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的“诗性”和生活的“日常性”在曾欣兰的作品中显得极度融洽,仿佛他的生活中、他的世界里诗歌无处不在,诗意信手拈来。2.曾欣兰的诗歌拥有着较为复杂的特质,其无时无刻在文字深处酝酿着刀锋般的狂暴,都在文字中平静下来,用含蕴着仿若女性般的纤细、敏感的温柔将其表达出来。3.曾欣兰在诗歌界算是“新人”,其诗歌未染上太多的“贵气”和“痞气”,文字淳朴自然,且对其真实的人生观念、诗歌观念一以贯之。 本书简介: 本书是诗人曾欣兰的诗歌集选,收录了其一百多首诗歌。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一、人生的感悟;二,年轻的爱情;三,苍老的乡愁。本书是一本极具“诗意”的生活书。诗人的取材可醉心于《一朵开在庭院的花》,也可琐细到索要《简历》的一个电话,一路走来都是诗人平常的见闻物事,然而从笔尖文字流露出来的却是对市民日常生活的人文关怀,以及一种兼具诗意和哲意的思考。曾欣兰的诗歌拥有着较为复杂的特质,其无时无刻在内心深处酝酿着刀锋般的狂暴,都在文字中平静下来,用含蕴着仿若女性般的纤细、敏感的温柔将其表达出来。或许源于日常的见闻感想、不经雕琢的语言、自然流露的文字以及时常怀想的思考,才能让这份保留在诗行中的情感得以发酵并沉淀下来,最终散发出醇香。阅读其作品,仿若海啸的巅峰低谷,冰火两重。其诗大多从日常琐碎提炼的意象中,自然而然地流淌感悟、发散感想,语言平和则如清酒隽永;感情激荡则如烈酒烧喉,皆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曾欣兰,男,笔名牧羊、柳烟,七十年代出生,广东省翁源县人,现居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公务员。八十年代末开始从事诗歌、散文创作,作品散见于《作品》《广州文艺》《南方农村报》《南方法治报》等省市各级报刊。 目录: 第一辑 一转身,便耗尽一生的繁华 003|简历 004|还原 005|虚拟 006|有一个季节,曾经来过 007|备忘录 008|触碰 009|无题 010|像梅花一样经历风霜 011|春天的证据 012|荣誉 013|离开的岸 014|与花有关的事物 015|像梅花一样绽放第一辑一转身,便耗尽一生的繁华003 | 简历004 | 还原005 | 虚拟006 | 有一个季节,曾经来过007 | 备忘录008 | 触碰009 | 无题010 | 像梅花一样经历风霜011 | 春天的证据012 | 荣誉013 | 离开的岸014 | 与花有关的事物015 | 像梅花一样绽放016 | 活着017 | 面对018 | 影子019 | 赋予020 | 二十八号病床021 | 提刀的屠夫022 | 牧羊023 | 你的凋零只需要一个午后024 | 梦眼025 | 我把风捂得严严实实026 | 下水道027 | 失眠者028 | 水中的石头029 | 元凶030 | 黑夜与风031 | 一只鸟窥视的城池032 | 失去和拥有033 | 女孩与老牛034 | 现象035 | 青蛙036 | 运动场037 | 想起那个苏姓男人039 | 每一个黑夜,都有一个黎明040 | 落叶041 | 悬崖上的一棵树042 | 斑马线043 | 躺下的文章044 | 诗人之死046 | 脚印047 | 与时间无关048 | 昙花049 | 这轮下弦月,是一个圆的续集050 | 一转身,便耗尽一生的繁华前言序 张况 客观地讲,曾欣兰这个名字对于佛山文学界来说,还是个略显陌生的名词,至少还算不得使用率甚高的词。谓之“新秀”,我看中肯。 这不奇怪,一个不爱抛头露面、不善迎来送往、甚少在报刊上亮相的诗人,他只顾默默地工作、平静地生活、散淡地写诗,尽量不给人留下任何印象,尽可能地不被人时常念叨,这也算是一种内敛吧。毕竟万斛尘嚣,能独善其身地静下心来写点属于自己的文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欣兰埋头写出来的东西,多数时候只是自个藏着掖着,懒于示人,怯于向社会交出自己内心的抒情。孤芳自赏的低调个性,自然不会有频繁的出镜率,不与时风为伍的写作持守,当然也就少了几许不切实际的浮糜。一位写作者,常年将自己的身段置于低处,总在用冷处理的办法来对待自己的每一件作品,这在我看来,既是一种可圈可点的品德,也是一种远离功利的淡泊修为。欣兰这些年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 是的,欣兰的慢热,是一种姗姗来迟的呈现。后来见过欣兰几次,他给我的总体印象是:讷言,内秀,腹有诗书,不露锋芒,一个有涵养的警队才子形象。序张况客观地讲,曾欣兰这个名字对于佛山文学界来说,还是个略显陌生的名词,至少还算不得使用率甚高的词。谓之“新秀”,我看中肯。这不奇怪,一个不爱抛头露面、不善迎来送往、甚少在报刊上亮相的诗人,他只顾默默地工作、平静地生活、散淡地写诗,尽量不给人留下任何印象,尽可能地不被人时常念叨,这也算是一种内敛吧。毕竟万斛尘嚣,能独善其身地静下心来写点属于自己的文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欣兰埋头写出来的东西,多数时候只是自个藏着掖着,懒于示人,怯于向社会交出自己内心的抒情。孤芳自赏的低调个性,自然不会有频繁的出镜率,不与时风为伍的写作持守,当然也就少了几许不切实际的浮糜。一位写作者,常年将自己的身段置于低处,总在用冷处理的办法来对待自己的每一件作品,这在我看来,既是一种可圈可点的品德,也是一种远离功利的淡泊修为。欣兰这些年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是的,欣兰的慢热,是一种姗姗来迟的呈现。后来见过欣兰几次,他给我的总体印象是:讷言,内秀,腹有诗书,不露锋芒,一个有涵养的警队才子形象。……看欣兰的《简历》你就知道这是一位多么谦恭低调的诗人了:编辑来电的时候,指甲刚剪去一半/一只手温驯自然,一只手惊慌失措//春天开始索要我的简历/我不敢写上诗人的字眼//至于日期,更不敢确定/也许是生前,也许是死后。这首定义为“简历”的短制,我认为可以看作是诗人曾欣兰的自画像。一以贯之的谦恭,不事雕琢的低调,诗写得这么好的人竟还如此克制,这般不慕功利,在当今之世,这显得尤为难得。欣兰对诗人“简历”的框定,一定程度上该让那些燥热得坐不住的功利主义者感到有一种相形见绌的羞惭才是。连“诗人”的字眼都羞于说出,那得压下世俗多少的虚火?相比那些名片上数十个虚衔密密麻麻分行罗列的所谓“名家”“大家”来,这该是一种多大的讽喻啊?没错,诗人靠作品说话,真正的诗人是无需任何简历的。这首自嘲式的短诗,写得那么平静,这是诗人内心强大的表现。欣兰这稳健的诗句,读之令人赏心悦目。事实上,打磨文字,确实需要这种岿然不动的定力。无疑,这是一首好诗!短小精悍,言之有物,万千笔墨,只在“生前”“死后”定格瞬间的永恒:开始是一片叶子/带着春天,开一朵花/蜜蜂,蝴蝶,落霞……/这样的日子,不需要/袖手旁观的篱笆//然后是夕阳,酿造/最后的花粉。让流水/带走落花/趁着夜色还算漫长/耗尽残余的身体,揉捏/一枚青涩的果//从未想过,这一生/还要为谁蜕变、成长/我只想用成熟的胴体/证明有一个季节/曾经来过。(《有一个季节,曾经来过》)读欣兰的诗,我欣喜地发现:安静、淡定,是他身上浑然天成的一种关键素质,就像一位成竹在胸的古琴弹拨高手,轻拢慢捻之间,便有了流泉一般清澈的词句飞瀑般泻将下来。不动声色的在场感,让人读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摭拾感,无须拉你下水,你已置身清凉之境,直觉有一种禅定的氛围向你轻轻袭来。少参与,不跟风,鲜与他人论短长,下意识地给自己织层茧,将自己的名字和诗句裹起来,这是欣兰保全自己独立性的为诗之道。事实上,诗人的独立性就像审美的DNA,它标举的是排他性的抒情异数。我认为,追寻诗歌精神的人,就该警醒自己时刻注意恪守这个独有的异数。因为它是与自己人格相比肩的一种能力,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是诗人区别于平常人的价值图谱和特定参数。从这一点来考量,谦虚讷言的诗人曾欣兰,一定有着自己独到的文学见解了。这也许就是他平常很少出来露脸、名字比其他诗人少了几分“使用率”的原因所在吧?欣兰对诗歌有着另一种超乎象外的看法,他的做法就是以静制动,尽可能地以最简短的稳健笔墨,来表达自己最丰盈的精神诉求。……匆匆写了一些感受,权以为序吧。简历编辑来电的时候,指甲刚剪去一半一只手温顺自然,一只手惊慌失措春天开始索要我的简历我不敢写上诗人的字眼至于日期更不敢确定也许是生前,也许是死后.有一个季节,曾经来过开始是一片叶子带着春天,开一朵花蜜蜂、蝴蝶、落霞……这样的日子,不需要袖手旁观的篱笆然后是夕阳,酿造最后的花粉。让流水带走落花趁这夜色还算漫长耗尽残余的身体,揉捏一枚青涩的果从未想过,这一生还要为谁蜕变、成长我只想用成熟的胴体证明有一个季节曾经来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