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李贞慧所*的《历史叙事与宋代散文研究》以“互见”为中心,探讨这一源自于史学的书写意识,如何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被欧阳修运用于集部散文的写作当中,*由于苏轼、司马光等人之仿效,成为连结经注、史学与文集,以留存历史记忆,引导价值判断的重要方式。本书还以苏轼《方山子传》为例,说明宋人史学意识发达,史笔无所不在,本与史学关系密切的集部“传”,不再以“补史之阙”或以备史官採择为**书写目的,出现了游走于虚实之间的“託传”。本书旨在以中国“抒情传统”、西方叙事理论为参照系统,说明中国历史叙事的特质,及其与宋代散文之关系。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缘起 第二节“用晦”与“读者重建”:试论中国历史叙事的两项特质 第三节“互见”书法与散文历史叙事 第二章史学视野下的集部“私传”书写:试论欧阳修桑悍传的文史意义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以“捕盗”为叙事主轴的人物传记 第三节不完整的当代人物“传” 第四节史学意识与文史“互见” 第五节结论 第三章史家意识与碑志书写 ——以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所书吕、范事及其相关问题为讨论中心 第一节前言序一 序二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用晦”与“读者重建”:试论中国历史叙事的两项特质 第三节 “互见”书法与散文历史叙事 第二章 史学视野下的集部“私传”书写:试论欧阳修<桑悍传>的文史意义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以“捕盗”为叙事主轴的人物传记 第三节 不完整的当代人物“传” 第四节 史学意识与文史“互见” 第五节 结论 第三章 史家意识与碑志书写 ——以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所书吕、范事及其相关问题为讨论中心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互见”:置於当代文献脉络中的书写意识 第三节 欧《碑》、富《志》有关吕、范争议记事之异同 第四节 “大节”:价值判定与叙事安排 第五节 结论 第四章 “互见”与“文约事丰”:以欧阳修碑志中“范仲淹贬饶州”及“庆历党议”之叙事为例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范仲淹贬饶州:事件之“主题(主词)化” 第三节 “重出”与“不书”:程琳《墓志铭》《神道碑》与蔡襄《墓志铭》阅於“范仲淹贬饶州”事的书写 第四节 “庆历党议”的多重叙事:历史复杂面貌以及个人立场的表述 第五节 结论 第五章 “互见”与宋人的文、史建构 ——从苏轼么论商鞅》谈起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论商鞅》:同时批判“商鞅之学”与“桑弘羊之术” 第三节 《论商鞅》与《司马温公行状》之“互见”及其意义 第四节 “互见”与司马光的历史建构:以“常衮辞禄”为例 第五节 余论:“互见”思考下的宋代散文研究议题构想 第六章 传中变调:重读苏轼《方山子传》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方山子”不等於“陈糙” 第三节 亦侠亦隐的人物性格及其象徵意义 第四节 岐路徘徊:叙事结构下的抒情底蕴 第五节 中国叙事传统与《方山子传》 第六节 结论 第七章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後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