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文化样式,内容涉及广泛,几乎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可见。对联和春联不完全一样,我们可以说春联是对联的一种,但不能说对联就是春联。据说春联起源于后蜀孟昶,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事情,但对联则要早得多。《名人妙对》一书作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融入了其对学习、生活、处世的理解,比如什么是恕道、什么是文化的力量等,使读者通过这本书了解名人对联故事的同时能有所收获。 本书简介: 对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完成不同的情感表达,或嘲讽,或戏谑,或劝谏,或自勉,总之,以其方便灵活成了文人交往的一种比较重要的方式。我们经常可以在对联中领会到奇情妙趣,特别是那些和名人有关的对联故事,尽管有时可能不一定是真实的,但依旧能让我们想象到故事主人公的风神。书中所选择的故事主人公都是大家所熟知的,这也是对题中“名人”的具体落实。 作者简介: 王士祥,河南延津人,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 目录: 孔明妙对小周郎女童感动武则天孟郊对句讽钦差欧阳修联中藏智苏轼代友对主考苏轼妙对振国威苏轼禅门对佛印贬谪因联得妙趣东坡山谷得雅趣苏小妹因对显才秦观联对娶佳偶明皇联对获才俊朱元璋因对重才明太祖助民为乐刘伯温对联言志善对莫因年岁小出口才能见高低解缙妙对震京城唐寅联对显才情唐寅妙联对高朋小于谦妙对见才金圣叹苦心联对松龄妙对讽狂生对联虽小用途大乾隆帝对联选才联对始知天子真乾隆妙对走民间君臣联对显才学妙联常乐帝王心纪晓岚妙用对联对联三难纪晓岚处处留心皆妙对板桥对联多妙用板桥联对明爱憎蒋士铨联降鬼恶名满关东第一人蜀中才子李调元李调元严谨成对对联频频显气格任公傲对封疆吏后记 前言前言对联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文化样式,内容涉及广泛,几乎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可见。对联和春联不完全一样,我们可以说春联是对联的一种,但不能说对联就是春联。据说春联起源于后蜀孟昶,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事情,但对联则要早得多。中国古代诗文发达,诗文讲究形式美。特别是音韵学出现之后,文人们更注重对仗,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基本是用对偶句写出来的,单独摘出来自然就接近对联。举个例子吧,《原道》篇中有“日月叠壁,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对得很工整,实际上这不就是对联吗?四六文和律诗中这样的“对联”俯拾皆是。四六文又叫骈文,讲究的就是四六对仗。以隋朝李谔为例,他在《上隋高祖革文华书》中指责当时的文风是“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他说的是不错的,可是我们别忘了,李谔这句话本身也是用四六对句写出来的。再以“诗圣”杜甫为例,杜甫的近体诗是后世学习的标本,他的律诗对仗达到了极致,大家熟悉的那首《登高》诗,无论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还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哪一个不是标准的对联呢?所以,对联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对联的用处很多,比如春节来了,我们会在门口粘贴“锣鼓咚咚辞旧岁,歌声阵阵庆新春”,“春满人间歌声阵阵,福临门第喜气洋洋”一类的春联,表现佳节的喜庆气氛;比如我们去佛教场所,经常会看到弥勒大殿有这么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让我们感受到了弥勒佛的心胸与智慧。工作压力大的朋友喜欢用旅游减压,几乎在每一个景点都能看到对联,或概括景点的特征,或歌颂历史人物的功绩。中原文化厚重,人文景观众多,其间有无数名联值得玩味,不妨随我神游一番南阳诸葛庐和内乡县衙。在南阳卧龙岗有一副对联:“收两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恩三顾;取西蜀,征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木土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是诸葛亮出山后的主要功绩,也是人们对诸葛亮最真诚的纪念。内乡县衙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衙,1996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县衙里有一副对联是这样说的:“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莫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表现出了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对联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完成不同的情感表达,或嘲讽,或戏谑,或劝谏,或自勉,总之,以其方便灵活成了文人交往的一种比较重要的方式。我们经常可以在对联中领会到奇情妙趣,特别是那些和名人有关的对联故事,尽管有时可能不一定是真实的,但依旧能让我们想象到故事主人公的风神。书中所选择的故事主人公都是大家所熟知的,这也是对题中“名人”的具体落实。编这本书并非为了单纯讲故事,而是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融入我对学习、生活、处世的理解。我记得一次课堂上讲对仗,我没有直接用那么多概念,什么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等,而是讲了苏轼智对辽使的故事,同学们就理解了对仗的特点。在讲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我讲了什么是恕道,什么是文化的力量,这是对联故事本身所蕴含的。所以,希望大家在通过这本书了解名人对联故事的同时,能有所收获,而不是仅仅把它当成一本消遣娱乐的小书。或者说,我希望大家能够在乐中学,学中乐。这是我的期待!真诚地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王士祥2015年2月10日 女童感动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女性,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当年刘邦的皇后吕雉那么厉害都没敢在刘邦驾崩后称帝,而武则天却不然,生生改了李唐王朝的国号,自己当起了皇帝。这举动可谓空前绝后。武则天也不是一般人,能进宫光靠长得漂亮是不行的,还得有才。比如她曾经用一首诗作为圣旨命令百花在寒冬腊月开放,最后牡丹因为抗旨被贬到了洛阳。武则天还喜欢有才的人,比如宋之问就得到了武则天的青睐。有一次在洛阳龙门,武则天让大臣们写诗来描写眼前的美景,谁先写好就赐给谁一领锦袍。那时,谁能得到一领锦袍那是无上的荣耀。东方虬先写好的,武则天倒是说话算话,真赐给东方虬一领锦袍。东方虬很高兴,还没坐下呢,宋之问也写好了,交给武则天一看,文理俱美,不仅形式好,而且有内容。武则天打心眼里更喜欢宋之问这首诗,于是那么大一个女皇当了一次无赖,把刚才赐给东方虬的那领锦袍又要了回来,赐给了宋之问。再比如,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婉儿的才能也是武则天发现的。有一天,女皇武则天在上殿的时候发现几位大臣在交头接耳,高一声低一声地说什么女神童。武则天虽然贵为皇帝,但好奇心重,于是就问:“各位爱卿,刚才你们说的女神童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位大臣见女皇发问,不敢隐瞒,赶紧走出来回答说:“回禀陛下,是这么回事,在臣的老家宣化府有一对姐妹,被人们称为神童。”我们前面说了,武则天是个爱才的人,一听说是女神童,还是两姐妹,眼前不由得一亮,就让这位大臣说仔细点。大臣领命,说:“陛下,这两个女童年岁都不大,姐姐十三岁,妹妹刚刚九岁。两姐妹随父亲读书识字,聪明过人,不仅有过目不忘的才能,而且能诗善对,出口成章,就连她们的父亲也经常自叹不如。所以,我们老家那里的人都说这两个女童是天才。”武则天听这位大臣讲完,仿佛一下子回到了自己的童年,自己当年不就是这样吗?于是对那位大臣说:“爱卿,你能否把这两个女童召来?朕想见见她们。”大臣一听,那敢情好啊,看来这家上辈子烧高香了,要不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福报呢?受高高在上的皇帝召见,这情况不是太多啊!说不定自己还会因为这件事得到推荐人才的美名呢,于是赶紧向皇帝许诺保证完成任务。这位大臣写了一封书信,让手下的工作人员快马加鞭赶到宣化府,宣化府的长官找到这家人,向他们说明了情况。当姑娘的父亲得知详情之后,也感到很意外,不敢抗旨不遵,于是很高兴地答应了。姐姐带着妹妹跟随京城来的人,马不停蹄地返回京城洛阳。武则天改了国号之后都城设在洛阳,称神都。这位大臣在上朝的时候把两姐妹带到身边,并向女皇武则天作了汇报。武则天一听喜出望外,夸赞这位大臣做事雷厉风行,这位大臣自然像喝了蜜水一样高兴。其实武则天做事情更是雷厉风行,很少拖泥带水的。武则天马上下旨,传两姐妹上殿。姐妹二人在这位大臣的带领下进了金銮殿,俩孩子长这么大没见过这阵势,姐姐显得很拘谨,妹妹则不然,东张西望,简直像是到了集贸市场一样,觉得什么都新奇好玩,所以俩大眼睛就不够用了,还不停地指给姐姐看。武则天一看,喜欢,这就是孩子,显得那么真实,不像大臣们见了自己唯唯诺诺连大气儿都不敢出。为了显示自己对两姐妹的喜爱,更主要的是为了不让俩孩子害怕,武则天不仅没有让她们跪拜磕头,反而还主动走下来,拉着两个孩子的手问长问短:“多大了”“家里过得好吗”。姐姐毕竟大几岁,显得有些矜持,妹妹总是用银铃般的声音抢话,性格对比鲜明。聊着聊着,武则天一手拉着一个小姑娘离开了大殿,把殿里的大臣晾到了那里。三个人来到殿旁的长廊下,看见御沟旁有一个和尚正在摘荷花。武则天信佛,她曾经在感业寺出家当过尼姑,曾经出资修建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曾经下令重修白马寺,曾经写过《开经偈》,所以在皇宫里出现和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武则天看见这个和尚在摘荷花,觉得有趣,于是对姐姐说:“朕以此为题出一上联,你来对如何?”姐姐抿着嘴点了点头。武则天慢悠悠地吟道: 河里荷花,和尚摘去何人戴? 就从这个上联我们就能发现,武则天的确很有才,她不仅写出了眼前看到的景象和心中的疑问,而且更关键的是一句话用了四个谐音字,河水的“河”、荷花的“荷”、和尚的“和”、何人的“何”,所以要想对出下联,特别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难度还是不小的。姐姐举目四望,她要寻找下联的素材。这个时候,她耳中听到了悠扬的琴声,原来有人在弹奏,于是姐姐眉头舒展,嘴角微微露出了一丝笑意,怯生生地对出了下联: 情凝琴弦,清音弹给青娥听。 此联也是四个谐音字,情感的“情”、琴弦的“琴”、清音的“清”、青色的“青”。一个是武则天看到的,一个是小姑娘听到的,一个是问句,一个是答句,都很切情切景,真是妙趣横生。武则天对小姑娘的回答很满意,当然也很佩服小姑娘的才情。三人边吟对子边往前走,没走多远,眼前出现一座照壁,上面雕刻着一组战争题材的浮雕,刀法细腻。武则天端详片刻,低下头非常和蔼地对小妹妹说:“姐姐对过了,该你了,我要用这组浮雕出个上联,你能对吗?”小姑娘一点也不害怕,说:“你能说,我就能对。”武则天点点头,说“好”,然后指着照壁上的浮雕说出了上联: 冰冻兵车,兵砸冰,冰碎兵车动。 这一次一句之内出现两组谐音字,“冰”与“兵”,“冻”与“动”,其中“冰”“兵”出现了三次,而且还存在因果关系。因为冰把兵车冻住了,所以士兵们要砸冰;因为把冰砸破了,所以兵车又能滚动前行了。客观地说,这个难度比上一个还要大一些。可是没想到,别看孩子年纪小,还真聪明,脑袋瓜灵活,眼睛眨了几下,就对出来了: 龙卧隆中,隆兴龙,龙腾隆中升。 此联也是把“龙”“隆”两个谐音字用了三次,而且用了“隆中对”的典故,这里的龙既可以指卧龙先生诸葛亮,也可以指三顾茅庐的刘备。所以,武则天听后,不由得赞叹一声:“果然是个神童啊!”赞叹完之后,武则天脑海里突然冒出个想法,她想把这个小妹妹留在宫中。武则天是这样想的,如果给她指定名师指导,这样聪慧的小姑娘将来肯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想到这里,武则天蹲下身来,满脸爱惜地抱住小妹妹说:“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高的天分,朕想留你在宫中深造,你可愿意?”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巴不得的机会,早就跪地上磕头谢恩了,但是小姑娘脸色阴沉,她看了姐姐一眼,低头不语。姐姐也对面前这位既和蔼又威严的女皇所问的话感到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回答是好。武则天伸出手,抚摸着小姑娘的脑袋说:“不要迟疑,你现在就可以赋诗一首和姐姐告别了。”这就是圣旨。小妹妹强忍着眼泪,抬头看着天空,几只大雁飞过,小姑娘即景赋诗一首: 天空云骤起,鸿雁竞双飞。所嗟人异雁,不得一行归。 小姑娘念诗的时候,已经有些哽咽了,念完眼泪吧嗒吧嗒顺着面颊流了下来。小姑娘的意思是说,自己听到女皇的话忽然感觉天空阴云密布,大雁本来是成双成对飞行的,我为什么就和大雁不一样呢?和姐姐一块儿来到宫中,却要让我留下,这不是要把我们拆散吗?武则天多聪明啊,一听就知道这孩子是借大雁说自己不想和姐姐分开,不想留在宫中,再看看小姑娘泪眼婆娑的样子,怪可怜的,也有点于心不忍。把原本自在飞翔的小鸟关在笼子里,也不一定是好事。于是,武则天慨叹一声,让人带上厚礼把两姐妹送回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