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名师们手中,这门艺术往往呈现出丰富的色彩,放射出迷人的光芒。在当下的中国,学术著作往往呈现出严肃的面孔,给人的感觉经常是严峻的、冰冷的,因此,学术著作总是很难理想地实现自身的接受过程,学术的普及因之受到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学术真的就只有人们意料的那副脸孔么?我们想作一些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大学名师讲课实录》丛书因此而出世。您也许没**会去聆听这些名师讲课,但有了这样的“讲课实录”在手,就相当于旁听名师讲课,应该是可以弥补一些遗憾的。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系统讲析了唐诗的创作艺术。 本书简介: 本书是国内著名唐诗研究专家尚永亮教授为武汉大学研究生开设的“唐诗艺术论”的录音整理稿,共分唐诗特点概说、声律论、立意论、结构论、语言论、比兴论、剪裁论、情景论、言意论、技巧论、时空论、诗画论等十余讲,对唐诗创作艺术作了较系统地讲析。与时下泛论唐诗艺术的作品不同,该书重艺术赏析,更重创作脉络的探寻;重文本解读,更重理论概括。其目的是使学生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在对唐诗的审美欣赏中达到对唐诗艺术特点的深层把握。 作者简介: 尚永亮,1956年生。祖籍河南,长于西安。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1990年获博士学位。现为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院长、《长江学术》主编,珞珈学者特聘教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 目录: 开头的话 第一讲说声律(上) 第二讲说声律(下) 第三讲说立意(上) 第四讲说立意(下) 第五讲说结构(上) 第六讲说结构(下) 第七讲说语言(上) 第八讲说语言(中) 第九讲说语言(下) 第十讲说比兴 第十一讲说剪裁 第十二讲说情景 第十三讲说言意(上) 第十四讲说言意(下)开头的话 第一讲说声律(上) 第二讲说声律(下) 第三讲说立意(上) 第四讲说立意(下) 第五讲说结构(上) 第六讲说结构(下) 第七讲说语言(上) 第八讲说语言(中) 第九讲说语言(下) 第十讲说比兴 第十一讲说剪裁 第十二讲说情景 第十三讲说言意(上) 第十四讲说言意(下) 第十五讲说技巧(上) 第十六讲说技巧(下) 第十七讲说时空(上) 第十八讲说时空(下) 第十九讲说诗画(上) 第二十讲说诗画(中) 第二十一讲说诗画(下) 附录 一、治学感言:术有专攻与无用之用 二、主要著作 三、主要论文 四、主要学术著作简介 后记第一讲说声律(上) 寓变化于整齐的近体诗唐代诗歌的体式音节和节奏韵和韵部调与平仄近体诗从齐梁向唐代演进的三大趋势 今天这节课,我想重点跟各位谈一谈唐诗的声律艺术。这对了解唐诗是一个关键。关于声律,我掌握的也不是太多,仅就所知谈一些看法,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批评。同时,通过对声律的学习,希望不会作诗或是不了解声律的同学,能够尽快补上这一课。要能够写诗,能够写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每位同学都要写,要在这方面有所提高。中文系的学生,特别是学古代文学的,出去不会写诗,会被人笑话的。我们学校的校报上,也常登载诗作,有些还标明是七律,可是仔细一看,令人大摇其头。那怎么是七律呢?既不讲平仄,又不讲粘对,更不讲对仗,那只是七八五十六个字而已。我们的同学不能出现这样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先来谈一下声律。 声律是作近体诗的一个基础,一个关键。我先引朱光潜先生的一段话来说明。这是朱先生在《诗论•诗的音律本身的价值》中谈到的。他说:“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寓变化于整齐’。诗的音律好处之一,就在给你一个整齐的东西做基础,可以让你去变化。”他又讲:“就作者说,牵(迁)就已成规律是一种困难,但是战胜技术的困难是艺术创造的乐事,读诗的快感也常起于难能可贵的纯熟与巧妙。许多词律分析起来多么复杂,但是在大词人手里运用起来,又多么自然!把极勉强的东西化成极自然,这是最能使我们惊赞的。”这里讲了这样两层意思。首先,诗歌是“寓变化于整齐”的。唐诗,特别是近体诗,非常整齐。以前我们读汉魏的诗,其中有不少杂言体的作品。比如“有所思,乃在大海南”,有三言,有五言,甚至七言,往往夹杂在一起。到了唐代的近体诗,就把它整齐化了。其次,它有了规则。不仅整齐,还设置了若干的规则,让你去遵从。任何游戏,都应该有规则。这种规则,要求越高,难度越大,你一旦掌握了之后,所获得的成就感也就越大。大家都玩过游戏,你在电脑上打那个游戏,如果三下五除二就打到终点了,那就没意思了。游戏难度越高,你的积分越高,你的成就感就越大。就是这么回事儿。唐诗给你制订了这样一些规则,让你去掌握它,最后呢,超越它。这样的话,你就成了大诗人。唐代的一流大诗人就是在这样一种规则中带着镣铐跳舞,跳得是那么自如,甚至根本感觉不到这个诗有什么规则在限制自己,这就是本事。所以,朱先生说这是最能使我们惊赞的。格律、声律,就是作诗的规则。这些规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