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为崇明文献第三辑,收录了清末崇明文人黄清宪的序跋、书信和日记等,是研究当时地方社会文化和地方历史的重要资料。 本书简介: 本书为崇明清末贡生、方志专家黄清宪的文集,“半弓居”是其祖传的书斋名。书稿收录了序、跋、议、记、书信、人物小传、墓志、祭文、日记等,于清代咸丰、同治、光绪间的历史大事件均有涉及,对于了解此一历史阶段内的崇明及苏南、浙北各地的人、事、物等多有查考、参证价值。 作者简介: 黄清宪是清末江苏崇明(今属上海市)人,字德卿。岁贡生。安贫力学,介然自持。泛览百家言,治古文师明归有光,简质如其人。光绪初年,主纂县志,审体例,损益旧志,详略皆有法。著有《半弓居文集》。 目录: 漏题2篇,为116篇),其中60篇可见于现存稿本,分别出自原稿本的卷六、七、八、十、十二、十三、十四,而其余58篇所在的稿本现在已佚。刻本所收文章体裁有序、跋、议、记、书信、人物小传、墓志、祭文、日记等,于清代咸丰、同治、光绪间的历史大事件均有涉及。对这一时期崇明乃至苏南、浙北各地人、事、物的考据、研究极富史料参考价值。上海市图书馆、崇明县图书馆、黄清宪后裔均藏有该刻本。刻本版式为半页13行,行33字,小字双行。单鱼尾,鱼尾上记书名,下标卷数、页次。版框19.3×11.8cm。封面有王清穆署签的《半弓居文集》书名题字,卷首有钱镜平、王春林所作序各一篇,曹炳麟《黄先生传》一篇,张应谷《候选训导黄德卿墓表》一篇;卷末有祝佐平所作跋及资助刻印人名单一份。现存的《半弓居文稿》(以下称《文稿》)共三册,封面分别题“(一)”“(二)”“(三)”。多数篇章字体为正楷,少数几篇为行楷。《文稿》(一)存34篇,大约是原稿本的卷十三、十四;《文稿》(二)存58篇,大约是原稿本的卷六、七、八;《文稿》(三)存71篇,大约是原稿本的卷十、十二。合计稿本共存163篇。所存稿本内各篇前标示为卷六、七、八、十、十二、十三、十四,而其中的各部分内容,不能确定即为原稿本相应卷次的全部或部分,也不能确定其中有无其他卷次内的文章。其中,《文稿》(一)包括卷十三“哀辞、祭文”和卷十四“杂著”,所存34篇文章中的12篇可见刻本;文稿(二)包括卷六“序下”、卷七“书上”、卷八“书下”,所存58篇文章中的23篇可见刻本;文稿(三)包括卷十“记上”、卷十二“书事”,所存71篇文章中的25篇可见刻本。现存《文稿》中总计有103篇未见刻本。因文稿中多有完成后又经其本人修改之处,有的字迹模糊,草体字则更难辨认。遇到这种情况,能够根据上下文意确认的尽量补足,而部分因文稿蛀蚀不能辨识者,只能遗憾从阙。《半弓居文稿》抄本残稿(以下简称“抄本”)一册,封面题作“(二)”。与现存稿本相核,知其为文稿(二)的抄本,即原稿的卷六、七、八,共58篇。抄本质量不高,除原稿有差错的地方一仍其旧,更有与稿本相左的地方,如“劝籴书”一文,稿本前有小字作“半弓居文稿卷之七书上”,抄本作“书下”,如“邑侯吴堇村寿序”误作“邑侯吴堇材寿序”。然《署江南提督苏松总镇湖南某公寿序》一文,稿本中前缺381个,可据抄本补全。本次对《半弓居文稿》的整理工作,以民国十二年(1923年)《半弓居文集》刻本为底本,参以黄清宪手定稿本及抄本,故书名仍定为《半弓居文集》。本书第一部分为原六卷《半弓居文集》刻本,篇章顺序仍按其旧,并含原刻本中的序、跋。所列 目录: 亦从原刻本,原缺失的2篇文章题名也予补足。第二部分为稿本中未见于刻本的文章,依文稿(二)、文稿(三)、文稿(一)的顺序,即按序、书、记、事、哀辞、祭文、杂著等各文体先后排列,大致可与原刻本各类文体的先后排列相一致。同治、光绪年间,应聘纂修《崇明县志》的江西临川李联琇(1820—1878)著有《好云楼二集》,其中收录《崇明县志序》《崇明县志考证凡例》《崇明县志小序》等。光绪间,黄清宪应聘赴浙江预修《桐乡县志》,纂修者严辰在该志后序中提及黄清宪参与工作的情况,均是有关崇明及《崇明县志》纂修过程的重要历史文献。一并作为附录(一)。根据《半弓居文稿》中所述事迹,作《黄清宪家族大事年表》,作为本书附录(二)。本次整理工作所用的资料由徐兵老师征集提供。整理本以通行简体字排印,异体字、通假字径直改正,原刻本及文稿中字句无法考实者阙以存疑。《半弓居文集》收入“崇明历代文献丛书”第三辑,由于出版计划和操作规程的调整,应出版社的要求,整理需在7月底前完成。工作开始于5月初,期间,恰值崇明档案新馆落成启用,7月的大部分时间配合全馆搬迁,实际用于整理工作的时间又被大大压缩,仓促之间,难免有错误疏漏存在。又限于个人学识水平,舛谬错漏必定大有所在,还请读者批评指正。郭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