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唐诗语言学批评研究


作者:朱子辉     整理日期:2016-01-20 22:31:42

【编者札记】——一个生命论汉字诗学的构想
  本书分别从唐诗之形(体式结构)、唐诗之音(声韵节奏)、唐诗之义(语词构建)、唐诗之象(意象呈现)四个方面,建构起唐诗语言学批评的研究框架,并据此非常细致而系统地论述了唐诗各项语言要素的基本构成、审美特征以及其中所内蕴的生命情感。
  正如作品所指出的那样,唐诗语言学批评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其实都根源于汉字以及植根于汉字基础之上的汉语的基本特点。这是因为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诗人从实际生活中所生发的生命感受,归根结底必须呈现为语言或文字的形态,才能获得它*终的定型。因此,这里的“唐诗语言学批评研究”,一方面是要寻找汉字与汉语在唐诗的形、音、义、象等各方面所留下的鲜明印记,另一方面更是要依据它们来掘发深隐于语言形式之中的唐诗的审美意蕴与生命内涵。
  
本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唐诗研究专著,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唐诗进行批评研究。全书借助语言学的知识,对唐诗的语言形式进行分析和探索,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和研究了唐诗的语言形式,探寻诗歌语言的特征和规律,也挖掘和阐释唐诗语言形式背后所蕴藏的审美意蕴与情感内涵。全书分为“唐诗之形:体式结构——诗性生命在形体架构中的开显”、“唐诗之音:声韵节奏——诗性生命在音声节律中的流动”、“唐诗之义:语词构建——诗性生命在字句篇章中的锤炼”、“唐诗之象:意象呈现——诗性生命在意象世界中的显现”等四部分,共40万字。本书视角新颖,一反过去唐诗批评所关注的不是诗歌作品本身,而是作品所负载的政治历史背景与思想意识形态的传统,选择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唐诗进行研究,比较好地实现了唐诗的语言批评、审美批评与文学批评的三结合。唐诗研究专著虽多,但以这样角度研究唐诗的专著,并不多见。作品视角新颖,是近年来研究唐诗的比较具有创新性的学术专著。本书的出版,将为唐诗研究增添一部厚重的学术作品。书稿的文学色彩浓厚,对唐诗的分析具有很强理论性,在理论层面取得一定成绩。
  作者简介:
  【个人简介】朱子辉,文学博士,从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诗歌、中国传统文化及蒙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讲课程有《古典诗文与吟诵》、《唐诗宋词欣赏》、《中国文化概论》、《古典诗歌的欣赏与创作》等。2009年荣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五届教学基本功比赛特等奖,2011年、2013年两次荣获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荣誉称号。在《语文学习》、《语文建设》、《求是学刊》、《西北师大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有《唐诗语言学批评研究》一书。先主持人文社科类重大项目《唐诗音律的文学与审美研究》。
  目录:
  目录—— 序 1导论一个生命论汉字诗学的构想 5一、别忘了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6 ——唐诗批评传统的回眸与反思 6二、不应当死守语言学的教条 15 ——西方语言学批评的重新审视 15三、语言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0 ——唐诗语言学批评的理论依据 20四、原来一切还得从汉字说起 30 ——唐诗语言学批评的实践构想 30第一章唐诗之形:体式结构 44——诗性生命在形体架构中的审美显现 44
  第二章唐诗之音:声韵节奏 107——诗性生命在音声节律中的流动 107
  第三章唐诗之义:语词构建 184——诗性生命在语词篇章中的延展 184
  第四章唐诗之象:意象呈现 237——诗性生命在意象世界中的审美显现 237
  余论 303参考文献: 309后记 316
  前言序言——冷成金(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诗是中国文学中最辉煌的成就之一,研究著作也是汗牛充栋,但从语言学批评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似乎还不多见。子辉的《唐诗语言学批评研究》在这一领域中可谓有新的建树。纵观整部论著,可以归纳出如下特点:首先,该书以汉字作为基点,分别从汉字的“形、音、义、象”四个方面建构起唐诗语言学批评的研究框架,符合汉字和唐诗语言的基本特征。现在流行的西方“汉字诗学”往往单纯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出发,违背汉字六书造字规律,对汉字的偏旁部首以及基本笔画的意义多有凭空臆测。该书避免了这种弊端,对唐诗语言学做出了脚踏实地的分梳和构建。第二,唐诗的语言批评不可能单独存在,往往和审美批评、文学批评相关,该书正是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以唐诗中表现出的人的生命情感为核心,从更深的层次上来分析唐诗的语言形式,研究唐诗语言形式的结构规律和审美意蕴,使语言批评脱离了纯粹的形式批评,丰富了唐诗语言批评的内涵。第三,该书还提出了很多具有学术价值的新见解。如第一章中将“杂言古诗”从历史上七言古诗的笼统分类中独立出来,肯定了其独特的审美功能与情感表达价值;第二章分别从节律、韵律、调律、声律这四个方面,对唐诗中的音律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区分和论证,特别是其中对“声律”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术界对唐诗中声母的运用规律与情感表达之间关系研究的缺乏;第三章在考察唐诗的语词构建与诗意表达时,不仅细致地探讨了比兴、对仗、典故在唐诗语言形式上的主要特点,而且还特别指出了“赋”在唐诗语言整体架构中的基本作用。第四章在讨论“唐诗之象”时,分别从名词、动词、虚词这三个角度对唐诗的意象生成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研究,又从声韵节奏、结构体式与语词构建这三个层次上对唐诗意境的文本构成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同时,该章还从儒、释、道三家出发,从文化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唐诗意境在语言文本上的审美特点及其文化内涵。通过多层次的立体研究,唐诗意境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多层级的纵深化审美建构,揭示出唐诗意境的内在结构特征。第四,比较系统地梳理和借鉴了历代文论、诗话、文人笔记中有关诗歌语言形式批评的资料,为该书论证的可靠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当然,书稿中也有些问题尚未能说得更加透彻,如唐诗的语言形式与生命情感之间关系。或许,这本来就是一个说不清楚的问题。我们能够从唐诗的语言形式中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情感,但却无法一一找到其间的对应关系,这也许就是“有意味的形式”或“情感的符号”的“神秘性”。另外,该书虽名曰“唐诗语言学批评研究”,但选取的诗歌语言材料多集中在盛唐诗歌,特别是杜甫、李白、王维、高适、岑参等,偶尔兼及个别初、中、晚唐诗人,覆盖面不够广阔。总的看来,该书结构细密,体制完备,论述深入浅出,多有创见,不仅对学术研究有所裨益,对于唐诗爱好者和唐诗教学也不失为一本很好的参考书。子辉新著面世,出版社和子辉都嘱我写序,力辞不脱,只好勉为其难,但愿有郢书燕说之效。2015年4月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上一本:读骚九探 下一本:延川插队往事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唐诗语言学批评研究的作者是朱子辉,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