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些大师级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们的思想与文学具有一种原创性,后人可以不断地向其反归、回省,不断地得到新的启示,激发出新的思考与创造。鲁迅正是这们的一位具有原创性的现代思想家和文学家。 我们今天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新的问题,总能够回到鲁迅那里,会有意想不到的新的发现,成为新的思考与创造的一个起点。 本书简介: 本书系大都采用学术讲座的风格,有意保留讲课的口气和生动的文风,有“讲”的现场感,比较亲切、有趣。 本书系的拟想读者主要是青年,适合社会上一般读者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普及性读物;如果用作大学通识课教材,教员上课时可以参照其框架和基本内容,再加补充发挥;或者预先指定学生阅读某些章节,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把本书系作为参考教材。 本书系每一本都是“十五讲”,主要是要求在较少的篇幅内讲清楚某一学科领域的通识,而选为教材,十五讲又正好讲一个学期,符合一般通识课的课时要求。同时这也有意形成一种系列出版物的鲜明特色,一个图书品牌。 这是本高品位的人文学科普及读物,能够满足社会上各类读者获取知识与提高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配合高校推进素质教育而设计的讲座类书系,可以作为大学本科生通识课(通选课)的教材和课外读物。该书汇集的讲座主要围绕我国著名学者鲁迅的作品展开。 《鲁迅作品十五讲》是对鲁迅作品的一个“导读”。书中每一讲都会对鲁迅的某篇或某几篇作品做详细的文本分析,同时引发开去,谈鲁迅思想与文学某一方面的问题,并连带一批作品;而每一讲后面,都开列“阅读篇目”,便于读者自学。 作者简介: 钱理群,1939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浙江杭州。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心灵的探寻》、《周作人论》、《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等。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前言 **讲从《兔和猫》读起 第二讲鲁迅笔下的两个鬼 ——读《无常》、《女吊》及其他 第三讲“游戏国”里的看客 ——读《示众》、《孔乙己》、《药》及其他 第四讲“*富鲁迅气氛”的小说 ——读《在酒楼上》、《孤独者》及其他 第五讲诡奇、荒诞的背后:鲁迅的另一类小说 ——读《铸剑》及其他 第六讲对宇宙基本元素的个性化想象 ——读《死火》、《雪》、《腊叶》及其他 第七讲反抗绝望:鲁迅的哲学 ——读《影的告别》、《求乞者》、《过客》及其他《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前言 **讲从《兔和猫》读起 第二讲鲁迅笔下的两个鬼 ——读《无常》、《女吊》及其他 第三讲“游戏国”里的看客 ——读《示众》、《孔乙己》、《药》及其他 第四讲“*富鲁迅气氛”的小说 ——读《在酒楼上》、《孤独者》及其他 第五讲诡奇、荒诞的背后:鲁迅的另一类小说 ——读《铸剑》及其他 第六讲对宇宙基本元素的个性化想象 ——读《死火》、《雪》、《腊叶》及其他 第七讲反抗绝望:鲁迅的哲学 ——读《影的告别》、《求乞者》、《过客》及其他 第八讲“立人”:鲁迅思想的一个中心 ——读《文化偏至论》、《科学史教篇》、《摩罗诗力说》及其他 第九讲“保存我们”是“**义”的 ——读《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二十四孝图》及其他 第十讲走出瞒和骗的大泽 ——读《论睁了眼看》及其他 第十一讲“掀掉这个肉的筵席” ——读《灯下漫笔》及其他 第十二讲结束“奴隶时代” ——读《论照相之类》及其他 第十三讲“真的知识阶级”的历史选择 ——读《关于知识阶级》及其他 第十四讲“其中有着时代的眉目” ——读《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里的杂文 第十五讲“希望是在于将来的” ——读《导师》及其他 后记前言《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是由北京大学发起,全国十多所重点大学和一些科研单位协作编写的一套大型多学科普及读物。全套书系计划出版100种,涵盖文、史、哲、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主要学科领域,**、二批近50种将在2004年内出齐。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出任这套书系的编审委员会主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任执行主编,来自全国一大批各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主持各书的撰写。到目前为止,这是同类普及性读物和教材中学科覆盖面*广、规模**、编撰阵容*强的丛书之一。 本书系的定位是“通识”,是高品位的学科普及读物,能够满足社会上各类读者获取知识与提高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配合高校推进素质教育而设计的讲座类书系,可以作为大学本科生通识课(通选课)的教材和课外读物。 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当今大学教育和社会公民教育的趋势。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拓展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造就更多有创新潜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全国许多大学都在调整课程,推行学分制改革,改变本科教学以往比较单纯的专业培养模式。多数大学的本科教学计划中,都已经规定和设计了通识课(通选课)的内容和学分比例,要求学生在完成本专业课程之外,选修一定比例的外专业课程,包括供全校选修的通识课(通选课)。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许多学校虽然在努力建设通识课,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缺少统一的规划,到底应当有哪些基本的通识课,可能通盘考虑不够;课程不正规,往往因人设课;课量不足,学生缺少选择的空间;更普遍的问题是,很少有真正适合通识课教学的教材,有时只好用专业课教材替代,影响了教学效果。第三个问题,就更加深刻。我们刚才说过,到*后魏连殳来求“我”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我还得活几天!”说完就走了,“我”没有来得及和他进行对话,但正是这一句话像火一样烙在“我”的心上。于是就有这样一个晚上,“下了一天雪,到夜还没有止,屋外一切静极,静到要听出静的声音来。我在小小的灯火光中,闭目枯坐,如见雪花片片飘坠,来增补这一望无际的雪堆”,就想起了小时候跟小朋友一起塑雪罗汉,仿佛看见“雪罗汉的眼睛是用两块小炭嵌出来的,颜色很黑,这一闪动,便变了连殳的眼睛”。“我还得活几天”,仍是这样的声音;“为什么呢?”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追问,向千里之外的魏连殳的追问。正在这个时候,咚咚敲门,一个人进来,拿了一封信给“我”,打开信,是魏连殳来的。这里有一种心灵感应,“我”想着他,他的信来了,而且**句话就说:“先前,还有人愿意我活几天,我自己也还想活几天的时候,活不下去;现在,大可以无须了,然而要活下去……。”就是回答那个问题:你为什么活?这里又提出了“人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从魏连殳的回答,结合他的经历大概有几层意思。**个层次,是为自己活,为自己某种追求、理想、信仰而活着,魏连殳是曾经这样活着过的,人们为什么觉得他是个异端呢?就是因为他是有信仰、有自己的追求的人。但现在他说他活着是因为有人愿意我多活几天。这就是说,他不可能为理想、追求而活着,因为理想完全破灭了;还要活下去的动力,就来自是有人——例如我的父母,我的朋友,我的孩子希望我活着。这个时候,我活着的全部意义就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爱我者。这是一种力量,而且是很大的力量,魏连殳说,“我愿意为此求乞,为此冻馁,为此寂寞,为此辛苦”,因为我毕竟活得有意义:为爱我者活着。但是,现在爱我者自己也活不下去了,人们也不爱我,不再对我寄予任何希望了。到了连爱我者都不希望我活的时候,人的生存价值已经退到了零度,几乎没有价值了,已经到了底线了,但是我还要反抗,我要反抗这个不可抵抗的命运,我还要活着。这个时候,我为什么活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