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丰索雷耶斯是墨西哥著名大作家。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墨西哥,在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即引用了阿尔丰索雷耶斯的句子:“唯有益天下,方可惠本国。”墨西哥**文学奖,也以阿尔丰索雷耶斯命名。 雷耶斯是20世纪西语散文创作中**美文雅的文体大师。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我永远是阿尔丰索雷耶斯的学生。 ——奥克塔维奥帕斯 20世纪西班牙美洲**人文主义文化表现力的大师,毋庸置疑,当属阿尔丰索雷耶斯。 ——朱塞佩贝里尼《西班牙美洲文学新史》 “感谢马德里成全了我。那时我从圣塞瓦斯蒂安动身前往马德里,我能感受到歌德乘车去魏玛的心情。” ——阿尔丰索雷耶斯 本书简介: 雷耶斯居住在马德里期间经常逛街,边走边看边想。他看到了马德里许许多多辉煌的建筑,同时也看到乞丐、流浪汉、残疾人……,看到残酷的悲惨世界,饥饿、贫困、愚昧、冷漠的社会现象。他在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社会和历史根源。同时,他联想到了自己的祖国墨西哥。《马德里画稿》的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情画意,多处提及和平、宁静、和谐的社会氛围,行文中流露出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作者简介: 阿尔丰索雷耶斯(AlfonsoReyes,1898—1959),墨西哥作家。著有散文集《马德里画稿》、小说集《斜面》、诗集《足迹》《休止符》等。 目录: 译序/001 序/001 马德里画稿【1914-1917】/001 I盲人的地狱/003 II乞丐们的荣耀/009 III怪物的理论/013 IV民族的节日/015 V狂欢节/019 VI曼萨纳雷斯河/027 VII曼萨纳雷斯河与瓜达拉马山/031 VIII精神状态/037 IX发疯的权利/041 X试论国民财富/047 XI街上的叫喊声/051 XII悍妇狮吼/055译序/001 序/001 马德里画稿【1914-1917】/001 I盲人的地狱/003 II乞丐们的荣耀/009 III怪物的理论/013 IV民族的节日/015 V狂欢节/019 VI曼萨纳雷斯河/027 VII曼萨纳雷斯河与瓜达拉马山/031 VIII精神状态/037 IX发疯的权利/041 X试论国民财富/047 XI街上的叫喊声/051 XII悍妇狮吼/055 XIII黎明之歌/057 XIV柏拉图式的考验/059 XV好奇的大喇叭/065 XVI神学家巴列-因克兰/069 XVII弗朗西斯科希内尔德罗斯里奥斯/079 V狂欢节 ——四旬节就此揭开序幕 咱们要给社会法律加上括号!参加狂欢节的人们遵守狂欢的卫生习惯,头戴面具,可以不拘礼节,在面具里面哈哈大笑。 在中世纪的诗歌里,有一位卡尔纳尔先生(意味着“肉欲”),他一登场就是宰杀家畜。马德里现在的习惯做法是,今天是星期三、四旬斋的第一天,人们从教士手里接过圣灰烬,象征性地开始了狂欢节。 咱们直接穿过卡斯特亚那大街吧,不必注意那些官方站在看台或者花车上的家属,他们无聊地东张西望,(啊哦,没有音乐的狂欢节,真的很凄凉啊!)应该横渡曼萨纳雷斯河:离开马德里才能感受到马德里的堂皇。这里是维多利亚女皇大桥;那边是特哈喷泉。我们来到了一片大草原,几棵高大笔直、有尖尖枝条的树干巍然屹立在高雷西多尔大草原上。远处,皇宫的玻璃门窗闪烁着阳光,那是伊塞尔城堡怡景的范围。空气中散发着芳香的湿气;天气宣告了春季来临。 快乐的人们、化了妆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涌来,人人做滑稽的朝圣状,令人想起英国大作家乔叟的故事。秋千和旋转木马炫耀着各自轻佻的样子。七彩花纸在空中颤抖,然后点缀着地面。盛大的烟火时不时地跃上天空。 有人敲打着铃铛过来了,那是狂欢节临终圣礼的队伍,领队是个庞然大物,看不出里面是人呢,还是破布包裹。跟在大物后面的是一群男孩,他们用垃圾堆上的宝贝临时即兴胡乱化妆出一张张鬼脸。这里、那里,在小丑穿的外衣上,黄色的金丝雀急切地跳来跳去。一些村姑女扮男装:男衬衫折磨着她们的乳房,高跟鞋让她们举步维艰,摇来晃去;向上微微翘起的小小脚丫,几乎消失在裤筒里。帽檐下,露出团团发卷;面具后面,一双双罪恶而欢乐的眼睛在窥视你们。 一些人在转圈,一些人互相追逐。那边有两个乡巴佬在搏斗,重复着十七世纪爱用警句和俏皮话的作家们所说的“用绞架”来试试魔鬼的运气。这有些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流行的柔道动作--“跳跃”。仅仅想象一下“绞架”就让人痛苦不堪,我发现在讲述花花公子的传奇故事里有类似的描写:“使用绞架,于是双脚吊在空中,双臂成为绳索。” 一个干干净净的小矮子—从前可能是个行为不端的纨绔子弟—被一种危险的好奇心吸引,穿过人群到了这块属于地狱的天下。他一路上跌跌撞撞,连连道歉,一路上制造了一千零一次礼节上的事故。 这场戏的确残酷,的确自由洒脱;看戏之前应该有精神准备;应该学会忍耐西班牙语骂人、伤人的话语;应该善于为蛮横的欺诈行为喝彩,为快乐的流氓笑话鼓掌。 这个民族荒唐可笑的天才,在此时此地充分爆发了活力。那位人民之子在排练种种过分雕琢的姿势,使出了浑身的弹跳力。这里有人发出疯狂和抒情的呐喊,有人说着没有理智、内容古怪荒唐的黑话。我听见有个小伙子冲着手持驴子面具的另外一个年轻人喊道: “嗨!你!驴头!” 这句话的意思,我留给那些爱从坏处想别人的人们去解读吧。 但是,最好还是尊重这句话本身破碎的意思吧,那小伙子是在开心时说出此话的。难道没有人追随这个天才的民族所做的跳跃动作吗?这里有因为发笑而做出的动物般的跳跃动作、摇撼动作和发泄怨气的动作;这里有粗鲁的玩笑、木偶式的表情和《塔拉塔琼巴》之歌。 忽然间,伤了风的号角声、嚎叫般的风笛声以及雷鸣般的鼓声从天而降。于是,跳舞—唯一有组织的活动—的人们同时动作起来,撒开的人肉网络震动着大草原。风笛手(天性好动)摇来晃去,眯缝着金黄的睫毛。 平民狂欢节的宝贵之处在于:这是一种创造。这里的面具不是买来的,不是在店铺里制造的,化妆的人也不想重复历史的故事。戴面具的人们仿佛从地心、从废料堆、从城市渣土、垃圾、粪便里钻出来的。的确如此:狂欢节的创造性就是从拾荒者的口袋里冒出来的。就是这一巧妙地捡拾别人丢弃之物的方法终于找到了充分和美好的理由:在那个最最智慧、或者说最最贫穷的寓言里,郊区那个男孩,借助那颗遗传的火星,把破礼帽戴得很低(压住耳朵),双腿插入衬衫袖子里,浑身裹着一块乞讨来的破布,一路跳动,来回转圈,最后来到狂欢节的草原上。 这个乞丐要么不穿衣裳,或者说纯粹是奇装异服,--于是产生了一群简直可以打乱圣安东尼奥丰富想象力的怪物--,要么是他自己发现了乔叟的悖论:干脆穿上要饭的服装! 这个场面如同佛兰德画家博斯的画作,我们一面亲眼看着这个场面,一面想起博斯,与此同时这个场面像只黄蜂一样地骚扰我们:马车下面,所有的害虫在用针尖般的嘴巴插入土壤,拼命吞噬粮食种子的害虫,睁开玻璃球样的小眼睛互相观望。但是,只要害虫一爬到在马车上来回摇晃的牧草垛,就会发生变态。上面有敲打着乐器的人物。有马车、男人、野兽和一些小怪物,正在火焰下方活动。这样一来,从平民狂欢节锻铁炉上(生活垃圾在烈火中混合在一起)看上去,似乎在观看联结魔鬼和人类的绳梯,把人间和神秘世界混同一体。 这些人整天在唱歌,整天在喝酒,整天跳舞;到了夜间还要吵吵闹闹地返回大街上,围着街灯跳舞。假如各个种族比赛一下抵抗欢乐的力量……那么,哎哟!西班牙!哎哟!西班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