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购买:台湾原版《少年台湾》 台湾著名作家,画家,美学大师蒋勋 十年心血,**力作,大陆地区首次出版 初版在台湾掀起销售狂潮!荣登台湾诚品、金石堂、博客来书店畅销榜首 岛屿上跨越十年的行走,孤独而青春的流浪笔记,踏进心灵原乡的美感对话 当我衰老时,看着岛屿少年走过,依然意气风发。——蒋勋★推荐:名家佳作系列超值套装★推荐:刘心武等小说精选集超值收藏★超值推荐:底价疯抢 民国百位名家经典作品 本书简介: 本书作者蒋勋用十多年的时间,走遍台湾的角角落落,写下了一系列关于台湾的作品。描写的内容以作者在台湾各地行走和流浪的所见所闻,以及对自己少年生活的回忆为主。蒋勋透过写台湾底层老百姓,把他们的故事和台湾开埠、不同年代台湾发展的历史、各地的地方风俗等结合起来,展现了台湾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文辞优美,感情自然真挚。 作者简介: 蒋勋,祖籍福建长乐,1947年生于西安,成长于台湾。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后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中国文化大学”、天主教辅仁大学、台湾大学、淡江大学,任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 现任《联合文学》社长。著有诗作、小说、散文、艺术评论等数十种,近年来更以理性感性兼具、深入浅出的“美学”阐述风靡海峡两岸,作品有《孤独六讲》、《生活十讲》、《天地有大美》、《汉字书法之美》、《新编传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此生:肉身觉醒》等。 目录: 自序 少年集集 少年水里 少年南王 少年望安 少年白河 少年野银 少年九份 少年月眉 少年盐寮 少年八里 少年苑里 少年扇平 少年龙坑 少年西宝自序 少年集集 少年水里 少年南王 少年望安 少年白河 少年野银 少年九份 少年月眉 少年盐寮 少年八里 少年苑里 少年扇平 少年龙坑 少年西宝 少年鹿港 少年东埔 少年古坑 少年笨港 少年通霄 少年丰山 少年梓官 少年观音 少年弥陀 少年龙峒 少年芹壁 少年南竿 少年水头 附录 蒋勋的少年与少年的蒋勋 自序 一九五○年,三岁的时候,父母带我在马祖白犬岛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用来申请进台湾的入境证。 在拍摄那张照片之前,我的人生完全空白,没有丝毫一点记忆。 一九五一年随母亲在基隆上岸,踏上生命中宿命的岛屿,开始了此后成长成少年的岁月。 这个少年,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常谈起故乡福建,母亲常谈起她的故乡西安。父母都有他们的乡愁,然而,少年自己,全部的记忆都是台湾。 最早落脚的地方是松江路,在远房叔公的公家宿舍,母亲带着五个孩子,打地铺,蜗居在一间小小屋子里,鼻腔里有许多小孩球鞋穿久了的湿臭郁闷的气味。然而院子里夏天夜晚的扶桑花和一些蕨类野草,释放出清新混合着辛辣香甜的芬芳,我常常深深吸一口气,像是要把一个季节花草的香都吸到肺里去。 父亲晚一年到台湾,我们搬出叔公宿舍,在当时的“中正路”和建国北路交叉口铁道边租赁了一间日式木造的小房子。 我开始有很清晰的记忆了,火车定时驶过的空咚空咚的声音,汽笛长长的呜呜的声音。隔壁吴家邻居小女孩在门口洗澡时的裸体,水晶肥皂的泡泡和她身体的气息。(她不时会跑来我家,没有原因地坐在我旁边很久。) 小我四岁的弟弟不断哭泣抽咽的声音,直到母亲回来,一手解开衣襟给他喂奶,一手打开报纸裹的温热馒头,递了一个给我。 (我记忆着一种饥饿,肚腹里空空的慌张,那也是襁褓中弟弟死命哭叫的原因吗?) 两年以后我读了“中正小学”,是不足岁的入学生。 再过一年,赋闲两年的父亲找到粮食局的工作,可以配给到一栋在大龙峒的宿舍。 母亲带我坐二号公车,在最后一站“大龙峒”下车。 车站紧靠孔子庙南面的红墙,孔庙西侧是屋顶有许多彩瓷装饰的保安宫。 保安宫前有一大水池,水池四周许多垂须的大榕树。那天,我跟母亲走过,池边聚集一群人,我钻进人群看,是一具淹死的尸体,用草席盖着,一个和我同样大小的孩子,用石头丢掷尸体裸露在草席外的脚。 母亲走过保安宫,在保生大帝神龛前合十拜拜。 穿过保安宫西侧的窄巷,一畦一畦的菜田、稻田,远远看到一排新盖好的黑瓦平房,母亲说:“这就是家了。” 重庆北路三段二九五巷二十一弄二号,那几个数字,好像成为少年时记忆里的密码。我的脑海里常常闪过这几个数字,记忆的盒子就打开了。一直到我二十五岁,第一次离开岛屿,去了巴黎,我持续只用了这一个密码。 《少年台湾》是我许多挥之不去的青少年岁月的记忆,这里面的人物很少是知识分子,他们在岛屿各个角落的底层生活着,嘉义月眉、笨港,云林古坑,台东南王,南投集集,高雄弥陀、梓官,花莲盐寮,澎湖望安,兰屿野银,金门水头,马祖芹壁…… 一九九九,五十年来岛屿第一次政党轮替之前,好像有一种莫名的盼望,我开始写《少年台湾》。 二○○○,政党轮替之后没有多久,《少年台湾》停笔了,一停就是六年。 (为什么停了六年?我在疑惑什么吗?那些生活在岛屿各个角落的人物沮丧失落了什么吗?) 六年后,《少年台湾》重新开始,《少年台湾》应该有比“政党轮替”更重要的事吧。 岛屿上习惯谈论政治,我听多了,常常悄悄离开那些喧嚣的声音,背起背包,摇晃去一个安静小镇或村落,去看一看岛屿上沉默生活着不善谈论政治的一些人。 那一段时间,在台北、高雄、台中,这些大都会,初见到一个人,我习惯问:你从哪里来? 那个人如果说是“高雄”,我会追问:高雄哪里?旗津?盐埕?燕巢?冈山?路竹?鼓山?六龟? 那个人如果说“台北”,我会追问:台北哪里?万华?三张犁?芝山?厦门街?永康街?汐止?大稻埕?木栅? 我想追问的是身体里最初的记忆吗?小小的地方,有气味,有色彩,有声音,还没有大到像“台北”、“台中”、“高雄”那么抽象或空洞,还有很具体的人的踏实生活——生活还没有只剩下一堆吵闹空洞嚣张的语言。 为一个奇特没有听过的地名出发吧,背起背包,随意坐车,摇晃去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 台湾的少年,应该可以这样在岛屿上四处流浪,习惯在孤独里跟自己对话吧。 坐在路边,坐在小火车站,看午睡流口水的黄狗,听夏日午后一树蝉声,庙口有打瞌睡的独眼老人,榄仁树大片叶子坠落,风吹过,像屋角猫伸懒腰的一声叹息,远远有油炸红葱头的酥香的气味,一阵一阵,在砧板上剁碎肉的“哆——哆——” 如果风里是一阵一阵浓咸香郁的酱味,我大概知道到了西螺。如果风里是一阵一阵刚采收的辛烈的蒜味,我大概知道是在云林刺桐。 我用嗅觉记忆我的故乡。 这几年我住在八里,南边是“龙形”,北边是“米仓”,“龙形”是因为观音山在这里像龙转了一个弯,“米仓”是山脚下一块小小的河岸腹地,有稻米堆积。 我不为什么,写了《少年台湾》,那些长久生活在土地里人的记忆,那些声音、气味、形状、色彩、光影,这么真实,这么具体,我因此相信,也知道,岛屿天长地久,没有人可以使我沮丧或失落。 这不是一本阅读的书,这本书阖起来,就可以背起背包,准备出发了。 你,当然就是书中的“少年”。 《少年龙坑》 我看到礁石的兀立傲岸,遍体鳞伤。 我看到浪涛激情热烈如死的拥抱冲撞,永不停止。 每一道涓涓的水流,从岩石的体躯上流泻而下。 仿佛泪水,仿佛悲怨到无话可说的泣诉,一条一条,泪流如此。 或许,我终于知道,我泪的归宿,是这岛屿南端一片无际的汪洋。 《少年九份》 淘金的梦想果然没有维持很久。在金矿矿脉迅速枯竭之后,淘金者陆续离去。山城原来盛极一时的餐饮业、性交易的行业,以及赌场,都因为失去主顾突然没落式微。 (多年后,当你走上已略显倾颓的阶梯小道,数度踩到滋蔓的青苔,稍不慎重即可能滑倒。已处处显得荒废的宅邸,犹有斑斓的彩饰雕花,想见当日曾经有过的一度繁华。你虽步履维艰,仍一路彳亍而上。并时时停下脚步,远眺山城脚下静静沐浴在海洋中的岛屿海岸,犬牙交错,在山岚雾气缥缈中光影迷离。恍然山城某处仍暗藏富有金矿,在淘金者陆续去尽后,才绽放了明亮的光。) 或许你相信,所有山脉间隐藏的黄金,都已随大雨冲刷,流入大海,在黄昏时分,山城的每一个向西的斜坡上,都可见沉静如黄金一般的大海,使原来匆忙走在山坡阶梯上的行人,都一一停下来看望与赞叹。 也许是在将近一百年的荒废中,繁华有机会沉淀成一种真正的富裕吧。 在转上石阶的时候,撑着伞的人正抱怨春雨连连,遍地都是湿答答,却从伞下看见了废弃院落一株雨中的樱花,开得烂漫繁盛。浅浅的粉红色,纷飞的花瓣,映着飘散飞扬透明的雨丝,映着云隙间飘忽不定的光影。 撑伞的人停步在石阶上,不能确定这是败落荒凉废弃的山城,还是欣欣向荣正逢春日繁花盛放的山城。 他有一点觉得要喟叹,却终究还是大踏步走上石阶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