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将自己生命深处涌出的对人与自然、社会与生活等的顿悟,织成一首首精美的诗绣,敬献给受众。 蓝紫的诗歌任凭感情驰骋,让诗韵畅通无阻、自然流露,直奔心灵。 诗人人性化袒露的“生存报告”,既是漂泊者的生活影像实录,也是我们生存状态的标志性精神符码。 本书简介: 蓝紫的诗歌主张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她的创作具有宽广的文化视野、敏锐的生态意识和追求人与自然融合的热忱,并以充满智慧和热情的诗歌表达了对于当代世界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诗人在保留抒情性的同时,还容纳了思想性和叙事性的因素,大大拓展了诗歌的表现力与思想容量。 蓝紫的诗歌是感性的、是真诚的心灵语言,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呐喊。穹顶之下读蓝紫的诗歌,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生态意识。她的作品,透过意味深长的“纸背”,我们会触摸到一种震撼人心的“质感”,作为一个有追求、有思想、有“疼痛感”的知性女子,她的内心中充满了人性的悲悯,饱含着深切的人文情怀,深重的忧患意识。诗人人性化袒露的“生存报告”,既是漂泊者的生活影像实录,也是我们生存状态的标志性精神符码。 作者简介: 蓝紫,原名周小娟,湖南邵阳人,现居广东东莞。诗文散见《诗刊》《十月》《诗选刊》《星星》等数十家文学期刊,已出版诗集《与蓝紫的一场偶遇》《蓝紫十四行诗集》《别处》三部。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东莞市青年诗歌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东莞文学院第四届签约作家。 目录: 短制:灰尘 铁轨 28路公共汽车 补鞋匠 午休 棋局 西瓜辞 邻居小花 低入尘埃 黑眼睛 我看好那个人抽烟的姿势 收废品的老人 蜘蛛人 高跟鞋 路灯短制:灰尘 铁轨 28路公共汽车 补鞋匠 午休 棋局 西瓜辞 邻居小花 低入尘埃 黑眼睛 我看好那个人抽烟的姿势 收废品的老人 蜘蛛人 高跟鞋 路灯 清明记 一部分街道进入我的阳台 步行街 卑微 步行街上 喝酒的人都陷入了狂欢 土地 腊肉 给建筑工人 马路上到处是熙攘的人流 原罪 宴席 仿佛一片落叶 迎面而来的高楼…… 租 老井 石头 饮酒 聊天 39.5摄氏度 从中兴南街到长中路 生活 愿望 鱼 我指望被一场风卷走的不止这些 那么,我们走吧 问我 铅灰色的天空 身体 夜晚 光辉 河畔偶得 在菜市场 很多事物从眼前经过 在人间 夜晚的107国道 想起故乡 在故乡 五月 雪峰山 暗夜 星空 暮晚的晒场 毛月亮 深夜的稻子 稻草人 想起 细小的事物 灰尘 玻璃 带上我逃走 流年 长歌:直立行走的灰尘 彷徨 建筑物的节奏 繁华与荒凉 回家的路 移动的空间 月是故乡明 盲 夜的断章 诗歌接龙:在回忆与回忆之间 组章:水、火、风 上善若水 可以从一滴水开始猜测 献给尼罗河的十行诗 那些看得见的水 再一次写到水 过程 从水开始 水往低处流 雪 水穷处 对一场火的倾诉 来临 燃烧的过程 在火中 对一场火的倾诉 曾经的火 光芒是孤独的 火光消失的时候 我要说出的火 海水和火焰 风低低地吹来 风 需要一些风 风低低地吹来 有多少风在吹拂 风一再地吹 风过处 飓风 空中掩埋了多少伤口 其实什么也没有 有多少风在吹拂 附录 站在诗歌的河流中/蓝紫 ——我的诗写之路兼论古典的诗意与现代的诗性 “穹顶之下”读蓝紫/闵嘉健 在蓝紫的诗空里/蒋楠 ——蓝紫的疼痛诗学观及其文本 让疼痛闪耀诗意的光芒/蒋登科 前言站在诗歌的河流中 ——我的诗写之路兼论古典的诗意与现代的诗性 蓝紫 如果让我回忆儿童时代,记忆里那朗朗的读书声中,印象最深的恐怕便是好记又好背的唐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等,年幼的我尚不知道,其实从牙牙学语开始,我便已站在诗歌的河流中,中国古典诗歌以它那持久的魅力,将诗意浸润在我的骨子里。 后来,进了师范学校,青葱的校园里,我爱上了文学,偷偷学写散文诗。“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还记得那时我写下的散文诗的一些题目:《再见我的秦楼月》站在诗歌的河流中 ——我的诗写之路兼论古典的诗意与现代的诗性 蓝紫 如果让我回忆儿童时代,记忆里那朗朗的读书声中,印象最深的恐怕便是好记又好背的唐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等,年幼的我尚不知道,其实从牙牙学语开始,我便已站在诗歌的河流中,中国古典诗歌以它那持久的魅力,将诗意浸润在我的骨子里。 后来,进了师范学校,青葱的校园里,我爱上了文学,偷偷学写散文诗。“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还记得那时我写下的散文诗的一些题目:《再见我的秦楼月》《遥向你的雨霖铃》……虽然现在看来,这样的行文标题未免幼稚和矫情做作,但究其根源,还是因为太爱唐诗宋词中一种特有的情境,那种古典的诗意美,一直盘踞在我的脑海里,诱惑着我,使我迷醉和消融。 就这样,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浸润中,我成长着,直至毕业、工作、离开家乡到异乡漂泊。时至今日,当我偶然回头,回首我曾经历过的青春、爱恋和迷茫,是诗歌一直陪伴着我,在迷茫之时,“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情窦初开之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她让我的情感自始至终有一个坚实的依靠和停泊的港湾。 记得穆旦在1940年的《玫瑰之歌》一诗中曾这样写道:“我长大在古诗词的山水里……”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我。直到后来,我开始接触现代诗歌,学习现代诗歌写作,古典诗词仍然是滋养我诗歌之血液,流淌在我的脉管中,对我的写作有着不可抹去的供养之恩。 在对现代诗歌不断的学习和阅读中,随着视野的开阔,我读了博尔赫斯、布罗茨基、荷尔德林、卡瓦菲斯等西方诗歌,他们对我的诗歌形式起了巨大影响。但我诗歌中的灵魂和归宿,依旧是从小就浸润我的古典诗词。我并不觉得现代诗歌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古典诗歌,中国古典诗词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从西周时的诗三百流出来后,一直在不息地流动着,发展着,成为所有诗歌写作的源头。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西方著名现代诗人就非常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化。比如青年时代的博尔赫斯,就曾为易经的神秘、老子的睿智、庄周的超脱而对中国古典文化景仰不已;布罗茨基甚至学习汉语,翻译中国古诗,对屈原、李白、李商隐的诗歌崇敬有加……不只是诗人,西方的许多小说家、散文家都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并推崇备至。 面对博大浩渺的诗歌海洋,我们不劳而获,贪婪地汲取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的营养:西方诗歌重思想和理性,而中国古典诗歌则重意境和情蕴。我则力求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学习西方的思辨技巧,也注重在诗行中葆有完整的诗意和情境,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谱系。它们对我的启示,不仅仅在于找到一种言说的方式,而是把诗与思完美地融为一体。从个人的内心与宇宙、自然、历史、时代有形与无形的关联中,确定一种诗的在场。让我从大自然的山川、树木和季节循环那里,从狂风暴雨之夜,从生物蜕变中找到一种言说精神的语言,从而抵达现实的荒野。 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在古典的诗意中,山水铸造品格和风骨,让人有坚强的意志、宽广的胸怀,亘古不移地为人们提供思想的参照物,启发人们超越俗世名利,探求永恒。它使人们的身心都渴望归依青山绿水,成为人类灵魂的终级归宿。“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自然界中潜藏着对人的训诫和启蒙,正如梭罗所说的“野地里蕴藏着世界的救赎”。让生命与自然、宇宙被融为一体,反映人们返璞归真的渴望。但是,随着我们生存环境的改变,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现在,冰川在融化,雪山的高度在一寸一寸地降低,葱绿的林木被伐,清澈的池塘被垃圾填满,那些古典的山水意象正被现世的刀斧无情地篡改,在这种强横的背景下,我们所钟情的自然山水意象,变成了一座座现代化工业城市。我们的灵魂无枝可栖。这时候,作为诗写者,仅仅是关注显然不够,我们该如何自处?是在文字中继续虚构一片山水道场,置身于虚无的乌托邦?还是用笔来记录、抗议这些开山断水的工业进程?抒写自然山水的失落和城市的扩张之间这种灵魂的流离失所?我选择了后者。 对现代城市的批判,意即对自然山水的怀念。或许这样的诗篇阻挡不了开山断水的大型机械,但至少可以替被正在砍伐的荒山喊痛,替干涸的河流流泪。通过这几年在诗歌写作道路上的探求,我觉得,现代诗歌的写作,不仅是写出几首好诗的问题,也不仅是对诗艺有所贡献的问题,还要承担起对人生和灵魂更深切的关怀,要熔铸一种精神的、诗学的品格。这是我所追求的诗写目标。 身处举世瞩目的世界加工厂——东莞,十几年来,我看着一座座高楼大厦在一片片青山绿水上拔地而起,看着千千万万背井离乡来到这里的人,每天穿行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中。我一直用一种陌生的眼光打量着这座城市,现代人逐渐被命运禁锢和围困,没有了田园牧歌,深陷在钢筋、水泥和玻璃构筑的一个个奇形堡垒中,每个人都感受着被连根拔起的伤痛,像鳞羽一样漂浮不定。我见证着它的变迁,看着红砖碧瓦堆砌成的建筑物,一步步吞噬了绿树、小溪、野草……波德莱尔说过“石头的建筑、林立的脚手架等等,都是文明的、痛苦而光荣的装饰”。我也写下了这样的诗: 我们摧毁山河、草地 钢铁,深深插入大地的肌肤 灰石掩盖青草,在古老的神床上 我们建造悲伤的塔 悲伤的塔,形如我们的肉体 高耸、空落 我们在塔内生老病死 灵魂布满擦痕 向着财富、欲望、死亡追逐 一边空虚,一边喘息 ——《悲伤的塔》(原载《诗选刊》上半月2009年第5期“博客选诗”栏目) 由此,我写下了许多有关于城市、街道、楼房的诗歌。请原谅,当满目青山绿水被冰冷的钢筋水泥所替代,我已没有了虚构意念中山水诗歌的能力,我甚至认为,时代的断裂,我们已经失去了真正意义的古典诗意与山水田园,古代的田园诗是士大夫衣暖食饱之后的归隐消闲,而现在我们离开了田园,在城市里承负着痛苦和重压,我们的环境与心灵都不再属于它们。相反,我们的生存状态非常令人担忧与恐惧,命运中充满了呻吟与挣扎。 这样的写作是一种实验或探索,除了知识之外,还有诗写技艺、对事物辨别、判断能力等方面的欠缺,也时常遭遇着写作的瓶颈。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将《人间词话》《珊瑚钩诗话》等一些古典书籍放在枕边翻来覆去地读,想从古典的诗意中寻找到突破现在现代诗歌写作的瓶颈。我渐渐发现,古代诗歌在创作中提倡“诗以意为主”,就是强调诗要有充实、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固然重要,但它是为表现内容服务的。一首诗如果思想空虚,感情贫乏,内容平淡,甚至立意不明,即使辞藻华美,音韵铿锵,无处不合格律,也不是好诗,或者不是诗。 自古以来,无数的诗词歌赋、山水文章,都有着具体的写作现场或诞生地。我期待我的写作和生活,最终能回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然和闲适,在山水之间拥有一颗淡泊的心灵,闲时看水鸟从河面划过美丽的弧线,听它们拍打翅膀的声音隐入岸边的丛林…… 短章:灰尘 铁轨 每一座山都是寂静的 途经的草丛里,暗藏着细小卑微的灵魂 返乡过年的人,脚印重叠着踩上铁轨 他们在拥挤的夹道,坐着、站着或躺着 异乡的城市,这也是他们生存的方式 他们是远离儿女的父母,远离父母的儿女 每一张布满尘埃的脸上,都写着焦渴 渴望着能在春节前赶回去,在门上贴一对春联 亲手点燃守岁之夜的鞭炮,往灶膛添一把柴火 希望剪纸做的门神,替他们守护 空荡的庭院,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儿女 一条条铁轨,像誓言,铺成一级级 回家的台阶 纤细的脚,粗大的脚,在列车上缓慢移动它们的身体 霜白的头发,稚嫩的脸 仍掩饰不住生活给予的伤痕 窗外,群山飞驰 一列火车行驶在夜里 一堆抽搐的废铁,不带任何表情 载着一堆候鸟似的人群 一具具不眠的肉体 穿过旷野,桥梁与河水 车轮擦拭着轨道发出楼房坍塌的呻吟 28路公共汽车 黑色的烟雾在眼前沉落,消散 28路公共汽车准时到来 我把自己装进这铁的胃胄 经过一个个混沌的街角 墙壁如锈蚀的铁片一闪而过 上落的人群有不断变幻的脸 被铁的胃胄反刍,吞吐 苍白的马路在车轮下暗自呻吟 伴随我们,在相同的街道上 重复晦黯的轮回 人潮汹涌,我只有影子在中间游荡 一具无家可归的肉体 怀抱岁月燃烧后苍凉的灰烬 补鞋匠 一个僻静的角落 成为他的整个世界 在这里,他把自己钉在生活的锥尖上 一次次扎破长满老茧和瘀血的手 他叮叮当当敲击鞋底,一锤锤 敲出生活中的面包和酒 敲出卧病在床的老父亲的医药费 补鞋的时候,我偶尔与他聊天,大多时候 什么也不说,只看着他忙碌 他来自我的故乡,那遥远的村庄 小时候我们叫他强叔 午休 在一垛未砌好的墙壁下面 他放下了自己 这具逐渐破旧的躯体,还欠家门口的菜地 一年年丰收的机会 尽管远离故乡 心中仍然怀揣季节的戒律 他闭上眼睛,向天空展开皱巴巴的梦 梦境,也沾染了水泥和石灰 在一垛还没砌好的墙壁下,他睡熟了 在梦中还咂了咂嘴唇 仿佛唇齿间仍然留有星空、田野和稻谷的芳香 仿佛正躺在女人温热的怀抱中 奔腾的欲望有如河水 棋局 一群男人,在工地旁摆开了战场 赤膊短裤,皮肤黝黑光亮 斑驳的水泥印仿佛命运的污渍 沾在他们的衣服和头发上 战场中的楚河汉界,不需要砌墙、扛水泥 绑钢筋、焊铁板。一声声清脆的落子 正一步步拓出他们的领地和城池 而身边即将建成的高楼 与他们无关 我匆匆的脚步从旁边走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