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一个人的集体记忆


作者:李长安     整理日期:2016-03-14 11:13:25

莫里斯•哈布瓦赫说:“群体的记忆是通过个体来实现的。”历史中的细节是怎样的,个体生命在其中的感受如何,这些只有通过个人记忆、家族史才能真实、具体、充分地呈现出来。 ?
本书简介:
  作者以个体记忆的方式,从人文的角度,对过去的四十年城市生活的变迁进行了各个方面的记叙。不仅是记忆,更有对记忆的反思。以个人血肉丰满的“细节历史”见证了一代人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的的得与失。
  作者简介:
  李长安,生于陕西西安,工作于贵州。当过知青,从警近四十年,三级警监。曾在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美学、警学、犯罪学以及宗教学论文数十篇。现就职于四川警察协会。
  目录:
  院子1
  挑水11
  那时城市里的手艺人19
  背篼62
  那时的柴米油盐酱醋茶74
  炉具的变迁93
  吃的记忆103
  孔阿姨和赵家方122院子1 挑水 11 那时城市里的手艺人19 背篼 62 那时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74 炉具的变迁93 吃的记忆103 孔阿姨和赵家方122 我的小学136 知青往事155 比物质更匮乏的175 美的消融192 逝去的游戏 198前言自 序
  一
  过去的四十年,应当是中国历史上发展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其变化速度之快、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从物质经济到思想观念,从自然环境到文化教育,从生活方式到人际关系,无一例外。
  对于这段历史和这些变化,我们这一代人记忆犹新,而对于许多80、90后来说,却是陌生的。正如有些学者所说,在官修的教科书中,历史大都只是一段文字,或者一组数字。历史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年轻一代自然很难知晓。
  真实的历史教科书应当是历史的“骨”,而真实的个人记忆则是历史的“血”与“肉”。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亲历者,我们有责任通过个人记忆把这“血”和“肉”留下来。
  自 序一 过去的四十年,应当是中国历史上发展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其变化速度之快、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从物质经济到思想观念,从自然环境到文化教育,从生活方式到人际关系,无一例外。对于这段历史和这些变化,我们这一代人记忆犹新,而对于许多80、90后来说,却是陌生的。正如有些学者所说,在官修的教科书中,历史大都只是一段文字,或者一组数字。历史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如何变化的,年轻一代自然很难知晓。真实的历史教科书应当是历史的“骨”,而真实的个人记忆则是历史的“血”与“肉”。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亲历者,我们有责任通过个人记忆把这“血”和“肉”留下来。二 记忆,对个人很重要,对国家和社会也很重要。郭于华说:“记忆是什么?记忆实际上是思想的源泉,是理想的源泉,我们之所以要记忆,是因为我们需要通过记忆历史来辨别是非。”“没有记忆,当然也谈不上有反思、有质疑、有批判。”野夫说:“如果没有记忆,一切都显得虚无。”丛日云说:“历史记忆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生命的一部分,享有共同的历史记忆,是民族认同的根基。如果历史被曲解、阉割、遗忘,意味着一个民族集体记忆的扭曲和中断,一个失忆或者记忆有错乱的民族,不可能有健全的心智和人格。” 三个体记忆尤为重要。莫里斯•哈布瓦赫说:“群体的记忆是通过个体来实现的。”章立凡说:“如果没有个人史、家族史的存在,官修的历史就只是一堆没生命的铁板。”个人的记忆虽然重要,但往往很薄弱。每个历史阶段,这个社会中的不同群体都有自己的个人记忆,比如当过兵、当过农民、当过工人、当过知青,经历过这样或那样的重大事件。但是,这种记忆大多只是存在于每一个个体脑海之中,绝大多数普通人是不会把它们变成文字的。如果大家都不记下来,那么,随着这一代人个体生命的逝去,这一个历史阶段的“血”与“肉”就丧失了,历史就只剩下冷冰冰的年表和数字了。历史中,许多事情是怎样变化的,它的细节是怎样的,还有最重要的——个体生命在其中的感受,这些只有通过个人记忆、家族史才能最真实、最具体、最充分地呈现出来。四我们今天写下“记忆”,尤其是个人记忆,不是单纯的怀旧,而是要真实地记录下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的一切。通过记忆,留下点真实历史的“血”和“肉”;通过记忆,反思一下:我们应当要什么,不要什么。许多东西,并不是随着历史的逝去就应该消失,而留存的东西,未必就合理。许多真相要拉开距离才看得清楚,正如冯骥才先生说过的一段话:“我们不但要站在今天看昨天,还要站在今天看明天。”我真实地记下一个普通人的经历、认识、感受、反思,尽管没有惊心动魄,尽管细小琐碎,但它是真实的。对错与否,交予后人评判,即使是错的,也要使后人知道,为什么是错的,错在哪里。这就是我写下这些文字的理由。2015年3月23日?五 在我个人"吃"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两次呕吐。第一次是吃土豆。大概是1970年吧,那时我十二三岁,父母全都下到"五七干校"蹲牛棚去了,家里就只剩下我们几个小孩子。市面上没什么蔬菜,只有应季的土豆。父母从干校国家每天,又带回了一大口袋土豆。于是就成了"土豆当家"炒土豆丝,炒土豆片,烧土豆,煮土豆......上顿吃,下顿吃。因为没油水,怎么吃都觉得不好吃,但又没什么其他东西可吃,只得将就吃。土豆太多吃不过来,又怕生芽坏掉,院里的阿姨又教我们做土豆片,把土豆切成片,用开水婷过一遍后捞出来晾干,然后用油炸了吃一一反正就是变着法地吃。有一天,煮了一锅土豆,剥了皮,弄成土豆泥,每人盛一碗。先是放盐吃,觉得太咸了,又弄了碗放白糖吃,吃着吃着,就感觉胃里从下往上翻,强忍了几次还是没忍住,一下子就吐了出来。那种感觉,就像是要把这辈子吃过的所有土豆全部吐光。吐过之后,顿时觉得无比畅快,像告别了一个世界。从那天之后,看见土豆,闻到土豆昧,就马上想呕吐,整整有两年的时间不能吃土豆。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很久,才逐渐好转。好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在我们贵州最贫穷的一个地区,当地的农民一日三餐都是土豆。没有白糖,把土豆在炉灰里烧熟,蘸辣椒面和盐巴吃。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第二次呕吐,是因为牛奶糖。那时候大概是上初一,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总想吃东西,因为油水少,刚吃完饭没多久就又开始饿了,想吃肉,想吃糖。一天,实在是很想吃糖,就跑到家附近的一个糖果店,用节省了许多天的零用钱,果断地买了半斤花生牛奶糖,准备一口气全部吃掉。为了"吃独食",我没有回家,就在附近的街道上边走边吃。一颗糖还没吃完,第二颗就放进了嘴里,一连吃掉了七八颗。正在这时,一辆解放牌大卡车从我身边驶过,只听见"咯"的一声,然后是一阵急促的刹车声,我本能地回头一看,一个人倒在了车的前轮和后轮之间。因为离得很近,我第一次看见了有生以来最不愿意看见的场面。白色的人脑组织使我瞬间联想到了我口中白色的、软软的牛奶糖,一下子就感觉胃在翻腾,心跳急速加快。这时周围的路人已经纷纷围了上去,我蹲在路边人群外,马上呕吐了起来,刚刚吃进胃里所有的奶糖全部吐了出来。没有人注意到我,只有不断跑来的人和哭叫声。我摸出了所有还没吃掉的牛奶糖,悄悄扔在了地上。我缓过神来,看见了死者的儿子,一个十分熟悉的面孔,他家就在附近,父亲是位中学老师,说是有历史问题,当时曾经被批斗过很多次。在我的印象中,这一家人都十分老实本分。现场许多附近的居民,都说是老人是自己忽然撞向了汽车。 那时我虽然还小,也听说一些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自杀,但亲眼目睹这一惨状,还是第一次。我以一个少年的本能反应——呕吐——第一次见证了生命的脆弱。





上一本:男女生成长修炼手册 下一本:中国网络文学编年史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一个人的集体记忆的作者是李长安,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