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心灵隐居丛书】——每天阅读一小时,带上心灵去隐居★关于孤独——【独处是一个人的修行,自在中另有风景】——绕地球一圈你可以走了八万里,而当你学会与孤独同行,一凝眸就是一个世界。★关于生活——【除了肉体生活之外,人还要学会灵魂的生活】——肉体的生活满足人的欲望,灵魂的生活丰满人的心灵。★关于隐居——【我要的不是一座南山,而是一方心的净土】——很多人去隐居是因为他喜欢一些东西,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隐居是因为他不喜欢一些东西。★关于田园——【三十多年漫长白天之后,一个真正的夜晚】——人的醒来,不在于你做过什么,你什么年岁,而是那一刻突然觉得这一生你白活了。★关于浪漫——【浪漫其实是一件严肃而神圣的事情】——在葬别父母和带大孩子以后 我与妻子带着一条狗,走上了多年以前走过的路。文中收录了韩少功60篇精彩散文,这些文章有对美好田园生活的赞美,有对乡村人物与文化的白描,有对时代与社会的冷眼,有对作者自身生命经历的回顾,也有对文化和历史的感叹。 作者简介: 有人说韩少功是大隐,上头让他去做官,他不去。传说这个官还不小,他仍然不去。有人说韩少功是侠客,不管是哪里来的朋友,认不认识,只要是找到他,他概不推辞。也有不少骂他的,但这么多年过去,骂他的人早已失去了骂他的理由,有的停止了发声,有的还是一提到他就要竖起胡子,仿佛韩少功是他们喉咙里的一根刺。对于这些评价,韩少功本人却都付之一笑。而有人却喜欢他的浪漫,60多的人了,还是整天诗情画意,满腹情怀。喜欢他能赤脚耕田与山野村夫打成一片;喜欢他谦和中的倔强;喜欢他认真的慷慨里,掩饰不住的激情与赤诚。他曾获得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法兰西文艺骑士奖章、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杰出作家奖”、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等多项国内外文学大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飞过蓝天》等;中篇小说《爸爸爸》《女女女》等;散文《完美的假定》《世界》《山南水北》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暗示》等。 目录: 孤独中 Contents有无尽繁华 第一章 我在湖边落草 一双从城市喧嚣中抽出来的耳朵,是一双苏醒的耳朵,再生的耳朵,失而复得的耳朵,突然发现了耳穴里的巨大空洞与辽阔,还有各种天籁之声的纤细、脆弱、精微以及丰富。 扑进画框_002耳醒之地_006 回到从前_008月夜_012笑脸_014 激流_016遍地应答_019空山_022 晴晨听鸟_025另一片太空_027 在天空_030时间_032老地方_034 远山_036雨读_042 第二章 生存是一种平庸的神圣 在这里,山民们心目中自有一套更为重要的潜规则——要对得起祖宗,要活得出面子,要拿捏住得失。在有些时候,生存的智慧既无耻奸猾又可歌可泣。 犟牛_048盘歌_054挖土_059建房_062 目录: 孤独中Contents 有无尽繁华第一章 我在湖边落草一双从城市喧嚣中抽出来的耳朵,是一双苏醒的耳朵,再生的耳朵,失而复得的耳朵,突然发现了耳穴里的巨大空洞与辽阔,还有各种天籁之声的纤细、脆弱、精微以及丰富。扑进画框_002耳醒之地_006回到从前_008月夜_012笑脸_014激流_016遍地应答_019空山_022晴晨听鸟_025另一片太空_027在天空_030时间_032老地方_034远山_036雨读_042第二章 生存是一种平庸的神圣在这里,山民们心目中自有一套更为重要的潜规则——要对得起祖宗,要活得出面子,要拿捏住得失。在有些时候,生存的智慧既无耻奸猾又可歌可泣。犟牛_048盘歌_054挖土_059建房_062上访者_064垃圾户_070中国式礼拜_075豪华仓库_078面子_081准制服_084非法法也_086笑大爷_089乞丐_093知情人_101空院残月_103一块钱一摇_109第三章 沉默是对喧嚣的抵抗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无法减速和刹车的经济狂潮正铲除一切旧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使我们欲望太多而情感太少,向往太多而记忆太少,一个个都成了失去母亲的文化孤儿。再说草木_112每步见药_115瓜菜_118自然_121八景忆雪_126怀旧的成本_130月下狂欢_134开荒第一天_136CULTURE_140雷击_142气死屈原_145欢乐之路_150文明_154第四章 苦让生命更丰盈人很怪,很难记住享乐,对一次次盛宴的回忆必定空洞和乏味。唯有在痛苦的土壤里,才可以得到记忆的丰收。繁盛的感受和清晰的画面,存之经年而不腐败。蠢树_162月下桨声_164青龙偃月刀_170漫长的假期_174然后_200记忆的价值_205阳台上的遗憾_208感激_212第五章 莫道人生多羁绊汨罗原住民几乎不用“可惜”一词,而习惯用“做官”一词代替:说一张纸弄坏了,说一碗饭打泼了,说一头猪患瘟疾死了,凡此等等都是它们“做官”了。这里面是否包藏着一种蔑视官威和仇怨官权的胆大包天?人在江湖_216母语纪事_226世界_230张家与李家的故事_249文学的根_254完美的假定_261夜行者梦语_278心灵之门_289前言写在前面的话 以往的一些选本,都是由我自己编选。这次编辑提出由青年读者们来编选,似是一个较为特别的创意。 事实上,文学是一个由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过程。作者充其量做了前一半,后一半则有赖于读者的筛选、阅读、理解、感悟、甚至创造性转化。前人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之谓也。在这个意义上,散布于读者群体中的N个哈姆雷特,被各种阅读环境所再造的N个哈姆雷特,才是这个悲剧人物组合性的真实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已脱离了作者的掌控。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代又一代青年的面孔正在进入历史,也正在重新定义我微不足道的文学表达。我拿这事一点办法也没有。不过,我并不沮丧,倒是很好奇不同代际之间的思想情感如何实现过滤性连通,很乐意看到自己的表达,如何在阅读空间里流动和演变,如何覆水难收、身不由己、变形不居、各偿其时运,参与新一代人的心智建构。任何文学都是由后人“读”成实际上那个模样的。也许,任由青年读者来裁量和取舍,从中体会出他们的意趣需求所在,就是接受这种重新定义的起点。 稍加说明的是,这是一本文摘选本。内容选自笔者此前《山南水北》《马桥词典》等小说和散文。已经熟悉那些作品的人大概不必再耗费时间。篇目初定后,曾经李遇春写在前面的话 以往的一些选本,都是由我自己编选。这次编辑提出由青年读者们来编选,似是一个较为特别的创意。事实上,文学是一个由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过程。作者充其量做了前一半,后一半则有赖于读者的筛选、阅读、理解、感悟、甚至创造性转化。前人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之谓也。在这个意义上,散布于读者群体中的N个哈姆雷特,被各种阅读环境所再造的N个哈姆雷特,才是这个悲剧人物组合性的真实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已脱离了作者的掌控。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代又一代青年的面孔正在进入历史,也正在重新定义我微不足道的文学表达。我拿这事一点办法也没有。不过,我并不沮丧,倒是很好奇不同代际之间的思想情感如何实现过滤性连通,很乐意看到自己的表达,如何在阅读空间里流动和演变,如何覆水难收、身不由己、变形不居、各偿其时运,参与新一代人的心智建构。任何文学都是由后人“读”成实际上那个模样的。也许,任由青年读者来裁量和取舍,从中体会出他们的意趣需求所在,就是接受这种重新定义的起点。稍加说明的是,这是一本文摘选本。内容选自笔者此前《山南水北》《马桥词典》等小说和散文。已经熟悉那些作品的人大概不必再耗费时间。篇目初定后,曾经李遇春先生斟酌审定,在此一并感谢。韩少功 2016年4月于海口扑进画框我一眼就看上了这片湖水。汽车爬高已经力不从心的时候,车头大喘一声,突然一落。一片巨大的蓝色冷不防冒出来,使乘客们的心境顿时空阔和清凉。前面还在修路,汽车停在大坝上,不能再往前走了。乘客如果还要前行,探访蓝色水面那一边的迷蒙之处,就只能收拾自己的行李,疲惫地去水边找船。这使我想起了古典小说里的场面:好汉们穷途末路来到水边,幸有酒保前来接头,一支响箭射向湖中,芦苇泊里便有造翻者的快船闪出……这支从古代射来的响箭,射穿了宋代元代明代清代民国新中国,疾风嗖嗖又余音袅袅——我今天也在这里落草?我从没见过这个水库——它建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我离开了这里之后。据说它与另外两个大水库相邻和相接,构成梯级的品字形,是红色时代留下的一大批水利工程之一,至今让山外数十万亩农田受益,也给老山里的人带来了驾船与打鱼一类新的生计。这让我多少有些好奇。我熟悉水库出现以前的老山。作为那时的知青,我常常带着一袋米和一根扁担,步行数十公里,来这里寻购竹木,一路上被长蛇、野猪粪以及豹子的叫声吓得心惊胆战。为了对付国家的禁伐,躲避当地林木站的拦阻,当时的我们贼一样昼息夜行,十多个汉子结成一伙,随时准备闯关甚至打架。有时候谁掉了队,找不到路了,在月光里恐慌地呼叫,就会叫出远村里此起彼伏的狗吠。当时这里也有知青点,其中大部分是我中学的同学,曾给我提供过红薯和糍粑,用竹筒一次次为我吹燃火塘里的火苗。他们落户的地点,如今已被大水淹没,一片碧波浩渺中无处可寻。当机动木船突突突犁开碧浪,我没有参与本地船客们的说笑,只是默默地观察和测量着水面。我知道,就在此刻,就在脚下,在船下暗无天日的水深之处,有我熟悉的石阶和墙垣正在飘移,有我熟悉的灶台和门槛已经残腐,正在被鱼虾探访。某一块石板上可能还留有我当年的刻痕:一个不成形的棋盘。米狗子,骨架子,虱婆子,小猪,高丽……这些读者所陌生的绰号不用我记忆就能脱口而出。他们是我知青时代的朋友,是深深水底的一个个故事,足以让我思绪暗涌。三十年前飞鸟各投林,弹指之间已不觉老之将至——他们此刻的睡梦里是否正有一线突突突的声音飘过?巴童浑不寝,夜半有行舟。这是杜甫的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这是贾长江的诗。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这是王勃的诗。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孟浩然的诗。芦荻荒寒野水平,四周唧唧夜虫声。这是《阅微草堂笔记》中俞君祺的诗。……机船剪破一匹匹水中的山林倒影,绕过一个个湖心荒岛,进入了老山一道越来越窄的皱褶,沉落在两山间一道越来越窄的天空之下。我感觉到这船不光是在空间里航行,而是在中国历史文化的画廊里巡游,驶入古人幽深的诗境。我用手机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在柴油机的轰闹中听不太清楚,只听到他一句惊讶:“你在哪里?你真的去了八溪?”——他是说这个乡的名字。为什么不?“你就打算住在那里?”不行吗?我觉得他的停顿有些奇怪。融入山水的生活,经常流汗劳动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种最自由和最清洁的生活?接近土地和五谷的生活,难道不是一种最可靠和最本真的生活?我被城市接纳和滋养了三十年,如果不故作矫情,当心怀感激和长存思念。我的很多亲人和朋友都在城市。我的工作也离不开轰轰城市。但城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越来越陌生,在我的急匆匆上下班的线路两旁与我越来越没有关系,很难被我细看一眼;在媒体的罪案新闻和八卦新闻中与我也格格不入,哪怕看一眼也会心生厌倦。我一直不愿被城市的高楼所挤压,不愿被城市的噪声所烧灼,不愿被城市的电梯和沙发一次次拘押。大街上汽车交织如梭的钢铁鼠流,还有楼墙上布满空调机盒子的钢铁肉斑,如同现代的鼠疫和麻风,更让我一次次惊悚,差点以为古代灾疫又一次入城。侏罗纪也出现了,水泥的巨蜥和水泥的恐龙已经以立交桥的名义,张牙舞爪扑向了我的窗口。“生活有什么意义呢?”酒吧里的男女们疲惫地追问,大多找不出答案。就像一台老式留声机出了故障,唱针永远停留在不断反复的这一句,无法再读取后续的声音。这些男女通常会在自己的墙头挂一些带框的风光照片或风光绘画,算是他们记忆童年和记忆大自然的三两存根,或者是对自己许诺美好未来的几张期票。未来迟迟无法兑现,也许永远无法兑现——他们是被什么力量久久困锁在画框之外?对于都市人来说,画框里的山山水水真是那样遥不可及?我不相信,于是扑通一声扑进画框里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