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


作者: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整理日期:2016-01-31 20:40:33

拉美文豪加莱亚诺之获奖代表作了解其独异文学风格的**入口这是一本残酷的、私人的、热切的书,只是,也许在合上书的瞬间,也许某一天坐在火车上朝着阳光驶去的时候,或者某个晚上在酒吧和朋友长谈的时候,一个加莱亚诺的读者会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本关于真正美好事物的书。原来他是想说,爱是真正美好的事物,信仰正义是真正美好的事物,自由是真正美好的事物,希望是真正美好的事物,写作是真正美好的事物。他知晓并让我们知晓:真正美好的事物是存在的,是值得希望和争取的。——汪天艾(译者)
本书简介:
  在拉美文学星空上,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是光芒独异的星辰,始终向下的立场,对于被遮蔽之历史、被绑架之记忆的执着探求,揭示真相的不遗余力,少即是多的语言,毫不拘泥的跨界笔法,都是加莱亚诺异乎他人的风格标志。《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则是他成熟时期文学风格的奠基之作。曾获“美洲之家”文学大奖的《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写于流亡期间,作者游走于阿根廷、厄瓜多尔等国,从拉美各地动荡的社会中寻找和提炼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原型,以132段杂糅新闻报道、文学速写、旅行笔记与民间故事的短篇文字,记录并重新发现微观的个人历史。
  作者简介: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1940-2015),乌拉圭文学大师。生于蒙得维的亚,14岁时发表政治漫画,20岁起先后担任过记者、编辑、主编,23岁来到中国采访末代皇帝溥仪。曾被军政府逮捕入狱,后长期流亡。1985年才回到祖国。因其犀利透彻、充满良知的写作,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声音”。2009年美洲峰会上,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将加莱亚诺代表作《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送给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引发全世界媒体关注。2015年4月13日,加莱亚诺因病去世,乌拉圭举国哀悼。他的作品《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足球往事:那些阳光与阴影下的美丽》等,在中国读者当中曾产生过广泛影响。
  目录:
  风吹上朝圣者的脸
  闭上眼我在海中间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年5月:石油是一个致命话题
  十年前,我参加了这部作品的总彩排
  锁眼里看世界
  我在山里认识的那些小伙子,还有谁活着?
  为什么鸽子在破晓时分哭泣?
  悲剧是预言成真
  眼睑之间迟缓的光芒
  被追捕者与夜夫人纪事
  锁眼里看世界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年7月:回到南方
  幽灵时刻:我呼召他们,追踪他们,猎捕他们
  系统
  目录:
  风吹上朝圣者的脸
  闭上眼我在海中间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年5月:石油是一个致命话题
  十年前,我参加了这部作品的总彩排
  锁眼里看世界
  我在山里认识的那些小伙子,还有谁活着?
  为什么鸽子在破晓时分哭泣?
  悲剧是预言成真
  眼睑之间迟缓的光芒
  被追捕者与夜夫人纪事
  锁眼里看世界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年7月:回到南方
  幽灵时刻:我呼召他们,追踪他们,猎捕他们
  系统
  系统
  系统
  梦
  卡塔利诺的布罗与圣乔治如何骑着白马狂奔拯救他于魔
  鬼之恶纪事
  神学入门
  002
  所有这些都不在了
  神学入门
  街道之战,灵魂之战
  系统
  他们把他活埋进一间地牢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年7月:那群横渡河流的人
  今天下午我撕碎了我的“博基”记事本,把碎片扔进垃
  圾箱
  我的第一次死亡
  归根结底,一切都是历史的问题
  以及勇气
  但是要懂得选择
  我的第二次死亡
  太阳消灭了万物的颜色与形态
  但我更偏爱人类的光芒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年10月:机器的日常生活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年10月:她永不磨灭,尽管知道
  已注定失去
  女孩唱着歌在人群中巡航
  我是陶土做成,也是时间做成
  为了开辟宽阔的林荫道
  1942年夏
  比任何悲伤或独裁更强大
  003
  最后的声音
  我人生最艰难的任务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年10月:暴烈的荣耀之光
  里约热内卢,1975年10月:这天早上他离开家再没有活
  着出现
  系统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年11月:我喜欢感觉自由,如果
  想就留下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年11月:他在烂泥里醒来
  系统
  系统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年12月:交流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年12月:交流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5年12月:交流
  她坐着一列空车踏入新年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年1月:音乐入门
  一个寒冷噬骨的灰色早晨
  我看不见光也走不了超过三步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年1月:重遇
  系统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年1月:文学入门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年1月:面对这样的美,没人能
  做任何事
  004
  锁眼里看世界
  基多,1976年2月:第一夜
  基多,1976年2月:一场大学讲话
  埃斯梅拉尔达,1976年2月:你从来不记得你是什么时
  候出生的吗?
  基多,1976年2月:美洲历史入门
  基多,1976年2月:好意
  系统
  基多,1976年2月:她不能停下,直到他们倒下
  基多,1976年2月:我点火然后召唤
  河的第三岸
  他不知道我欠他几个故事,我来还上这些故事
  关于痛苦的仪式
  懂得沉默的人
  基多,1976年3月:最后一夜
  锁眼里看世界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年3月:暗影与阳光
  这位老妇是一个国家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年4月:同伴沿着护栏前行
  系统
  记紫色土地上空的一次飞行
  孩子
  孩子
  005
  孩子
  孩子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年5月:他死了吗?谁知道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年5月:那个声音控制住收紧的
  情绪
  那些城市存在吗?还是人们嘴里呼出的水汽?
  梦
  锁眼里看世界
  锁眼里看世界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年5月:政治经济学入门
  系统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年5月:写字台上的炸弹
  克拉洛梅克,1976年5月:致敬一个我不曾认识的男人
  雅拉,1976年5月:街道之战,灵魂之战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年5月:我打开今晚睡过的房间
  门
  常言道:前进中死去比停下死去更值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年7月:大地吞噬了他们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年7月:街道之战,灵魂之战
  系统
  我从没听人谈过酷刑
  咖啡桌前的幸存者
  系统
  006
  系统
  法律入门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年7月:正午
  写在墙上,喊在街头,唱在原野
  面包师唱歌,他很高兴有泥土筑巢
  梦
  记忆会允许我们快乐吗?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年7月:一动不动的漫长旅途
  锁眼里看世界
  锁眼里看世界
  布宜诺斯艾利斯,1976年7月:言语不如沉默有尊严时,
  最好保持沉默
  诗人说:“树在离开它的鸟里飞翔”
  街道之战,灵魂之战
  风中岁月
  格兰迪埃拉纪事
  消息
  街道之战,灵魂之战
  系统
  街道之战,灵魂之战
  街道之战,灵魂之战
  艺术史入门
  消息
  007
  梦
  卡莱亚·德拉·科斯塔,1977年6月:为了每天创造世
  界
  如果仔细听,我们全都组成一股旋律
  街道之战,灵魂之战
  卡莱亚·德拉·科斯塔,1977年7月:市场
  仪式进行中,我们和它一样变得有点神圣
  消息
  系统
  消息
  附录访谈:“不是所有离开都是英雄,也不是所有留
  下的都是爱国”
  译后记:真正美好的事物
  补记:第三次死亡
  作者汪天艾(塞尔努达《奥克诺斯》《现实与欲望》译者北京大学西葡语系毕业马德里自治大学文哲系在读博士)
  译后记:真正美好的事物
  我自身也好,身外世界也罢,有没有些“真正美好的事物”呢?哪怕是敌人也无妨,无法触及亦可,我只求知晓它的存在。
  ——八木重吉
  作者汪天艾(塞尔努达《奥克诺斯》《现实与欲望》译者北京大学西葡语系毕业马德里自治大学文哲系在读博士)译后记:真正美好的事物我自身也好,身外世界也罢,有没有些“真正美好的事物”呢?哪怕是敌人也无妨,无法触及亦可,我只求知晓它的存在。——八木重吉这是一本残酷的书。在阅读、翻译、修改它的十个月里,我很多次如鲠在喉无法自持,赤裸的历史被他平铺在面前,没有任何冗杂的渲染,当现实比艺术所能设想的更加残酷,连形容词都显得多余。这是一本私人的书,加莱亚诺只是在这些长短不一的段落篇目里“与自己的记忆对话”,而我像一个不小心捡到日记本的粗心人,毫无准备地打开一颗历经沧桑的心。这是一本热切的书,因为足够清醒的作者目睹多少死亡,经历多少告别,都没有因此失去热情。当强权机器试图把每个人变成一个没有心的齿轮,他没有被摧毁,也始终没有被变成和“他们”一样,没有像接受冬天的寒冷一样接受恐怖。在他编年体的讲述里,一群乌拉圭人每周都有一天清早出发泅渡乌拉圭河,去阿根廷朗读在祖国被禁的《危机》杂志;一个充当陷阱的女人爱上了自己应当抓捕的男人,眼睛里笼着奇怪的阴影说“我懂得失去”;一个会在“我”笨手笨脚把卷烟又弄灭的时候挑起一块火炭靠近的男人,曾经被埋进地底不见天日,扛过痛苦与暴力的考验却依然保持温柔;旧年夜一个智利女人和一个巴西男人在远离故土的地方分享巴黎火车的车厢以及悲伤;在乌拉圭一座监狱,囚犯们没法把卡彭铁尔的《光明世纪》读下去,因为他们从中感受到海浪的喧嚣碎在大船的龙骨上,看见破晓时分天空的脉搏;刚刚坠入爱河的女人和爱人在赛马场输光仅有的钱只能走路回家,却体会到绝对的快乐,想冲到街上,拥抱路人,喊出“我爱他,出生即是幸运”;一个律师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刻是借着当庭对证的借口,让一对被捕两年无法相见的夫妻重聚:“我从没见过那样的拥吻”。还有那些偾张着拉美大地血脉气息的记忆:走进荒草丛生的小礼拜堂,在百灵鸟和凤头麦鸡的喧嚣中和上帝聊天再失去他;从午睡里逃脱,几乎光着身子,纵身一跳抓住马的鬃毛飞奔,蹄甲轰鸣,散发汗湿兽皮的气味,呼吸炽热,属于年少的惊奇;战友中弹的时候第一发子弹先打到自己的嘴,伏在他的尸体上却没有嘴唇可以亲吻他;深夜寒冷里和心爱的女人走在路上,月光混沌,树盖摇摆出缓慢的波涛,世界在脚下温柔地旋转;一伙朋友在大马路上正对着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大的军营唱歌跳舞,转得像陀螺,在地上打滚,跳高,高喊着生活多美啊摔断一只脚,军营的探照灯锁定这帮疯子,哨兵却没有开枪。这是一本残酷的、私人的、热切的书,只是,也许在合上书的瞬间,也许某一天坐在火车上朝着阳光驶去的时候,或者某个晚上在酒吧和朋友长谈的时候,一个加莱亚诺的读者会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本关于真正美好事物的书。原来他是想说,爱是真正美好的事物(“我对你说,或是你对我说,活下来是值得的”),信仰正义是真正美好的事物(“大雨冲刷围墙,白色涂料渐渐溶解。那些激烈固执的话语又一点一点重新浮现”),自由是真正美好的事物(“我们还活着,这是最重要的。让流亡成为另一个可能的国家的见证”),希望是真正美好的事物(“二十年后,我会给我的儿子讲现在这些事,我希望他看着我的眼睛不相信我,希望他说我骗人”),写作是真正美好的事物(“我为此而生。这将是我在死后与他人相处的方式,这样所有我爱过的人和事不会随我死去”)。他知晓并让我们知晓:真正美好的事物是存在的,是值得希望和争取的。一如书名中有“战争”亦有“爱”,这本小书令人震颤的历史恐怖之下,始终暗涌着对“自己人”(亲人、爱人、战友……)的温柔。有时想来,人世感情的互通之处大抵可以超越语言、立场与国界,这或许才是最好的翻译。译后记行至文末,在全书唯一短暂属于译者的私人空间里,我却深感只有加莱亚诺书中的话可表心意:“我的身体走过那么多路,那么多摔倒和迷失,它长大是为了遇见你。”——献给这本书稿的第一读者和更幸福的一年。汪天艾2015年3月30日西班牙马德里城北补记:第三次死亡每个人都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步入死亡。——爱德华多·加莱亚诺他的第一次死亡在十九岁那年。孤独、疑惑、斗争而无从解脱的少年人。可以放倒一匹马的安眠药。他在书中写,“我对第一次生命唯一的记忆就是紧闭的房门漏进一小条光线,我沉入一个永不完结的平静夜晚。”在医院醒来之后,他自述第一次看见世界,惊觉此后的每一天都是多余的馈赠,虽然悲伤从未走远,却就此可以写作,他开始署母姓加莱亚诺发表文章。他的第二次死亡在三十岁那年。一个月里两场疟疾,用掉可以救活一匹马的奎宁。濒死的他僵直地躺在一群麻风病人中间,他意识到自己的记忆与求生欲望之间堆积着层层叠叠的痛苦,但是每一次死里逃生都是因为“那不是我选择的死亡”,这条在波涛中逆流而上的小船还没有到港,哪怕不断被激流向回推到过去,还是努力向前划,哪怕最后发现没有任何属于它的海港,这场为了追随星途大海的征程依旧值得。他的第三次死亡在今天,2015年4月13日,七十四岁零七个月零十天。马德里平静的午后突然跳出的新闻,我尚未回过神来已经泪流满面,仿佛翻译这本书让我对他生出仿佛相识的感情,一时间里面的字字句句涌上心头,最后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接着,我看到不同人回忆起他某本书里的某个句子或者某个故事,看到他们以各自的方式说起自己曾经在生命中的某个节点被他抚慰、鼓舞、影响或改变,因为他去思考,去爱,去信仰,去斗争。恍然想到,如果说,他的第一次死亡如同洗礼,让他第一次看清生命如获新生,第二次死亡如同坚信礼,让他确知自己为追捕词语而生,那么,这第三次死亡不正如复活,我们几乎可以看见他叼着烟微笑着调戏丧气的死神——男人早已掏空自己,把所有的气力和情感留在这一世,死亡找不到任何东西可以带走。与此同时,作家的生命将随着他的文字不断出版、再版、重印、被翻译成各种互不相识的语言,最后被一双手从书架上取下打开,被一双眼睛在阳光或者台灯下阅读。加莱亚诺写过一个故事:一群小偷从一位老人家里偷走了一个锁得死死的箱子,跑到很远的镇子才打开,发现里面装着老人年轻时收过的情书。小偷们经过严肃激烈的讨论,决定每周给老人寄一封回去,于是老人在余生的每个星期都收到一封来自过去的情书。今天以后,加莱亚诺终于和他在这本书中记录的那些先他而去的人们重聚,也许他们正围坐在篝火边嬉笑怒骂,而我们无缘拜读他在另一个时空继续讲下去的故事。好在,他还留给这个世界一只箱子,往后的岁月我们依旧能定期收到来自另一个时代却温度丝毫不减的情书,每一次揭开火漆、铺平信纸的时候,他就被想起一次。这封“情书”也许会给两个怯懦的人相爱的勇气,也许为一个困惑的年轻人打开一扇窗,也许让一个倦怠的中年人重拾最热血沸腾的时刻,也许……如我翻译过的一本墨西哥小说所写,“最终,这才是重要的,一个人因为他的话语有改变人心的力量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谢谢你,堂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满怀感激的译者和读者:汪天艾2015年4月13日夜草就十年前,我参加了这部作品的总彩排1.今晚,有多少人会从家里被抓出来,拖进荒地,背后布满弹孔?有多少人会被切断手足,炸飞,焚烧?恐怖从阴影里走出来,出手,又回到黑暗中。女人红肿的眼睛,空荡的椅子,碎成片的木门,某个再不会回来的人:危地马拉一九六七,阿根廷一九七七。那是官方口中“和平一年”的危地马拉。但是,没人在瓜兰地区捕鱼,因为渔网捞到的都是人的尸体。直到今天,潮水还会把人的肢体送上拉普拉塔河岸。十年前,尸体从莫塔瓜河里浮出来,破晓时分在山谷或路边被发现:这些面目全非的脸再不会被认出来。先是威胁,然后是绑架,行凶,酷刑,暗杀。宣扬与“光荣的危地马拉军队”一起作战的NOA(新反共组织)拔掉敌人的舌头,切断左手。而围着政治打转的MANO(民族主义反共运动组织)在必死之人的门上标记黑十字。现在,在阿根廷科尔多瓦的圣罗克湖底出现了被绑上石头沉湖的尸体,而危地马拉农民在帕卡亚火山周围发现了一块秘密墓地,里面堆满腐烂的尸体和白骨。2.刑讯室里,施刑人在他们的受害人面前午餐。孩子被逼问父母的行踪;父母被吊起来用刺棒拷问孩子在哪儿。每日新闻:“一群平民打扮的人,脸用黑头套遮住……他们开着四辆福特猎鹰来了……所有人都全副武装,手枪,冲锋枪,伊萨卡霰弹枪……第一批警力在屠杀一小时后到达。”犯人们从监狱里被拖出去冲锋陷阵,在冲突中死于“试图越狱”,而军方无一伤亡。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黑色幽默:“我们阿根廷人,分成这几种:恐慌的,下狱的,埋葬的,流放的。”死刑是在1976年年中进入刑法的;不过在这个国家,每天都无审判无定罪地杀人。大多数都是没有尸体的死亡。智利独裁也毫不迟疑地模仿了这套杰出手法。一次公开枪决就可能引发国际丑闻:倒不如享受成千上万起失踪案的无罪推定。就像在危地马拉,亲人朋友踏上危险而无用的云游之旅,从一个监狱到另一个监狱,从一间牢房到另一间牢房,与此同时,尸体在野山或垃圾堆里腐烂。被失踪的技巧:没有抗议的犯人也没有守夜的殉道者。土地带走人民,政府洗洗手,表示与此无关:没有罪行可以告发,也没有必要给出任何解释:每个死人都死很多次,最后只在你的灵魂里留下一团惊恐而不确定的迷雾。3.但是危地马拉是拉丁美洲第一个大规模应用肮脏战争的试验场。由美国训练、指导并武装的人员推进灭绝计划。1967年是一个漫长得没有尽头的圣巴托罗缪之夜。暴力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危地马拉开始,1954年6月的一个傍晚,卡斯蒂略·阿马斯的P-47型飞机遮天蔽日。随后,土地被交还给联合果品公司并通过了一部译成英文的新石油法案。三A联盟(阿根廷反共联盟)1973年10月首次公开亮相。如果说危地马拉爆发肮脏战争是为了铁血镇压土地改革,而紧随其后的力度翻倍是为了抹去那些没有土地的农民的记忆,那么在阿根廷,恐怖的开始是胡安·多明戈·庇隆回到权力高位,辜负了此前漫长流亡中他从荒野上唤醒的民众的希望。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黑色幽默说:“权力就像一把小提琴。左边握住就要用右边弹。”随后,1976年夏末,军人重新掌权玫瑰宫。那时候工资只值一半的钱了。失业率成倍增加。罢工被禁。大学退回中世纪。跨国大企业重新控制燃料经销、银行储蓄和肉类谷物贸易。新的诉讼法允许将企业与国家之间的讼案移交他国法庭。外国投资法案被废:现在他们可以随便拿走他们想要的东西。阿兹特克祭典就这样在阿根廷上演。这么多鲜血献给了哪个瞎眼的神?不付出日均五个尸体的代价,哪能把这套体系用在拉丁美洲组织最完善的工人运动上?神学入门1.七年前,我穿过拉拉瓜结冰的小广场,步伐缓慢,双手缩进黑色高领皮夹克里。“神父!亲爱的神父!”一个男人突然冲出来,一路小跑,面色阴沉。他抓紧我的胳膊。借着仅有的路灯病弱的光线,谁都能读出那张瘦骨嶙峋的脸上写满期待。他戴着矿工帽,穿着矿工外套;声音听起来像是被咳出的:“神父,你必须跟我来,我求你了。”我说我不是神职人员。我解释了好几次。没有用。“您得来,亲爱的神父,您得跟我来。”我强烈希望自己能变成神父,哪怕几分钟也好。这个矿工的儿子正在死去。“神父,他是我最小的儿子。您得来,给他抹抹圣油。就现在,神父,我们走吧。”他的手指钉进我的胳膊里。2.玻利维亚的矿井很少有孩子。根本没老人。矿井里的男人注定要死于三十五岁之前,硅石粉尘把他们的肺泡磨成纸板。平常的神管不到他们。早先路西法亲自开启矿业狂欢。他骑着白马从奥鲁罗主街进来。今天,魔鬼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但是,在矿井里,魔鬼不仅统治2月。矿工们叫他大叔,把他供奉在每个矿洞唯一的宝座上。大叔是矿井真正的主人:他决定赐予或拒绝锡矿脉,他想让谁迷路那个人就会在迷宫里误入歧途,他也会把隐藏的矿层指给自己偏爱的孩子,他能让矿洞免于塌方,也能引发塌方。在矿洞里说出耶稣基督的名字是致命的,圣母倒是可以无风险地提起。有时候,大叔会和承包商或承租人达成协议:卖给他们财富而收取灵魂。正是他冲着农民眨了眨眼睛,他们就放下耕种永远深埋洞穴。矿工会围着伟岸的大叔陶像喝酒聊天。这就是恰拉会。他们给他点蜡烛,倒过来烧,还敬奉香烟、啤酒和玉米酒。大叔抽完香烟,喝空杯子。矿工在他脚下洒几滴烧酒,算是祭献一点酒给土地女神。矿工恳求魔鬼让矿井繁荣。“大叔,帮帮我们。别让我们死。”这种恰拉会就像一所政治大学。独裁者禁止它的存在。但在矿洞许多秘密拐角处,男人聚集在大叔周围,谈论自己的问题以及改变事情的方式。他们感觉自己是被保护的,这给他们鼓舞与勇气。他们没有跪倒在魔鬼面前。离开时,他们把彩色蛇纹饰带绕在他脖子上。3.女人不能下矿井。古老神话说这会带来厄运。这则古老神话,让她们得以逃脱矿井为男工人准备的早亡。但我更偏爱人类的光芒1.“叛徒。”我对他说。我把一张古巴日报的剪报拿给他看:上面他是投手正在打棒球。我记得他笑了,我们也笑了;我忘了他有没有回答我点什么。谈话像乒乓球一样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我不想每个古巴人都渴望成为洛克菲勒。”他对我说。如果社会主义能净化人,能让他们超越自私自利,能把人类从竞争与贪婪中拯救出来,社会主义就是有意义的。他告诉我,他还是中央银行主席的时候,曾用在钞票上签“切”来自嘲,他说金钱——该死的崇拜物——就应该是丑陋的。和所有人一样,切·格瓦拉被他的眼睛出卖了。我记得他干净的目光,像是初生的晨光:那是有信仰的人才有的眼神。2.聊天的时候,不会忘记这个男人刚刚结束在拉丁美洲的巡礼,抵达古巴。玻利维亚革命的旋风,危地马拉革命的痛苦,他都在场,并且不是作为游客。为了谋生,他曾经在中美洲运过香蕉,在墨西哥的广场拍过照,然后他又把谋来的生命全盘赌上,开始了格兰玛号冒险。他不是个坐办公室的人,早晚要爆发。那种笼中猛狮的张力我在1964年采访他时就已经很容易地感知到了。这个案例不同寻常,他抛下自己一手创立的革命和一小群疯子,重新开始另一次革命。他不是为胜利的荣光而活,而是为了战斗,为了人类尊严所永远必需的战斗。在我第一次到访古巴的时候,陪同的司机坎德拉一直叫他骑士。他只把这个至高的古巴式赞誉给过三个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切·格瓦拉和莎士比亚。3.三年后,我定定地看着各大日报的头版。无线电传真来的照片从多个角度展示一具静止的尸体。巴里恩托斯将军的独裁政权向全世界展览自己的伟大战利品。我长久地看着他的微笑,讽刺又温柔,脑海里浮现出1964年那次对话里的句子,关于世界的定义(“有理的是一些人,有东西的是另一些人”),关于革命(“古巴永远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展示柜,而是鲜活的例子”),还有关于他自己(“我犯过很多错,但是我认为……”)。我想到:“他失败了。他死了。”我想到:“他将永远不败。他再不会死了。”双眼定在他那张拉普拉塔河畔救世主的脸上,我突然很想祝福他。我人生最艰难的任务1.当时我想:“您比我强。我知道您能扛住。您是个硬汉。我必须得这么做,我请求您帮助我。”那个男人在山里扛下两场战争。他被担架抬下来的时候,昏迷不醒,身上唯一有重量的就是那双沾满泥土、散了架的靴子。他被吊在天花板上酷刑拷打;因为知道他生病尿血,他们专踢他的腰部。他没有开口。过了一段时间,等他能起身了,他被关进叛徒牢房打爆头。“请帮助我。”我想,“请帮助我失败。”他十四岁就参加革命。从此只为革命和一个女人而活。现在我得去打破他一半的信仰。“该死的任务。”我想。牢房里,他正在做皮钱包。他用赚的钱让人给她买尼龙长筒袜和皮鞋。他有一个三十公斤的大衣箱,里面装满了打算回去时带给她的新衣服,因为她会在火车站等他。但是这个女人和另一个男人同居了。党组织决定告诉他她已经提出离婚。他们希望抢在敌人前面第一个告诉他这个消息。敌人可能用这个情况削弱他的意志,让他感觉自己孤立无援。我找了个借口走进牢房,我的任务是告诉他这个消息。2.“所以她和别人住在一起了。”他回答我。“不,不是这样。”我对他说,“但是她想……万一发生什么……她想是自由身。她有这个权利。已经过了很久,不知道还要多少年才能……她有这个权利。您不觉得她有这个权利吗?她没有玩儿阴的。”“所以她和别人住在一起了。”他又说了一遍。他是个寡言的男人。“要是她没有跟别人住在一起,为什么想离婚?那个家伙,什么样?她还没给他生个孩子?”3.过了一阵子他交给我一封信,卷成香烟状,让我想办法给到他母亲手上。我对信件总是不很保密。信里这样写道:“妈妈:“你被那个流浪女骗了真是太傻了。我从一开始就知道她最后会闹出这样的事。告诉她我不希望她回头又哭着来找我。“我想让你把我的东西收好,什么都别落下。把奖牌、衣服、鞋子都带来。我收到了孩子们的照片。孩子们你也把他们带来。现在她已经没有任何权利了,最好也不要拒绝任何事。“让内格罗去圣丽塔,在中央公路对着医院的地方,那儿的车站旁边就是阿马利娅家,如果找不到可以问中国人。她黑色头发,戴着瓷釉花手镯,是我做给她的礼物。跟她说准备好我很久之后回去。“也告诉克拉拉,埃内斯托的表妹,让她等我。她住在恩拉马达墓园后面,长着一棵高大洋槐的地方。“向大家问好!祈福。”这件事发生在一些年前,我不能讲出发生在哪儿。





上一本:科幻:原力觉醒 下一本:唐崖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爱与战争的日日夜夜的作者是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