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七缀集


作者:钱钟书     整理日期:2015-11-08 19:19:00


本书简介:
  “钱学”的兴起大约在80年代初期,为此还专门出了几期期刊,可能钱钟书本人对此并不是很热心,所以其声势不是很大。从数量上看,钱钟书的著作可能不如很多中国当代作家,但他的著述的含金量的确是只有用皇皇巨著才能恰如其分地予以定位。由中华书局出版的5卷《管锥编》世人皆知,但是至今能够真正读完读懂的读者还是凤毛麟角;他的《谈艺录》人称是现代有关诗文评的巨构;他的《七缀集》、《宋诗选注》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更是无以替代。
  目录:
  修订本前言
  序
  中国诗与中国画
  读《拉奥孔》
  通感
  林纾的翻译
  诗可以怨
  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
  一节历史掌故、一个宗教寓言、一篇小说
  附录
  《也是集》原序
  《旧文四篇》原序我所见古代中国文评,似乎金圣叹的评点里最看重这种叙事法。《贯华堂第六才子书》卷二《读法》第一六则:“文章最妙,是目注此处,却不便写,却去远远处发来。迤逦写到将至时,便又且住。如是更端数番,皆去远远处发来,迤逦写到将至时,即便住,更不复写目所注处,使人自于文外瞥然亲见。《西厢记》纯是此一方法,《左传》、《史记》亦纯是此一方法”;卷八:“此《续西厢记》四篇不知出何人之手。……尝有狂生题《半身美人图》,其末句云:‘妙处不传。’此不直无赖恶薄语,彼殆亦不解此语为云何也,夫所谓妙处不传云者,正是独传妙处之言也。……盖言费却无数笔墨,止为妙处;乃既至妙处,即笔墨却停。夫笔墨都停处,此正是我得意处。然则后人欲寻我得意处,则必须于我笔墨都停处也。今相续之四篇,便似意欲独传妙处去,……则是只画下半截美人也。”他的评点使我们了解“富于包孕的片刻”不仅适用于短篇小说的终结,而且适用于长篇小说的过接。章回小说的公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是要保持读者的兴趣,不让他注意力松懈。填满这公式有各种手法,此地只讲一种。《水浒》第七回林冲充军,一路受尽磨折,进了野猪林,薛霸把他捆在树上,举起水火棍劈将来,“毕竟林冲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符合“富于包孕的片刻”的道理。野猪林的场面构成了一幅绝好的故事画:一人缚在树上,一人举棍欲打,一人旁立助威,而树后一个雄伟的和尚挥杖冲出。一些“绣像”本《水浒》里也正是那样画的,恰和《秦王独猎图》、《四足动物史》插图一脉相通,描摹了顶点前危机即发的刹那,“写到将至时,便又且住”,“既至妙处,笔墨却停”。清代章回小说家不讳言利用“欲知后事,且听下回”的惯套,以博取艺术效果。例如《儿女英雄传》第五回结尾:“要知那安公子性命如何,下回交代”;第六回开首:“……请放心,倒的不是安公子,……是和尚。和尚倒了,就直捷痛快地说和尚倒了,就完了事了,何必闹这许累赘呢?这可就是说书的一点儿鼓噪。”《野叟曝言》第五、第一〇六、第一二五、第一二九、第一三九回《总评》都讲“回末陡起奇波”,“以振全篇之势,而隔下回之影”,乃是“累坠呆板家起死回生丹药”。“富于包孕的片刻”正是“回末起波”、“鼓噪”的好时机。章学诚《文史通义》外篇一《史篇别录例议》:“委巷小说、流俗传奇每于篇之将终,必曰:‘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此诚捂绅先生鄙弃勿道者矣。而推原所受,何莫非‘事具某篇’作俑欤?”这位史学家作了门面之谈。“事具某篇”,是提到了某一事而不去讲它,只声明已经或将要在另一场合详讲。例如《史记·留侯世家》:“……及见项羽后解,语在项羽事中”,指相隔四十七卷以前的《项羽本纪》;《袁盎晁错列传》:“……吴兵乃可罢,其语具在吴事中”,指相隔五卷以后的《吴王濞列传》。
  ……





上一本: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 下一本:我想给你拍张照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七缀集的作者是钱钟书,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