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苏珊桑塔格十余次访谈文字记录全面领略桑塔格充满个性魅力的思想世界每一次发问都直切要点,每一次回答都犀利透彻一问一答之间,一个更加亲切而又不失本色的桑塔格 本书简介: 《苏珊·桑塔格谈话录》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内首部桑塔格访谈合集,书中收录了苏珊·桑塔格在不同时期接受各国媒体采访留下的十数篇访谈记录,数篇原为德语、西班牙语、瑞典语的访谈属于首次与国内读者见面,此外还附有原书编者利兰·波格教授倾力撰写的中文版序言和桑塔格最新年表。内容上包括对文学艺术的迷恋与热情,对女权主义的认识与反思,对文化与政治的深入剖析,对“感受力”与“严肃性”的反复强调,集中呈现了桑塔格在文学、美学、政治、性别等领域的主要思想观点,展示出她敏锐犀利的思想锋芒和鼓舞人心的批判激情。一种生活方式还不是一种生活莫妮卡·拜尔(MonikaBeyer)/1980年选自《政治》(Polityka)第22期(1980年5月31日),第9页。获准重印。篇幅短一些的英文版本以《一种生活方式不是一种生活》(“ALifeStyleIsNotaLife”)为标题刊于《波兰视角》(PolishPerspectives)第23卷第9期(1980年),第42—46页。部分由莫妮卡·扬科维亚克(MonikaJankowiak)译自波兰语。苏珊·桑塔格1933年生于纽约。她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以及牛津大学圣安妮学院。她曾在美国几所著名的大学任英语文学和哲学讲师,还当过《评论》(Commentary)月刊编辑。她的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得到的肯定使她获得多种经费资助,比如来自洛克菲勒和古根海姆基金会的资助。她写有两部长篇小说——《恩主》(1963)和《死亡匣子》(1967),以及多篇短篇小说。她最近的短篇小说集标题为《我,即其他》。她还为她导演的电影写了三个剧本。她的随笔引发了人们最大的兴趣。这些文章保持着一种颇具个性的风格,具有观点新颖、思想独立的特征。其中包括《反对阐释》和《关于“坎普”的札记》[《世界文学》(Literaturanawiecie)1979年第9期],即将由WAIF出版的题为《论摄影》的一组随笔,以及《作为隐喻的疾病》(《文化》1978年第38—39期)。她应《世界文学》之邀,和一群美国作家——约翰·阿什伯里、乔伊斯·卡萝尔·欧茨、威廉·萨洛扬和雷蒙德·史密斯——来到波兰。莫妮卡·拜尔:美国这个国家的特征是过于丰富:物品、族群、各种各样的少数族裔、信仰、时尚、存在方式、思想、话语和艺术家。你们有大量的作家,其中许多都非常优秀,但在当今美国,似乎缺少达到威廉·福克纳这种高度的大师……桑塔格:的确如此。我并不认为我们拥有绝对天才的、达到国际水准的作家。莫妮卡·拜尔:你能想到是什么原因吗?桑塔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