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文学与快乐


作者:张柠     整理日期:2016-03-06 18:48:44

中国文学为何罕见“快乐者”形象?文学能否摆脱“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的魔咒?张柠教授以活泼的笔调,融叙事学、伦理学、社会学诸学科方法,探寻中国文学何以“不快乐”之原因,并以贾宝玉、西门庆、猪八戒等经典文学形象为例,破解中国文化深层隐秘的快乐密码——土谷祠里的阿Q:论小人之乐
  大观园里的贾宝玉:论贵人之乐
  清河县里的西门庆:论恶人之乐
  西天路上的猪八戒:论俗人之乐
  桃花岛上的周伯通:论逍遥之乐
本书简介:
  《金瓶梅》以明代山东清河县市井日常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以官商西门庆及其众妻妾为核心的欲望故事。前八十回是因,后二十回是果。开局时尽享繁华,认娼作妻;结局时妻离子散,妻入娼门,可谓是“因果报应丝毫不爽”。《金瓶梅》与《红楼梦》为中国叙事文学之“双璧”,一者写“情”(贾宝玉为“情圣”),一者写“欲”(西门庆乃“欲郎”)。这里的“情”和“欲”,都是中国传统文学中所忌讳、所逃避、要删除的。因此,《红楼梦》和《金瓶梅》如中国文化中的“飞来峰”,都具“史家笔法”,而不强就儒、释、道既定成说,重在“情”和“欲”二字,试图填补中国叙事文学中“情”与“欲”的空白。《金瓶梅》中的主人公西门庆是一个活得“不亦乐乎”的人,既没有阿Q那种因物质匮乏而产生的困扰,也没有贾宝玉那种因精神问题而生出的不满,西门庆就是一个快乐的大活宝。西门庆的快乐来源与前面两者都有差别。就执着于肉体欲望这一点而言,西门庆与阿Q相似;而不同于阿Q欲望经常不能得到满足,西门庆欲望的满足总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就肉体欲望能轻而易举满足这一点而言,西门庆与贾宝玉相似,不同在于,贾宝玉的目标在“情”这种超越肉体欲望的东西,西门庆没有这些要求,他只对“欲望”本身感兴趣,因此西门庆没有贾宝玉的大苦大悲。西门庆的快乐秘诀很简单,就是一个“过”字:过分、过度、过失、过犹不及进而一过再过,一直到过世罢休。其一生就是在这个“过”字的控制下“及时行乐”的一生。他在追求金钱财富和女人上贪多求众,他的快乐就是建立在对贪欲无尽的需求之上。西门庆的快乐,就是肉体的超前支出。为此,他成日需要吃肉饮酒,还要求助于外药之术。由此观之,西门庆实在是一个极端分子,他与中国文化主张节制、中和之美德毫无关系,所以称西门庆为“恶人”一点也不为过。要满足肉体快乐的不断支出,必须保证财富的不断增长,为了财富的不断增长,就必须要为财富寻找保证,权力就是最好的保证。西门庆通过不断积攒钱财、官位、女人,将“权力—金钱—女人”三个原本不甚相关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仿佛变成了一个“三位一体”的“西门神”,在清河县乃至东平府,呼风唤雨、独霸天下。这位三十岁出头的商人,开着个生药铺和几家绸缎店,搞一些官倒、走私、偷税的伎俩,竟然搅乱了清河县,波及了东平府,惊动了皇帝爷。这个与肉体快乐相关的,由“权力—金钱—女人”所构成的“欲望三角形”,就成为了西门庆满足其恶人之乐的坚固基础。西门庆之所以能一过再过,没有外在阻力和约束实现他的恶人之乐,是因为他的家庭——他及时行乐的主要场所,实在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家庭。在他的家庭中,缺乏嗣承关系、同胞关系,姻亲关系更是混乱不堪。按照常理,传统家庭中人伦礼法的实施过程,应该由家族内部家法和舆论监督,但西门庆的家庭,在纵向上看是个孤岛,在整个清河县城,姓西门的独一无二;在横向上看,它并不通往时间上的祖先,而是通向当下的官府和权力,所以道德对他没有约束力。为了满足做嫖客能偷和嫖的隐秘心理,西门庆便直接把妓女找到家里来,家里天天花天酒地接待各级官员,酒席上要请歌妓作陪,于是来了一群妓女——李桂姐、李桂卿、吴银儿、郑月儿、韩金钏儿、郑爱香儿等。妓女李桂姐成了吴月娘的干女儿,更能名正言顺进出于西门庆的家门。至此,西门庆的家庭成为一个宫廷和妓院的模仿品,同时具备了皇宫的权威性和妓院的淫乱性,或者说是在金钱支配下的畸形的权力和畸形的自由。西门庆有了“权力—金钱—女人”稳固的“欲望三角形”做基础,又把自己的家庭改造成为宫廷加妓院的模式,终于“功德圆满”地实现了其恶人之乐的理想,足不出户,尽享皇宫和妓院的双重快乐。然而,“次第明月圆,容易彩云散。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自然之理。西门庆但知争名夺利,纵意奢淫,殊不知天道恶盈,鬼录来追,死限临头。”这是第七十八回的话,到第七十九回,西门庆就淫欲过度而死。西门庆的“女人—金钱—权力”这个“欲望三角形”,和当皇帝与当嫖客合二为一的结合体,呈现了世代流传的欲望故事的潜在构型,代表了中国男人最心仪、最隐秘的梦想。能当上皇帝的人毕竟少,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庸常人,而这些占多数的中国男人,不是阿Q,就是西门庆。或者说,穷则阿Q,达则西门庆。至于“情圣”贾宝玉,实在是个稀罕物儿。
  作者简介:
  张柠: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民国作家的观念与艺术》《感伤时代的文学》《土地的黄昏》《再造文学巴别塔》《白垩纪文学备忘录》《文化的病症》《叙事的智慧》等著作。
  目录:
  引论:诗可以乐?——读钱锺书先生《诗可以怨》
  第一章土谷祠里的阿Q:论小人之乐
  一、快乐的小人阿Q
  二、作为文学形象的阿Q
  三、原始的唯物的快乐
  四、阿Q与快乐的分类学
  五、阿Q的快乐秘诀
  六、小结
  第二章大观园里的贾宝玉:论贵人之乐
  一、快乐:从小圆满走向大圆满
  二、道教的快乐哲学和修炼实践
  目录:
   引论:诗可以乐?——读钱锺书先生《诗可以怨》 第一章土谷祠里的阿Q:论小人之乐一、快乐的小人阿Q二、作为文学形象的阿Q三、原始的唯物的快乐四、阿Q与快乐的分类学五、阿Q的快乐秘诀六、小结 第二章大观园里的贾宝玉:论贵人之乐一、快乐:从小圆满走向大圆满二、道教的快乐哲学和修炼实践三、贵族公子贾宝玉的快乐标准四、正邪之道德与清浊之美学五、贾宝玉的快乐之途和方法六、小结 第三章清河县里的西门庆:论恶人之乐一、情欲标本:《金瓶梅》和《红楼梦》二、肉体快乐和西门庆行乐之法三、西门庆稳固的“欲望三角形”四、家庭与家族:快乐空间分析五、宫廷与妓院:欲望空间镜像六、小结 第四章西天路上的猪八戒:论俗人之乐一、与猪八戒相关的文学问题二、从天而降的“低模仿人物”三、猪的快乐:肉体化和俗世化四、对八戒享乐心理的精神分析五、猪八戒获取快乐的基本方法六、小结 第五章桃花岛上的周伯通:论逍遥之乐一、中国文学快乐表达的艰难二、儒家的逃避和道家的张扬三、金庸的小说和反常的人物四、射雕英雄的五种人生模式五、周伯通的孩童式逍遥之乐六、小结前言后记
  后记
  讨论文学中的“快乐者”形象,这一想法早就有了,只是一直没有付诸实施而已。几年前,读初中的儿子迷上了捷克作家哈谢克的《好兵帅克历险记》。在读这部小后记 后记讨论文学中的“快乐者”形象,这一想法早就有了,只是一直没有付诸实施而已。几年前,读初中的儿子迷上了捷克作家哈谢克的《好兵帅克历险记》。在读这部小说的时候,他的房间里传来阵阵笑声。他不时地拿着书跑到我身边念给我听,一边念,一边大笑,眼泪都笑出来了。他还邀我一起欣赏捷克著名画家拉达笔下的帅克之尊荣:婴儿肥的笑脸、滑稽的小翘鼻子、若隐若现的麻子点般的胡须茬。上等兵帅克,的确是文学形象史上一位罕见的快乐形象。这位整天泡酒馆逗乐子的胖子,这位专门给杂种狗伪造纯血统证明的狗贩子,面对战争他无所畏惧,勇敢地介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拄着拐杖、拖着患风湿性关节炎的双腿,坐上由保姆推着的轮椅,高喊“打到贝尔格莱德去!”面对被密探揭发的危险,面对被扔进监狱的遭遇,他温柔顺从、不卑不亢,总在杞人忧天。他无论出现在哪里,哪里就快乐不已、笑点迭出。在疯人院里,他严谨的逻辑推论,让所有的医生都怀疑自己有病。他让战争的逻辑、法理的逻辑,在他无辜的笑脸面前,在他发傻的天真面前,统统变成了笑话。我当时就想,这样一部优秀的、篇幅不小的世界名著,竟然能够让一位初中生爱不释手、乐不可支,实在是很奇妙的事情。当时我就萌发了要写一写那些文学史上著名的“快乐者”形象的念头,比如好兵帅克,堂吉诃德和桑丘·潘萨,庞大固埃(拉伯雷小说《巨人传》中的人物),等等。当我动笔写《文学与快乐》的时候,我想把上述西方文学中的“快乐者”形象暂时搁置一下,将目光聚焦于中国文学。我随即检讨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巨著,发现似乎很难找到像好兵帅克那样的“快乐者”形象,也很难找到能够将阅读快感与文学性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作品。尽管如此,但也不能说“快乐者”形象完全找不到。我首先就想到了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这是一位令人发笑的喜剧人物。猪八戒也算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快乐者”形象。但接下来我就犯难了,很难找到与此论题相关的合适的研究对象。我一度认为,中国文化中最快乐者,应该是农人,遗憾的是,农人不仅没有变成快乐的文学形象,反而成了悲惨的、哀伤的、痛苦的代名词。女性就更不用提了,除非她变成了精怪、鬼魂或者狐狸。至于其他文学名著中的人物,也不能说他们不快乐,只是快乐得不利索,他们要么苦中作乐,要么苦乐参半,要么乐极生悲,快乐的螳螂后面总是跟随着黄雀,甚至还不止一只,这令人沮丧。如果硬要在这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人群中寻找“快乐者”形象,我也只能说,费尽心机找到的不过是一些“快乐的碎片”。那么好吧,将这些“快乐的碎片”拼贴在一起,也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于是,我便开始了整整一年的艰难的寻找和拼贴,结果就这样,拼成了这本小书。最大的遗憾是,这本书和写作本身,似乎有悖于写作的初衷,它的写作过程本身并不快乐,甚至伴随着诸多苦恼。是不是因为寻找的难度太大,拼贴的工艺太复杂,发掘的工具太沉重,以至于将快乐压抑住了呢?我猜想,“快乐者”形象塑造,属于美学范畴;“快乐”主题本身,则属于伦理学范畴。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转换关系的理论,是有迹可循的,但在“快乐”层面上进行转换,则会遇到很多障碍,正如本书“引论”中所讨论的那样。我将这两者扯在一起,可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这部小书终于要出版了。感谢所有给予我支持的亲人、朋友和学生。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给这部小书以出版的机会。感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对我的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谢那些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文学。中国文学何以“不快乐”?破解中国文化的快乐密码。





上一本:南海路7号 下一本:歌德汉译与研究总目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文学与快乐的作者是张柠,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