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王佐良全集:第九卷


作者:王佐良     整理日期:2016-05-12 20:49:56

王佐良先生一生致力于外语教育与外国文学研究。他学术视野开阔,对西方历史、文化、语言有广泛的知识和深刻的了解,以此为背景展开的英国文学研究体大思精、成果丰硕,从而跻身国际最著名英国文学研究专家之列。他是中国现代以来少数几位用英语撰写比较文化与文学研究论著的先驱之一,所涉及的多为该研究领域内影响重大的学术议题,充分体现了其深厚的语言功底和会通中外文化的高度融摄能力。他以民族文化为立足点,吸纳西方先进的研究方法,形成了独特的、具有前瞻性的翻译理论,且身体力行,翻译了多部佳作,并参与了《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翻译工作。王佐良先生从学生时代起开始文学创作,在内容与技巧上同时接受了新文化运动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逐渐成为一位享誉文坛的年轻诗人,被文学评论家认为是抗战期间最突出的一代新诗人之一。他晚年以散文创作为主,风格简劲高旷,擅用淡笔写浓情,与他的学术文章相映成辉,代表了文化散文一脉中西学大家的旨趣。 
本书简介:
  《王佐良全集?第九卷》含《英诗的境界》和《并非舞文弄墨——英国散文名篇新选》全书,以及《英国文学名篇名篇选注》中王佐良做注的选篇。《英诗的境界》谈论范围很广。作者以写意和点睛的笔法来传达诗意,尽量避免学院或文学家圈子里的名词、术语;同时把读者当作一个知心朋友,希望读者能有耐心倾听他常年浸泡在英语诗歌世界中所获得的心得,并因此进一步阅读原著。《并非舞文弄墨》对三十多位英国作家的作品进行了点评和选译,涉及17世纪的随笔、人物特写、席上谈,18世纪的期刊论说和政论文,19世纪的小品文和历史著作,20世纪的文论、游记、科普文等,反映了英国散文不同时代的特点。《英国文学名篇名篇选注》部分只收入王佐良作注的篇名及注解,有助于学习者深入理解、赏析这些篇目。
  作者简介:
  王佐良先生是我国英语界泰斗级人物、享誉中西的外国文学专家,在英国文学、比较文学、文体学及文学翻译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跻身国际最著名英语文学专家之列,代表了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高峰。前言《英诗的境界》序所谓境界,是指作品所展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英国诗所达到的境界,在这个集子所谈到的作品里是有多种表现的,但并非全貌。有不少重要诗人—&mdas《英诗的境界》序所谓境界,是指作品所展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英国诗所达到的境界,在这个集子所谈到的作品里是有多种表现的,但并非全貌。有不少重要诗人——例如乔叟、莎士比亚、特莱顿、彭斯和当代的泰特·休斯、东尼·哈里逊等——没有包括在内,包括了的也未必涉及其最重要的作品,这是因为本书并非系统的学术著作,而是若干则读诗随笔,每则也只谈一二点笔者确有所感的,不求全面,写法也是看人看诗而有不同。但在随笔这一体裁所允许的范围内,我也进行了一点试验。其一是,看看能否通过译诗来讨论诗艺。通过译诗来讨论内容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诗之所以为诗,却在于它还有诗艺。人们常说诗不能译,主要是指诗艺难于通过译文再现。这里试验的结果是:好的译诗多少可以传达一点诗艺,或传达诗艺中的某些部分,例如结构、句法、形象、某些(不是全部)音韵效果、某类气氛。有些东西在翻译过程里是会失落的,但这不限于译诗,译散文或任何体裁的文章也都会有所失落。说译诗难是不错的,但如进而说诗根本不可译则等于否定了一切翻译。自然,这里的译诗——例如我自己的不少试译——未必都做到了上面所说,但是我所选用的师友们的译作却常能做到,这也是令我感到鼓舞的。无论如何,通过分析译诗,既可以谈内容,也可以谈诗艺,谈的方面和程度取决于译诗的质量和分析的精粗。其二是,看看能否把诗艺同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谈。现代文学批评的一个重大进展就是能把二者融而为一。为了叙述方便,当然可以分开来谈。但是到了紧要关头,二者实不可分。一个思想、一样感情可以有多种表达法,但只有一种是最精确、最恰到好处的。形式是内容或意义的一个构成部分,而在文学作品中,一切出之于语言,因此不通过具体语言来分析作品,很难抓住真正的、从表面到深层的意义。同时,又不能只就语言谈语言,还得看看语言背后的社会环境和心智气候。换言之,谈的是语言、技巧的小节,要具体,要深入,但又必须看到它们后面的大块文化或整个思想潮流。这事不易做,但值得一做。此外,我也注意写法。既是随笔,就该努力写得放松、亲切一些,开门见山,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尽量避免学院或文学家圈子里的名词、术语,却不怕暴露自己的偏爱、激情,把读者当作一个知心朋友,希望他能有耐心倾听我的小小的心得,如果他能因此而进一步阅读原著,那就更是我的希望了。王佐良1987年12月《并非舞文弄墨》序这本小书名曰“新选”,无非是因为它是最近编选的,并无蓝本。其次,编者对散文取其广义,各类都有,不限于小品文。每类也不求完备,只选我个人认为或从内容或从写法有可读之处的文章,往往不是全文而是比较精彩的段落,甚至片言只语。因此,它可以说是一个编者个人色彩较浓的选本。总共选入作家30人,按时代先后排列。每个时代的散文特点,多少有点反映。以体裁论,17世纪的随笔、人物特写、席上谈,18世纪的期刊论说文和政论文,19世纪的小品文和历史著作,20世纪的文论、游记、科普文都备一格。以风格论,平易是主流,但也有17世纪勃朗的巴洛克体,18世纪约翰逊的对仗体,19世纪浪漫派的诸种姿态(卡莱尔的高昂体实是浪漫派的余流),到了20世纪中期以后又兴起了广播体,也都包括在内。体裁多、风格各异正是散文的力量所在。这就回到了上面说的广义的散文问题。文章凡不是用韵文写的,我都一律看作散文。散文首先是实用的,能够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办各种实事:报告一个消息,谈一个问题,出张公告,写个便条,写信,写日记,进行政治辩论或学术讨论,写各种各样的书,等等。当然,它还可以在文艺创作的广大园地上尽情驰骋。要紧的,我以为是两者之间要通气,要互相增益,要将办事的实际本领同想像力的探索结合起来。这样,散文的总体质量也就可以提高。文艺家的佳作是值得珍惜的,但我们也常看到各行各业的实干家写一手好文章,有时比文章家写得更令人爱读。这当中有内容因素—这些实干家总是言之有物,而且能言常人所不知的新事物—但也有语言因素,即他们不喜欢舞文弄墨,却能运用一种平易、清楚而有力的语言。就在我们这个小小选本里也可以看到,英国散文的历代英雄不是纯粹的文章家,而是狄福(Defoe)、斯威夫特(Swift)、科贝特(Cobbett)、萧伯纳(Shaw)等位实干家兼文章家。中文之后是所辑散文的外文原文。另有附录两篇,一谈流变,一谈现状,曾在别处发表过,一并放在这里。供读者参考。译文多出我手,但也有请朋友提供的,都在篇后注明。有了他们的帮助,才使这个选集能够较快成书。我谨在此表示感谢。其中杨周翰兄已经作古,并志怀念。希望此书能给我国喜欢散文的读者一点阅读的愉快。对书中选材不当、立论不妥、翻译有错之处,也请读者不吝指教。王佐良1991年12月《英国文学名篇选注》序这个选本是在商务印书馆1962—1965年出版的《英美文学活叶文选》的基础上,加以扩充而成。它以中古以后的英国文学为范围,从16世纪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起至20世纪20年代的现代派文学止,共收名作家52人,作品种类包括民谣、诗、诗剧、英文《圣经》、随笔小品、文论、游记、传记、历史、小说、剧本等。这个选本的目的是向大学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和懂英语的文学爱好者提供英国文学中最有名的一些篇章,并通过“题解与注释”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阅读和欣赏上的困难。需要说明的是:一、英国文学的名篇远不止这一些,就是入选的作家也未必都以其最重要的作品在此出现,我们只是根据我们所了解的中国学生的情况,选了一些我们认为对他们比较有用的篇章。当然,这些篇章的绝大多数确是有定评的名文。二、我们不薄古人,但在选文比例上对较近的时期略有侧重。这也是针对中国学生的需要来安排的。三、“题解与注释”也是面向中国学生,因此除了一般外国同类选本必注之点外,我们还努力对中国学生有特别困难的地方多加注释。四、我们力图提供每篇的全文,但做来往往不易。对于有些类别,如长诗、小说、剧本,只能节选。凡节选者在
  目录:
  上都打有*号。五、虽然各篇章的注释体例大致相同,但是选注者各有写法,主编者也不强求一律。不同性质的文章需要不同的处理,各有个性的写法也可能使这选本的解说部分有更多可读之处。最后,有一点个人感想。这个选本的准备过程,如从《英美文学活叶文选》算起,前后约为二十年,参加选注的同志二十多人,都是工作很忙的,有的同志年老体弱,平时轻易不愿担任“外活”,但对这项工作却都乐于支援,没有一个是轻视注释工作的。注释工作是语言、文学研究中的基本功之一,也是硬功夫,从选择版本到解释语句,无不需要扎扎实实的学问和巨大、认真、细致的劳动。他们之所以乐此不疲,我想是因为他们希望我国喜爱和研究英国文学的青年同志能够有一本比较符合中国读者需要的原文选本,这样读者就能从认真阅读原著做起。作为主编人之一,在工作过程中,我是时时受到这些同志的精神的鼓舞的。这个选本的形成,还有商务印书馆编辑部同志们的心血在内。特别是陈羽纶同志,从《英美文学活叶文选》初创时起,一直到这个选本的最后定稿和出版,都给予了大量的具体的帮助。可以说,整个过程是主编者、选注者和出版者通力合作的过程。我谨在此向所有参与这个选本的工作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王佐良1982年4月
  





上一本:永不褪色的记忆:郑州刑警故事 下一本:云端上的昌都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王佐良全集:第九卷的作者是王佐良,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