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本专门收集王蒙“游记”的散文集作品选取王蒙六十年所有散文中所有关于“地方特色”的文章集结成册。分为国内和国外两大部分。 车到县城(其实,此县既无镇更无城,这里只是尼雅公社的一个巴札,县级机关设在这里),一下车,头一个感觉是:“怎么?这里是民丰吗?”宽宽的又直又平的街道,两行新植的白杨。为了防止牲畜伤害,树干上一色包扎着芦苇,树叶在和风中愉快地喧哗。树后面是崭新齐整的房屋,“民丰县新华书店”“民丰县百货门市部”“民丰县电影院”“民丰县汉族食堂”“民丰县民族食堂”,每一块白漆招牌上都用维汉两种文字分明地写着“民丰县”。民丰人更是热情而多礼,银须及胸的老汉捋着胡须向我们俯身致意,少先队员停住脚步高高地举起右手来。骑着自行车的小伙子见到客人,立时下了车,推着走过去,以示礼貌。连穿着彩色连衣裙灯笼裤,披着大白纱巾,骑着毛驴的妇女,也持缰鼓掌表示欢迎,还有骑着马的、唱着歌的、卖酸奶子的、在脚手架上运土坯的……人人都那么健康、开朗,把那么多亲切友爱的目光投向我们。 那天中午,有一群孩子在县委会的门口玩耍,男、女、维、汉都有。他们穿得很新,也很漂亮,质料多是丝绸、哔叽之类。我问:“你们平常老是穿这样的衣服么?”一个孩子误会了我的意思,回答说:“不,我们冬天穿棉衣,还有羊皮大衣。”我笑了,我想到,这几年新疆生产发展得很快,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同时我也知道,维族人民没有置办家具的习惯,却普遍穿得好一些。我们继续谈话,这里的孩子有一个可喜的特点,就是差不多人人兼通维、汉两种语言。一个县委汉族领导同志的小女儿告诉我:“我从小在维族托儿所,直到快上小学了才回家学汉语。”他们亲亲热热在一起玩丢手绢、跳房子,说说笑笑,交换使用着两种语言,显示了下一代的民族团结。他们的玩法与关内地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跳房子抛砖的时候,要弯曲着右手从头后面抛下,而左手轻轻一扬,增添了几分舞蹈姿势的俏美。我询问他们的生活,他们七嘴八舌地大声说着,怕我不懂,还互相做着翻译或者自我翻译。他们的学校有汉族班也有维族班,有小学也有初中。六一节刚刚过去,全校举行了体操比赛和文艺表演,说着,有的就比画起练操的架势来。他们常看电影,最爱看《英雄小八路》和《阿娜尔汗》。于是,两个孩子对唱起《阿娜尔罕》中的插曲。有一个男孩子不多说话,却不住地一个人倒立、翻跟斗、后弯腰,似在吸引我的注意。果然我注视起他来。旁的孩子解释说,一个月以前,自治区杂技团来这里表演,这之后学校中就掀起了一个翻跟头、耍盘子的高潮。话说明白了,那男孩子也不练了,大家笑了起来。他们的笑声是那样爽朗、奔放,真令人觉得,在他们的心灵里,新生活的幸福饱满得都溢出来了。 而澳门的居民呢?他们是那样的纯朴、实在,那样热爱着自己的祖国。街道上不乏欧式建筑,少数餐馆里也卖着我以为是相当中国化了的葡萄牙餐,但是这里我极少碰到那种自以为已欧化成高等华人的傲气和意识形态的成见。我不知道澳门人对意识形态知道多少,但是他们至少从文化上从民族归属上完全认同自己的国家。我完全相信他们正在信心百倍地迎接着回归。人们开玩笑说,读《澳门日报》如读澳门的《人民日报》。当你接触到澳门的文化人的时候,你更忘记了你已经远离内地。你虽然是第一次第二次到澳门,你觉得到了澳门就是到了家,你觉得澳门从不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