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红2016年开山新作,15万字从未公开发表,首次结集出版与读者见面。 ★看大观园里的“宫心计”阴谋阳谋、心机话术,提升情商。 ★从红楼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人世间贵重情谊,莫过于此。 ★独家赠送闫红手写印刷版签章暖心信件&十年纪念版明信片,粉丝福利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本书简介: “人人都是林黛玉,敏感,脆弱,满腹心事却还要在人群中扮演正常人。人人都是贾宝玉,爱美人,爱美景,热心时无事忙,灰心时想出家做和尚。终于错过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终于没有在一起的我和你。那些开过的花,做过的梦,说过的情话和傻话,借你荒唐言,落我辛酸泪。” 《十年心事梦中人:红楼中的情怀与心机》是闫红2016年开山新作,十年来对《红楼梦》反复揣摩的心血首次化为文字,结集出版,与读者见面。在这本书中,我们既可以看到闫红笔下对红楼众生间情意的珍重,又可以随作者观察到官宦世家乃至乡野村妇的为人处世技巧,大家族不同阶层的成员善于使用的种种心机话术。闫红文风洒脱清新,见解独到精辟,洞悉人情世态。王蒙称赞闫红的作品“聪慧精细,洁净空灵。文字颇有大气,不拘一格,振聋发聩,言前人所未言,堪称启人心智,动人心魂。”堪称对这本书的最佳概括。 作者简介: 闫红:新安晚报编辑。已出版作品:《你因灵魂被爱:张爱玲传》《误读红楼》《她们谋生亦谋爱》《哪一种爱吧千疮百孔》《诗经往事》《周郎顾》《彼年此时》《如果这都不算爱——胡适情事》等。 目录: 一、那些风花雪月的事 1.黛玉如诗,宝钗是禅 宝玉接口说:林妹妹从来不说这样的话,她要是说这种话,我早就和她生分了。黛玉在窗外听得震动:这人果然是自己的知己。 知己者,真正知道自己的人,知道芜杂表象之下,自己的灵魂别有洞天。对于灵魂格外深邃的人,知己是个奢侈品。 2.少女黛玉 一个女孩子并不是因为聪明懂事而可爱,相反,是因为尖锐、计较、虚荣、笨拙而可爱。黛玉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她的自苦,那自苦,让你对她有一种同类的同情,看到曾经不知所措的那个自己,你几乎想隔空摸摸她僵硬的臂膀,你还记得自己当时的感觉。 3.宝钗的“无情”与有情 (宝钗)早就一叶知秋地参透世间没有永远的繁华,她对王夫人说:“姨娘深知我家的,难道我们当日也是这样冷落不成?” 她知道聚散兴衰是人世必然……尽可能地去帮助别的人。因为苦境是常态……她为他们所做的,也就是为自己所做的。 4.宝钗爱过宝玉吗一、那些风花雪月的事 1.黛玉如诗,宝钗是禅 宝玉接口说:林妹妹从来不说这样的话,她要是说这种话,我早就和她生分了。黛玉在窗外听得震动:这人果然是自己的知己。 知己者,真正知道自己的人,知道芜杂表象之下,自己的灵魂别有洞天。对于灵魂格外深邃的人,知己是个奢侈品。 2.少女黛玉 一个女孩子并不是因为聪明懂事而可爱,相反,是因为尖锐、计较、虚荣、笨拙而可爱。黛玉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她的自苦,那自苦,让你对她有一种同类的同情,看到曾经不知所措的那个自己,你几乎想隔空摸摸她僵硬的臂膀,你还记得自己当时的感觉。 3.宝钗的“无情”与有情 (宝钗)早就一叶知秋地参透世间没有永远的繁华,她对王夫人说:“姨娘深知我家的,难道我们当日也是这样冷落不成?” 她知道聚散兴衰是人世必然……尽可能地去帮助别的人。因为苦境是常态……她为他们所做的,也就是为自己所做的。 4.宝钗爱过宝玉吗 尽管宝玉不“好”,无事忙,不上进,但宝钗和崔莺莺、杜丽娘一样,没有机会遇见其他的男子,那一点热情,只能倾注于这唯一的人选。被他凝视时,她的脸红了;他挨打时,她慌慌地探望,并不由自主地哽咽。 5.贾母为何不为黛玉做主 贾母会喜欢一个外人多过自己的孙女、外孙女吗?她对宝钗的表扬,更像是领导的高度评价,很严肃,很正色,就差没有进一步给数据化了,这跟她提起黛玉时那口口声声的“小冤家”不同,跟一迭声地喊凤姐“猴儿猴儿”也不同。贾母对宝钗的欣赏,是透着距离感的,甚至有一种因为自己做不到她那样,所以才特别欣赏的意味。 6.史湘云的“诗与远方” 年少时的诗与远方,中年时的苍鬓颓唐,灯下两两相望,这一生如梦似幻,如果你认为人生里最重要的是滋味而不一定是幸福,命运这样安排,也不算太糟。 这就是曹公的高明之处,他能够写尽相爱的好,也能写尽不相爱的好,有如大河,浩浩汤汤,泥沙俱下,千转百折,跌宕连绵。 7.那些女孩教他的事 在芳官看来可笑又可叹的情事,却让宝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说到底,异性恋也好,同性恋也好,都是是对于人世的恋慕,人世里有太多冷和硬的东西,能在利益得失之外,对另外一个灵魂有所恋慕,就已经很动人了,同性恋或是异性恋,在这个层面上,并没有太大区别。 8.天上掉下来个薛宝琴 薛宝琴的出现,是曹公特地取出的一块试金石。薛宝琴更美更有才,宝玉却不曾对她有半分情,甚至贾母都想为他跟薛家提亲了,他亦没有一点非分之想,并明确告诉紫鹃,宝琴与他的生活无关。他对宝琴的好,全是哥哥式的,所以他知道她美、有才,却没有一个细节表现出她那种让人心动的魅力。 9.叶底藏花一度,梦里踏雪几回 有的人爱着的时候会变得柔软温情,有的则相反,会变得凌厉易怒,杀气腾腾,还有一种,像妙玉这样,原本有些敏感的,会变得格外矫情忸怩,令外人嫌憎,唯有那被她所爱的人,注视着她不合人之常情的举止,反而有异样的感怀。 10.几点痛泪,一杯淡酒 我能想象宝玉的那种痛,平儿的美丽才情固然令他倾慕,可真正引起他致命怜惜的,是她在命运面前的周旋与妥协,虽然她已惯于妥协,但她习惯妥协本身就让人心疼。但他又无法表达这心疼……她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所以他只能在她那严整的世界被打乱的瞬间,略尽心意。 11.贾宝玉的残酷青春 这恨意如此熟悉,有那么多子女,在多年之后说起父母当初以“我是为你好”为由行使的粗暴,依旧意难平,这成为梦寐里经久不去的哭喊,梦觉时无人能解的孤寒。王夫人不是坏人,她只是一个不聪明的母亲,不能够面对孩子突然抵达的青春,不能目送孩子渐行渐远。即使到了今天,这样的父母还有,但愿,不是你我。 12.不爱过年的贾宝玉 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 二、大观园里的“宫心计” 1.袭人是那个告密者吗 人们需要假想敌,这样才会觉得安全。偏偏《红楼梦》里没什么坏人,就一个赵姨娘,永远心术不正,永远洋相百出,可是她坏得太明显,坏出一种非常适合做表情包的喜感,非但不可怕,还会因为可笑,而更加可怜。当凤姐和宝钗也逐渐获得认可,坏人这个角色,责无旁贷地落到袭人身上。 2.那些热衷于“鉴婊”的“好姑娘” 几乎所有被骂作“绿茶婊”的女子,在人群中都出类拔萃,而热衷于“鉴婊”的,往往都是些怨愤的“loser(失败者)”。这种近乎“莫须有”的谩骂,固然能让骂人者快意一时,却也暴露了自身深刻的无力感。 就在“好姑娘”的幻觉中,她们度过了富有道德感的一生。 3.混在豪门,这是一门技术活 张友士说:“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老天给聪明人的一个大陷阱,就是永远让他们知道哪儿不如意,给他们解决这不如意的机会,再把他们带入更大的不如意里面去。 4.小红,那个让薛宝钗害怕的人 宝钗知道小红的野心,却不知道她的胸襟,机警透彻如宝钗,也有这种盲区:一方面她是最强调“规矩”二字;另一方面,精明的既得利益者,对于张牙舞爪向上攀爬的底层人物,最没有好感,不自觉地会放大对方的危险性,而不体谅小人物在完成原始积累时,难免的穷形尽相。 5.关于鸳鸯的爱和悲伤 她用一世姻缘,赎回一时尊严。 贾母的冷漠,杀伤力并不下于贾赦的龌龊,而鸳鸯孤注一掷,不过换回这样的结果,夜深人静的时候,她若深思,不知可有警醒?对于所谓恩宠,可有更为真切的了解? 6.香菱的自救之道 陷入诗歌的世界,她如醉如痴,反复吟哦……夜以继日地进行着一场场和自己的战争。一次次失败,从头再来,而终于见到光明,是她的一场小胜。在她身不由己如飘蓬般辗转的一生里,有几回,她能够像这样,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感觉到自己,终于不再那么命如草芥,有了表达的可能? 抗争从来都不是只有一种形式。 三、熟女的爱恨情仇 1.凤姐这个狠角色 夫妻相处中技巧过多,掺入博弈,就只是双输。 凤姐够狠,每次都是她赢,她习惯了赢,由于贾琏够,每次都是他输,他似乎也习惯了输……作为名门贵公子,家中练达的顶梁柱,他怎么可能甘心永远吃亏,永远服软?种种退让都是权宜之计,总有一天,问题会暴露出来,积重难返。 2.尤二姐:无力者的幻觉里总有很多好人 当贾琏出现,她来不及考察,迫不及待地将他当成终身依靠,当凤姐出现,她也无从质疑甄别……潜意识里,她未尝不害怕自己的质疑,撕破对方假面,露出狰狞面目,倒不如装作以为对方是个好人,也许,人家因为不好意思,就会勉为其难地做个好人了。 这是尤二姐的公关之道,也是很多小人物的公关之道。我们美化暴君,赋予他们虚拟出的温良善意,我们对搞不定的人客气羞怯地笑,以为这样,就能将他们带入我们制造的气氛。 3.是谁逼死了尤三姐 尤三姐对柳湘莲的忠贞,其实是对男性社会道德观的忠贞。她虽然抱怨贾珍们,但心中更恨的是自己,从迁怒,到试图洗白,再到死去,她一直都把自己当成罪人。在她彪悍的外表下,她的心,一直是怯弱的,面对强大的男性社会,她百般解释,却终是百口莫辩。 4.“暖男”贾琏,温暖地杀你 贾琏这样的男子,到如今,仍然是最有杀伤力的一类,他和颜悦色,温存体恤,笑容那样迷人,那种暖包围着你,即便你感觉到了他的软弱,也会当一个可以忽略的小问题。有什么办法呢,人世太寒冷,就像眼下的天气,他微微散发的温度,是致命的诱惑,当你身不由己地走近,他就温暖地杀你。 5.贾瑞为何敢勾引凤姐 他的殒命,似乎不能令后人引以为戒,毕竟,这种空手套白狼的事,亦有成功者,像前面说的那个东北监狱里的囚犯,像于连,有女人的寂寞铺底,他们就有可乘之机。只是,并不是所有的寂寞女人都渴望冒犯,弄不清这一点,轻则碰上一鼻子灰,重则如贾瑞这样,白白赔上性命,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6.在股市上被贾瑞附体 人活世间,不可能有每时每刻的高蹈,贾瑞的错误,不在于欲望,而在于对欲望的无察觉、无反省,只能在欲望的路途上狂奔,无法悬崖勒马。 7.李纨式母亲,以爱的名义自私 李纨跟赵姨娘,在教育方式上异曲同工,她们同样感受到了生活的不公,儿子成了她们对抗这种不公的人质。赵姨娘通过抱怨,将自己对生活的无力感转化到儿子身上,李纨则将儿子培养成一个沉重的人,她借此得到了安全感,即便贾兰死去,这安全感犹在。 四、红楼亦江湖 1.凤姐贪污,贾母知道吗 在贾母和凤姐那些玩笑背后,一定有着无须言说的共识,贾母也是一路当家理事过来的,对里面的弯弯绕,一定很清楚,她既然指望凤姐挑大梁,就不想追问得太仔细,凤姐的灰色收入,就是在贾母这个一把手的无条件支持下,变得合法了。 2.凤姐的致命盲点 她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过于顺遂的境遇,让她失去了警惕。她自以为背景强大,自身能力过人,扬言:“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似乎未曾想过,权力世界此起彼伏、变幻莫测,她倚靠的,可能是一座冰山,她轻慢的,没准即将上位。 3.他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门子一个暗示,他就非常敏感地意识到什么,立即退堂。这个时候的贾雨村,已经学乖了,懂事了,“翻了跟头”了,不再贸然为自己天真的激情付出代价。在门子的提醒下,他按照利益原则而不是事实真相断了案,让死者含冤,凶手逍遥,他自己则忙给凶手的亲戚,他的恩人贾政以及王子腾写了封信,告诉对方这事已经了结,这是他向黑暗的官场,交的一个投名状。 4.贾政,宝玉眼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如果贾宝玉有机会,绕过父亲那张端正方直的脸,去看他的另一面,是否会震惊地发现,那背影原来是那样地疲惫空虚,像一只被命运摁住的鸟,布满不知如何是好的惊慌。华林之内,遍布悲凉之气,这个做父亲的,感受到的,也许比谁都多。 5.贾敬:牛人当不了好父亲 贾珍和惜春,这两个人的一切表现,都像是没有父亲的人。惜春冷漠,贾珍则是一种无法无天的末世狂欢,霸占儿子的老婆,勾引小姨子,带着子侄辈喝酒赌博,无所不为。他的表现如此出格,和他父亲的缺席有很大关系,一个正常的父亲,给你亲情,又教你敬畏,前者让你对世间始终存有温柔一念,后者让你学会谦虚恭谨,两者加在一起,成就一个如切如磋的谦谦君子,而贾珍,正好是这些词语的反面。 6.探春的寂寞 作为贾府里的草根贵族,她起起落落,体会到的比谁都多,她曾经那么希望靠近贾府权力的最核心层,靠近之后,感受到的,却是最深的失望。 7.一个权贵家族的覆灭样本 在大厦倾倒之前,贾家上下几百口,都在以各种方式等死,聪明的,糊涂的,看得清的,看不清的,就像等一场命定的火灾,竟没人想到,在火灾来临之前,正视这命运,带上全家人,走出去。 五、在《红楼梦》里过日子 1.从烤鹿肉到茄鲞——《红楼梦》里的好味道 宝玉叫人送给晴雯吃的是豆腐皮包子,我一直在想,这是包子馅里有豆腐皮呢,还是用豆腐皮包的包子?反正,这个心比天高的俏丫鬟,口味总比别人刁一点。宝玉特地为袭人留的是酥酪——这是老北京特有的宫廷甜食,牛奶做成,袭人“柔媚娇俏”,正是这个味。 2.芬芳记忆,馥郁灵魂 在这一回里,宝玉和黛玉斜靠在床上闲话,宝玉忽然闻见一股幽香,从黛玉袖子里发出来,“闻之令人醉魂酥骨”。 那应该是黛玉的味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味道,无关者闻不出来。只有爱意,才会让它如此明显地呈现。 3.“芳名”背后是文章 薛家族人的名字也不漂亮,比如薛蝌,比如薛宝琴,都显得小气,我总怀疑这无形中暴露了曹公对这个富而不贵的皇商之家的不屑。只是薛蟠字“文起”,跟他们家起名整体风格不搭……前两天在网上看到有人说,薛蟠,字文起,“文起八代之衰”,才发现这里面埋伏着一个小小的狭促,曹公这算是欺负薛呆子吗?有文化,真可怕。 4.大观园里的物质生活 重建的同时,他也在打碎,从一开始,他就告诉你,这一切,都终将消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他一边建立,一边打碎,从完整到残片,不过一瞬之间,而曹公最伟大之处在于,即使打碎之后,他还是能留下什么,剔除各种身外之物,他在那废墟之上,建立了一个无所依附的自己。 六、步步生莲,在贾宝玉的心路里看见自己 1.无常,华林之中的悲凉 佛家有因果这一说。快乐,正是痛苦的因;痛苦,则是快乐的果。他在拥有时多么快乐,就会在失去时多么痛苦,因此,没有比他更害怕失去的人了。 2.葬花:一场哀伤的行为艺术 只有黛玉,能看明白那些浮花浪蕊般的调笑背后,他的悲哀、无助、依恋、执迷——他跟那些美好的人厮混,梦想在他们的音容笑貌里,醉生梦死,自生自灭。一旦宝玉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成为第二个贾政,纵然是非礼勿动非礼勿听,黛玉与他,也只能在精神上分道扬镳了。 3.情悟:此生只得一份泪 这个无依无靠的女孩与贾府的公子相爱了,爱得深沉绝望,他不在身边的时候,他的名字就是她唯一的钥匙,一笔一画写出来就是豁然开启,她从这里走进他心中。可是同样是寄人篱下的他能给她什么天长地久的承诺? 4.我独自一人怎能温暖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是规律。此刻的快乐,不能作为下一刻快乐的保证,相反,它还常常是下一刻快乐的障碍——你会要求下一刻更快乐,起码不能比现在更不快乐。 5.救赎,宝钗的启悟 宝玉一直都想要抓住些什么,要一个“立足之境”。待到风流云散,家破人亡,他失去了最爱的女子,失去一切所执,再无立足之境时,他大概,才能明白宝钗的淡泊宁静之后的力量——得失皆忘,才能宠辱不惊,纵浪大化中,不忧也不惧。 “闫红作品聪慧精细,洁净空灵。文字颇有大气,不拘一格,振聋发聩,言前人所未言,堪称启人心智,动人心魂。”——王蒙 “人人都是林黛玉,敏感,脆弱,满腹心事却还要在人群中扮演正常人。人人都是贾宝玉,爱美人,爱美景,热心时无事忙,灰心时想出家做和尚。终于错过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终于没有在一起的我和你。那些开过的花,做过的梦,说过的情话和傻话,借你荒唐言,落我辛酸泪。” ——丛虫时移事往 知己者,真正知道自己的人,知道芜杂表象之下,自己的灵魂别有洞天。对于灵魂格外深邃的人,知己是个奢侈品。 要显得卓尔不群,路径有很多种,其中一条捷径是,到处树假想敌。亦舒曾说,有一种女人,“不知几喜欢有人得罪她,好挟以自重,骄之亲友。”一个人,若被全世界的迫害,似乎足以说明自己不同流俗——俗,不就是大众吗。杜甫写诗夸李白,就说:“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一听这人就牛逼得紧。 公认薛宝钗比林黛玉更适合做老婆,真可悲,要么是细看过《红楼梦》的人不多,要么是大家都太缺乏安全感,缺乏到因为害怕紊乱,一开始就选择寸草不生的枯索。 黛玉和李白一样,缺点与优点同样突出,有魅力的人,常有各种瑕疵,“十宝九裂,无纹不成玉”,那些瑕疵,证明它的真。林黛玉的种种张狂里,有一种我们熟悉的少女气质,除了宝钗这种仿佛一出生就很成熟的人,谁没有过把拧巴当个性,把尖锐当真性情的少年时代呢? 爱一个没有十足把握的人,就像在暗夜里踮脚走过水洼,你不知道哪一步会踏空。你看那时的黛玉,她试探、争吵、哭闹、没来由的醋意,像一粒粒石子,将黛玉原本安宁的生活硌得伤痕累累,但也是她黑暗中的落脚点,一粒一粒,将她带到光明的地方。 在曹公的笔下,一个女孩子并不是因为聪明懂事而可爱,相反,是因为尖锐、计较、虚荣、笨拙而可爱,黛玉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她的自苦,那自苦,让你对她有一种同类的同情,看到曾经不知所措的那个自己,你几乎想隔空摸摸她僵硬的臂膀,你还记得自己当时的感觉。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不是一朵花,一开始就开在那里,到结束时再凋谢。它描述的,更像是一朵蓓蕾,你目睹她生长、展开,一点点绽放,每一点改变,皆有来由,正是这种可以信任的改变,构成了黛玉灵魂的层次,让你可以踏实地爱她,从始至终。 宝钗是君子之仁,行善于她,与其说是一种道德诉求,不如说一种行为方式。这个有智慧的女子,早就一叶知秋地参透世间没有永远的繁华,她对王夫人说:“姨娘是深知我家的,当日我家也是这样冷清不成?”她不像宝玉那样有着盲目的安全感,也不像凤姐以为有个法子可以常保家族基业,她知道聚散兴衰是人世必然,虽然家业尚可维持,她已做好衰败的准备。她收敛自己的情绪,简化日常所需,尽可能地去帮助别的人,因为苦境是常态,困窘之人是同类,她为他们所做的,也就是为自己所做的。 贾母会喜欢一个外人多过自己的孙女外孙女吗?她对宝钗的表扬,更像是领导的高度评价,很严肃,很正色,就差没有进一步给数据化了,这跟她提起黛玉时那口口声声的“小冤家”不同,跟一迭声地喊凤姐“猴儿猴儿”也不同。贾母对宝钗的欣赏,是透着距离感的,甚至有一种因为自己做不到她那样,所以才特别欣赏的意味。 年少时的诗与远方,中年时的苍鬓颓唐,灯下两两相望,这一生如梦似幻,如果你认为人生里最重要的是滋味而不一定是幸福,命运这样安排,也不算太糟。这就是曹公的高明之处,他能够写尽相爱的好,也能写尽不相爱的好,有如大河,浩浩汤汤,泥沙俱下,千转百折,跌宕连绵。 藕官原本是扮小生的,她和小旦菂官在舞台上柔情蜜意,在台下,寻常饮食起坐间,亦是你恩我爱,“菂官一死,她哭得死去活来,至今不忘,所以每节烧纸”。这一段假凤虚凰的情事,在芳官看来可笑又可叹,却让宝玉“又是欢喜,又是悲叹”,说到底,异性恋也好,同性恋也好,都是对于人世的恋慕,人世里有太多冷和硬的东西,能在利益得失之外,对另外一个灵魂有所恋慕,就已经很动人,同性或是异性,并没太大区别。 有人爱着的时候会得柔软温情,有的则相反,变得凌厉易怒,杀气腾腾,还有一种,像妙玉这样,原本有些敏感的,会变得格外矫情忸怩,令外人嫌憎,唯有那被她所爱的人,注视着她不合人之常情的举止,反而有异样的感怀。 他坐在她面前,看她装腔作势,看她强要遮掩,他完全地了然于心,但道破也是唐突,他只是循了她的心意,去扮演她希望他扮演的形象。 我对所有的“义正词严”都保持警惕,你不知道那些滔滔指责背后,有着言说者怎样的诉求。也许是表现正义,也许是去除恐惧,也许是击中心中原有的痛点,无数话语组成流水线,将人与事向前推送,离真相越来越远。 “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老天给聪明人的一个大陷阱,就是永远让他们知道哪儿不如意,给他们解决这不如意的机会,再把他们带入更大的不如意里面去。 宝钗知道小红的野心,却不知道她的胸襟,机警透彻如宝钗,也有这种盲区,一方面是她最强调“规矩”二字,另一方面,精明的既得利益者,对于张牙舞爪向上攀爬的底层人物,最没有好感,不自觉地会放大对方的危险性,而不体谅小人物在完成原始积累时,未尝难免的穷形尽相。 你心里真的放进一个人,他的名字就会成为心中的一个秘密,听别人提起,会有隐秘的甜蜜,就是只面对自己,也无法轻念出声,总觉得名字如黑暗中的火花,灼热的,魅惑的,危险的。 香菱学诗的意义在于它体现了香菱的抗争。抗争从来都不是只有一种形式,被命运摁到最低处时,以命相搏是一种抗争,如若不能,尝试着在绝境里,专注于一件,能够帮自己暂时从痛苦里出离的事情也是一种抗争,香菱学诗,犹如在即将坠崖的人,伸出手去够那颗鲜艳的草莓,她终究,没有被这命运彻底压倒。 香菱的一生,命苦如此,这是《红楼梦》里最为疼痛的名字,从当时在场的宝玉,到后世读者,想起她来,都有力不从心的怅然。然而,不管我们怎样憎恨那一层层覆盖在香菱身上的黑暗,也不能忽略掉香菱那微弱的抗争,像萤火虫的光亮,即便渺小,却是她这被侮辱与损害的一生里,自己赋予自己的尊严。 对自己狠的人,通常,对别人也狠得起来,她自己够坚忍,就不会体恤别人的软弱。 由于凤姐够狠,每次都是她赢,她习惯了赢,由于贾琏够怂,每次都是他输,他似乎也习惯了输。我所以用“似乎”两个字,是因为,我不相信贾琏真的习惯,作为名门贵公子,家中练达的顶梁柱,他怎么可能甘心永远吃亏,永远服软?种种退让都是权宜之计,总有一天,问题会暴露出来,积重难返。 在婚姻里不能只会逆来顺受,该狠的时候也该狠,比如迎春错嫁中山狼,受尽凌辱,如果你以羊的形象活不下去,就该以狼的形象拼死一搏。但凤姐每次都用力过猛,她以为单凭一个“狠”字就能解决一切,却不明白,狠中更有狠中手,她不像平儿宝钗那样懂得进退有度,把自己送上了一条不归路。 尤二姐的一生,如她妹妹所言“心痴意软”,她每每轻信,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我曾对她很不感冒,觉得她蠢到让人没耐心。而多年后我想那不是蠢,只是懦弱,无力者的幻觉里总有很多好人。无论贾琏还是王熙凤都不是好人,但她有求于他们,在没有更多资本进行博弈的情况下,她只能在好人那个选项上画个勾。 尤二姐的公关之道也是很多小人物的公关之道,我们美化暴君,赋予他们虚拟出的温良善意,我们对搞不定的人客气羞怯地笑,以为这样,就能将他们带入我们制造的气氛。我们没有尤三姐那样拼死一搏的勇气,不敢想象他们即将作恶。我们就像鸵鸟,一头扎进沙滩,仿佛这样,世间纷飞的恶,就找不到自己。 尤三姐则不会为他人掌控,对于堕落,也许她曾伸出双手去拥抱,在呼啸的风声中,感受过山车般的乐趣。那时,她是那样一个迷人的萝莉,既幼稚,又风骚,既无知,又老辣,既迷茫,又自有主张,如小兽般,野心十足,灵动跳宕,她这样的人,即便干堕落这件事,都能干得才气逼人。 李纨跟赵姨娘,在教育方式上异曲同工,她们同样感受到了生活的不公,儿子成了她们对抗这种不公的人质。赵姨娘通过抱怨,将自己对生活的无力感转化到儿子身上,李纨则将儿子培养成一个沉重的人,她借此得到了安全感,即便贾兰死去,这安全感犹在,毕竟她没有做错什么,她仍是连皇帝也要表彰的好母亲。 在《红楼梦》里,为人子就是原罪,所有的儿子在父亲面前,只有唯唯诺诺低头认罪的份。如果贾宝玉有机会,绕过父亲的端正方直,去看他的另一面,是否会发现,贾政原来是那样疲惫空虚,像一只被命运摁住的鸟,布满不知如何是好的惊慌。华林之内,遍布悲凉之气,这个做父亲的,感受到的,也许比谁都多。 刘姥姥打秋风都打得生机勃勃,她的一路紧张虽然看得人心酸,但当她听到凤姐给她二十两银子,先是心突突地跳,然后喜得“浑身发痒”,真是替她兴奋,那感觉,就像是看到自己心仪的超女又过一关一样似的。刘姥姥虽然将自己低到尘埃里,骨子里却有一种自信,她相信这一路虽有万千艰难,她却一定能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