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持微火者


作者:张莉     整理日期:2016-05-25 16:08:38

茅盾文学奖评委、70后批评家张莉,用有锋芒的笔触绘制当代作家群像,发现文字背后微弱却明亮迷人之火。 莫言贾平凹余华铁凝王安忆毕飞宇格非刘震云苏童阿来韩少功林白迟子建周晓枫陈希我魏微冯唐廖一梅鲁敏徐则臣张楚曹寇葛亮郑小琼纳兰妙殊 二十五张面孔背后,是那些不妥协的、不服从的、致力于改变和完善的心灵 
本书简介:
   精选茅盾文学奖评委、70后批评家张莉近年在文坛与媒体产生广泛影响的文艺随笔。以生动亲切又锋芒毕现的笔触,对二十五位当代作家与当下文学现象提供了个性化的观察与描绘,收听、辨析和欣赏大时代里的偏僻声音,发现闪烁在沉默文本里的微火,以及文字背后那些不妥协的、不服从的、致力于改变和完善的心灵。上篇别开生面解读当代文学经典作家作品:莫言小说中奇幻的民间性,贾平凹作品中难以转译的“中国性”,余华叙述声调里的秘密,铁凝对人性内面的洞察,执着于日常生活书写的王安忆,毕飞宇作品里的寻常与不寻常,格非小说中那种痛楚与百感交集,刘震云对存在意义的执迷,苏童对作为现实世界的凝视,阿来作为藏族作家的异质经验与普遍感受,韩少功的“重写人民性”,把“自己”写飞的林白,迟子建小说中温暖又寒凉的世界。下篇从文学史的高度发掘当代文坛新锐之声:周晓枫文本里那颗“起义的灵魂”,陈希我的“非常态”写作,魏微笔下的异乡感,廖一梅关于“生活之上”的写作,冯唐用写作与时光进行的博弈,探取暗疾之景的鲁敏,捕捉到人心最深最暗处的徐则臣,细密讲述小城人民内心生活的张楚,曹寇关于生活本身常态与意外的理解,葛亮笔端“隐没的深情”,郑小琼诗歌中嚎叫的力量,纳兰妙殊文字中的一往情深。附录部分对于“非虚构写作”“70后写作”等备受关注的当下文学现象进行了全局性的分析。我喜欢寻找那些闪烁在沉默文本里的亮光,尤其着迷于写作者们点燃火种、照见幽暗的片刻。我所能做的,是用文字聚拢起这些“微火”,因为其中隐含着我们身在的广阔扰攘的现实,以及那个在深夜里抗辩、反省、致力于完善的“自我”。——张莉
  作者简介:
  张莉,河北曲阳人,200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现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已出版专著《浮出历史地表之前: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1895-1925)》《姐妹镜像:21世纪以来的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评论集《魅力所在》,对谈录《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与毕飞宇合著)。曾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首批客座研究员,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获第三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2014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等奖项。
  目录:
  上
  越奇幻,越民间——关于莫言/003
  难以转译的“中国性”——关于贾平凹/015
  叙述声调里的秘密——关于余华/026
  那些“沸腾的欲望”——关于铁凝/037
  与“变”易,守“常”难——关于王安忆/047
  “寻常”里的“不寻常”——关于毕飞宇/056
  那场痛楚和百感交集的阅读旅程——关于格非/066
  对存在意义的执迷——关于刘震云/076
  凝视作为“现实”的世界——关于苏童/086
  异质经验与普遍感受——关于阿来/097
  重写“人民的主体性”——关于韩少功/108
  把自己写飞——关于林白/118
  灾难记忆,或生与死——关于迟子建/127上 越奇幻,越民间——关于莫言/003难以转译的“中国性”——关于贾平凹/015叙述声调里的秘密——关于余华/026那些“沸腾的欲望”——关于铁凝/037与“变”易,守“常”难——关于王安忆/047“寻常”里的“不寻常”——关于毕飞宇/056那场痛楚和百感交集的阅读旅程——关于格非/066对存在意义的执迷——关于刘震云/076凝视作为“现实”的世界——关于苏童/086异质经验与普遍感受——关于阿来/097重写“人民的主体性”——关于韩少功/108把自己写飞——关于林白/118灾难记忆,或生与死——关于迟子建/127 下 有肉身的叙述——关于周晓枫/139看吧,这“非常态”书写——关于陈希我/149我们时代的“归去来”——关于魏微/162与时间博弈——关于冯唐/174在生活之上——关于廖一梅/184探取暗疾之景——关于鲁敏/195在人心的更深更暗处——关于徐则臣/207有内心生活的人才完整——关于张楚/217作为生活本身的常态与意外——关于曹寇/224隐没的深情——关于葛亮/232嚎叫的力量——关于郑小琼/243“一往情深者”的秘宝——关于纳兰妙殊/255 附录我们为什么关注非虚构?/269在逃脱处落网——70后写作的个人化与公共性/279意外社会事件与我们的精神疑难——70后新锐小说家与“城镇中国”的重构/297





上一本:邪屋 下一本:雪花开满村庄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持微火者的作者是张莉,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