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不讳言自己心性的作家写下的性情散文,尽管鹤蜚在散文的取材上不拘小节,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作品中不忘表白作家的个人心性,却是显而易见的。读过鹤蜚的散文立马就能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对此再粗心的读者都有心照不宣的意会。同时,鹤蜚对个人心性的书写不是捕风捉影、来路不明,都有着现实生活的依据可寻,既充满日常生活趣味,又有着事实存在的无可辩驳。 “字码头”读库丛书第二季是反映辽宁省当代作家**创作水平的经典文学作品出版工程,集结了一批省内**水平的知名作家的优秀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去年“字码头”读库**季的出版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力,如今,第二季的作品整装待发,这一经典文学丛书,将会在辽宁省内文学界、出版界、文学爱好者群体之中产生更大的反响。 本书简介: 鹤蜚散文集里的作品,充满了大连特殊的文化地理符号,有着很强的地域性特点,字里行间,蕴含着浓重的情感。她用优美而又富有质感的文字,充满悲悯的人文情怀,以较多的篇幅和笔墨,用温暖而饱满的笔触,以阳光大气的心态,描写了童年时代在家乡大连凌水桥和黑石礁等地的生活经历,少年失亲的悲伤与痛苦,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亲情和友情的珍贵过往点滴,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友情的珍惜,对现实和当下的关注关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大连城市前世今生的一往情深。 作者简介: 本名孙学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辽宁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曾就读辽宁文学院第三届青年作家班和鲁迅文学院第十四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曾在《中国作家》《钟山》《青年文学》《清明》《散文》《散文百家》等杂志发表文学作品200万字。长篇小说《他时光》获《中国作家》第四届剑门关文学奖,并被改编成长篇电视连续剧《槐花街上的爱情》。中篇小说《接访日》和散文《岁月的痕迹》分获大连市第十二届、第十三届金苹果奖优秀作品奖,短篇小说《理查德佩帝的诊断》获得《小说选刊》首届全国笔会征文一等奖、大连市年度有影响作品奖等。出版长篇小说《他时光》,长篇报告文学《大机车》,中短篇小说集《土豆在飞翔》,散文集《光影绚烂的深处》《爱上巴西利亚》等多部。 目录: 被有轨电车唤醒的城市 大潮退去 等待 冬终将带走片片金黄 风中寂寞的小洋楼 今夜你已来过 舅舅们的狂欢 老家 时光偷走的岁月 槐花的眼睛 奶奶怀里的秘密 融入生命的味道 生命的航船 面孔 心的沦陷被有轨电车唤醒的城市大潮退去等待冬终将带走片片金黄风中寂寞的小洋楼今夜你已来过舅舅们的狂欢 老家时光偷走的岁月 槐花的眼睛奶奶怀里的秘密融入生命的味道生命的航船面孔心的沦陷自由奔跑的力量原罪王的果实丢失男人的质感“剩女”的悲欢没有爱情发生 相见不如怀念 点亮心灯时间的针脚毒药广场天意难违有故事的人如我两根手指我们相熟的身体消逝的深秋我自逍遥来自东方的注视阳光倔强打量岁月的两端深情凝望黄金如玉于书 以洁净之心面对文字明心见性与深邃联想————鹤蜚散文印象鹤蜚的文字能够穿透生活的表象,抵达丰富的人的内心世界,写浮世尘埃又不流于琐碎,追求艺术品质和思想的高度……饱含对人性执着的凝视和直抵人心的力度…… ——赵宪臣 北方的冬天里,夜长昼短,萧瑟寒冷,人也像冬眠的蛇,喜欢躲在屋子里,把自己深藏包裹卷缩起来。寒冷易损身体,冬天要避免风寒,不仅是表面意义上的躲避,避免伤风感冒,更有养精蓄锐的内在含义。俗语说“猫冬”也在此理。 每进入冬天,也进入了我的美食季养生季,冬季是进补、休养生息的好时机。养生要早做计划,我先是早早就托人买了些质量好的海参,每周集中水发一次,发好后,冷冻起来,每早空腹食一只,从立冬那天开食,直到大春,阳气上升时停服;冬季养生不可忽视晚上,大连地处辽南,盛产苹果,苹果营养丰富,俗称聪明果,我每天晚上要榨一杯新鲜的苹果汁喝,既补充维生素又润肠;除了这些必备的养生食品外,我还经常做一些特殊的养生补品,朋友推荐老陈醋泡黑豆,据说冬天补肾,我立马实践,味道真是不错;冬天的早餐最不可马虎,是补充能量的最佳时机,吃的好不好关乎着强健身体的效果。早餐的饭桌上必有各种自制的新鲜小菜,鱼也是早晚必不可少的一道小菜——先是到鱼市买来几十斤的新鲜胎鱼、鲅鱼等,清洗一番,少盐腌制个把小时,拿到太阳下晾晒脱水即成,然后一条条打包封存冷冻,每天早上蒸或者煎烤,再配各种粥食之,既美味又营养。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养生的兴起并没有多久的历史,细想一下,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真正吃饱饭吃好饭的日子并没有多久,更不用说享用美食和进补了。相比于八零后九零后对食物的无所谓态度,七十年代之前出生的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饥饿和贫困的侵扰,更有过对美食的向往憧憬和甜美而切肤记忆。在食物并不丰盛的少年时光里,食物的单调乏味对我的影响可以说是刻骨铭心,而如今我并不算长的美食经历中,我对味道的敏感和对美食的贪婪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全都缘于那时对食物短缺的少见多怪。我喜欢美食,是个真正的“逮货”,我对吃的贪婪更多的是从味道开始,那种只闻其味而无法食其物的感觉,总会让记忆变得越发的深厚丰满。 如今人们对美食的向往可以坦然倾诉,想吃好的东西和对美食的喜欢都可以表达诉说,美食也经常被冠之以饕餮、极品、大餐、盛宴之类的称号。人们普遍共识,感觉喜欢和享受美食那是人的天性,天经地义,无可厚非。 除非极特殊的要求,现在人想吃什么真不是什么难事,现在的食物食材品种真是名目繁多。也很少有人对喜欢吃或者更甚一步喜欢贪吃的人说三道四,而是觉得会吃好吃能吃的人那是热爱生活的人,当然过人贪恋食物另当别论。不过,你不能指望一个家庭主妇能做十几道工序的佛跳墙,更不能天天都想着吃燕窝鱼翅什么的,对于平淡日子里打滚的平常人家来说,自有对美食平凡而亲切的诠释。 我对美食的爱好由来已久,小时候我就比较贪吃,父亲出差回来带回来好看的衣服我自然喜欢,但如果不带好吃的回来,再好看的衣服也提不起我的兴趣,我总是把吃放在第一位。不过,小时喜欢吃美食会被说成是“馋”。遇到哪个孩子特别的贪吃,就会有人说这孩子“真馋”!那时候馋是贬义词。如果说谁谁特别能吃苦受累,或者能干活,那是赞扬的意思。如果说谁谁那个特别的馋,而且如果馋的又恰好是女孩子,那是要被笑话的,而且差不多这个女孩子是没有前途的。曾经有一个从小在乡村出生的女人就对我说过,说你这样馋的女孩子要是在农村是嫁不掉的,馋是庄户人家女孩子的大忌,馋某种意义就是败家的娘们。还好,我生在城里,不然恐怕真的嫁不掉也不好说。想来也是,一个娶回家过日子的女人,如果见天的想着做好吃好喝的,把钱都糟塌进肚子里,那还不越过越穷?这样的女人再好看,恐怕也没有人愿意娶,无论城乡,勤俭持家那可是传家宝啊。 旧时,由于贫穷和物资匮乏,节俭时延续下来的克制,让人们不敢坦然对美食的钟爱,就如那时人们不敢张口表达爱意一样。那时不兴叫美食,对美食只冠之以“好吃的”而已,而如果一个人好吃会吃懂吃也并不能得到赞许,只能被别人说三道四,那是不会过日子的表现,会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记得小时候的一个邻居,每到家里发工资的时候,就会买来好多点心面包什么的来家给孩子们吃,他们的孩子们拿着好吃的点心站在院子里大吃的情景时常让我咽口水,那种香香的味道总让我夜不能寐。不过,每到月末,他们家都要靠借钱度日,就像俗话说的那样“墩尖不省墩底省”,就是说米仓里的粮食要从堆成尖的地方开始省,而不是要见到墩底的时候再省,那时省就来不及了…… 如今,美食的过度消费,让许多人成了营养过剩的胖子,如此,如果要对美食说不,那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尤其在美食盛行、品种各异、花样繁多的当下,拒绝美食绝对的不容易。我自小就喜欢吃,可以说是非常的馋。无法解释自己的馋,可能是天性吧。我天性好吃,理想是长大了当一个女大厨:穿着干净的白制服,装备着齐膝的长围裙,戴上高高的厨师帽,在经心为别人操持美食的时候,也不忘补养自己的味蕾,毕竟是厨师嘛,应当想吃什么就做什么。于是,菜刀三下两下,其次卡擦地备好料,一切准备就绪开始烹制。左手掂着大炒锅,右手拎着小炒勺,守着灶台,灶台边上整齐地码着一排排油盐酱醋糖花椒大料孜然等各种调料、调味品,按顺序将提前备好了,那一定是手下的徒弟们的活计,他们当然得看大师傅的脸色,所以不用担心,灶台上会打点的头头是道。这时候灶台下必是红蓝燃烧正烈的火苗,待锅烧干了后,施油,爆锅,添料,顿时油烟四起,锅里的食材由最早的想到陌生到搅成一团,迅速地在一起翻滚腾挪,一阵喧嚣碰撞,炒锅碰勺子叮当一番,立马满屋生香,只是瞬间而已,起锅,盛盘,走起,上桌……如果遇到可心的美食,还可以再配上美酒,想吃多少吃多少,想吃多久吃多久,啧啧,那是多么美妙的人生享受啊! 不过,想象归想象,虽然差一点成了大厨,但终究没有真正入行,而小时候因为太馋太贪吃挨骂遭训的情景一直记忆犹新。那时候饭店并没有现今这样盛行,也没有多少人有闲钱下馆子吃饭店,逢年过节时,人们更喜欢互相串门聚餐。我每到饭桌上,无论谁家,无论生熟,只要见到喜欢吃的就会忘乎所以。因为我有过饭桌上贪吃忘形的劣迹,每每会让父母大人们感觉很丢脸,所以每到逢年过节要随父母大人们去走亲访友时,大人们都很头疼。但走亲访友又不能不带上小孩子,那是绝对说不过去的。记忆深刻的是,每次要出门前,母亲都要提前把我叫到跟前专门再三反复地叮嘱教训我一番:饭桌上不能遇到好吃东西不放筷子,眼神里更不能露出贪吃的神色,即使再喜欢吃的东西摆在眼前也不要表现出贪婪,菜上来时要等主人让过了再吃,吃饱了后要赶快出去玩,不要老守在桌着等等,这些叮嘱待我一个个郑重应诺后,才会带我出门,否则我只能在家里猜想那满桌美食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