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边缘地带的活力


作者:欧造杰     整理日期:2016-03-08 11:04:55

全书资料详细、评述准确到位,是广西当代文学研究的一项新成果,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
本书简介:
  本书为广西2014—2015年重点文学创作扶持项目(文学理论类)之一。本书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广西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发展脉络,展现了取得的成就,并高度评价了其对广西文学的助推作用。在写作框架上,作者首先介绍了广西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几个发展阶段及其发展状况;然后总体介绍广西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家队体的构成情况;最后再详细地评述个体,介绍了林焕平、黄海澄、江建文、丘振声、王敏之、梁超然等近20位代表性文艺理论评论家的主要成就。全书资料详细、评述准确到位,是广西当代文学研究的一项新成果,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欧造杰,广西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广西省部级、厅级科研课题多项。
  目录:
  第一章广西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产生的背景/1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广西经济与文化建设/1
  二广西文艺政策的建设与实施/5
  三广西当代文学体制的建构与文学的兴起/13
  第二章广西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发展阶段/22
  一初兴与挫折时期(1949—1976)/22
  二复苏与发展时期(1977—1999)/27
  三转型与创新时期(2000年至今)/38
  四广西文艺研究与讨论的几个重要事件/52
  第三章广西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家队伍的构成/59
  一学院派批评家/60
  二机构系统批评家/63
  三媒介型批评家/65第一章 广西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产生的背景/1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广西经济与文化建设/1二 广西文艺政策的建设与实施/5三 广西当代文学体制的建构与文学的兴起/13 第二章 广西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发展阶段/22一 初兴与挫折时期(1949—1976)/22二 复苏与发展时期(1977—1999)/27三 转型与创新时期(2000年至今)/38四 广西文艺研究与讨论的几个重要事件/52 第三章 广西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家队伍的构成/59一 学院派批评家/60二 机构系统批评家/63三 媒介型批评家/65四 批评家队伍的梯次/67五 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的重要推动作用/71 第四章 广西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基本特征/76一 时代性/76二 本土性/80三 学理性/84四 前沿性/87 第五章 林焕平的文艺理论与批评/91一 文学理论研究/92二 文艺理论专题研究/96三 文学评论/100四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103 第六章 黄海澄、江建文的文艺理论与批评/109一 黄海澄/109二 江建文/118 第七章 丘振声、王敏之的文艺理论与批评/128一 丘振声/128二 王敏之/137 第八章 梁超然、彭洋的文艺理论与批评/147一 梁超然/147二 彭洋/154 第九章 陈学璞、杨炳忠的文艺理论与批评/164一 陈学璞/164二 杨炳忠/176 第十章 王杰、张利群的文艺理论研究成果/188一 王杰/188二 张利群/197 第十一章 李建平、张燕玲的文学批评/211一 李建平/211二 张燕玲/221 第十二章 黄伟林、杨长勋的文学批评/231一 黄伟林/231二 杨长勋/240 第十三章 容本镇、唐正柱的文艺理论与批评/249一 容本镇/249二 唐正柱/255 第十四章 温存超、张柱林的文学批评/262一 温存超/262二 张柱林/271 第十五章 其他批评家的文艺理论与批评/277一 其他文艺理论与批评家/277二 其他文艺理论与批评著作/322 结语 广西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展望/330一 广西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经验/330二 广西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局限/332三 对发展广西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建议/335第一章广西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产生的背景广西的文艺理论研究与文艺批评,是随着当代广西文艺的出现而产生的。在此之前,由于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广西文艺在全国一直处于落后和边缘的状态。虽然早在清代就有文章出现,但专著实为不多。清代曾涌现出一批文学批评家,如朱依真、廖鼎生、韦丰华、曾鸿桑、王鹏运、况周颐等。王鹏运倡导的“重、拙、大”的词学主张曾产生过重要影响;周颐的《蕙风词话》、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并称“清末三大词话”。广西文艺真正出现短暂辉煌是在抗战时期的文化城桂林。当时全国知名作家、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聚居桂林,文艺创作作品和文艺理论著作不断出版问世。虽然广西文艺家也出版了几部文艺理论著作,如《文艺的欣赏》(林焕平)、《抗战文艺评论集》(林焕平)、《文艺创作论》(周钢鸣)、《怎样写报告文学》(周钢鸣)等,但更多的是外来理论家的研究成就。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些文人学者大多离开了桂林,因此广西文艺理论与批评远没有形成本土成熟的队伍,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一局面才得到根本性的改观。新中国成立以后,大批南下的文人和新成长起来的青年作家,和原来在桂林留下了的文人学者,他们共同努力创作,促进了广西文学的形成与发展。随之文艺理论与批评也开始活跃起来,文艺工作者们积极宣传党的文艺思想和方针政策,并投入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建构和实践中去。广西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这些背景主要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的经济与文化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广西文艺政策的制定、建设与实施,广西当代文学体制的建构与文学的兴起等。这几个方面的综合因素构成了广西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促进了广西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兴起,也体现了广西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性质特征。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广西经济与文化建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4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把五星红旗插上了镇南关(今崇左市友谊关),广西全境解放。1950年2月,广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建立,并开始领导广西的社会主义建设,大力发展经济和社会建设。1953年,随着解放军在广西境内剿匪的基本结束,局势稳定下来,为发展经济提供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全省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土地改革运动和私有经济的改造活动,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自治区政府在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方面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掀起了建设新广西的热潮,但是随后却和全国一道陷入了大公社生产运动和经济困难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广西完成了相应的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目标,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是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由于受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政策的影响,广西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社会发展几乎面临全面停顿的状态。改革开放以后,广西的改革和发展有了历史性的转机,各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进入21世纪,广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上已经进入全面小康发展阶段。第一章广西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产生的背景以经济数据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广西当代发生的巨大变化和社会进步。1950年全广西财政收入不足1亿元,1978年财政收入1432亿元,2013年财政收入200051亿元。1950年全区生产总值126亿元,按人口1785万计算,人均年生产总值大约706元;1965年全区生产总值307亿元,1978年全区生产总值115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25元。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0年,广西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1959年全广西的生产总值约为1950年的3倍;但是,随着三年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时期的来临,广西经济出现了倒退现象,直到1965年才基本恢复到1959年的经济水平。“文化大革命”时期,广西经济和全国的经济发展相同,经历了缓慢增长的过程。1950年广西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27元,1978年上升为552元,仅为1950年的2倍多。总的来看,新中国成立后17年的时间里,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很落后。1950年,广西人口1875万,其中农业人口1629万、非农业人口246万,城镇化非常低。1978年,广西人口3402万,人口增长了一倍,其中非农业人口360万。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在前进——建国以来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伟大成就[J].学术论坛,1984,(5).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农业现代化水平低下,1962年之前广西还没有使用拖拉机等动力机械来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的生活仍然处于贫困状态,温饱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广西在前进——建国以来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伟大成就[J].学术论坛,1984,(5).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经济的全面发展使经济结构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经济发展的质量有所提高。新中国刚成立时,广西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单一,农业占据了绝对的比例和优势,工业和服务业还十分薄弱。经过几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广西经济结构有了比较均衡和全面的发展。1978年,广西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07∶340∶253,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得到较大的增长。农村经济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牧业和渔业成为第一产业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也形成了具有广西特色的工业体系,以制糖业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钢铁、铁合金为主的黑色金属工业,以铝业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以柴油发动机、汽车制造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水电为主的电力工业等已成为广西经济的支柱产业。廖新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建国五十五年广西巨变纪实[J].当代广西,2004,(17).195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足1亿元,1978年为97亿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950年广西的铁路总里程为573公里、公路总里程为3622公里,1978年广西的铁路总里程和公路总里程分别为1715公里和29773公里,两者都取得了明显的增长。广西经济发展带来的结果,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民素质明显提高。广西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1950年,全广西只有高等学校3所,在校学生962人;中等专业学校22所,在校学生2803人;中学在校学生37915人,小学在校学生489万人。1978年,全广西有高等学校16所,在校学生20872人;中等专业学校172所,在校学生40702人;在校中学生221万人,在校小学生5116万人。17年当中广西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提高,各阶段在校学生的人数均大幅增长了。新时期以来,广西恢复高考,大力普及九年基础教育,同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受教育的水平和质量。2003年全区基本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9%,小学生辍学率仅为07%,全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超过80%,青壮年(15—50岁)文盲率已下降至2%以下。廖新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建国五十五年广西巨变纪实[J].当代广西,2004,(17).广西的文化事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1950年广西有文化馆19个,公共图书馆2个,博物馆1个;1978年广西有文化馆86个,公共图书馆84个,博物馆7个,都增长了数倍甚至数十倍。1950年广西有医院108所,卫生人员2685人;1978年广西有医院1205所,卫生人员55778人。经过新中国10多年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广西的文化事业有了明显的飞跃,各种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有了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提高。文学艺术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在广西当代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和广西经济的发展,广西的文化建设也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与繁荣。广大文艺工作者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与广西和全国社会发展一起成长,经历了起兴、挫折、复苏和繁荣的不同阶段,为广西文艺事业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也为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文学艺术事业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获得了健康、快速的发展,民族和民间文艺得到了保护和扶植,民间艺人茁壮成长,各种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并获奖,人民群众的文化艺术生活需求日益增长,并得到极大的满足和改善。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文联、广西作家协会等部门先后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的广西文学和艺术的研究丛书,记载了广西文艺理论与批评发展的珍贵历程。1988年12月,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广西作家协会编的《文学之翼——广西新时期十年文学评论选》。全书收入85篇文学评论文章,基本上反映了广西改革开放10年来文学评论的研究成果和文学创作丰收的景象。1990年至1991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王敏之主编的《广西少数民族文学评论集丛书》(七卷),包括壮族、瑶族、仫佬族、侗族、苗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等民族的文学评论,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参考价值和文学批评的意义。1993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王敏之、潘健、陈丽梅主编的《广西当代艺术理论研究丛书》,这是广西新时期重要的综合性研究成果。丛书分为戏剧、音乐、美术、电影、电视、曲艺、书法、杂技、舞蹈、摄影等10卷,集中反映了广西1978年至1993年艺术理论研究与发展的概貌和水平。2003年6月,广西文学艺术家十三年成果展示会在南宁召开。2007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蓝怀昌主编的《世纪的跨越——广西文学艺术十三年现象研究》(上、下卷),对1989年至2002年广西新时期的文学艺术进行了详细丰富地论述。论著还总结了广西这13年文学艺术发展的经验,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趋势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10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潘琦主编的《广西文学艺术六十年》,全面总结展示了广西当代60年文艺创作的丰硕成果。同时,广西文联还举办了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60周年广西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作品跨度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充分地展示了广西美术、书法、摄影艺术6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创作成果。“既是60年文艺创作精品的整体亮相,又是文艺工作者向全区各族人民的倾情汇报!”潘琦.广西文艺60年蓬勃发展结硕果[N].广西日报,20100618.二广西文艺政策的建设与实施广西当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产生离不开文艺政策上的支持,而文艺政策的出台又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密切相关。60多年来,广西的文艺事业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有序开展。这些文艺政策为广西文艺的发展奠定了制度保障和基础,指明了文艺发展的方向,有力推动了广西当代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1950年2月,广西省人民政府中设立文化教育委员会。在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广西的文学艺术事业逐渐发展壮大。1950年6月,广西召开全省文艺工作者代表会议,72名代表参加,成立了以周钢鸣为主任、陆地为副主任的广西省文联筹委会,负责文艺队伍的组织、文艺期刊的创办、文艺创作活动的开展等工作。经过4年时间的筹备工作,1954年5月25日,广西省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成立广西省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会议选举出以周钢鸣为主席,秦似、李金光、胡明树、林焕平为副主席,46人为委员的省文联委员会。潘琦.广西文学艺术六十年[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3.此时广西文联会员达到195人,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各族作家、艺术家组成的并有一定创作能力的创作队伍。1958年3月,广西省改为“广西僮族自治区”,广西省文联随之改名为广西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自治区文联作为党联系文艺家的纽带和桥梁,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和“普及第一,生根第一”的原则,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群众,创作出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作品并发表在各报刊上。1959年4月13日,广西第二次文代会召开期间,正式成立了中国作家协会广西分会(1986年改名为广西作家协会),并选举陆地为主席,苗延秀、贺祥麟、秦似、邓凡平为副主席。潘琦.广西文学艺术六十年[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3.1962年5月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成立(1987年改称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在此前后,广西戏剧、音乐、美术、摄影也相继成立了各自的协会。随着各项文学艺术事业逐步开展起来,广西的文艺事业已步入初步发展兴旺的局面。在60多年的时间中,广西文联为贯彻党的文艺方针,为广西的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使广西的文艺创作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广西也不例外,在新中国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在“文革”中成为“革命”的首要对象。1966年“文革”开始后,广西文联和各协会受到冲击,文学创作和各项工作陷入瘫痪,以陆地为首的许多作家、艺术家遭到批判。到1969年12月,广西革命委员会正式宣布撤销广西文联,其人员下放劳动改造。从1966年下半年到1971年上半年,文艺创作上是一片空白。1972年广西文艺创作办公室成立,负责全区文艺创作工作。1951年创办公开发行的《广西文艺》1972年恢复了原名(双月刊),这是全国较早恢复出版的文学刊物之一。自1972年8月开始,广西文艺创作办公室先后举办了短篇小说创作学习班和各种文艺作者座谈会等,还组织作者创作并编选作品集如短篇小说选《南疆木棉红》和诗选《红水河欢歌》等。“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广西成立了广西文联恢复活动筹备小组,全面恢复和领导开展广西文学艺术界的各项工作。广西文艺界的拨乱反正和发展新时期文艺方面主要做了以下三项工作:一是文艺队伍的重建。“文革”期间,文联组织被解散,许多作家艺术家被迁往五七干校。到1979年时,广西已对自1957年来被错划为右派的11位艺术家和批评家全部给予了平反。此后,许多被下放的作家调回来了,如韦其麟、谭流、韦一凡等人重新回到广西文联的岗位上。在做好原有作家的组织归队工作的同时,广西作家协会积极发展新会员,壮大作家队伍。到1980年1月广西作家协会的会员已达到307人。二是理论上的拨乱反正。广西文联组织召开了多次理论讨论会,恢复了“文革”期间被公开点名批判的优秀作品如《刘三姐》、《美丽的南方》、《故人》等。许多评论家还撰写理论文章,拨乱反正、呼吁恢复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三是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创作、编选和出版优秀作品集。1977年和1978年两年间,文联筹备组组织力量编辑出版了《广西短篇小说选》、《广西诗选》、《广西民歌选》和广西叙事民歌选《红棉花开》等作品集,反映了70年代后期广西文学创作的面貌。潘琦.广西文学艺术六十年[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10-11.1979年10月全国召开第四次文代会,邓小平在会上做了题为“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的讲话,他提出文艺工作者要“把全部精力集中于文艺的创作、研究或评论”。根据这一精神指示,1980年1月,广西第三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南宁召开。陆地主持会议并做了报告,他传达了全国第四次文代会的精神,学习和贯彻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的祝辞。会议在总结广西文艺30年历程的同时,还对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做了具体规划和部署。大会选举了以陆地为主席,林道行、秦似、林焕平、涂克等为副主席的第三届文联主席团。会后,广西加强了文艺理论研究与评论的组织建设和理论队伍的建设,各种工作和各类文艺创作讲习班和研讨会活动有序展开,还办起了广西唯一的文艺理论与评论内部刊物《广西文艺评论》,随后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开始不断地涌现。在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机构设置方面,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和部署。1984年3月,广西文联在原广西作家协会评论组的基础上增设文艺理论研究室,负责文艺理论与批评工作。1985年1月,自治区文化厅也将戏剧研究室改组为广西艺术研究所,所内设有戏剧、电影、音乐、舞蹈研究室。1984年8月,广西社会科学院成立少数民族文艺研究所,承担了广西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和各民族文艺的研究和评论任务。1987年,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改名为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同时成立了广西民间文艺研究室。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广西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快速繁荣和发展。1995年12月,在广西青年文艺理论学会的基础上成立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这是全国成立较早的省级文艺理论家协会。协会的成立有效整合了广西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力量,更好地开展了文艺理论研究与文艺批评各方面的工作,并在广西文艺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理论研究与贯彻方针政策和广西文艺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并有力推动了广西的文艺创作。1990年1月王敏之、张萍出版了《仫佬族文学评论集》,1991年7月王敏之等出版了《苗族文学评论集》。1990年11月在平南县召开莫之棪作品讨论会,1996年12月在防城港市召开广西散文战略研讨会。1992年10月陈学璞在《文艺报》在理论版发表论文《论解放和发展文艺生产力》,论述了解放和发展文艺生产力的相关理论问题,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反响。接力出版社1996年5月至1999年9月出版了《评论家接力丛书》,包括广西评论家评论集6种:杨长勋的《话语的边缘》、李建平的《理性的艺术》、黄伟林的《转型的解读》、张燕玲的《感觉与立论》、彭洋的《视野与选择》和常弼宇的《前后都是人》,这套丛书向全国集中展现了广西文学批评的成果。





上一本: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15卷 下一本:华裔美国文学与儒家文化新探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边缘地带的活力的作者是欧造杰,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