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赞成与否,余秋雨、易中天等人已经成为当今文化领域引人注目的人物,其人、其书、其文学观点、其对当下的观照等等,已然成为引发众多读者关注和讨论的对象。那么,其中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值得商榷的,哪些是现实的,哪些是超越的,对当下又有何种建设性的意义等等,就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书即以余秋雨现象、易中天现象为例,对以上诸问题进行了剖析,值得一读。 本书作者针对目前文坛上的“名家现象学”——王朔现象、王蒙现象、余秋雨现象、易中天现象,给予了高度关注,主要就其中的余秋雨和易中天两大现象,对其所说的观点,引发的社会的争议,进行了深入地探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全书观点鲜明,材料翔实,分析和论证具有独特的亮点,供读者在文化现代化的征途上,重新解读余秋雨、易中天。 作者简介: 华今,本名赵华锦。1933年出生于上海市,北京大学西语系肄业,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系,长期服务于汽车制造厂,担任工程师。2010年曾由文汇出版社出版专题历史随笔《第三只眼睛看三国》。 目录: 余秋雨卷 言论自由会淘汰精英吗? 作家为什么会失去原创力? 贵族心态 质疑余版的“生活在别处” 论余秋雨的“天人合约” 中庸之道将是21世纪的最佳哲学? 文化痼疾与假冒伪劣 转型期需召唤怎样的文化人格 文化遗产怎能以文化偶像来传承 透视第三种人 一个王朝的阳谋 易中天卷 也谈易中天的“历史同情论”余秋雨卷言论自由会淘汰精英吗?作家为什么会失去原创力?贵族心态质疑余版的“生活在别处”论余秋雨的“天人合约”中庸之道将是21世纪的最佳哲学?文化痼疾与假冒伪劣转型期需召唤怎样的文化人格文化遗产怎能以文化偶像来传承透视第三种人一个王朝的阳谋 易中天卷也谈易中天的“历史同情论”为空想而奋斗的政治伦理应予以否定奸雄史观可以休矣狷介之士绝非混蛋不要将最丑陋的人看作最聪明的人“认死理”精神值得提倡吗?如此盘点,焉能清仓——评易中天《盘点李泽厚》“道德沙尘暴”异议“非典型腐败”要由老百姓买单?易中天的“费厄泼赖”且慢实行易教授,请慎举“黄牌”走出易中天的“迷宫”言论自由会淘汰精英吗? “清官淘汰制”,这是吴思先生在深研明朝官场生态后发现的一条“潜规则”:清官在封建王朝是无法存在的,只有贪官才能站得稳、跨得开。由于清官必然被淘汰,于是官场上存在的尽是些贪官、昏官、瘟官……可以说简直没有一个好东西。这样的社会当然不会有前途,所以腐朽的封建制度终于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了。 余秋雨看到当下的文化生态呈现出一种“良莠不齐的发言混杂在一起,高低不一的智能胶着成一团”的状态(余秋雨《问学余秋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页。以下简称《问学》)而感到深切的忧虑。他认为这是一种极为反常的现象。任由这种现象漫无节制地发展下去,将导致一个严重后果,“那一定是精英被淘汰”。(《问学》第44页)精英是民族中的优秀分子。国家建设、社会文明,很大程度上得仰仗这些优秀分子所起的先锋和骨干作用来推动。精英被淘汰,领袖的位子岂不全被庸人和落后者充塞了吗?那我们还怎能期待早日赶上世界先进,成功地建成一个现代文明国家? 余秋雨还深入地为我们找出了“精英淘汰”的根由,那就是“言论自由”。因为讲自由,取消了必要的限制,所以良莠不齐、级别悬殊的言论都被允许同时公之于众,那结果——余秋雨痛心疾首地断言——“一定是精英被淘汰,这种现象叫精英淘汰制。” 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关注了。因为人们都认为人民革命的两大目标就是民主和自由。改革开放也就是要在这两方面做得更好。言论自由已成为我们社会制度的一种显规则。而现在余秋雨却发现言论自由竟在制造淘汰精英的效应,那它对社会进步和社会文明的危害就太大了。显规则不同于潜规则。潜规则,如“清官淘汰制”,虽然被人们无奈地容忍、习惯地顺从着,从而主宰了整个官场,但它毕竟有悖于社会的法制(即使是封建王朝,也明令禁止贪赃枉法),并不那么理直气壮,因此只能在台面下悄悄地运作,这就使得它的效应存在一定局限性。而显规则却完全没有类似的顾忌,因为它有赖于法制方面的有力支持,所以可以畅通无阻,其影响也就远非潜规则所能比肩。因此,显规则是不能允许产生负面作用的,一经发现,就当立即加以修正。再不,那就干脆予以废除,以免社会文明因此而受到损害。 那么,究竟当下的言论自由存在着什么样的缺陷,让余秋雨认为这最终导致了精英日渐被淘汰?余秋雨认为根由就在于现时人们对言论自由的理解有误。由于不恰当地强调自由没有“度”的限制,全然抹杀人在自然属性上存在着智能的差异,以及社会属性上有着学识和教养方面的高低不同,结果便形成一种纯粹的平等理念,不作区分地将精英和社会大众放在同一层面上来对待,根本上失却对精英等级的尊重和维护。不知道“大量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很难在学术文化上与大学教授对话。但是这些常识性的社会区隔,在今天常常会在‘言论自由’的旗帜下被取消,造成一片混乱……”(《问学》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