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典3:红四方面军征战纪实》: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取得了双桥镇、黄安、商潢、苏家埠等一次次大捷。由于张国焘战略指导错误和在苏区推行“左”的政策,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以失败告终。红四方面军进军川北,创建川陕苏区,接连取得反“三路围攻”、宣达战役、反“六路围攻”的重大胜利,确立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训词。在长征中,广大指导员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和南下方针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三过草地,历尽艰辛,实现会师。在经历了四个多月的浴血奋战,两万余名红军将士血洒河西,成为人民军队历史上一次*为惨痛的失败。红四方面军孕育出1位元帅、2位大将、14位上将、51位中将。《战典3:红四方面军征战纪实》:双桥镇战斗——徐向前笑着对被俘的岳维峻说:你是贵人多忘事,我可认识你呀!岳师长,不记得了,你做过我的老上司!黄安战役——人民军队历史上的*架飞机“列宁”号参加战斗,红四方面军攻克黄安城。苏家埠大捷——红四方面军歼敌三万余人,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一向善打恶仗的许世友后来回忆说:万源防御战,是我一生中经历过的一次规模*、时间*长、也极为残酷激烈的坚守防御作战。一条山战斗——西渡黄河的红军面对的是凶残无比的马家军,一场恶战后,挥戈西进,踏上了无比艰难而又异常悲壮的河西征途。 本书简介: 《战典3:红四方面军征战纪实》描了述土地革命战争历史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征战过程,记述了鄂豫边苏区反“会剿”、花园战斗、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双桥镇战斗、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蕲黄广地区作战、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大捷、潢光战役、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宣达战役、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陕南战役、嘉陵江战役、包座战斗、绥崇丹懋战役、天芦名雅邛大战役、一条山战斗、古浪战斗、高台战斗、倪家营子战斗等二十二场战斗。 作者简介: 李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军事术语与军事志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大校军衔,军事学博士。1970年生于山东济南,1989年入伍,三次荣立三等功。从事军事科研20多年来,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了20多部500余万字的军事著作,其中独立完成10部,获中国人民解放军图书荣誉奖1项,全军军事科研优秀成果特等奖1项。主要作品有:《肝胆相照——毛泽东与国民党爱国将领》《峥嵘岁月——毛泽东与巾帼英豪》《大围追——国民党军围堵红军长征揭秘》《赤都风云——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纪实》《湘江血泪——中央红军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纪实》《奉军》《胜道》《上海合作组织防务安全合作研究》《论中国特色军事文化软实力》等。 目录: 1.鄂豫边苏区反“围剿”/001 2.花园战斗/011 3.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017 4.双桥镇战斗/027 5.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039 6.蕲黄广地区作战/045 7.黄安战役/053 8.商潢战役/072 9.苏家埠大捷/079 10.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094 11.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109 12.宣达战役/123 13.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140 14.陕南战役/159 15.嘉陵江战役/1681.鄂豫边苏区反“围剿”/0012.花园战斗/0113.鄂豫皖苏区第一次反“围剿”/0174.双桥镇战斗/0275.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0396.蕲黄广地区作战/0457.黄安战役/0538.商潢战役/0729.苏家埠大捷/07910.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09411.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10912.宣达战役/12313.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14014.陕南战役/15915.嘉陵江战役/16816.包座战斗/17817.绥崇丹懋战役/19318.天芦名雅邛大战役/19919.一条山战斗/21420.古浪战斗/23321.高台战斗/25422.倪家营子战斗/274参考书目/294前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在武装斗争中,成长于浴血奋战里,至今已经走过了八十八年的辉煌历程。 这支历经磨难、英勇善战、百炼成钢的军队自诞生起便展现出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军队从未有过的风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冲破艰难险阻,纵横山河疆塞,战胜了一个个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在武装斗争中,成长于浴血奋战里,至今已经走过了八十八年的辉煌历程。这支历经磨难、英勇善战、百炼成钢的军队自诞生起便展现出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军队从未有过的风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冲破艰难险阻,纵横山河疆塞,战胜了一个个强悍凶恶的敌人,创造了无数个军事史上的奇迹,上演了一场场气势恢宏的英雄活剧。众所周知,我军所走过的并非一条平坦大道,是极其曲折和无比艰辛的。其间经历过苦难,遭受过挫折,甚至陷入过绝境,充满着鲜血与泪水。八十八年来,我军历经大大小小上千次战役战斗,既有陆战、海战、空战,也有山地战、平原战、丛林战;既有敌后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也有大兵团围歼战、追击战、攻坚战;既有进攻战、伏击战、奇袭战,也有防御战、遭遇战、突围战;既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经典传奇,也有英勇果敢、以柔克刚的战争奇观;既有酣畅淋漓的大胜,也有刻骨铭心的失利……这一次次战役战斗汇成了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由弱转强的发展壮大史,令世人叹为观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只有熟悉历史、读懂历史、借鉴历史,才会认清昨天、珍惜今天、放眼明天,不会为浮云遮望眼;才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军队,不会迷失政治方向;才会以史鉴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不会在前进的行途中走弯路。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运筹,强调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领、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军队因战争而存在,军人以打赢而荣耀。当前,我军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迈进任重道远,必须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认真学习和研究人民军队的战争史,从历史的角度加以审视,用辩证的眼光加以剖析,更好地把握治军规律、带兵要则、指挥方略,不断提高驾驭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能力,勠力同心追寻强军兴军的光荣梦想。这也正是编写《战典》丛书的初衷。本丛书按照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四个历史时期,分别撷取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第四野战军和华北野战部队,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属各支部队具有鲜明代表性的近300个战例,力求在浩瀚的史料中寻找那幅血与火、生与死的历史画卷和不朽传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林林总总的战役战斗,根本无法穷尽人民军队所走过的惊心动魄的战斗历程、所书写的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所孕育的凝心聚魂的革命精神,只是力图运用权威的文献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以纪实的手法和生动的语言,崭新的视野和独到的见解,还原历史真相,讲述传奇故事,展现英雄本色,揭示我军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的根本所在。由于作者水平及查阅资料等因素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一批历史文献和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得到了军事图书资料馆等单位和有关同志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并由军事科学院军史专家进行审读把关,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宣传部包国俊副部长为丛书的最终付梓付出了艰辛劳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1.鄂豫边苏区反“围剿” 气势雄伟的大别山脉绵亘数百里,横贯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四周有木兰山、天台山、万紫山、大雾山、大悟山、古角、桐山诸峰纵横盘结,襟长江而带淮河。北窥豫中,南瞰武汉,东控江淮平原,西扼平汉(今北京—汉口)铁路。山川交错,水泊棋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为历代兵家囊括大江南北、逐鹿中原的必争之地。1927年11月,中共黄麻特委领导黄安(今红安)、麻城农民起义,组成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创造了鄂豫边武装割据的局面。1928年1月,鄂东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7军,在黄冈、罗田、黄安、麻城、黄陂、孝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5月,第7军进入黄安、麻城、光山三县边界的光裕山、摩云山、羚羊山、木城寨地区发动群众,建立基层革命政权。至7月,初步建成了拥有20万人口、以柴山堡为中心的根据地,第7军改编为红军第11军第31师。红31师名为师,却只有300多人,下辖4个大队,每大队五六十人,四五十条枪。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戴克敏任党代表,曹学楷任参谋长。1929年5月,吴光浩带着十多个人去商城南部帮助开展工作,途经罗田藤家堡时,遭地主民团袭击,不幸牺牲。6月,徐向前由上海来到鄂豫边苏区,担任红31师任副师长,负责军事指挥工作。这时,蒋桂军阀混战已结束,蒋介石取代了桂系在湖北、河南南部的统治,迫不及待地发动对鄂豫边苏区的第一次“会剿”,史称“罗李会剿”。国民党军独立第4旅旅长罗霖率所部2个团,由黄陂、黄安出发,向北进犯;驻潢川、光山的李克邦暂编第2旅的1个营及光山反动民团红枪会五六千人,向南进犯;驻麻城的夏斗寅第13师补充团和黄土岗一带地主武装,也出动配合,全力压向鄂豫边苏区的腹心地带七里、紫云地区。敌人企图南北对进,长驱直入,一举围歼红31师于黄安、麻城、光山三县边界地区。由于事先没有获悉敌人“会剿”的情报,红31师主力正分散在各处游击,徐向前身边仅有2个大队,百余人枪,只得仓促应战。敌众我寡,不能硬顶。中共鄂东北特委决定撤离七里、紫云地区,和敌人兜圈子。徐向前回忆道:根据地的十多万群众纷纷“跑反”,漫山遍野,扶老携幼,一片混乱的景象。我们转到来家河,打了第一仗。没想到敌人一打机枪,游击队都跑散了。这次我们虽未受损失,但说明队伍缺乏严格的战场纪律和过硬作风,遇上战斗力较强的国民党正规军,有怯战心理。 徐向前认为要粉碎敌人的“会剿”,关键是避实击虚、避强击弱。打也好,跑也好,进也好,退也好,集中作战也好,分散游击也好,都离不开这一点。北面的李克邦部是土匪队伍,战斗力不很强。徐向前决定先拿这股敌人开刀,以群众武装广泛袭扰东、南两面之敌,集中兵力歼灭已进占柴山堡地区李克邦部和反动组织红枪会。7月初,徐向前指挥红31师2个大队,在三四千名手持土枪、长矛的革命群众配合下,歼李克邦部营长以下百余人,活捉了红枪会头子戴五爷,缴获枪支40余支。反“会剿”作战初战告捷,极大地振奋了根据地军民的必胜信心。几天后,红31师乘胜出击,与黄安地区地方武装,在光山等地的革命群众万余人配合下,向盘踞在白沙关一带的地主武装发起进攻。这些地主武装成员复杂,既有土匪流氓,也有给地主看家护院的打手保镖,还有上当受骗的贫苦农民,实际上就是一帮乌合之众。他们专门和红军作对。平时在根据地周围捣乱,国民党正规军攻来,又积极配合,进到根据地里大烧大杀大抢,无恶不作。有些地主民团的据点,是敌军进攻和分割根据地的跳板,又是供应点。因此,粉碎地主下属反动统治及其武装,对于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有着头等重要的意义。在徐向前的指挥下,红军一举攻占白沙关,毙伤敌数百人,残敌向北狼狈而逃。战后,红军在白沙关召开了万人群众大会,镇压了戴五爷等一批恶霸和红枪会的反动头目,大快人心。与此同时,苏区广大群众和赤卫队对国民党军南路罗霖部及第13师补充团展开了广泛袭扰,使敌无法在苏区立足,被迫退回河口、黄安、麻城等地。不到半个月,“罗李会剿”即宣告失败。仅仅过了一个月,国民党军第13师在暂编第2旅、第56师各一部和罗田、麻城、商城、光山、罗山等县民团的配合下,对鄂豫边、豫东南两块根据地同时发动第二次“会剿”,史称“鄂豫会剿”,企图消灭红11军第31、第32师,摧毁苏区。红32师是这年5月由商南起义武装100余人组建而成的,周维炯任师长,徐其虚任党代表,漆德伟任副师长。经过几个月的发展,迅速扩充至300多人,并创立了豫东南苏区。8月10日,国民党军第13师出动2个团的兵力,连同罗田、麻城民团由松子关、长岭关、铜锣关向北进攻豫东南苏区。红32师在周维炯、徐其虚的指挥下,依托苏区与分散冒进之敌苦苦周旋,在歼敌一部后,向光山、麻城边界地区转移。与此同时,国民党军第13师2个旅从黄安、麻城等地向鄂豫边苏区发起进攻。徐向前等人率领红31师,采取避强击弱的作战方针,在内线与敌周旋,抓住有利时机打击敌人。经白沙关、鹅公山、磨角楼几仗,歼敌100余人,包括第一次全歼敌人1个排。以当时红31师的武器装备,一仗全歼国民党正规军的1个排,可谓辉煌的战果,对士气鼓舞很大。敌人吃过几次亏后,变得小心翼翼起来,不再分散冒进。这样一来,红31师在内线继续作战不利。徐向前当机立断,率红31师主动跳到外线,向麻城北部转移,调动敌人。9月初,红31师在麻城以北八字门楼,与红32师胜利会师。徐向前第一次见到了周维炯、肖方等同志。 周维炯是丁家埠暴动和豫东南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打仗很勇敢,但有点骄傲,看上去像个白面书生。三十二师在豫东南活动期间,同鄂东北特委的关系一度搞得很僵,甚至把特委派去的徐思庶(子清)和徐其虚枪毙了。特委又派吴光浩同志去,半路上遇敌牺牲(后中央特派员郭述申同志去调查处理枪毙二徐的事,也差点被杀掉,有人给郭述申报了信,他连夜跑了,才免于难)。具体原因不清楚,后来听说是有坏人挑拨。这次两个师会合后,鄂东北特委采取了团结红三十二师的方针,不提往事,对他们热情关照。我们还拨了些枪支和子弹给他们。主要是子弹,因三十一师靠近武汉,能通过内线关系从那边买。当然,以前发生过枪杀特委委员的事,我们也有顾虑,晚上睡觉枕着枪,以防意外。两个师在那一带同敌人打了一仗,他们打一面,我们打一面,配合得不错。战斗结束时,缴了不少武器。我印象最深的是缴了匹马,我骑过很长时间;俘虏了个小号兵,留在我身边司号,作战很勇敢,后来牺牲了。这是两个师第一次配合作战,取得了胜利,大家蛮高兴。 中旬,敌人发现红军主力在麻城以北、光山以南地区活动,立即部署新的合围,商城南部的国民党军也向西进击,企图两面夹击。红32师趁机返回豫东南苏区,一举将当地反动武装“编练队”歼灭。红31师则分为数路跳出包围圈,甩开敌军主力南下,先后歼灭了黄坡长堰、夏店,黄安八里湾,麻城谢店等地的民团,缴了一批武器弹药。下旬,国民党军对鄂豫边、豫东南两苏区的“会剿”已近两月,但屡遭打击,一无所获,被迫收兵,退缩苏区边沿据点。第二次“会剿”又被粉碎。在接连粉碎敌人的两次“会剿”后,红31师乘胜发展队伍,扩大游击活动,打击土豪和民团。鄂豫边苏区的蓬勃发展令国民党政府坐立不安,如鲠在喉,紧锣密鼓地调集兵力,准备发起新的“会剿”。不出1个月,敌人就卷土重来。10月,驻河南信阳的国民党军徐源泉第48师2个团由罗山、光山南下,驻湖北境内的国民党军夏斗寅第13师1个团由黄陂、黄安、麻城北进,向鄂豫边苏区发起了第三次“会剿”,史称“徐夏会剿”。面对敌军重兵压境,如何粉碎“会剿”呢?徐向前回忆道:那时,敌人一来,地方上总要求我们打,生怕我们不打,说来说去,无非是怕丢地盘,怕打烂坛坛罐罐。我们有我们的想法,要打得有胜利的把握,自己的伤亡和消耗要少,消灭敌人要多。丢枪,伤亡一大堆人,打败仗,可不行。不然,有生力量消耗太大,部队情绪给打了下去,以后就不好办。地方和军队,常常在打不打的问题上闹矛盾,发生争执。军队里也有人怕群众受损失,主张和敌人硬拼。我们还是坚持有利条件下就打,不利条件下就不打,这一点不能动摇。 徐向前认为,红军人少武器差,打大仗不行,要靠多打小仗取胜,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正规军虽然人多装备好,但从外线开进山区来“搜剿”,五个指头一伸开,兵力就分散了,使红军有空子集中兵力打伏击。红军完全可以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埋伏好兵力,抓住他们的个把连或排,突袭一下。打完就走,瞅准机会再打。根据地方党委和群众提供的情报,这次前来“会剿”的敌人只有四五百人。徐向前心想,敌人不太多,我们打得好有可能取胜,便率领部队,埋伏在敌人撤退时可能路过的天台山铁子岗一带,准备伏击敌人。那里竹林、树林、葛藤特别多。红31师当时还没有机枪,只有几百条型号各异、破旧不堪的步枪,弹药也不多,最多时一个人才有十来发,一般是两三发。因此就想多打些小仗、胜仗,多缴获些枪支和子弹。谁知战斗打响后,才发现来敌足足有一两个团的兵力。徐向前回忆道:我带了一个队在正面打,敌人的火力很猛,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两翼的部队也没占到便宜。敌人开始反扑,部队撤退,最后连小号兵也撤下去了,就剩下我一个人。敌人已攻到寨子下面,近在咫尺。幸好天已擦黑,我就趁机往外跑,敌人在后面追。那时我腿部的伤势未愈(是在一次战斗中跳崖时将腿摔伤的),跑也跑不快,见前面有片林子,往里一钻,敌人找不见,乱打了几枪,就回去了。我坐在林子里,腿疼得厉害。廖荣坤同志带了几个人来找我,才把我接回去。这一仗,情报不准,口张得太大,部队“放了羊”,没打好,我们伤亡十几个人,同我一起来鄂豫皖的二队党代表桂步蟾同志也牺牲了。 红31师打虎不成反被虎伤,被迫撤离天台山向北转移,跳到外线和敌人转圈子,避实击虚。血的教训和残酷的斗争,使红31师的领导人意识到弱小的红军,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解决在强敌面前,如何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问题,关键在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徐向前和戴克敏、曹学楷共同研究,总结出游击战的七条战术原则:集中作战,分散游击;红军作战尽量号召群众参加;敌情不明,不与作战;敌进我退,敌退我进;对敌采取跑圈的形式;对远距离的敌人,先动员群众扰乱敌人,再采取突击的方式;敌人如有坚固防御工事,不与作战。恰在此时,蒋(介石)冯(玉祥)战争爆发,第48、第13师急忙调离鄂豫边苏区参战,只留下反动民团继续进攻红军。趁敌军向平汉线撤退,红31师兵分三路向外追击,先后在长岭岗、柿子树店、姚家集、河口镇等地,消灭和击溃4个民团,缴枪百余支。红31师发展到700余人、600多条枪。黄陂六指店驻有国民党正规军1个连,在红31师强大的军事和政治攻势下,向红军投诚。当地的群众说:“还是红军厉害!”敌人对鄂豫边苏区的第三次“会剿”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许多年后,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一书中,总结了鄂豫边苏区三次反“会剿”胜利的经验: 反三次“会剿”,拖得敌人捉襟见肘,精疲力竭,失败而归,就是因为有广大群众积极配合红军作战。毛主席说过,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鄂豫皖边的群众,受压迫很深,与官僚、军阀、地主有不共戴天之仇。工农武装起义成功,打土豪、分田地,搬掉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他们打心眼里拥护革命。敌人来了,又烧又杀又抢,搞什么“清乡”、“搜剿”,残害群众的手段,骇人听闻。每次“会剿”来临,群众纷纷藏粮食,进深山,封锁敌人,支援红军。他们宁肯丢掉家园,在山里风餐露宿,忍饥挨饿,也不愿落到白军手里。有些群众被敌人抓住,百般受刑,至死不吐露红军的一点消息。在特委领导组织下,男女老少,拿起扁担、矛子、大刀、土枪,四处击敌,弄得敌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防不胜防。红军有了群众的支持,如鱼得水,任我驰骋,这是弱小的红军能够生存、发展、克敌制胜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