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多载漫漫蜿蜒路,有丛生荆棘,有烂漫山花,百端交集,五味杂陈。漫长的精彩人生由此呈现。 本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带有回忆录性质的随笔作品集,时间跨度长达七十多年,分为“情系家乡山水”、“求学之路”、“杂言感奋”、“世俗小品”、“随笔抒怀”等部分,从童年的记忆,到古稀之年的感怀,一则则真实的故事,连缀起作者朴实、丰盈而厚重的人生旅程。 作者简介: 袁三畏,原籍湖南资兴市青腰镇平田村。曾就职于煤炭工业部一二九勘探队,从事煤田地质勘探26年,后调迁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原煤炭工业部地质局)作地质技术管理。地质工作者,煤质专家,业绩及专业著述颇丰,其简历收录于上世纪末出版的《中国煤炭工业高级工程师名录》等六部典籍。退休后,尝试文学写作,陆续出版诗集《山河壮丽》、《锦绣河山》,《百感集》是作者在散文艺术方面的新探索。 目录: 第一篇情系家乡山水 山川要略/3 风水青山/7 茶山/14 竹山/16 杉木林/18 黄茅堙垴/21 深山坳垄/24 山水之灵/29 河水清且直猗/37 田洞风光/44 第二篇求学之路 启蒙/57 洋奶喂小狗幼童饮黄泉/63第一篇情系家乡山水山川要略/3风水青山/7茶山/14竹山/16杉木林/18黄茅堙垴/21深山坳垄/24山水之灵/29河水清且直猗/37田洞风光/44第二篇求学之路启蒙/57洋奶喂小狗幼童饮黄泉/63我看过选“国大”/65当助教/67真想上高等/69上高等的酸甜苦辣/71师道该不该有尊严/75课堂之外/77解放了/79人有旦夕祸福/82县中赶考/85助学金/88钢笔梦/92团干训练班/96碎语校园内外/102县中毕业保送升学/105远道赴校/108迈入煤田地质的大门/113假期生活存照/118参加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18教学实习/119课外有所乐/121未敢释梦已进京/124国庆受检天安门/126劳动生产必修课/129“反右”伤了青年心/133洋洋多彩蔚大观/136毕业锻就螺丝钉/140第三篇杂言感奋哲桥搬家/147小窑调查历险记/1511.巨石砸来险遭不测/1532.跌落暗井误当水坑/1533.沉着机智走出绝境/154三劫三难/157小品文的风波(三劫之一)/157“鞍辔”的妙用(三劫之二)/159“造梯”者的忏悔(三劫之三)/165祸起暖炕(三难之一)/170噩梦依稀(三难之二)/172火捻惊魂(三难之三)/174跋/177劳资福利面面观/181探亲裤/192击鼓传花——忆一次“山寨春晚”/194工改兵/200严守机密/203军情紧急/206孩趴背狗摇尾/210第四篇世俗小品五官科/223官运亨通/2331.屋场上的调解/2342.铁道旁的故事/2363.天上掉个乌纱帽/239立等可取/242嬗变/245半斤奶粉/248跳蚤药/251谁之过/254第五篇随笔抒怀拙笔初试锋/261好雨知时节/265王伟 袁三畏先生年近八旬,我想在地质工作者的眼里,先生的代表作一定是颇具行业影响力的大部头学术专著《中国煤质论评》。然而在我的眼里,先生的代表作却是这部《百感集》。先生退休后,谢绝了一切待遇优厚的工作邀请和学术活动,淡泊名利,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开始了全新的文学写作尝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连续创作出版了诗集《山河壮丽》和《锦绣河山》,还有这部散文集《百感集》。 我曾为先生的第一部诗集《山河壮丽》作序。当我再次有幸为本书写序的时候,提笔有重如千钧之感。这是一部时间跨度长达七十多年的作品,作者将个人的经历、所见所闻序王伟袁三畏先生年近八旬,我想在地质工作者的眼里,先生的代表作一定是颇具行业影响力的大部头学术专著《中国煤质论评》。然而在我的眼里,先生的代表作却是这部《百感集》。先生退休后,谢绝了一切待遇优厚的工作邀请和学术活动,淡泊名利,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开始了全新的文学写作尝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连续创作出版了诗集《山河壮丽》和《锦绣河山》,还有这部散文集《百感集》。我曾为先生的第一部诗集《山河壮丽》作序。当我再次有幸为本书写序的时候,提笔有重如千钧之感。这是一部时间跨度长达七十多年的作品,作者将个人的经历、所见所闻,以散文的形式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从童年的记忆,到古稀之年的感怀,一则则真实的故事,连缀起作者朴实、丰盈而厚重的人生旅程。通常写回忆录与传记的人士,多为政要首脑、商界精英、作家学者、文娱明星等公众人物或其他社会名流,很少见“平凡人”涉足此道。作者从普通知识分子的角度,将生活、工作和社会中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朴实无华地还原出来,没有刻意,没有高谈阔论,笔尖所勾绘出的这幅社会图景,看似平淡无奇,而浸透在作品中的内涵和神韵,随年代和场景而流变的语言风格,无不反映出当年中国社会风貌。先生自称的“平凡人写平常事”,其实,这些平常事是一个时代变迁的缩影,此间情景,恰恰增进了我们对前辈们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浪漫的了解,扩大了我们回溯七十多年中国社会的视野,也丰富了这幅社会图景的色彩。《百感集》是一部有普遍意义的书,这源自于作者的人生经历。1958年秋,服从国家的急需,在极不情愿结束学业的情况下,走出校门,没有似古人茫然四顾,慨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也没有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想展望,而是把职业责任和个人志趣融为一体,投身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脚踏实地,以脚丈量出人生的艰难途程,持之以恒四十年,辗转三十一省、市、自治区,真可谓行路万里,踏遍千山万水。我想,能够有这样的经历,实属难能可贵。《百感集》是作者写自己的书,忠于内心的感受,没有任何对作品畅销的迎合和策划。就如我们身边的大多数知识分子群体,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开拓创新,硕果累累,用智慧和汗水为国家分忧,为社会创造精神和物质财富。他们默默无闻,名不见经传,没有舞台追光灯的照耀,与国家科技进步奖无缘。但是,他们始终尊重科学,尊重人性价值,从不媚俗,也不依赖强势者;他们有良知,有社会责任,从不会被利益和利益集团所绑架,堪称国家建设和促进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我常常惊叹于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通达开朗。他们不仅有惊人的记忆力和洞察力,而且德才并重,文理兼修,融会贯通。不论行文写作、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总能流露出一股安详仁厚的气韵,令人心悦诚服。我也惊叹于先生写惯科技论文的笔,竟能将其职业特点和文学志趣这悬殊的两面互为表里,浑然天成。对自然景物着墨细腻,对人际关系体察入微,如此娴熟地将人生经历描绘得真真切切。事由的来龙去脉,直率而真诚地娓娓道来。全书文笔清丽、潇洒,又不乏诙谐、风趣。书中记叙作者少年的篇章,在我的脑海中印象尤为深刻。身在偏僻的湘南小乡村,他富有好奇心,勤奋好学,就读小学的时候,面对家乡山川发出了“时凝重山慕阔野,梦逐溪水叹汪洋”的感慨,显现出对大千世界的向往,希望走出僻静的山村,到广袤的天地去遨游。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小学毕业便辍学在家务农。但并没有因此接受现实,安于现状或悲观失望,依然求知若渴,想尽一切办法为继续学业创造条件。他把一口荒芜废弃的鱼塘修复,精心养护,终于挣得足够第一学期的学费,感动了族人,得以实现继续求学的愿望。他从求学中获得了发自肺腑的欢愉,也尝到了难以名状的辛酸苦辣。上学的进程虽然短暂,却弥足珍贵,是作者命运的大转折。我也似乎看到一位离家六十余载的老者,回到家乡绿树成荫的山野上,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化作“情系家乡山水”的字字句句,以深沉的感情,用乡土味的语言,浓墨重彩赞颂先辈们的劳动创造,描绘出家乡山水美之真谛,间或插些童趣盎然的小故事,将读者引入湘南丛林的奇幻世界,如闻溪水潺潺,花香四溢,野趣横生。先生作为一个时代的积极参与者,一份事业的坚定实践者,也是一位冷静的观察者,独立的思考者。无论立论著述或者文学写作,只是出于自觉的责任,内心的道义,一种兴趣爱好。对专业人士来说,他的著作是研读和传承他所处的地质领域半个世纪的宝贵资料;对一般读者而言,他的文学作品向后人展示的是那个年代的实录,使读者领略那种力透纸背的人性光辉和坚韧精神。或许,从作品中我们还能感受到,见昏庸无道如何保持头脑清醒;遇黑白颠倒如何保持辨别能力;在物欲纷繁中如何保持洁身自好。怎样的人品修为才能处处谨言慎行,确保一路平安。与先生的忘年交往使我得以深入了解先生的风范。他珍惜时间,自强不息,热爱生命,情感丰富,待人宽厚。在生活中,不论过去和现在,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愁苦和挫折,以及那些切肤之痛的遭遇,并没有影响先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事业上,“定位准确,能扬长避短”,“不肯人云亦云”;“鄙弃随波逐流,取蹈激流勇进,终至开物成务”。纵观历史,群体的共同经历造就了一个时代的性格,每个人身上都会留下时代的烙印,个人与其所处的时代已然难以割分。任何的时代都不乏精彩和无奈,每一个人也无法避免苦难和抗争,时代有局限,性格各有特点。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返璞归真,看到本书的深刻意义,以及对未来的启迪。岁月无声,步履留痕,以此为序,把我的崇敬,献给袁先生,献给我们的父辈,献给壮丽的山河,献给已成历史的那个时代,献给正在滚滚前行的新世纪。二○一五年八月一日北京(王伟,博士,北京联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大学论文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