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知名:宋乐天在豆瓣和微博都有众多忠实粉丝,其摄影作品被称为*能体现江南特色,本书收录了179幅精美的摄影照片。 2.有话题性:从去年开始,自然文学掀起了一个小热潮,但像宋乐天一样,持续十年观察、记录江南风物的实属少见。 3.彩色典藏:全彩四色印刷,内文用纸为100克轻涂纸,对色彩的呈现还原度高;锁线装订,更便于翻看图片。 本书简介: 《无尽绿》是一本以植物为主角的江南风物散文集,涉及回忆、考证、风俗与工艺。在植物的自然属性与所给人美的愉悦之外,突出的是植物与人的日常相关的“物用”,以及这种“物用”和人发生联系以后,在人的生活中所产生的情感。因为有亲身经历和亲手经验做底子,所以写起来不虚,文字朴素而真切动人。春日连绵照眼的紫云英与新绿茶树,于合适季节亲手制作出的乌糯米饭与木莲豆腐,还有秋日香气沉沉的桂花晴雨录,这些都是我们置身其中、日常生活里鲜明的“无尽绿”。 作者简介: 宋乐天,绍兴人,现居杭州。浙江风土的观察与记录者。 目录: 自序/Ⅰ 水里的东西/001 紫云英、看麦娘/010 青与清明果/018 回忆摘茶叶/060 蚕桑故事/074 乌糯米饭/085 端午/091 木莲豆腐/115 牵牛花/128 趣味主义/140 竹灯/147自序/Ⅰ 水里的东西/001 紫云英、看麦娘/010 青与清明果/018 回忆摘茶叶/060 蚕桑故事/074 乌糯米饭/085 端午/091 木莲豆腐/115 牵牛花/128 趣味主义/140 竹灯/147 染色笔记、染色试验/156 小巷食事/178 天竺香市/189 桂花晴雨录/206 秋香/217 西湖莲市/249 参考书目/264前言【自序】自序 这里收录的,是近十年里我所写的关于浙江风土的文章。大致可再细分为:回忆故乡的一类,如《水里的东西》《蚕桑故事》《紫云英、看麦娘》等篇;博物考证类的,如《木莲豆腐》《染色笔记、染色试验》等;定居杭州以后,逐渐产生记录风俗世情的想法,遂有《回忆摘茶叶》《端午》《秋香》等;《竹灯》与《趣味主义》,则是写我喜欢和实践过的手艺。当然,以上分类只是聊备一格,因为事实上,不少篇目同时涉及了回忆、考证、风俗和工艺。这些文章,除了都可归到浙江风土的主题之下,尚有一个共同点,即多数是以植物为主角的。喜欢亲近花草树木,对于乡村出身的人来说,也算是自然而然的事吧。 【自序】自序 这里收录的,是近十年里我所写的关于浙江风土的文章。大致可再细分为:回忆故乡的一类,如《水里的东西》《蚕桑故事》《紫云英、看麦娘》等篇;博物考证类的,如《木莲豆腐》《染色笔记、染色试验》等;定居杭州以后,逐渐产生记录风俗世情的想法,遂有《回忆摘茶叶》《端午》《秋香》等;《竹灯》与《趣味主义》,则是写我喜欢和实践过的手艺。当然,以上分类只是聊备一格,因为事实上,不少篇目同时涉及了回忆、考证、风俗和工艺。这些文章,除了都可归到浙江风土的主题之下,尚有一个共同点,即多数是以植物为主角的。喜欢亲近花草树木,对于乡村出身的人来说,也算是自然而然的事吧。 这些文章中,*长的一篇是《青与清明果》,说的是江南人生活里年年留下痕迹的清明风物。就我自己而言,这两者代表着故乡记忆与情感,是故乡的一种典型的象征物;因此,这些年来,一直留意着相关的民俗植物研究作品。然而,令我意外的是,在提及江南地区用于制作清明果的植物原料时,这些作品中的多数,显示出田野调查、田野经历的缺乏,其解说往往语焉不详,甚而有张冠李戴者。也许是我受限于阅读量,得出了以偏概全的结论,但也确有这样一种可能:对乡土经验、乡土知识的研究记录,还有待深入。在这方面,自己因有农村生活的经历,来到城市后也保持着与家乡的联系,得以有所积累,便希望借此机会加以梳理,或可为“地方知识”的完备添一点砖瓦。话虽这么说,写完以后还是感到惶恐,尤其涉及物种鉴定与分类学专业知识时,作为业余爱好者不免捉襟见肘。此外,囿于现实条件,我的田野经验也尚有未尽之处。这两个局限也体现在其他篇目上。 书中多次引用了杭州人高诵芬的回忆录─《山居杂忆》。我开始尝试写故乡风土,可以说主要是受了此书的感召。《乌糯米饭》一篇里介绍的立夏乌米饭的做法,也完全是跟着高老太太这位前辈学的。虽然*初是“纸上得来”,“躬行”几次后,现在我已能把这项技能教给有兴趣的朋友了。当然,受益于《山居杂忆》处远不止此。 写《天竺香市》这一篇,起因是某次听妈妈说起外公。妈妈小时候,外公常带着妈妈去捕鱼。一方面,这是不得已向江河讨生活,另一方面,又终归是伤生害命之举,因此,每次外公都要先对河神祝祷一番。听到这里我心里一动,脑海中浮出那些如候鸟般、年年来天竺上香的外地香客身影──和外公一样,他们保留了一种从农业社会里继承而来的虔敬心态,以及由此形成的规整的仪礼,这两者在今人中都已经少见了。 另有一个晚上,跟家里人一起看电视,民生新闻里说到一个男人收集陨石,妈于是讲起她小时候的事:“十来岁那时候,有一回和婉琴一道,跟着爹和叔叔,走路到城里去,去看一种杂技表演,叫皮船。天还没有亮,快到鸭滩了,忽然,天边哗哗哗哗……划过很亮的亮光,落得飞快,豁亮豁亮。叔上过学堂的,懂得,就说:‘喏,星星落下来了。’”伴着“星星落下来”的土话解说,在幽静地面上仰望天幕的,是*普通不过的农民与农民的女儿;不知怎的,这一幕却久久使我感动。日本的民俗学者柳田国男说,“史书虽然尽有,平民的事迹却不曾写着”。在我国,平民的事迹虽也偶见于文字,但我也觉得还远远不够。写家乡风土,除了补充“地方知识”,便是想把存在过和存在着的、普通人生活里恒常的一面,记录一二。同时,也向上述两位浙江母亲表示感谢。宋乐天是我关注过*懂杭州四季的摄影师。她的豆瓣里记录了每一年杭州的四季,片子简单自然十分的淡,却总是能够传达出西湖当季的韵味,每次看都有一种隐士的心得在其中。她对西湖和天竺的坚持更是生活化的,这种淡味淡的舒服。——设计师里欧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