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新世纪诗歌研究


作者:宋宝伟     整理日期:2016-05-07 16:33:42


本书简介:
  宋宝伟所*的《新世纪诗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以新世纪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各种诗歌现象为研究目标,力求通过整体性研究勾勒、梳理出新世纪诗歌的诸般特征,以及针对诗歌现象背后存在的各种问题展开批评。
  首先,本书针对新世纪诗歌传播方式的变化以及带给诗歌写作的深层影响展开研究,客观公正地指出国家出版物、民刊和网络作为主要传播平台的优势以及缺憾之处;围绕新世纪诗歌的诗学理论建构问题,探索多元化诗学建构的意义及其理论争鸣的价值。
  其次,针对新世纪以来诗歌及物性写作增强的现实,探索诗歌的社会学意义,着重指出“底层写作”“打工诗歌”以及“灾难诗歌”等深蕴着生命关怀和社会伦理关怀的诗歌对当下诗坛的冲击意义;新质意象、“后叙事”以及“新口语”等诗歌文本内部美学特征的研究,同样是新世纪诗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综合讨论了当下诗歌的诸多问题,确认诗歌精神*度失衡、灵魂变轻以及“常态写作”与“非常态写作”的错位给诗坛带来的各种弊端,指出新世纪诗歌复兴的希望应该寄予诗歌文本而非诗歌外部的各种活动。
  作者简介:
  宋宝伟,1971年生,黑龙江省富锦市人。199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先后在《新华文摘》《北方论丛》《学术交流》《文艺评论》《诗探索》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2011年11月进入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
  目录:
  绪论
  一新世纪诗歌的语境
  二多元化的诗歌生态
  三研究范围、现状与方法
  第一章新世纪诗歌的传播方式
  第一节国家出版物:延续传统的阵地
  一办刊策略的转变
  二诗歌奖背后的喜忧
  三诗歌选本问题
  第二节民刊:现代精神的试验场
  一理论突围:诗歌学理建构的先锋
  二精神坚守:先锋实验的常态化
  三融汇互渗:办刊思路的转轨
  第三节网络:构筑先锋的平台
  一诗歌网站:群体效应的彰显绪论
   一 新世纪诗歌的语境
   二 多元化的诗歌生态
   三 研究范围、现状与方法
  第一章 新世纪诗歌的传播方式
   第一节 国家出版物:延续传统的阵地
  一 办刊策略的转变
  二 诗歌奖背后的喜忧
  三 诗歌选本问题
   第二节 民刊:现代精神的试验场
  一 理论突围:诗歌学理建构的先锋
  二 精神坚守:先锋实验的常态化
  三 融汇互渗:办刊思路的转轨
   第三节 网络:构筑先锋的平台
  一 诗歌网站:群体效应的彰显
  二 诗人博客:个体意识的张扬
  三 网络论坛:诗学论战的策源地
  第二章 新世纪诗学理论建构
   第一节 “第三条道路写作”:诗歌中的不结盟运动
  一 缘起:“盘峰论争”的反向催生
  二 包容与开放:超越群体化写作的诗学姿态
  三 含混与失范:诗学准则迷失的尴尬
   第二节 诗歌地理学:诗歌、地理、自然、文化的多重融汇
  一 诗歌与地理关系的重新审视
  二 地理对诗歌多元化的意义:地域性强调
  三 家园、漂泊、断裂意识的呈现
   第三节 完整性写作:诗歌精神的重新凝聚
  一 永恒与担当:诗歌的再神圣化主张
  二 憧憬与批判:诗学理论的文本实践
  三 理想与现实:无法弥合的理论裂痕
  第三章 新及物写作:诗歌精神的回归与提升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持续关注与书写
  一 “底层写作”:苦难的凝视
  二 “打工诗歌”:心灵的呐喊
  三 “灾难诗歌”:生命的关怀
   第二节 个人生存的日常性写作
  一 生命体验在“下降”中提升
  二 日常感受在细密中澄明
  三 伦理表现在凡俗中升华
   第三节 旁观者心态:城市诗歌观照
  一 城市批判者:人性异化的警觉
  二 城市清醒者:生态意识的强化
  三 城市游戏者:消费意识的转变
  第四章 诗歌技艺的综合调试
   第一节 新质意象的出场
  一 病院:精神疗伤的隐喻
  二 广场:焦虑的言说
  三 车站:无根的漂泊
   第二节 叙事技巧的调试:“后叙事”写作
  一 超越:解构式叙事的诗学意义
  二 原创:“语词”叙事的诗歌价值
  三 诗歌叙事的多种可能性
   第三节 新口语写作:智性与鲜活的融汇
  一 身体意识的口语化表达
  二 诗歌语感的重新强调
  三 口语写作策略的转移
  第五章 新世纪诗歌的问题与局限
   第一节 诗歌精神的“轻”与“重”问题
  一 诗歌精神的旁落
  二 诗歌物化的迷失
  三 狂欢语境中的自我放逐
   第二节 “多”与“少”问题的反复纠缠
  一 活动频出的负面效应
  二 “大师”清结背后的功利主义
  三 批评活力的衰微
  四 “非诗”化事件的反向作用
   第三节 诗歌写作中的“常”与“变”问题
  一 写作心态的偏移
  二 宏大抒情与个人化写作之间的矛盾
  三 常态写作与非常态写作的失衡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上一本:巴金选集十:谈自己 下一本:中国传统词学重要命题与批评体式承衍研究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新世纪诗歌研究的作者是宋宝伟,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