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一个时代的经典 收入王小波名篇《沉默的大多数》《一只独立特行的猪》等 配精美插图 本书简介: 当代文坛独立特行的作家王小波代表性散文精选,包括《沉默的大多数》《一只独立特行的猪》等名篇,这些篇章影响极大,可谓影响了一代读者,是一代读者的精神的标识。 作者简介: 王小波,当代文坛异数,生前籍籍无名,死后声名显赫,其代表作有小说《黄金时代》等,散文《沉默的大多数》等。 目录: 思维的乐趣?1 沉默的大多数?11 一只独立特行的猪?25 《我的精神家园》序?28 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32 花剌子模信使问题?39 我看国学?45 **体验?49 智慧与国学?52 理想国与哲人王?59 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64 我看文化热?69 文化之争?71 人为什么活着?75 孤独的灵魂多么寂寞啊?77思维的乐趣?1 沉默的大多数?11 一只独立特行的猪?25 《我的精神家园》序?28 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32 花剌子模信使问题?39 我看国学?45 **体验?49 智慧与国学?52 理想国与哲人王?59 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64 我看文化热?69 文化之争?71 人为什么活着?75 孤独的灵魂多么寂寞啊?77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80 北京风情?83 写给新的一年(1996)?85 文化的园地?87 卖唱的人们?91 个人尊严?94 君子的尊严?98 有关贫穷?101 打工经历?104 工作与人生?107 域外杂谈?衣?110 域外杂谈?食?113 域外杂谈?住?116 域外杂谈?行?119 人性的逆转?122 肚子里的战争?129 体验生活?132 皇帝做习题?135 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138 高考经历?141 我怎样做青年的思想工作?144 我为什么要写作?147 用一生来学习艺术?152 欣赏经典?156 苏东坡和东坡肉?159 盛装舞步?162 我的精神家园?165 《怀疑三部曲》序?168 有关“伟大一族”?173 生活和小说?176 驴和人的新寓言?179 李银河的《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182 小说的艺术?186 与人交流?190 工作?使命?信心?189 关于文体?191 关于幽闭型小说?194 文明与反讽?197 关于“媚雅”?201 商业片与艺术片?204 明星与癫狂?207 卡拉OK和驴鸣镇?211 电影?韭菜?旧报纸?213 盖茨的紧身衣?217 有关“错误的故事”?220 科学与邪道?223 科学的美好?226思维的乐趣本篇 *初发表于1994年第9期《读书》杂志。 一 二十五年前,我到农村去插队时,带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奥维德的《变形记》,我们队里的人把它翻了又翻,看了又看,以致它像一卷海带的样子。后来别队的人把它借走了,以后我又在几个不同的地方见到了它,它的样子越来越糟。我相信这本书*后是被人看没了的。现在我还忘不了那本书的惨状。插队的生活是艰苦的,吃不饱,水土不服,很多人得了病,但是**的痛苦是没有书看,倘若可看的书很多的话,《变形记》也不会这样悲惨地消失了。除此之外,还得不到思想的乐趣。我相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经历:傍晚时分,你坐在屋檐下,看着天慢慢地黑下去,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剥夺了。当时我是个年轻人,但我害怕这样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来,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我插队的地方有军代表管着我们,现在我认为,他们是一批单纯的好人,但我还认为,在我这一生里,再没有谁比他们使我更加痛苦过了。他们认为,所谓思想的乐趣,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用毛泽东思想来占领,早上早请示,晚上晚汇报,假如有闲暇,就去看看说他们自己“亚古都”的歌舞。我对那些歌舞本身并无意见,但是看过二十遍以后就厌倦了。假如我们看书被他们看到了,就是一场灾难,甚至“著迅鲁”的书也不成——小红书当然例外。顺便说一句,还真有人因为带了旧版的鲁迅著作给自己带来了麻烦。有一个知识可能将来还有用处,就是把有趣的书换上无趣的皮。我不认为自己能够在一些宗教仪式中得到思想的乐趣,所以一直郁郁寡欢。像这样的故事有些作者也写到过,比方说,茨威格写过一部以此为题材的小说《象棋》,可称是现代经典,但我不认为他把这种痛苦描写得十全十美了。这种痛苦的顶点不是被拘押在旅馆里没有书看、没有合格的谈话伙伴,而是被放在外面,感到天地之间同样寂寞,面对和你一样痛苦的同伴。在我们之前,生活过无数的大智者,比方说,罗素、牛顿、莎士比亚,他们的思想和著述可以使我们免于这种痛苦,但我们和他们的思想、著述,已经被隔绝了。一个人倘若需要从思想中得到快乐,那么他的**个欲望就是学习。我承认,我在抵御这种痛苦方面的确是不够坚强,但我绝不是*差的一个。举例言之,罗素先生在五岁时,感到寂寞而凄凉,就想到:假如我能活到七十岁,那么我这不幸的一生才度过了十四分之一!但是等他稍大一点,接触到智者的思想的火花,就改变了想法。假设他被派去插队,很可能就要自杀了。 谈到思想的乐趣,我就想到了我父亲的遭遇。我父亲是一位哲学教授,在五六十年代从事思维史的研究。在老年时,他告诉我自己一生的学术经历,就如一部恐怖电影。每当他企图立论时,总要在大一统的官方思想体系里找自己的位置,就如一只老母鸡要在一个大搬家的宅院里找地方孵蛋一样。结果他虽然热爱科学而且很努力,在一生中却没有得到思维的乐趣,只收获了无数的恐慌。他一生的探索,只剩下了一些断壁残垣,收到一本名为《逻辑探索》的书里,在他身后出版。众所周知,他那一辈的学人,一辈子能留下一本书就不错。这正是因为在那些年代,有人想把中国人的思想搞得彻底无味。我们这个国家里,只有很少的人觉得思想会有乐趣,却有很多的人感受过思想带来的恐慌,所以现在还有很多人以为,思想的味道就该是这样的。 二 “文化革命”后,我读到了徐迟先生写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那篇文章写得很浪漫。一个人写自己不懂得的事就容易这样浪漫。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学者来说,能够和同行交流,是一种起码的乐趣。陈景润先生一个人在小房子里证数学题时,很需要有些国外的数学期刊可看,还需要有机会和数学界的同仁谈谈。但他没有,所以他未必是幸福的,当然他比没定理可证的人要快活。把一个定理证了十几年,就算证出时有绝大的乐趣,也不能平衡。但是在寂寞里枯坐就更加难熬。假如插队时,我懂得数论,必然会有陈先生的举动,而且就是*后什么都证不出也不后悔;但那个故事肯定比徐先生作品里描写的悲惨。然而,某个人被剥夺了学习、交流、建树这三种快乐,仍然不能得到我**的同情。这种同情我为那些被剥夺了“有趣”的人保留着。 “文化革命”以后,我还读到了阿城先生写知青下棋的小说,这篇小说写得也很浪漫。我这辈子下过的棋有五分之四是在插队时下的,同时我也从一个相当不错的棋手变成了一个无可救药的庸手。现在把下棋和插队两个词拉到一起,就能引起我生理上的反感。因为没事干而下棋,性质和手淫差不太多。我决不肯把这样无聊的事写进小说里。 假如一个人每天吃一样的饭,干一样的活,再加上把八个样板戏翻过来倒过去地看,看到听了上句知道下句的程度,就值得我**的同情。我*赞成罗素先生的一句话:“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大多数的参差多态都是敏于思索的人创造出来的。当然,我知道有些人不赞成我们的意见。他们必然认为,单一机械,乃是幸福的本源。老子说,要让大家“虚其心而实其腹”,我听了就不是很喜欢;汉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我看来是个很卑鄙的行为。摩尔爵士设想了一个细节完备的乌托邦,但我像罗素先生一样,决不肯到其中去生活。在这个名单的末尾是一些善良的军代表,他们想把一切从我头脑中驱除出去,只剩一本270页的小红书。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某种程度的单调、机械是必须忍受的,但是思想决不能包括在内。胡思乱想并不有趣,有趣是有道理而且新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的不幸就是有些人完全拒绝新奇。 我认为自己体验到**快乐的时期是初进大学时,因为科学对我来说是新奇的,而且它总是逻辑完备,无懈可击,这是这个平凡的尘世上罕见的东西。与此同时,也得以了解先辈科学家的杰出智力。这就如和一位高明的棋手下棋,虽然自己总被击败,但也有机会领略妙招。在我的同学里,凡和我同等年龄、有同等经历的人,也和我有同样的体验。某些单调机械的行为,比如吃、排泄、性交,也能带来快感,但因为过于简单,不能和这样的快乐相比。艺术也能带来这样的快乐,但是必须产生于真正的大师,像牛顿、莱布尼兹、爱因斯坦那样级别的人物,时下中国的艺术家,尚没有一位达到这样的级别。恕我直言,能够带来思想快乐的东西,只能是人类智慧至高的产物。比这再低一档的东西,只会给人带来痛苦;而这种低档货,就是出于功利的种种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