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尺素天涯:白求恩最后的情书及其他


作者:李 彦     整理日期:2015-11-05 11:03:32


本书简介:
  本书是加籍华人作家李彦女士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与差异、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观察与反思之作。文集中作者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反观自身、感受异域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其中《尺素天涯——白求恩最后的情书》描述了白求恩晚年的生活和情感,刻画了一个鲜活的白求恩形象。
  作者简介:
  李彦,加籍华人作家,加拿大作家协会会员,1955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7年赴加拿大留学,获温莎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97年起在滑铁卢大学任教,2007年起任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院长。1985年开始发表中英文作品,曾荣获加拿大滑铁卢地区文学艺术杰出女性奖。其作品细腻优美,视角独特,思想深刻。
  目录:
  尺素天涯
  ——白求恩最后的情书
  小红鱼儿你在哪儿住
  ——甲骨文与明义士家族
  毛太和她的同学们
  勃兰特教授
  罂粟花下藏兵洞
  大雁与乌龟
  人之欲
  终南山下
  返航
  我遥远的故人
  米勒走了
  津门杂感
  目录:
  尺素天涯
  ——白求恩最后的情书
  小红鱼儿你在哪儿住
  ——甲骨文与明义士家族
  毛太和她的同学们
  勃兰特教授
  罂粟花下藏兵洞
  大雁与乌龟
  人之欲
  终南山下
  返航
  我遥远的故人
  米勒走了
  津门杂感
  异草闲花
  嘤其鸣·答友人
  ——给加拿大法裔女作家的十二封信
  前言自序·灯火阑珊处
  去国经年,数十载春秋稍纵即逝。今天的祖国,已渐趋生疏、隔膜。离开了那片土地,视野可能开阔了些,但也缺少了扎根那块土壤才能产生的深度与厚重。
  近年来读到国内一些作家的作品,极受震撼。它们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芸芸众生的无奈、良知者悲天悯人的情怀。比起这些植根大地,凭着良知为百姓呼喊、踏踏实实为他们做点事的作家,我常常感到海外作者的作品大多流于肤浅,从分量上很难跟国内的一流作家相提并论。已成局外人的我们,再写今天的中国,难免会落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外国人写中国时的走马观花、肤浅偏颇。如果依然停留在挖掘熟悉的历史记忆的层面,甚或咀嚼别人嚼过的馍,似有“为赋新诗强说愁”之嫌,令读者生厌。
  如何拓宽新的视野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及的人生必经之三种境界,似乎也适用于海外写作者。从回首熟悉的故园往事,到描述艰辛的异乡开拓,尘埃落定之后,我们中的不少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了新的佳境,对东西方文化价值观进行比较思索,探寻人类命运的异同。
  这本新书,收集了我近年来的一些中短篇随笔,记叙了我在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交流方面的种种反思以及多姿多彩的异域生活。
  《尺素天涯》通过我对一位加拿大老人比尔·史密斯的采访,揭开了一段被掩埋的历史,解读了英雄人物作为常人的情感世界,还有他非凡的理想情怀的源头。自序·灯火阑珊处
  去国经年,数十载春秋稍纵即逝。今天的祖国,已渐趋生疏、隔膜。离开了那片土地,视野可能开阔了些,但也缺少了扎根那块土壤才能产生的深度与厚重。
  近年来读到国内一些作家的作品,极受震撼。它们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芸芸众生的无奈、良知者悲天悯人的情怀。比起这些植根大地,凭着良知为百姓呼喊、踏踏实实为他们做点事的作家,我常常感到海外作者的作品大多流于肤浅,从分量上很难跟国内的一流作家相提并论。已成局外人的我们,再写今天的中国,难免会落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外国人写中国时的走马观花、肤浅偏颇。如果依然停留在挖掘熟悉的历史记忆的层面,甚或咀嚼别人嚼过的馍,似有“为赋新诗强说愁”之嫌,令读者生厌。
  如何拓宽新的视野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及的人生必经之三种境界,似乎也适用于海外写作者。从回首熟悉的故园往事,到描述艰辛的异乡开拓,尘埃落定之后,我们中的不少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了新的佳境,对东西方文化价值观进行比较思索,探寻人类命运的异同。
  这本新书,收集了我近年来的一些中短篇随笔,记叙了我在致力于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交流方面的种种反思以及多姿多彩的异域生活。
   《尺素天涯》通过我对一位加拿大老人比尔·史密斯的采访,揭开了一段被掩埋的历史,解读了英雄人物作为常人的情感世界,还有他非凡的理想情怀的源头。
  《小红鱼儿你在哪儿住》记叙了我从八十年代留学加拿大初期便开始的与明义士家族几辈人的交往。这一独特的加拿大基督教传教士家与甲骨文考古研究,以及中加两国外交史上千丝万缕的牵连,为我们提供了对人类文明新的审视角度。
  《嘤其鸣·答友人》的创作,源于我和加拿大法裔女作家米雪·提塞尔之间的诚挚友情。二○○九年秋天,我们在蒙特利尔市召开的国际交流会上结识。对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医生的共同热爱,使两个来自不同族裔背景的女作家开始了通信。在长达五年的交流中,围绕着文学创作与翻译、信仰与追求、种族与文化、历史与现状、婚姻爱情及子女家等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我们俩展开了襟怀坦白的对话,其中不乏视角新颖的观点,带给读者思考与启迪。我从中
  挑选了自己的十二封信,编入此文。
  我是一个执着的理想主义者。当周围的人们或真或假都极“左”的时候,譬如在革命口号盛行的年代,会觉得我“右”得发傻。而当人们都变“右”了时,譬如眼下对物欲和私利的崇尚,又会觉得我“左”。有国内来访的共产党员曾直截了当斥我“极左”,孰知我其实一直未变。只是世道变了,且多数人喜随波逐流、趋炎附势,因此跟着变了罢了。
  抵御诱惑,独善其身,并非难事。我对东西方世界都采取了冷静审视的目光,如实地描写自己所熟悉的环境,希望通过笔下的客观呈现,警醒民众的思考,推动社会的进步。我坚持写作者的心灵坦荡、情感真实,不玩弄花招,不讨好市场,不追逐名利,不出卖良知,尽管这样做会受到评论界的冷遇。虽然身在西方并于主流社会就业,我依旧保持了从故土带来的勇气,直面人生,从不忌惮会否因秉笔直书而冒犯了谁,从而遭受攻击诬蔑乃至疯狂的陷害。所幸我周围的同事多为正派的知识分子。我的坦诚与信念,赢得了更多的尊敬与关爱。
  我在加拿大二十八年,入过地狱,也上过天堂。这些经历都幻化为可贵的资源,赋予了我创作的灵感。滑铁卢大学瑞纳森学院对我的厚爱,免除了我的后顾之忧,使我这些年来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与金钱无关,而与人性有关的一些问题。
  现在,我的这些拙作即将编印成书,呈现给国内读者,希望它们能促进海内外同胞之间的沟通与理解,让我们共望天涯路。
  李彦
  二○一五年写于加拿大滑铁卢
  在晋察冀边区艰苦的岁月里,白求恩曾经与八路军驻地附近的一位基督教女传教士有过一段引人遐思的交往。那座教堂建立在五台山腹地的崇山峻岭间,里面居住着一位从新西兰远渡重洋来华、名叫凯瑟琳的年轻姑娘。
  两人奇妙的邂逅,发生在蜿蜒曲折的盘山道上。那个秋天的下午,凯瑟琳跟随着一群中国百姓,立于村口,好奇地观赏着前所未见的景观:细碎的铃铛声由远而近,一列长长的驼队掀起烟尘,出现在天边。那不是司空见惯的走西口的晋中商贾,而是一位洋人率领的骡背上的战地医疗队,途经村庄,前往松岩口小镇。
  秋阳映照下,崖畔丛生的酸枣野果鲜红靓丽。山道旁,一袭黑色长裙、亭亭玉立的西方女子,如羊群里的骆驼,攫住了白求恩的目光。
  凯瑟琳小姐在这个闭塞的村庄里已生活了数年之久,操一口流利的五台话。与白求恩大夫打招呼时,她的心头可曾惊怵,久违的母语,出口时竟如此生涩?两人站在路旁的松树下,聊了个把小时。
  入冬前的那些日子里,白求恩应凯瑟琳之邀,曾数度前往教堂造访。在白求恩眼里,这位身材高挑、眉目开朗、举止端庄、忠于信仰的姑娘,令他想起了已经过世的母亲。在青年时代,母亲也曾满怀激情地远涉重洋,到夏威夷群岛,于土著人之间传播上帝的福音。
  也许是久居深山老林,难以见到一位“同类”吧,交往之初,凯瑟琳便显露出掩盖不住的热情。姑娘怀揣的,是何等情愫呢?也许是对爱神的悄悄企盼,也许仅仅是友谊地久天长。
  但在白求恩内心深处渴望的,却不仅仅是友情。
  那年他四十八岁了。以其对女人的丰富经验,第一眼,他便看透了,能够打动面前这位女性的,绝非个人得失,而只能是信仰。
  事实上,那种能为私人名利所动摇的女性,对他这种人来说,也毫无吸引力可言。
  青灰色教堂的屋顶上,孤独的十字架默默地遥望着蓝天。穿越花木凋零、萧瑟空旷的院落时,钟声在寒风中叮当鸣响。银色的烛台下,身穿臃肿的黑棉袄、扎着裤脚管的中国村民,正对着高悬在头顶的耶稣像,虔诚地顶礼膜拜。
  他们向上帝祈求的,都是什么呢?白求恩呆立在高大的拱门下,陷入了怀旧的怅惘。耳畔喃喃的祈祷声,把他的思绪带回到圣劳伦斯河畔的皇家山上。耸立在蒙特利尔市中心的圣心大教堂,庄严宏伟,灯火辉煌。唱诗班的歌声余音袅袅,伴着优美的管风琴声绕梁回荡。
  此情此景,似曾相识。这里却非久违的故乡。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汾水长。
  鲜为人知的是,兴趣广泛的外科医生白求恩也曾尝试过文学创作。美国的《进步周刊》发表的第一篇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文艺作品,即出自白求恩大夫笔下。
  《中国肥田里的秽草》这一短篇小说,描述了华北山村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家老汉。祖祖辈辈耕耘劳作的田园生活,毁于日军侵略的战火。老汉在自家麦田中发现了一颗哑弹,于是历尽艰辛,赶着小毛驴,顶着烈日的暴晒,把这个用树叶严严实实遮盖着的“宝贝”,送到了儿子参加的游击队。故事的灵感,可是取材于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五台?
  “白求恩的这篇小说,显示了他的观察能力和文学造诣。”
  然而,实事求是地讲,对于此篇作品善意的褒奖,我不敢苟同。小说中的某些细节,例如“他忽然看见田边有个奇怪的地洞,中间竖着一个东西,那个东西看起来好像一个削去了头的黑色的大菠萝”,这种想当然的比喻,暴露了白求恩并不真正谙熟华北的乡间生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方山区的农民,何尝见识过岭南的菠萝?
  白求恩曾与凯瑟琳小姐秉烛长谈,津津有味地分享她珍藏的陈年红酒,品尝她用羊奶精心制作的乳酪,还有她亲手烘烤的在百里山乡都难得一见的松软的蛋糕。
  虽然姑娘把栗色秀发一丝不苟地梳向脑后,绾成整齐光滑的发髻,看上去过于严肃、刻意端庄了,他却分明感受到了姑娘在他面前情不自禁流露出来的活泼与娇羞。
  





上一本:激流男孩 下一本:柘西精舍词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尺素天涯:白求恩最后的情书及其他的作者是李 彦,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