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林默涵文论


作者:林默涵     整理日期:2016-06-05 10:20:09


本书简介:
  本文集着重从1952年至1997年间林默涵同志出版发表的《林默涵文论集》《林默涵劫后文集》《心言散集》210余篇中选编了44篇文学,经新中国“十七年”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两个历史阶段按年代编排,分上上编与下编,以便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文艺工作的历史发展脉络和作者思想发展的轨迹。
  作者简介:
  林默涵(1913—2008)原名林烈,笔名雪邨,福建武平人。中共党员。全国第六、七届政协常委,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曾任中国作协理事、名誉副主席。1928年入福州高中师范科。1929年后从事中共地下工作,后到上海任校对和资料员,1935年赴日本东京新闻学院学习,“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回到上海,曾任香港《生活日报》副刊编辑,《读书与出版》、《世界知识》编辑,武汉《全民周刊》编辑,延安马列学院学员,《中国文化》、《解放日报》副刊编辑,重庆《新华日报》新华副刊主编,香港《群众》周刊编辑,《华商报》社论编辑。1949年后历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办公厅副主任,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副部长、顾问,中国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中国作协第一、二、三届理事及第五、六、七届名誉副主席,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及第六、七届政协常委。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杂文集《狮与龙》,评论集《在激变中》、《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林默涵劫后文集》、《心言散集》、《林默涵文论集》等。曾主持《鲁迅全集》的编辑与注释工作。前言前言
  林默涵同志是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艺术教育家。
  他早年参加革命,主要从事革命文化宣传工作,撰写了大量富有战斗性、思想性的杂文、特写和评论文章;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在宣传、文化部门的领导岗位工作,在宣传马克前言
  林默涵同志是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艺术教育家。
  他早年参加革命,主要从事革命文化宣传工作,撰写了大量富有战斗性、思想性的杂文、特写和评论文章;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在宣传、文化部门的领导岗位工作,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毛泽东文艺思想,组织领导新中国文艺创作和艺术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创建性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林默涵同志受到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被关押近十年之久。“四人帮”粉碎后,林默涵同志恢复了工作。他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怀着对党的文艺工作的极大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在《鲁迅全集》1981年版的注释出版、全国文联和各协会的恢复,文艺界的拨乱反正,以及文化部、全国文联的领导岗位等各方面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林默涵同志是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顾问。他一生从事文字工作,先后出版了杂文集《狮和龙》、《浪花》,专论《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文论集《在激变中》、《林默涵文论集》、《林默涵劫后文集》、《心言散集》等著作。这些文论坚持运用马列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对党的文艺政策和文艺规律、文艺创作方法、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曾在我国文艺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拥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严肃批判“四人帮”在文艺工作中的谬论;认真总结和反思“十七年”文艺工作的经验与教训;面对各种文艺思潮和多元的意识形态,林默涵同志旗帜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与各种违背社会主义文艺方向的言论和思潮进行争鸣与批评,坚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表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老文化艺术工作者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鲜明的党性原则。正如他本人在《林默涵劫后文集》题记中所说“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显然存在分歧。我的意见不过是其中之一种,错误是肯定会有的,然而‘凭心而言,不遵矩矱’,怎么想就怎么说,决无看风向,赶浪头之意。所以,即使错了,也错的明明白白,决不含糊其词,让人摸不着头脑,也使反对我的意见的人容易抓到毛病,便于批评,只要批评的对,我都接受”。寥寥数语,表达了林默涵同志坚定的原则性、社会责任感及理论勇气。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他的谦虚谨慎、实事求是、顾全大局和与时俱进的真诚愿望。他光明磊落的政治品格与文风不仅得到支持者的赞许,也赢得了诤友与广大读者的尊敬。尽管





上一本:现代散文理论垫脚石 下一本:浮生吟草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林默涵文论的作者是林默涵,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