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民国风度


作者:齐明月     整理日期:2015-11-05 11:01:59

回顾一个绝代芳华的时代,怀念一种活色生香的生活。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有些清贫,有些窘迫,却又别样鲜活。
本书简介:
  很多人对民国大家的精神世界,心生向之。他们的渊博知识,他们的鲜明个性,他们的逸闻趣事,他们的风骨卓然,都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涂抹着重重明艳的色彩。大家眼中的大家是怎样的呢?基于这个想法,本书选取了大家写大家的经典文章,意在通过大家眼中的大家,来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至情至性和彼此间相互砥砺的深厚情谊。我们会发现在这些文人大家的笔下,与命运沉浮相比,他们似乎更留意那一抹春意,那一簇花开,那一份老友的惦念,和那一种对希望对明天的期待。如蔡元培、胡适、马相伯、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百年过后,从他们留下的印记中,我们依然看到学生的端庄、先生的凛然,而“那些背影,让我们发现民族的正面”。
  作者简介:
  齐明月,晋阳人士,兴味广泛,朴素自持,温静沉和,最喜朴素人间的烟火生活。嗜好阅读,勤于动笔,对古典文学尤为钟爱,著有文学和情感随笔多部,文笔简练有味。已出版作品有《我的父亲母亲》《再见时光里的一瞥惊鸿》《做生命的船长》等。
  目录:
  回忆鲁迅/郁达夫
  敬悼许地山先生/郁达夫
  志摩在回忆里/郁达夫
  送仿吾的行/郁达夫
  悼夏丐尊先生/郑振铎
  哭佩弦/郑振铎
  悼志摩/林徽因
  伤双栝老人/徐志摩回忆鲁迅/郁达夫 敬悼许地山先生/郁达夫 志摩在回忆里/郁达夫 送仿吾的行/郁达夫 悼夏丐尊先生/郑振铎 哭佩弦/郑振铎 悼志摩/林徽因 伤双栝老人/徐志摩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季羡林 忆刘半农君/鲁迅 记辜鸿铭/胡适 知堂先生/废名 怀废名/周作人 试为蔡先生写一篇简照/蒋梦麟 我所见的叶圣陶/朱自清 怀念陈寅恪先生/俞大维 丰子恺和他的小品文/赵景深 怀晚晴老人/夏丏尊 悼夏丏尊先生/丰子恺 记我所知道的槟城/凌叔华 北风——纪念诗人徐志摩/苏雪林 出游/孙福煕 雁冰先生印象记/吴组缃 四位先生/老舍 我与老舍与酒/台静农 怀念曹禺/巴金 刘叔雅/张中行 忆胡适之/张爱玲 我看苏青/张爱玲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汪曾祺他的脸色很青,胡子是那时候已经有了;衣服穿得很单薄,而身材又矮小,所以看起来像是一个和他的年龄不大相称的样子。他的绍兴口音,比一般绍兴人所发的来得柔和,笑声非常之清脆,而笑时眼角上的几条小皱纹,却很是可爱。房间里的陈设,简单得很;散置在桌上,书橱上的书籍,也并不多,但却十分的整洁。桌上没有洋墨水和钢笔,只有一方砚瓦,上面盖着一个红木的盖子。笔筒是没有的,水池却像一个小古董,大约是从头发胡同的小市上买来的无疑。他送我出门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北风吹得很大;门口临别的时候,他不晓说了一句什么笑话,我记得一个人在走回寓舍来的路上,因回忆着他的那一句,满面还带着了笑容。同一个来访我的学生,谈起了鲁迅。他说:“鲁迅虽在冬天,也不穿棉裤,是抑制性欲的意思。他和他的旧式的夫人是不要好的。”因此,我就想起了那天去访问他时,来开门的那一位清秀的中年妇人,她人亦矮小,缠足梳头,完全是一个典型的绍兴太太。数年前,鲁迅在上海,我和映霞去北戴河避暑回到了北平的时候,映霞曾因好奇之故,硬逼我上鲁迅自己造的那一所西城象鼻胡同后面西三条的小房子里,去看过这中年的妇人。她现在还和鲁迅的老母住在那里,但不知她们在强暴的邻人管制下的生活也过得惯不?那时候,我住在阜城门内巡捕厅胡同的老宅里。时常来往的,是住在东城禄米仓的张凤举,徐耀辰两位,以及沈尹默,沈兼士,沈士远的三昆仲;不时也常和周作人氏,钱玄同氏,胡适之氏,马幼渔氏等相遇,或在北大的休息室里,或在公共宴会的席上。这些同事们,都是鲁迅的崇拜者,而对于鲁迅的古怪脾气,都当作一件似乎是历史上的轶事在谈论。在我与鲁迅相见不久之后,周氏兄弟反目的消息,从禄米仓的张、徐二位那里听到了。原因很复杂,而旁人终于也不明白是究竟为了什么。但终鲁迅的一生,他与周作人氏,竟没有和解的机会。本来,鲁迅与周作人氏哥儿俩,是住在八道湾的那一所大房子里的。这一所大房子,系鲁迅在几年前,将他们绍兴的祖屋卖了,与周作人在八道湾买的;买了之后,加以修缮,他们弟兄和老太太就统在那里住了。俄国的那位盲诗人爱罗先珂寄住的,也就是这一所八道湾的房子。后来鲁迅和周作人氏闹了,所以他就搬了出来,所住的,大约就是砖塔胡同的那一间小四合了。所以,我见到他的时候,正在他们的口角之后不久的期间。据凤举他们判断,以为他们弟兄间的不睦,安全是两人的误解,周作人氏的那位日本夫人,甚至说鲁迅对她有失敬之处。但鲁迅有时候对我说:“我对启明,总老规劝他的,教他用钱应该节省一点。我们不得不想想将来,但他对于经济,总是进一个花一个的,尤其是他那一位夫人。”从这些地方,会合起来,大约他们反目的真因,也可以猜度到一二成了。不过凡是认识鲁迅,认识启明及他的夫人的人,都晓得他们三个人,完全是好人;鲁迅虽则也痛骂过正人君子,但据我所知的他们三人来说,则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现在颇有些人,说周作人已作了汉奸,但我却始终仍是怀疑。所以,全国文艺作者协会致周作人的那一封公开信,最后的决定,也是由我改削过的;我总以为周作人先生,与那些甘心卖国的人,是不能作一样的看法的。这时候的教育部,薪水只发到二成三成,公事是大家不办的,所以,鲁迅很有功夫教书,编讲义,写文章。他的短文,大抵是由孙伏园氏拿去,在《晨报副刊》上发表;教书是除北大外,还兼任着师大。有一次,在鲁迅那里闲坐,接到了一个来催开会的通知,我问他忙么?他说,忙倒也不忙,但是同唱戏的一样,每天总得到处去扮一扮。上讲台的时候,就得扮教授,到教育部去也非得扮官不可。他说虽则这样的说,但做到无论什么事情时,却总肯负完全的责任。至于说到唱戏呢,在北平虽则住了那么久,可是他终于没有爱听京戏的癖性。他对于唱戏听戏的经验,始终只限于绍兴的社戏,高腔,乱弹,目连戏等,最多也只听到了徽班。阿Q所唱的那句“手执钢鞭将你打”,就是乱弹班《龙虎斗》里的句子,是赵玄坛唱的。对于目连戏,他却有特别的嗜好,他有好几次同我说,这戏里的穿插,实在有许许多多的幽默味。他曾经举出不少的实例,说到一个借鞋袜子去赴宴会的人,到了人来向他索还,只剩一件大衫在身上的时候,这一位老兄就装作肚皮痛,以两手按着腹部,口叫着我肚皮痛杀哉,将身体伏矮了些,于是长衫就盖到了脚部以遮掩过去的一段,他还照样的做出来给我们看过。说这一段话时,我记得《月夜》的著者,川岛兄也在座上,我们曾经大笑过的。后来在上海,我有一次谈到了予倩、田汉诸君想改良京剧,来作宣传的话,他根本就不赞成。并且很幽默的说,以京剧来宣传救国,那就是“我们救国啊啊啊啊了,这行么?”孙伏园氏在晨报社,为了鲁迅的一篇挖苦人的恋爱的诗,与刘勉己氏闹反了脸。鲁迅的学生李小峰就与伏园联合起来,出了《语丝》。投稿者除上述的诸位之外,还有林语堂氏,在国外的刘半农氏,以及徐旭生氏等。但是周氏兄弟,却是《语丝》的中心。而每次语丝社中人叙会吃饭的时候,鲁迅总不出席,因为不愿与周作人氏遇到的缘故。因此,在这一两年中,鲁迅在社交界,始终没有露一露脸。无论什么人请客,他总不肯出席,他自己哩,除了和一二人去小吃之外,也绝对的不大规模(或正式)的请客。这脾气,直到他去厦门大学以后,才稍稍改变了些。鲁迅的对于后进的提拔,可以说是无微不至。《语丝》发刊以后,有些新人的稿子,差不多都是鲁迅推荐的。他对于高长虹他们的一集团,对于沉钟社的几位,对于末名社的诸子,都一例地在为说项。就是对于沈从文氏,虽则已有人在孙伏园去后的《晨报副刊》上在替吹嘘了,他也时时提到,唯恐诸编辑的埋没了他。还有当时在北大念书的王品青氏,也是他所属望的青年之一。





上一本:沿着无愁河到凤凰 下一本:从乡村到城市:一路疼痛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民国风度的作者是齐明月,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