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行云流水为哪般》为诗人张德明近年来诗歌及诗论结集,诗歌在前,诗论以附录形式在后。诗歌部分包括五辑,包括练习爱情、我终于失去海枯石烂、清凉山人物志、老唱片、南方生活。诗人诗歌题材丰富,已不局限于个人情感、思绪的抒发,而是将视野扩大到社会、历史层面,由“诗言志”上升到“诗史”,这在当代诗歌里颇具实验性,反映出诗人积极求索的精神。诗歌运用的手法也相应自由,抒情、叙事、议论夹杂其中。诗人的诗论非常精到,对当代诗歌的创作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参考价值大。 目录: 总序学者的文学情结 第一辑练习爱情 渴望 往事 友谊地久天长 涂鸦 秋日私语 纸空气 如果还有来生 清晨的南泥湾 蝴蝶泉 行云流水为哪般 黄昏图腾 午后的寂寞洲 如果这还不够总序 学者的文学情结 第一辑练习爱情 渴望 往事 友谊地久天长 涂鸦 秋日私语 纸空气 如果还有来生 清晨的南泥湾 蝴蝶泉 行云流水为哪般 黄昏图腾 午后的寂寞洲 如果这还不够 为你打马过江南 午夜的太阳岛 假如爱情 第二辑我终于失去海枯石烂 如果没有可瑞亚 初吻 可瑞亚 在地坛 情人 给L 蓝莲花 我终于失去海枯石烂 陈酿 与雪阔别 给父亲 失眠 造句 用手机写诗的女孩 最后一万天 爱的拟声词 闪电 泪雨 树叶曾经在高处 不要以为 为难 分裂 三千米高空 夜访小镇 我不知道风 第三辑清凉山人物志 题记 黎翁 三眼婆 王婶 胡子刘 赵红旗 田二妹 罗插门 结巴张 尾记 第四辑老唱片 入夜 观蚁 牧牛 中国画 朔黄走笔 偶感 方式 有的人 爱情 城市歌声 雪原 你都可能 春天远去 秋 怀念——给远在天国的父亲 第五辑南方生活 在特呈岛——给.H 体检 致小斌 我必须爱 生日——给儿子 我在老去,你在成熟——为儿子 岁生日作 重写 南方生活 醒来 仍未写到大海 在香山听一位日本女学者谈中国诗歌 写诗很快的原因 睡前写下 与老邓谈诗 故乡 你见过大海 致吕师 在写作中阅读 总有一些寒冷让我们始料未及 这几天的雨,有点江南了 岁月如歌 清明 附录新诗话口水诗歌的最大致命伤就是自动化。一些诗人将语言的惯性生成当作是对生活原生形态的直录,当成是语感驱动下的诗歌本真性的袒露,这无疑是有问题的。诗歌的内在特质就在于与原生态生活的有意识疏远,因此陌生化与距离感才是酿就诗意的正途。在这一基础上,我对口水诗歌一直都投反对票。 诗人要建立个人的词汇表,这既是诗人彰显独特诗学观念、表达对世界独特理解之需要,又为他建构个性化审美空间提供了充分保障。大凡优秀的诗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特定的词语谱系。 诗人应有意识地创作一些出格的诗,无论思想还是结构乃至语言,都可以大胆超越现存的一切戒律,从而有力地彰显自我内在的精神狂野和艺术探索的不拘一格。这些出格的诗作,日后或许会成为诗人个体凸显与精神标记的“重要的诗”。诗人“重要的诗”,是无法用单纯的“好”与“坏”的标准准确衡量的。 诗人要在建立个人语法上下功夫。句式架构、词语搭配、意象串接等,都可视为诗歌的语法范畴。优秀诗人应是善于驾驭这些语法形式,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私有财产的一群人。 诗人如何表现出“对于词语的敬畏”呢?余以为,要体现出对词语的敬畏,诗人至少需做到如下三点:其一,对“诗人”这个称谓的敬畏。诗人是语言的魔术师,敬畏“诗人”这个称谓就是敬畏语言。其二,对诗歌创作本身的敬畏。诗歌创作是一个艰辛而神奇的过程,其问充满了诸多神秘莫测的力量和因素,只有对这个过程保持充分的敬畏,才是对诗歌这一特殊工作的尊重。其三,对诗歌读者的敬畏。每首诗都是词语的一次联袂演出,而读者就是这演出的忠实观众,因此,敬畏读者也就是敬畏词语。 通常情况下,诗人写诗会应时而动,感时而抒怀,春天来了就写春天,秋日到了就绘秋景,飘雪时不离雪花,晴朗时歌咏艳阳。我则提倡诗人多做错时写作,即晴时写雨,雨时书晴;秋时描春,夏时述冬。 理由有三:其一,四季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某一季节想象和回味另一季节,或许会获得更多的感触与启示。其二,诗歌创作要着重培养求异思维,错时书写是培养求异思维的重要方式。其三,错时书写是与当下保持适当距离感的重要路径,而距离往往是生成艺术之美的必要条件。 每首成功的诗都是公共性与私密性的有机统一。 诗是个人经验的审美化,或者说是审美成规的个人化,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诗人必须在个人体验的独特性和诗歌表达的公共性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接洽点,以便既生动地呈现自我,又不违逆诗歌的美学通则。由此,一首诗必将涉及公共性与私密性的兼容问题,这同时也是诗歌的隐与显、暗与示的比例调配和技术处理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一首诗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取决于诗歌的公共性与私密性之间融合的有机程度。 每一首诗都是对自我的一次有计划“曝光”。自我总是杂多的统一性,这种杂多性,为诗人的每一次写作都可能具有某种独创性提供一定保障;这种统一性,保证了一个诗人的所有创作都将具备相同的血型和脾性。自然,诗人必须对个体自我的杂多性和统一性有充分的认识和准确的拿捏,才可能确保创作的有效性与生命力。否则,就将出现大量自我复制或自我分裂的拙劣诗作,那将导致自身诗歌形象的不断毁弃。P161-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