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张充和去世一周年,三联书店推出了艺术史学家白谦慎编撰的《张充和诗文集》。白谦慎近日在京与读者分享了张充和的诗文往事,他透露,张先生对于编辑自己的诗文集远不如书画选积极,“她*看重的其实是书法和昆曲,而文学、诗词只是抒发一下。”回顾张充和的一生,白谦慎觉得她身上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精粹的一面。 本书简介: 《张充和诗文集》收录诗词225首(其中友人唱和诗词34首)、散文66篇,最终得以出版要感谢张定和与卞之琳两位先生,白谦慎说:“张充和先生给了我一个很重要的文献,就是卞之琳手抄的张充和上世纪30年代的散文 目录: 。这些散文只有少数是用充和的真名,绝大多数都是笔名,卞先生这个单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线索。还有就是她的三弟张定和在1983年收集到的103首张充和诗词。”谈到编辑这部书的思路,白谦慎说:“首先是尽量做到文本的准确。第二,提供必要的释文和注。她的诗词版本非常多,有时一首诗抄四五遍,经常不一样,所以我们把不一样的地方都标出来。第三,强调文献性,我们不做编者的发挥。第四,关于少数质量不高的应酬诗词,还有一些打油诗。她性格很调皮的,有时候写打油诗,在诗稿里面开玩笑。她在耶鲁大学教书法时,给她外国学生写的打油诗,跟他们开玩笑,没写完,我也没收。另外,见到的诗稿里面还有一些残稿也没收,大概有10首左右。”此外,诗文集中还收录了不少照片,白谦慎尽量选择了跟诗文有关的照片,并且所选照片都是2005年以前拍摄的。“张充和先生不但是位艺术家,她本人也爱美好事物。她2010年以后的照片从精神来讲,不及以前了。国内有些人找到她,拍了照片往网上一发,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白谦慎透露,诗集中有一张照片(1985年张充和与傅汉思合影)是张充和亲自挑选给他的,说明比较看重。诗词解读:每篇诗文背后都有故事这部诗文集收录了张充和从10岁的填词习作,到93岁的忆旧短文,时间跨度长达80余年,每篇诗文背后都有故事可说。比如她在不同时间段写给友人、古琴演奏家查阜西的三首《八声甘州》:第一首是1970年,精通古琴演奏的饶宗颐到耶鲁大学讲学,闲聊当中张充和听到查阜西去世的消息,就把查阜西此前弹古琴的录音拿出来一起听,写下了这首词,“好迩晴空凉月,伴襟怀落落,诗思悠悠”。第二首词是1974年中美关系正常后,国内传出消息查阜西还健在的消息,张充和高兴极了,又写下了一首《八声甘州》,“喜佳音万里,故人犹健,疑谶都休”,后来她还与查阜西通信。到了1976年,查阜西真的去世时,张充和写下了第三首《八声甘州》,“休论人间功罪,叹生生死死,壮志难酬”,寄托对友人哀思。而张充和的66篇散文主要分为三个时期,白谦慎说:“一个是少作,她在《乐益文艺》上面发表的,包括《我的幼年》《梁石严先生传略》《别》。第二个阶段是1936年到1937年,她在《中央日报》编文艺副刊,这段时间写了55篇散文,还有一篇发表在卞之琳编的文学杂志上,叫《黑》。另外就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她晚年基本上是忆旧的,3篇忆亲人的,3篇回忆抗战时期在重庆师友的,一篇是回忆曲友的《曲人曲事》。”荷珠是最常出现的词汇整体读下这些诗文来有何感受?白谦慎说:“我觉得清新、自然、明朗,我特别要强调明朗这一点。她的诗当中用的相同题目最多的就是《荷珠》,文章中也讲到荷珠,讲荷珠怎么映着彩霞、映着月光,说明她从小就喜欢晶莹的荷珠,这也一直反映在她老年的散文当中。不是说她没有世俗的一面,没有喜怒哀乐,而是说她整体的性格是开朗的、是阳光的。”另外,张充和那位“淡薄宁静,耽诗书,谙佛典,乐善好施”的祖母,对她影响很大。白谦慎觉得,通过读张充和从少年到晚年的诗文,可以看到她很早就对历史对古典文化的偏爱。在《凋落》中,张充和写道,“我爱最新的各种小玩具,可是更爱古老一点的,新的只能叫人有一个新奇,或者仅仅就只有一个新奇而已”,以及“我时常找朋友,向线装书中,向荒废的池阁,向断碣残碑中去找朋友,他们会比这个世界中的朋友叫我懂得更多的东西。在夕阳荒草的丛中,我读着那残缺的碑文,仅仅只有几个字,我读来读去,比读一首最美的诗词还感动”这样的句子。张充和文学作品集,为海内外首次整理出版。收作者自少年时代以来创作的古体诗词、散文小品和小说。自作诗词近两百首,友人与作者间的唱和之作数十首;散文小品、小说六十余篇,展示了作者多方面的文学成就。张充和作品的蒐集、合编前后达数十年,经历两代人,旅美学人白谦慎在前辈卞之琳、张定和先期工作的基础上最后纂集编定,完成了作者生前的嘱托。张充和才华出众,琴曲书画,造诣精湛,海内外享有盛名。在古典教育的熏陶下,其诗歌、散文、小说皆有温雅的韵致,以往人们却很少注意到。余英时说,她的文学作品与书画在同一风格笼罩之下,体现了中国文化“以通驭专”的独特精神。张充和晚年怀念师友的文章,以及未刊的《曲人曲事》一组短文,依然保有简洁灵动的神韵。尤其是她的古体诗词,如新泉出山,清雅流丽,曾得到沈尹默“词旨清新,无纤毫俗尘”的嘉许。与她唱和者,皆为当时大家,附录书中,如鲁殿灵光。2015年6月,为华夏文化艺术奉献终身的张充和,以102岁高龄在美国逝世。谨以此书,向她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