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学界对西方的互文性理论的关注越来越多,在哲学界、文学界、文化界、语言界都不断被提及。然而,国内学界很多时候对互文性颇有误解,例如有学者将互文性与汉语修辞互文相混淆,这不但会给学界造成误解,还会混淆视听。因此,当渭绒提出要以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为题进行研究的时候,我欣然应允。对于互文性理论我并不陌生,因为我之前指导的一位博士生罗婷曾以《克里斯特瓦的诗学研究》为题,而克里斯特瓦(克里斯蒂娃)正是互文性的提出者。罗婷着重论述了克里斯蒂娃解析符号学、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等诗学理论。渭绒的《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以互文性理论为专题进行深入挖掘与论述,在互文性传入中国已近30年的情况下,阐述其对中国文学、中国文论、中国批评的影响及接受过程中出现的变异和问题,正是对当前研究的重要补充,值得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