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


作者:惜珍;徐坚一 摄     整理日期:2016-07-20 19:26:21

1. 《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全三册)》是海派女作家惜珍十余年来探寻上海64条一类风貌保护道路的结晶,也是她对那些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不懈寻访后的解读。本书为其中之一。2. 本书中20幅手绘地图,102张全彩影像照片,形象地记录了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中的20条,精彩呈现了这些经典马路及其马路上的老建筑。书中另附精心制作的二维码,读者可同步体验线上阅读。3. 上海女人写上海,自然是别具韵味。长期积累的丰厚的有关上海的故事融入这位女作家感性的文字中,具有青花瓷般的质感,读者从中可以穿越时空窥见这些马路的前世今生。4. 通过本书的出版,有关上海的马路及上海马路上的人和建筑的故事将通过时间的隧道,由作者揭开那些尘封的往事。这既是对上海历史文化地理的深度挖掘,也是对上海马路历史文化的深度研究和人文关怀。 
本书简介:
  本书是作家惜珍十余年来探寻上海64条一类风貌保护道路的结晶,也是她对那些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不懈寻访后的解读。书中选取了上海64条经典的马路中的20条,这20条马路主要分布在黄浦区和虹口区,这些马路及其马路上的经典建筑在书中均以图文相生的形式予以呈现。作者用寻宝者的精神和探索者的眼光呈现了这20条永不拓宽的马路的前世今生;用纪实的笔法,通过优美的文字,将这些上海马路的万种风情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马路都是上海历史街区的保护地标,作者用文字,用故事保留了这些马路耐人寻味的一面。
  作者简介:
  惜珍本名朱惜珍,作家。因为迷恋文字,大学选择的是中文专业,做过记者、编辑。这个喝着黄浦江水长大的女作家,深爱上海这座城市。惜珍的写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她早期的写作以小说为主,其代表作有《不和谐的和弦》、《长亭短亭》、《不说也罢》、《寻找感觉》、《我不再认识你》、《拒绝浪漫》、《迷失在丽娃河畔》等。从2003年开始,惜珍的目光转向上海的城市文化,开始了上海历史与人文的非虚构写作,先后著有《海上学人——一蓑烟雨任平生》、《上海的马路》、《品味老字号》、《永不飘散的风情——上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花园洋房的下午茶——上海的保护建筑》、《梧桐深处的别恋——上海的经典园林》、《上海老板》、《在上海寻找上海》、《走进草根艺人》等专著。
  目录:
  中山东一路:上海历史的见证
  南京东路:举世瞩目的中华第一街
  北京东路:老上海的中资金融街
  福州路:花开花落中书香不散
  汉口路:那些难忘的城市记忆
  广东路:上海近现代史的缩影
  江西中路:城市文明见证地
  九江路:低调的华丽蔓延一路
  圆明园路:恬淡如菊的外滩源
  香港路:留存原生态城市记忆
  滇池路:狄更斯笔下的英伦街道
  思南路:被唤醒的睡美人
  香山路:弥漫欧洲乡村风情
  皋兰路:诗人气质蔓延一路
  雁荡路:淮海路的后花园中山东一路:上海历史的见证南京东路:举世瞩目的中华第一街北京东路:老上海的中资金融街福州路:花开花落中书香不散汉口路:那些难忘的城市记忆广东路:上海近现代史的缩影江西中路:城市文明见证地九江路:低调的华丽蔓延一路圆明园路:恬淡如菊的外滩源香港路:留存原生态城市记忆滇池路:狄更斯笔下的英伦街道思南路:被唤醒的睡美人香山路:弥漫欧洲乡村风情皋兰路:诗人气质蔓延一路雁荡路:淮海路的后花园四川北路:以文化驰名的商业街山阴路—祥德路:海派文化集聚地甜爱路:风情着别人的风情溧阳路:虹口文脉的缩影舟山路:中国的小维也纳前言自序
  惜珍
  马路是城市的经脉,要了解一个城市,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到它的马路上去走一走。
  2007年6月,上海中心城区内144条道路和街巷被列为风貌保护道路,其中64条风貌保护道路为永不拓宽的道路。这64条马路将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象征,给以原汁原自序惜珍马路是城市的经脉,要了解一个城市,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到它的马路上去走一走。 2007年6月,上海中心城区内144条道路和街巷被列为风貌保护道路,其中64条风貌保护道路为永不拓宽的道路。这64条马路将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象征,给以原汁原味的整体保护;同时,严格控制原有道路的宽度,并加强对沿线建筑、市容、绿化及环境的管理。这意味着今后不会为了拓宽道路而拆掉被保护的老建筑,上海旧区的马路和马路景观将得到永久性的保护。上海的马路作为城市最基本的元素,不少依旧保留着东、西方两种文化碰撞的特殊符号,镶嵌着东、西方两种文明互相包容的印迹。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便是其中的典型。这些马路是建筑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演绎,和上海城市的特点密切相连。首先是多元性。上海处于中、西文化碰撞交汇的中心,形成了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态势,体现在建筑风格上,同样也是神态各异,多姿多彩。其次是商业性。商业在城市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城市格局中的商业特点,与上海日益发达的商业活动相适应,各种功能、各类风格的马路和建筑应运而生,反映在建筑形态上又有一种追求时尚、讲究实用的特征。因此,这些永不拓宽的马路是展示上海城市发展脉络、延续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它们集中体现了上海城市的精华和神韵,浓缩了上海的历史印象。上海的马路是上海开埠以来所谓大都会风格的又一个解读这座城市的密码。马路两旁林立着的法国梧桐是上海马路的标志,而马路深处的花园洋房和欧式廊柱背后攀满藤萝的庭院溢出的是最纯正的上海味道。这些年来,我到国外一些城市旅行,不管是在美国,在新加坡,还是在俄罗斯,我发现自己对看到的那些异国建筑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们时时让我想起上海。难怪有人说,在上海可以做一次不出边境的出国游。20世纪初上海南京路就号称是“最世界主义的马路”。老上海留下了许多美轮美奂的异域风格的建筑,几乎没有一个城市能像上海那样拥有全世界各国风格的建筑,这是海纳百川的上海的城市特质。建筑是城市的灵魂与历史的写照,当我漫步在纽约的第五大道上,感觉这里竟然与上海的外滩如此相像,到处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人就像走在峡谷中一样。但纽约怎么能和外滩比呢?中山东一路毗邻黄浦江,这条上海的母亲河让生硬的建筑变得柔和了许多,也让马路有了透气的空间,这是上海特殊的历史与人文赋予马路的灵魂与气质。上海最有特色、风格最多样化的建筑,就是坐落在城市中心马路两侧的20世纪20年代建造的花园住宅。由于当时上海的繁华,这些住宅的主人充满了神奇的经历,也赋予了这些建筑本身浪漫、神秘的色彩,留给后人启示和无限的遐想。承载着城市记忆的上海马路总有诉说不尽的故事,路上写满的历史沧桑弥漫着令人沉醉的怀旧气息。如今,它们完美和谐地融合了许多时尚元素,就显得更加风姿绰约、楚楚动人。于是,这些马路成了我们进入过去的一个通道,通过它们,我们有幸和老上海幽会。如果你想看一看最有历史底蕴的上海以及最真实、最原生态的上海人,就必须走一走上海马路上隐藏着的石库门弄堂,这些石库门以它特有的建筑特色,开创了这种适合于寸土寸金之地的上海市民居住的海派建筑范例。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分布在上海的各个区内,以徐汇区为最多,其次是黄浦区,还有一些是跨区的。我把这64条马路按其所在区域分为3本来写。《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一)》中涉及的马路主要分布在黄浦区和虹口区,共20条马路,其中黄浦区15条,虹口区5条。《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二)》中的马路主要位于徐汇区、静安区和长宁区,共24条马路。其中徐汇区21条马路,静安区1条马路,长宁区两条马路。《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三)》主要为跨区的马路,共20条马路。这三本书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联,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因我探寻这64条一类风貌保护道路的时间跨度较大,文中部分建筑入驻单位、商家等相关信息和写作对象的现状可能有所变动,在此一并说明。如果你想从骨子里了解上海,那么请打开这3本书,跟随我到上海的这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上去走一走,感受这些路上曾经的沧桑,看一看那些老房子,品一品那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从今往后,上海对你而言将不再陌生。





上一本:历史·记忆·生产: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研究 下一本:新视野下的文化与世界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永不拓宽的上海马路的作者是惜珍;徐坚一 摄,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