,勠力同心追寻强军兴军的光荣梦想。这也正是编写《战典》丛书的初衷。本丛书按照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四个历史时期,分别撷取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和华北野战部队,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属各支部队具有鲜明代表性的近300个战例,力求在浩瀚的史料中寻找那幅血与火、生与死的历史画卷和不朽传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林林总总的战役战斗,根本无法穷尽人民军队所走过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历程、所书写的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所孕育的凝心聚魂的革命精神,只是力图运用权威的文献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以纪实的手法和生动的语言,崭新的视野和独到的见解,还原历史真相,讲述传奇故事,展现英雄本色,揭示我军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的根本所在。由于作者水平及查阅资料等因素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一批历史文献和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得到了军事图书资料馆等单位和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并由军事科学院军史专家进行审读把关,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宣传部包国俊副部长为丛书的最终付梓付出了艰辛劳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1.清涧起义 1927年初春的中国大地,阴云密布,浊流翻滚。随着北伐军在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等省连连告捷,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政治声望飞速上升,个人野心也急剧膨胀,反对共产党、分裂国民党中央、准备实行个人独裁的真实面目逐步暴露出来。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向毫无防备、一直与国民党并肩作战的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是日,蒋介石命令亲信部队以“调解工人内讧”为借口,开进上海总工会,收缴纠察队的枪械,逮捕共产党人和工人运动领袖。13日,工人群众列队向蒋介石嫡系国民革命军第29军请愿,要求释放被捕的工人,交还纠察队的枪械。第29军凶相毕露,拔出刺刀,寒光闪闪地刺向请愿者的胸膛,并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射击。一时间,宝山路上血流成河,凄风惨雨,工人和革命群众纷纷倒在血泊之中。16日,蒋介石在南京宣布另立国民党中央,成立国民政府,形成宁汉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蒋介石倒行逆施的反动行径,立即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各地各界进步人士纷纷通电,声讨蒋介石。当时,武汉还掌握在革命者手中,全城人民早已是沸沸扬扬,群情激愤。19日,武汉国民政府举行了第二期北伐誓师典礼,向盘踞河南的奉系张作霖军队发起进攻。由绥远南下进入陕西的国民军联军在总司令冯玉祥的率领下,发兵中原,先克郑州,再占开封。然而革命形势急转直下。5月21日,反动军阀许克祥率所部国民革命军第35军独立第33团在湖南长沙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反革命叛乱,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史称“马日事变”。6月6日,朱培德在江西以“礼送出境”的名义逐走大批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在此关键时刻,冯玉祥也突然倒向了反革命阵营。8日,冯玉祥、于右任分由潼关、西安赶赴郑州。10日,冯玉祥与汪精卫等人举行郑州会议,在调解宁汉纠纷的名义下,做出两项决定:武汉政府北伐军唐生智、张发奎部回师武汉,镇压工农运动;河南战事由国民军负责,冯玉祥任河南省政府主席。16日,冯玉祥又与蒋介石等人举行徐州会议,通过了反苏反共、宁汉合作等决议。会后,冯玉祥致电武汉政府汪精卫集团,敦促与南京蒋介石集团联合反共,并在国民军及其辖区开始进行清党活动,下令封闭各县所有农民协会。7月上旬,冯玉祥以“纠正”以往革命中的“幼稚病”的错误为由,致电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参谋长石敬亭,提出三条反共原则:“一、现各机关如有共产党员一律声明,在本军范围内作为顾问不许兼任其他职务;二、跨党共产党员即日声明脱离共产党;三、在本军范围内不许有违反三民主义之宣传。”10日,石敬亭遵照冯玉祥的指示,在西安红城组织国民党员宣誓活动,决心反共。15日,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宣布“分共”。孙中山先生生前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被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的残暴所代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就此失败了。同日,西安警备司令部发动反革命政变,搜捕、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同时发布严禁共产党人的命令,提出“凡共产党人、共产行为与一切宣传共产主义的各种印刷品和奇异口号,一律禁除,现已派员严密搜查,分别惩办,如有违犯者以军法从事”。18日,冯玉祥下令解散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临时性军事政府——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成立了以石敬亭、井岳秀、岳维峻为首的陕西省政府。同时解散了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主体的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将国民军联军中的苏联顾问遣送回国,军队中的共产党人被押送出境,并以“集训”为名,将各部政治处长和在军中做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刘志丹、宣侠父、方仲如、刘贯一等集中到开封,逐个审查,然后用火车押解出境。顿时,三秦大地到处充满着血雨腥风,白色恐怖之下一片风声鹤唳。驻守榆林的陕北军阀井岳秀也举起屠刀,向共产党人杀来。井岳秀,原名芳,字崧生。1878年生于陕西蒲城。与陕西的中国同盟会著名领导人井勿幕是同胞兄弟。因在家中排行第十,人称“井十”。井岳秀幼年喜好武术,为清末武庠生,陕西武备学堂肄业。1906年加入同盟会,走上了反清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1908年出任陕西咨议局议员。1911年10月,井岳秀响应辛亥革命,在西安参加武装起义。因作战英勇、指挥有方,深受革命官兵拥戴,被陕西军政府委任为北路军统领,不久改任全省游击统带、西北安抚使。后任陕西陆军第9混成旅陈树藩部工兵独立第1营营长,率部驻防大荔、汉中。1913年,外蒙受沙俄蛊惑宣布独立,并暗中鼓动内蒙古脱离中央。河套地区的伊克昭盟各旗犹豫不决。时井岳秀率部进驻榆林,乌审旗大喇嘛扎木萨便邀请其参加会商。在伊克昭盟各旗王公会议上,井岳秀力陈外附有“七不可”,成功地说服了内蒙各旗,使沙皇与外蒙阴谋未能得逞。1915年,井岳秀再赴榆林处理陕秦麻涧神团教案及铲烟苗事件。次年升任陕西警备第3区司令、陕西陆军第2混成旅步兵第4团团长。1917年被黎元洪任命为陕北镇守使,驻防榆林。自此,井岳秀以榆林为中心,苦心经营陕北。1918年,井岳秀所部被改编为陕西陆军骑兵旅,升任旅长。1922年,陕西靖国军第3支队司令杨虎城兵败,率残部退入陕北。井岳秀与杨虎城同为蒲城人,且有乡谊友情,深交至厚,同时也钦佩杨虎城的为人与胆识,便顶着巨大压力,坚决抗拒北洋政府的通缉令,收留杨部,并上报称杨已脱离军队,在榆林闲住。1923年,井岳秀被吴佩孚改编为陕西陆军第1师,任西北联军总司令,受赐“岳威将军”。1924年冬,冯玉祥、胡景翼、孙岳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成立国民军,井岳秀被任命为陕北国民军总司令。1925年为响应北伐,井岳秀在榆林组织陕北国民革命军,自任总司令,杨虎城以前敌总指挥的身份率两个团南下西安。1927年,井岳秀部被改编为国民军联军第九路军,任总司令,自此当上了陕北的土皇帝。井岳秀凭借手中的武装,把持政权,向各县委派县长、警察局长、税收官员、民团头目,设立监狱,与地主豪绅沆瀣一气,对人民实行封建军事统治。陕北百姓在政治上不仅毫无民主权利可言,就连人身安全也没有保障,常常无辜被捆绑、遭毒打、受监禁,甚至被杀害。经济上,倍受盘剥,除了正税以外,还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如大烟税、印花税、牲口税、畜屠税、羊税、白地捐(强迫种植鸦片,不种也得缴纳捐款),还有什么开拔费、年节费等等,多达几十种。在井岳秀的统治下,陕北政治黑暗、吏治腐败,经济文化落后,人民群众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冯玉祥宣布清党后,井岳秀立即行动起来,下令解散各地的工会、农会,封闭了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并四处张贴布告:“罢工罢课,制造暴乱,首要分子格杀勿论,秘密结伙,宣传赤化,首要分子格杀勿论;造谣惑众,危害治安者严惩不贷;设坛讲演,诽谤政府者严惩不贷……”蒋介石的大屠杀、汪精卫的大叛变,使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突然遭遇同室操戈的暗箭。中国革命面临着重大的转折。许多人被反革命的狠毒吓破了胆,迷惘了,动摇了,甚至还背叛了革命。但敌人的凶残吓不倒意志坚定的共产党人,他们掩埋好战友的遗体,擦干身上的鲜血,义无反顾地踏上新的革命征途。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会上,毛泽东一语惊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中国共产党自此开展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掀起了翻天覆地的红色狂飙。中共陕西省委在“八七”会议精神指导下,确立了反对西北军阀冯玉祥的方针,决定以共产党员李象九、谢子长掌握的井岳秀部石谦旅5个连为骨干,在陕北率先举行武装起义。李象九,原名李瑞鼎。1897年生于陕西白水。同州师范肄业。1919年到保安(今志丹)县投军,后去北京游历,结识了陕西旅京学生李子洲、魏野畴、刘天章、刘含初、耿炳光、呼延震东等人,受他们的革命思想影响很大,参加了陕西学生进步社团共进社并担任基金委员。后入阎锡山在太原设立的山西陆军学兵团学习军事,与陕北老乡谢子长成为同学密友。在李子洲的动员下,李象九回陕北搞武装,从瓦窑堡拉了数十人,配备枪械,到黄龙山从事保商保民活动。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冬到井岳秀部石谦营做兵运工作,建立革命武装。石谦,字益斋。1883年生于陕西白水。14岁因家贫出走,与李石拴、屈俊亭、石发发等十多名“刀客”结为义友。辛亥革命爆发后,石谦与表兄王保民赴永寿参加反清武装,随军转战陕北。1915年投奔井岳秀部,任排长。因带兵有方,作战勇敢,晋升连长,驻陕北清涧、安定(今子长)一带。石谦受伤脚跛,人称“石拐子”。他重视练兵习武,为人正直,有一定才能,深得井岳秀的赏识,不久又升任营长。由于受国共合作及大革命的影响,石谦赞成国民革命。对李象九这个白水小老乡,石谦十分器重,委任其为安定县巡官。1926年,石谦升任团长,到处招兵买马,扩充部队。他任命李象九为第3(补充)连连长,负责招收新兵建立连队。中共绥德地方执委会认为这是一个发展革命武装的好机会,便让安定县民团团总、共产党员谢子长,帮助李象九招收进步学生及贫苦农民。很快,这个新建的连队便初具规模,集中了雷恩钧、呼延震西、史唯然、阎红彦等一批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和共青团员,被称为“学兵连”。不久,经李象九大力推荐,石谦同意把安定县民团收编为第4团第3营第12连,并任命谢子长为连长。谢子长,原名世元,曾改名德元,号浩如,化名冬阳。1897年生于陕西安定县枣树坪。1919年考入西安省立一中。翌年转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未及毕业即回家乡创办小学。同年秋,考入阎锡山办的太原陆军学兵团,学习军事。1924年,谢子长回安定县组织民团,任团总。1925年五卅运动时期,为联络陕北旅京军界学界人士,开展反对陕北军阀的活动,谢子长奔赴京津地区,与陕西旅京学生中的中共党员及中共北京党组织负责人接触较多,接受了革命思想,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经中共北方区委介绍回到陕北,与中共绥德特别支部李子洲、王懋廷取得联系,旋被派往家乡安定县,利用民团团总身份开展革命活动。由于谢子长为人正直,惩治地方劣绅,为民除害,百姓称他为“谢青天”,并编了一首顺口溜: 乡绅李耀辉,外号“山神爷”,大放高利贷,剥削受苦人。有一宋老汉,借高粱三斗,逼他卖窑院,打断手指头,老汉无法忍,来找谢团总。安定逢集日,叫来“山神爷”,子长站台上,当众断分明,民呼谢青天,日月有出头。





上一本:打一把人生的钥匙 下一本:与陶渊明生活在桃花源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战典4:西北红军征战纪实的作者是李涛,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