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风雨伊东


作者:朱日岭     整理日期:2016-06-01 10:48:06

回望三十年曲折来路,风雨兼程的煤炭企业,在经历辉煌之后,面临艰难变革…… 
本书简介: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曾长时间在鄂尔多斯走动,深入过许多企业了解情况。与伊东集团的接触让我深感其与众不同:鄂尔多斯较早进行煤化工尝试的民营企业,煤化工占公司产业比重超过50%,历经政企分家、国企改制,从负债累累的濒死国企到中国民营500强,十多年间,资产增值率达700倍!这家企业的步伐踏着中国能源转型节点。它折射着改革开放中西部地区能源经济发展的进程。本书试图通过一个典型性企业的成长过程来梳理鄂尔多斯经济发展中的得与失,我隐约觉得,从中可以找出一些东西,或许对这个行业和地区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朱日岭,资深媒体人,历任内蒙古商报记者部主任,纳税人报副总编,内蒙古新闻网执行总编,现供职于人民日报社旗下《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
  目录:
  自序/001引子:伊东三十年:一个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002中国能源格局下的超常规成长/004一个企业的战略和一个人的胸怀/007转型升级是煤企发展方向/010“百年伊东”的几大条件/012
  第一部分:变革 从阵痛开始第一章 伊东前传,政企合一/016杨二喜结缘煤炭/018鄂尔多斯亮相全世界/019准格尔旗:中国煤炭第一县/024第一次辉煌:准格尔旗财政的半壁江山/027郭金树推行改革 煤炭实体诞生/029第二章 企业家精神:由局长到总经理/037高调提拔 低调上任/038国企改革来临/042决择:我更喜欢干点实事儿/044分家之后,身陷困局/046第三章 从神陶到伊东,杨二喜的创业往事/050杨二喜前传/050老厂长眼里的千里马/054杨厂长上任记/060二轻企业也能干大事!/067内蒙古第一大陶瓷产业集团/073请记住黄天棉图/077第四章 国企难关!/080有劲使不上的痛苦/081国企员工的价值观/084股改,人心在变化/087第二部分:生存 从艰难说起第一章 民营企业,如何走出自己的路/092国企“伊东”的兼并风波/092缺钱的日子/095民营化转制/098清欠解负,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102退股风波,顺势而为/103第二章 全员销售的岁月:我们都是“卖炭翁”/107承包经营制,让能干活的人去一线/107我们都是卖炭翁/111铁路外运,走不通的光明大路!/114刘二文加盟伊东/116第三章 杨氏生存学:困境中求变的韧性/122狼羊共牧的岁月/122资源扩张,逆势求进/124风险思维,试水煤炭深加工/128
  第三部分:成长 与时代同步第一章 鄂尔多斯最早的煤转化尝试/134一块黑炭引发的思考/135杨二喜的煤转化启蒙/140上马超纯煤,再探煤转化/143第二章 鄂尔多斯煤矿大改造/148煤炭市场转暖/148购矿之争,确立资源扩张战略/151从1亿吨煤炭资源开始/155刘二文的现代化大矿思维/158扶贫煤矿的大胆尝试/160刘二文与市长对赌!/164鄂尔多斯启动三年攻坚战/169伊东集团先人一步全面进行综采改造/171第三章 伊东梦想:百强伊东,百年伊东/176确立五年发展目标,将“一体两翼”写入规划/177竞争白热化的承包责任制/179管理升级,从承包制到统一销售/1842005年创下的奇迹/189中国西部第一个现代化集装站/192
  第四部分:发展 从转型开始第一章 鄂尔多斯之变/200内蒙古第一市/200资源利用之变/202第二章 鄂尔多斯的第一条煤化工产业链/207管理层与决策层分离/207循环经济产业园思路/210循环经济园区的双子座/214尝试,打造产业集群/220伊东的百亿大跨越/225第三章 大化工蓝图/231内蒙古出台新的产业政策/231一次别开生面的合作洽谈/234挑战大化工,伊东掀起转型之战/237外行做事,实在“太可怕啦”!/240东华传喜讯,甲醇终达产/244大事做细,难事做易/248
  第五部分:跨越 大集团战略第一章 大集团战略,华丽转身/253企业要跟上政策走/253前看四年,后看四年/256大集团战略:不求所有,但求所在/258兼并重组,大集团战略平台搭建/262做强四大产业基地/266跨步上位,华丽转身/271第二章 党旗领跑企业/276伊东价值观:社会支持伊东,伊东回报社会/276好书记,郝书记/280民企党建模式:“五有”工作法/283第三章 新伊东的管理革新/293管理架构调整:由“三驾马车”到“四轮驱动”/294加强集团管控能力/297产权制度变革尝试/299
  尾声:未来 依然站在变革的风口市场断崖下跌/308银行紧急追债/310伊东集团换届易帅/313推行混合所有制/314参考文献/319前言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曾长时间在鄂尔多斯走动,深入过许多企业了解情况。与伊东集团的接触让我深感其与众不同:鄂尔多斯较早进行煤化工尝试的民营企业,煤化工占公司产业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曾长时间在鄂尔多斯走动,深入过许多企业了解情况。与伊东集团的接触让我深感其与众不同:鄂尔多斯较早进行煤化工尝试的民营企业,煤化工占公司产业比重超过50%,历经政企分家、国企改制,从负债累累的濒死国企到中国民营500强,十多年间,资产增值率达700倍!这家企业的步伐踏着中国能源转型节点。它折射着改革开放中西部地区能源经济发展的进程。本书试图通过一个典型性企业的成长过程来梳理鄂尔多斯经济发展中的得与失,我隐约觉得,从中可以找出一些东西,或许对这个行业和地区有所裨益。我不得不搜集更多关于煤炭方面的知识,但在这近似疯狂的发展轨迹下,鲜有人对这一行业做太多文字功课。对于拥有千万年历史的鄂尔多斯大地而言,一个企业的30年只是电光石火,就中国煤炭行业而言,其快速发展事实上也不过十多年!在这个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相交互的区域,战争曾将文明一次次化为灰烬,一任青草丛生!你只能从文献里看到这里也曾有名动一时的北部名城——美稷。这里一切的文化只能用于感受!在低沉的马头琴声里,鄂尔多斯纵横的丘陵一直绵延至落日如血的天边,如果借你一双可以穿越空间的眼,向下千米万米,也只能看到一米接一米的乌黑透亮的煤层。厉以宁认为: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开始进入了双重转型:一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二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发展模式的改变,让煤炭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能源支持。煤炭在各个国家的工业革命中都具有相同的使命,1840年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使煤炭成为主体能源,然后是整个欧洲。当重工业迅猛发展的时候,煤炭便成为近代工业的食粮。19世纪中叶,英国的煤炭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2/3左右,成为世界煤炭供给的主要来源地,完全左右了世界煤炭市场。与此同时,英国的伦敦代替阿姆斯特丹成为最重要的金融中心。鄂尔多斯无疑创造出了伟大的奇迹!它绝对称得上改革开放在西部地区的显著试点!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70年代末,鄂尔多斯是风沙肆虐的地方,烈日熬干了湖泊,沙丘覆盖了草原,内蒙古最穷的盟市在其后30年间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宽阔的道路、奔涌的豪车、入云的高楼,疑似香港!“鄂尔多斯”一语成谶,在几百年后,煤炭成就了其“有宫殿的地方”的预言!与世界其他能源基地一样,鄂尔多斯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使其成为全国瞩目的地方,一夜暴富的神话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能成为现实,从这一角度说,是中国的发展大势造就了鄂尔多斯,造就了这些企业和人。但我执笔开写时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尚在浸淫,大国利益下的地区战争正在蔓延,煤价下跌,前路未明。2014年的鄂尔多斯,春天有点冷,夏天有点凉,秋天又早到了十多天。中国的企业界在这一年所担负的痛苦特别多,特别多的是实体经济,而更甚的是煤炭企业。从山西到内蒙古到陕西,哀鸿一片!好多人想不到,最先受伤的竟然是能源企业,并且来得如此迅猛,如此势不可挡,一如其在十年前快速发展时一样。大家都在眼睁睁地看着市场就这样突然没了,就像天崩地陷一样。媒体用“速冻”和“断崖式下跌”来形容。一方面是市场无底线下滑,另一方面是企业资金严重短缺。银行被认为是“坏孩子”,开始运用各种手段向企业追款逼债,一改之前追着给能源企业借款时的情形。市场变脸与银行变脸接踵而来,利益的尽头,一切都赤裸裸地展现。在银行这只看得见的手搜索腰包的同时,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更是让企业蒙了头!谁都看不到能源提振的尽头。煤炭价格下降,几乎成了无底深渊。2013年时行业还在观望,到2014年有人说可能已触底,但2015年却继续在下跌!2015年,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的综合平均价格连续17周下跌,5月6日报收于421元/吨,较上期大幅下跌19元/吨,创2014年以来单周最大跌幅。环渤海价格指数已经累计比去年底(2014年12月31日)下跌了104元/吨。对此,煤炭行业专家李学刚表示,部分大型煤炭企业进一步降价促销对环渤海地区动力煤价格的影响继续发酵,是促使本期动力煤价格下行的最主要原因。4月28日,神华发布5月份煤价的降价促销手段,下水动力煤价优惠10—15元/吨不等,已处底部运行的煤价再遭打击。煤市持续低迷、煤价不断下调的最直接影响就是煤炭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煤企亏损的情况继续恶化。2015年4月30日,已经有39家煤炭上市企业发布了2014年年报。在这39家煤企中,有31家净利润同比下降,约占79.5%。其中亏损最严重的属国投新集。根据其年报,国投新集2014年亏损额高达19.7亿元。其次为山煤国际,亏损17亿元。百花村亏损2.3亿元,黑化股份亏损3亿元,煤气化亏损9.9亿元。而上述出现亏损的煤炭企业在2013年仍是赢利的。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在实体经济发展艰难的另一面却是网络的火热场面。网购的膨胀促成了雷军挑战董明珠,马云投资伊利,余额宝正在冲击传统的金融业。但我不相信这个世界最后都会付之于虚拟,我依然相信“实业救国”的传统信仰。在能源领域,我们不能只看今天,更应看到未来。当年我们也曾在痛苦中看到希望,因为希望而走到今天。正如《肖申克的救赎》中所言:“希望是个好东西,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谁都离不开它,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依然离不开煤炭。这就是最大的希望。内蒙古涌现过三大奇迹,在全国影响深远:医药大军泥沙俱下地冲击全国市场所造成的蒙系营销狼烟未尽;草原“奶企”迅速崛起形成的资本运作大军风头正劲;还有就是煤炭能源黄金十年带动鄂尔多斯企业军团消费与投资异动。向前推15年,那时候,在企业界和传媒界有这样一个词:“包装”,这个词很形象,也确实高深!不仅产品要“包装”,企业要“包装”,老板也要“包装”,有“包装”才有公众形象,有形象才有品牌!但对于煤炭而言,包装几乎用不上,煤只能是煤,有严格的发热量和含硫指标,包装不得,然后是企业,大多不作宣传,闷头干活,这个行业的老板深入人心,不必包装,开豪车,用名品,不讲普通话——都称作“煤老板”。针对前两种形态,有太多的营销方式和策划内容,医药大军卖药全靠广告!没了策划人才是万万不成的。蒙牛与伊利斗法给了全国零售企业学习的蓝本,市场就是应该这样炒作的,只要你想卖,你就得发出声来!但在能源领域绝非如此。在鄂尔多斯闷头发展的时候,捂都捂不住的嘴不知从哪里就喊出一嗓子来,以至于全国、全球的人去围观。人们看得惯富人为富不仁,却看不惯穷人突然富了起来,有时候,成长也会成为一种罪过,虽然你真的给全国人民做出过贡献。要说煤炭的贡献,从一个地方最能看出来,那就是铁路。在铁路看来,中国的所有货物可归结为:“二货”,铁路运输称煤炭为“黑货”,除此之外,全部叫“白货”。所有的货经过铁路运输都成了“二货”,但铁路的各个重要岗位却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优其是在“黑货”上,在呼铁局的统计上,“黑货”长期占比90%以上!“白货”们虽然做得轰轰烈烈,但却真的不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主力部队!至少现在不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30多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而工业长足发展的动力支持却是煤炭开采能力的增强,能源经济在其中体现着巨大作用,鄂尔多斯功不可没。经济要素向最能体现其价值的地方集中,这是自由市场的铁律,也成了鄂尔多斯多年后的遗憾,资金太过向煤炭产业集中,难以形成多元经济模式,故而风险凸显!在巨大的经济利益刺激下,或有能够看得够远的,却没有能够抽身他顾的,所有人都会趋之若鹜,危险没有当头降落的时候,没有人能旁观一场饕餮大宴!所以就有了“断崖”!凌空砸落,猝不及防!一切变数皆不能单一去看,但最关键是自身!产能过剩、经济下滑,这些暂且不说,“十一五”之后,我国能源产业就已进入新的战略转型期,“十二五”后还不转能不死吗?对于只能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的煤炭企业转型战略,你将如何对其进行要求!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首先要靠技术升级,前瞻产业研究院能源金融行业研究小组曾分析指出,能源产业的技术升级将主要靠大量的资本投入来支撑。如果真是这样,鄂尔多斯真的是遇到了坎!在鄂尔多斯,多数的能源企业都是民营性质,在技术上无法靠自身研发能力达到最前沿,而现行的国家各项政策对于民营性质的企业而言依然有许多壁垒难以突破。由于能源产业升级所面对的巨大资本投入无法由企业独筹,中国金融体系给民营企业提供的支持又十分有限,银行业习惯于“高利短投”,房地产挤占过多资金,实体经济很难获得资金支持,即使获得了银行贷款,也由于利息太高而无法获利。银行业疯狂的逐利行为,催生出过多的金融产品,影子银行公开站在了前面,成为企业向银行迈不过的坎,企业财务成本过高已是近几年来最为普遍的情况。鄂尔多斯的煤炭企业要转型就得突破资金的坎,巨量的投入和煤化工领域缓慢的回报,最终结果是整个行业在给银行打工。这使鄂尔多斯煤炭企业转型升级之路十分凶险,转型升级比如何挣到钱更难!宁做有钱可花的煤老板,不做负债累累的企业家!站在鄂尔多斯能源煤炭企业家角度上看,做个煤老板,远比做个企业家更轻松!挣钱容易,让企业升级发展却很难!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是转行、转产,是远离能源行业,而不是把能源产业做长做久!在能源企业转型发展道路上,如果一个民营企业家真的做到了,我们将如何看待他?我想,那是真勇敢!真胆略!真胸怀!伊东没有脱离这个行业而转产,它的坚持注定是一种苦痛。一路风雨的伊东给我们的现实意义是:在这样一段特殊历史时期中感受行业发展和产业变革,感受在金钱的巨大诱惑下如何形成企业家理念。我保证我是在叙述一段真实的故事,绝非虚构,他们所走过的路,是能源企业发展之路,也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成型之路,我在本书中想要探究和展现的正是在中国转型发展过程中所涌现的这种精神,这也必将激励着自己,影响着他人。中国煤炭大市鄂尔多斯,历经三十年发展兴衰,路在何方?中国煤炭黄金十年之后,能源企业将如何存活?在这样一场过山车式的起落之后,一切终将归于何处?伊东三十年:一个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2015年,伊东集团走过30年的风雨春秋,一个曾经的县级小企业已然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475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200位,全国煤炭企业百强第35位,全国煤炭企业产量50强第18位,内蒙古自治区民营企业100强第4位。伊东集团现拥有总资产430亿元,下设7家一级子公司,煤矿16座,员工12000多名。30年间,凝聚于这个企业内的更多文化元素所体现的是适应市场环境而立地生根的变革精神和坚韧品质。溯源30年的企业发展史,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个企业的成长历程与改革开放同步,与中国能源产业发展同步,它所折射出的是共和国旗帜下一个企业曲折成长的光环。在它身上你看到了一部浓缩了的中国能源发展史。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多年来,内蒙古鄂尔多斯成了全球瞩目的能源基地,它所供给和支撑的是中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动力支持。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工业需求的巨大刺激使黑炭成为黑金,这是中国富煤少油的能源格局下必然的选择。以2012年为节点,中国煤炭生产总量达到36.2亿吨,煤炭消费总量为35.15亿吨,这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但与其他行业和区域有所不同,挖煤获利与打造百年企业竟然是个悖局!中国能源地区和行业所需要的可持续远比获利要难得多!因而能源地区的结构转型之路显得更加迫切。政府部门一方面要保证地方财税的增长,另一方面却不得不忧心忡忡地思考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才能防止吃子孙饭造成的恶果。政府如此,企业却并不全部这样想。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煤炭资源是企业必争的“唐僧肉”。与山西相区别,内蒙古依托的是后发优势,大面积资源富积区一直处于“处女地”状态,引进大型央企,优势资源与优势资产优先配置给优势企业,道路交通、技术设备、资金政策等条件双方共同解决。内蒙古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与能源领域的央企在同一战车上前行。不同于国企和央企在全国以及地区内对资源的调配能力,立足于华北一个小县,伊东集团作为一个民营能源企业的有限性使其从一开始就不得不考虑生存与发展的关系。作为伊东集团董事局主席,杨二喜很早就给自己做了几个设问句:如果是为了挣钱,多少就够了?如果是为了发展,多久才算够长?其实这样的问题已经不需要回答,为了更久,所以才要忍痛变革!从500人的县级小企业,到1万人的大型集团公司,这个历程伊东只走了十年。泱泱万人企业,已然不仅是一场生意!民营企业壮大之后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与国企无异!挖煤不能挖出“百年企业”,想持续发展面临的必然是转型。





上一本:血脉:赴川抗震救灾手记 下一本:一个8:可以不可以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风雨伊东的作者是朱日岭,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