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随笔集》之于喜爱林清玄的读者们来说,就像:“坐在一个黑乎乎的房子里,*盏点着的灯*明亮,*能感受明与暗的分野,后来即使有再多的灯,总不如*盏那样,让我们长记不熄;坐在长廊尽处,纵使太阳和星月都冷了,群山草木都衰尽了,香炉的微光还在记忆的*初,在任何可见和不可知的角落,温暖地燃烧着。” 本书简介: 《林清玄随笔集》收录台湾知名散文家林清玄先生的典藏作品,以“人间有味是清欢”、“走向生命的大美”、“家家有明月清风”、“不信青春唤不回”、“总有群星在天上”五个小辑精选了五十五篇哲理美文,呈现了较为完整的“林式散文”风貌,是不可多得的精美版本,适合广大读者阅读、收藏。 作者简介: 林清玄,著名作家、散文家,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1953年出生于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他17岁开始发表作品,30岁前就已经得遍了台湾文学大奖。代表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受人欢迎的是散文创作,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目录: 【人间有味是清欢】 屋顶上的田园3 不是茶8 斩春风13 林边莲雾16 清雅食谱19 清欢23 抹茶的美学31 清净之莲37 野生兰花40 菊花羹与桂花露47 茶香一叶51林清玄随笔集 目录: 【人间有味是清欢】屋顶上的田园3不是茶8斩春风13林边莲雾16清雅食谱19清欢23抹茶的美学31清净之莲37野生兰花40菊花羹与桂花露47茶香一叶51 【走向生命的大美】人在江湖59来自心海的消息63一粒沙,或一条河岸?69检点自己的宝盒73柔软心77谦卑心79玻璃心84永远活着87一只毛虫的圆满90如果没有明天95走向生命的大美99 【家家有明月清风】鸳鸯香炉107家有香椿树114冰糖芋泥118长春藤124家家有明月清风127满天都是小星星134养着水母的秋天140温一壶月光下的酒146油面摊子155生平一瓣香159世缘164 【不信青春唤不回】掌中宝玉171真正的桂冠174红心番薯177白雪少年185槟榔西施189仙堂戏院191采更多雏菊197寒梅着花未?201童年的自己204跑龙套的时代208走向无限的原野211 【总有群星在天上】雪的面目215送一轮明月给他217莲花汤匙220不曾一颗真224留一只眼睛看自己229去做人间雨234生活的回香239生命的化妆242素质245以直观来面对世界248总有群星在天上251《家家有明月清风》节选我一直认为不管时代如何改变,在时代里总会有一些卓然的人,就好像山林无论如何变化,在山林中总会有一些清越的鸟声一样。同样的,人人都会在时间里变化,最常见的变化是从充满诗情画意逍遥的心灵,变成平凡庸俗而无可奈何,从对人情时序的敏感,成为对一切事物无感。我们在股票号子里(这号子取名真好,有点像古代的厕所)看见许多瞪着广告牌的眼睛,那曾经是看云,看山、看水的眼睛;我们看签六合彩的双手,那曾经是写过情书与诗歌的手;我们看为钱财烦恼奔波的那双脚,那曾经是在海边与原野散过步的脚。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看起来仍然是二十年前无异,可是在本质上,有时中夜照镜,已经完全看不出它们的连结,那理想主义的、追求完美的、每一个毛孔都充满光彩的我,究竟何在呢?清朝诗人张灿有一首短诗:“书画琴棋诗酒花,赏年件件不离他;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很能表达一般人在时空中流转的变化,从“书画琴棋诗酒花”到“柴米油盐酱醋茶”,人的心灵必然是经过了一番极大的动荡与革命,只是凡人常不自觉自省,任庸俗转动罢了。其实,有伟大怀抱的人物也未能免俗,梁启超有一首《水调歌头》我特别喜欢,其后半阕是:“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我自己的心境很接近梁任公的这首词,人生的际遇不怕年华老去,怕的是少年心事的“销磨”,到最后只有“醒后一滂沱”了。在人生道路上,大部分有为的青年,都想为社会、为世界、为人类“奉茶”,只可惜到后来大半的人都回到自己家里喝老人茶了。还有一些人,连喝老人茶自遣都没有兴致了,到中年还能有“奉茶”的心,是非常难得的。有人问我,这个社会最缺的是什么东西?我认为最缺的是两种,一是“从容”,一是“有情”。这两种品质是大国民的品质,但由于我们缺少“从容”,因此很难见到步履雍容、识见高远的人;因为缺少“有情”则很难看见乾坤朗朗、情趣盎然的人。社会学家把社会分为青年社会、中年社会、老年社会,青年社会有的是“热情”,老年社会有的是“从容”。我们正好是中年社会,有的是“务实”,务实不是不好,但若没有从容的生活态度与有情的怀抱,务实到最后正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牺牲了书画琴棋诗酒花。一个彻底务实的人是麻木的俗人,一个只知道名利实务的社会,则是僵化的庸俗社会。在《大珠禅师语录》里记载了禅师与一位讲华严经座主的对话,可以让我们看见有情与从容的心是多么重要。座主问大珠慧海禅师:“禅师信无情是佛否?”大珠回答说:“不信。若无情是佛者,活人应不如死人;死驴死狗,亦应胜于活人。经云:佛身者,即法身也,从戒定慧生,从三明六通生,从一切善法生。若说无情是佛者,大德如今便死,应作佛去。”这说明禅的心是有情,而不是无知无感的,用到我们实际的人生也是如此,一个有情的人虽不能如无情者用那么多的时间来经营实利(因为情感是要付出时间的),可是一个人如果随着冷漠的环境而使自己的心也沉滞,则绝对不是人生之福。人生的幸福在很多时候是得自于看起来无甚意义的事,例如某些对情爱与知友的缅怀,例如有人突然给了我们一杯清茶,例如在小路上突然听见了冰果店里传来一段喜欢的乐曲,例如在书上读到了一首动人的诗歌,例如听见桑间濮上的老妇说了一段充满启示的话语,例如偶然看见一朵酢浆花的开放……总的说来,人生的幸福来自于自我心扉的突然洞开,有如在阴云中突然阳光显露、彩虹当空,这些看来平淡无奇的东西,是在一株草中看见了琼楼玉宇,是由于心中有一座有情的宝殿。“心扉的突然洞开”,是来自于从容,来自于有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