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随笔的开山之作,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格言警句层出不穷,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喜爱。 ◆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选为“人类有史以来的20种最佳书”之一;同年入选美国《优良读物指南》推荐书目。 ◆《培根随笔》谈及了政治、经济、宗教、爱隋、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话题,几乎触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论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见解。★购买此书的读者还喜欢:汪国真精选集顾城精选集徐志摩情书集我们一九八四美丽新世界长玻璃脚的女孩安妮日记纳尼亚传奇全集 ★精品套装推荐:萧红全集(布面精装,全五卷)反乌托邦三部曲(三册)鲁迅小说散文杂文全集(全四卷)民国风流:重温大师经典(五册)最受欢迎的港台名家美文(五册)最有影响的世界文学经典(五册)★更多关注:世界文学经典:用最宝贵的时间,读最有价值的书 本书简介: 包罗万象的哲学经典,跨越四个世纪,睿智璀璨如初,中英对照名家全译本。本书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散文作家、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随笔集。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培根的随笔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四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欢迎。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代表作品有《新工具》《学术的进步》《新大西岛》等。 目录: 译序 培根随笔集 一论真理 二论死亡 三谈宗教之统一 四论复仇 五谈厄运 六论伪装与掩饰 七谈父母与子女 八谈结婚与独身 九论嫉妒 十论爱情 十一论高位 十二说胆大 十三论善与性善译序 培根随笔集 一论真理 二论死亡 三谈宗教之统一 四论复仇 五谈厄运 六论伪装与掩饰 七谈父母与子女 八谈结婚与独身 九论嫉妒 十论爱情 十一论高位 十二说胆大 十三论善与性善 十四谈贵族 十五论叛乱与骚动 十六谈无神论 十七说迷信 十八论远游 十九论帝王 二十论进言与纳谏 二十一说时机 二十二论狡诈 二十三谈利己之聪明 二十四谈革新 二十五谈求速 二十六谈貌似聪明 二十七论友谊 二十八谈消费 二十九论国家之真正强盛 三十谈养生之道 三十一说疑心 三十二谈辞令 三十三谈殖民地 三十四论财富 三十五论预言 三十六论野心 三十七谈假面剧和比武会 三十八说人之本性 三十九谈习惯和教育 四十谈走运 四十一论有息借贷 四十二论青年与老年 四十三论美 四十四论残疾 四十五说建房 四十六说园林 四十七说洽谈 四十八谈门客与朋友 四十九谈求情说项 五十谈读书 五十一论党派 五十二谈礼节与俗套 五十三谈赞誉 五十四论虚荣 五十五谈荣誉和名声 五十六论法官的职责 五十七谈愤怒 五十八谈世事之变迁Bacon’sEssays 1OfTurth 2OfDeath 3OfUnityinReligion 4OfRevenge 5OfAdversity 6OfSimulationandDissimulation 7OfParentsandChildren 8OfMarriageandSingleLife 9OfEnvy 1OfLove 11OfGreatPlace 12OfBoldness 13OfGoodness&GoodnessofNature 14OfNobility 15OfSeditionsandTroubles 16OfAtheism 17OfSuperstition 18OfTravel 19OfEmpire 2OfCounsel 21OfDelays 22OfCunning 23OfWisdomforaMan’sSelf 24OfInnovations 25OfDispatch 26OfSeemingWise 27OfFriendship 28OfExpense 29OftheTrueGreatnessofKingdomsandEstates 3OfRegimentofHealth 31OfSuspicion 32OfDiscourse 33OfPlantations 34OfRiches 35OfProphecies 36OfAmbition 37OfMasquesandTriumphs 38OfNatureinMan 39OfCustomandEducation 4OfFortune 41OfUsury 42OfYouthandAge 43OfBeauty 44OfDeformity 45OfBuilding 46OfGardens 47OfNegotiating 48OfFollowersandFriends 49OfSuitors 5OfStudies 51OfFaction 52OfCeremoniesandRespects 53OfPraise 54OfVainglory 55OfHonorandReputation 56OfJudicature 57OfAnger 58OfVicissitudeofThings前言译序(节选) 一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是英国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于一五六一年一月出生在伦敦一个官僚家庭,十二岁时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TrinityCollege,Cambridge),十五岁时作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到巴黎供职,一五七九年因父亲病故而辞职回国,同年入格雷律师学院(Gray?sInn)攻读法学,一五八二年获得律师资格,从此步入浩瀚的学海和坎坷的仕途。培根在伊丽莎白一世时代仕途屡屡受挫,直到詹姆斯一世继位(1603)后他才开始走运,一六三年受封为爵士,一六四年被任命为皇家法律顾问。一六七年出任首席检察官助理,一六一三年升为首席检察官,一六一七年入内阁成为掌玺大臣,一六一八年当上大法官并被封为男爵,一六二年又被封为子爵。一六二一年,身为大法官的培根被控受贿,他认罪下野,从此脱离官场,居家著述,一六二六年在一次冷冻防腐的科学实验中受寒罹病,于同年四月去世。 二译序(节选) 一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是英国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于一五六一年一月出生在伦敦一个官僚家庭,十二岁时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TrinityCollege,Cambridge),十五岁时作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到巴黎供职,一五七九年因父亲病故而辞职回国,同年入格雷律师学院(Gray?sInn)攻读法学,一五八二年获得律师资格,从此步入浩瀚的学海和坎坷的仕途。培根在伊丽莎白一世时代仕途屡屡受挫,直到詹姆斯一世继位(1603)后他才开始走运,一六三年受封为爵士,一六四年被任命为皇家法律顾问。一六七年出任首席检察官助理,一六一三年升为首席检察官,一六一七年入内阁成为掌玺大臣,一六一八年当上大法官并被封为男爵,一六二年又被封为子爵。一六二一年,身为大法官的培根被控受贿,他认罪下野,从此脱离官场,居家著述,一六二六年在一次冷冻防腐的科学实验中受寒罹病,于同年四月去世。 二 虽说培根大半生都在官场沉浮,但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了他终生未辍的哲学思考和文学写作。他才华出众且雄心勃勃,立志要对人类知识全部加以重构,为此他计划写一套巨著,总书名为《大复兴》(InstauratioMagna)。培根只完成了这一计划的两个部分。**部分是两卷本的《学术之进步》(TheAdvancementofLearning,1605),书中抨击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论证了知识的巨大作用,揭示了人类知识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以及补救的方法;该书的拉丁文版扩大成九卷,书名为《论知识的价值和发展》(DeDignitateetAugmentisScientarum,1623)。《大复兴》之第二部分是单卷本的《新工具》(NovumOrganum,1620),这是培根*重要的哲学著作,在近代哲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培根于一六二二年出版的《自然及实验史》(HistoriaNaturalisetExperimentalis)可被视为《大复兴》第三部分的序章。除此之外,培根的主要著作还有《论古人的智慧》(DeSapientiaVeterum,1609)和《新大西岛》(NewAtlantis,1627)等等。 三 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就是他的《培根随笔集》(Essays)。这本书一五九七年初版时只收有十篇文章,一六一二年版增至三十八篇,一六二五年版(即末版)增至五十八篇。在培根逝世三十一年后的一六五七年,有一个Rawley版将培根的未完稿《论谣言》(OfFame)作为第五十九篇收入其《培根随笔集》,但由于该篇只有“启承”尚无“转合”,故后来的通行本仍多以五十八篇为标准。《培根随笔集》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培根随笔集》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于今天的青年读者,读《培根随笔集》就像听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谈,因为《培根随笔集》里包含着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培根勋爵是一位诗人。他的语言有一种甜美而庄严的节奏,这满足我们的感官。正如他的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满足我们的智力那样;他的文章的调子,波澜壮阔,冲击你心灵的局限,带着你的心一齐倾泻,涌向它永远与之共鸣的宇宙万象。 ——雪莱 培根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对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所以尽管他的哲学有许多地方欠圆满,他仍旧占有永久不倒的重要地位。 ——伯特兰·罗素 高度的阅历、丰富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他把这种智慧用在一切对象中*有趣的那个对象,即通常所说的人世上。在我们看来。这是培根的特色。 ——黑格尔 培根是写作随笔的高手,文章不受个人感情支配,具有公正超脱的格调。他与读者的思想建立直接联系超过了他以前的十五代人。他的思想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永远是具体培根勋爵是一位诗人。他的语言有一种甜美而庄严的节奏,这满足我们的感官。正如他的哲理中近乎超人的智慧满足我们的智力那样;他的文章的调子,波澜壮阔,冲击你心灵的局限,带着你的心一齐倾泻,涌向它永远与之共鸣的宇宙万象。 ——雪莱 培根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对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所以尽管他的哲学有许多地方欠圆满,他仍旧占有永久不倒的重要地位。 ——伯特兰·罗素 高度的阅历、丰富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他把这种智慧用在一切对象中*有趣的那个对象,即通常所说的人世上。在我们看来。这是培根的特色。 ——黑格尔 培根是写作随笔的高手,文章不受个人感情支配,具有公正超脱的格调。他与读者的思想建立直接联系超过了他以前的十五代人。他的思想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而永远是具体的活的东西。他的随笔,篇篇言简意赅,富于变化,每次捧读,都使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文章中充满灵感的常理,迄今仍然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现代人实用智慧的丰碑之一,理解了它可以用来改造世界。 ——鲁宾斯坦二论死亡 成人畏惧死亡犹如儿童怕进黑暗;儿童对黑暗之天然惧怕因妄言传闻而增长,成人对死亡之畏怯恐惧亦复如此。无可否认,对死亡凝神沉思,视其为罪孽之报应或天国之通途,实乃圣洁虔诚之举;而对死亡心生畏怯,视其为应向自然交纳的贡物,则属懦弱愚陋之态。不过在虔诚的沉思中偶尔亦有虚妄和迷信混杂。在某些天主教修士的禁欲书中可读到这样的文字:人当自忖,思一指被压或被拶痛当如何,进而想死亡将使全身腐烂分解,此痛又当如何。其实死上千遭也不及一肢受刑之痛,盖维系生命之*重要器官并非人体*敏感的部位。故那位仅以哲学家和正常人身份立言的先哲所言极是:伴随死亡而来的比死亡本身更可怕。语出塞内加所著《道德书简》第二十四篇。呻吟与痉挛、面目之变色、亲友之哀悼、丧服与葬礼,诸如此类的场面都显出死亡之可怖。但应注意的是,人类的种种激情并非脆弱得不足以克服并压倒对死亡的恐惧;而既然人有这么多可战胜死亡的随从,那死亡就并非如此可怕的敌人。复仇之心可征服死亡,爱恋之心会蔑视死亡,荣誉之心会渴求死亡,悲痛之心会扑向死亡,连恐惧之心亦会预期死亡;而且我们还读到,在罗马皇帝奥托伏剑之后,哀怜之心(这种*脆弱的感情)使许多士兵也自戕而毙事见塔西佗所著《历史》第二卷第四十九章。,他们的死纯然是出于对其君王的同情和耿耿忠心。此外塞内加还补充了苛求之心和厌倦之心,他说:思及长年累月劳于一事之单调,欲撒手弃世的不啻勇者和悲者,尚有厌腻了无聊的人。见塞内加《道德书简》第七十七篇。即使一个人并不勇敢亦非不幸,可他仅为厌倦没完没了地做同一事情也会轻生。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罗马帝国那些恺撒们面对死亡是如何面不改色,因为他们在生命的*后一瞬仍显得依然故我。奥古斯都弥留时还在赞美其皇后,“永别了,莉维亚,勿忘我俩婚后共度的时光”;提比略危笃之际仍掩饰其病情,如塔西佗所言:“他体力已耗尽,但奸诈犹存”;韦斯帕芗韦斯帕芗(Vespasian),罗马皇帝(在位期69—79)。大限临头时兀自坐在凳子上戏言:“看来我正在变成神”;伽尔巴的临终遗言是“你们砍吧,倘若这有益于罗马人民”,一边喊一边引颈就戮;关于以上诸位罗马皇帝死状之记述,可参阅苏维托尼乌斯(Suetonius)的《罗马十二帝王传》(张竹明等译,商务印书馆一九九五年版)。塞维鲁行将易箦时照旧发号施令:“若还有什么我该做之事,速速取来。”关于塞维鲁之死的记述可见狄奥·卡西乌斯(DioCassius)的《罗马史》第六十七章。此类视死如归之例,不一而足。毫无疑问,斯多葛学派那些哲学家为死亡的开价太高,而由于他们对死亡筹备过甚,遂使其显得更为可怕。尤维纳利斯古罗马讽刺诗人,著有《讽刺诗》第五卷。说得较好,他认为生命之终结乃自然的一种恩惠。死之寻常犹如生之天然,不过在幼童眼里,出生与死亡也许都同样会引起痛苦。在执著追求中牺牲者之不觉死亡对死而不觉之描述见于中世纪意大利诗人阿里奥斯托的长篇传奇诗《疯狂的罗兰》。就如同在浴血鏖战中受创者之暂时不觉伤痛;由此可见,于坚定执著且一心向善的有才有智之士,死亡之痛苦的确可以避免;但尤其是要相信,*美的圣歌乃一个人实现其高尚目标和期望之后所唱的那首,“主啊,现在请让你的仆人安然离世”。死亡尚可开启名望之门并消除妒忌之心,因“生前遭人妒忌者死后会受人爱戴”语出贺拉斯《书札》第二卷**首第十四行。。 三谈宗教之统一 宗教是维系人类社会的主要纽带,故保持其自身的真正统一是件幸事。对异教徒而言,关于宗教的争论和分歧乃闻所未闻之恶行。其原因是异教徒的宗教更在于仪式典礼,而非在于某种永恒不变的信仰。因为他们的神学宗师都是些诗人指古代希腊罗马之宗教多以诗人笔下的诸神为崇拜对象。,所以不难想像他们崇奉的是何等宗教。但那位真正的上帝自有其特性,即他是一个“好忌妒的上帝”语出《旧约·出埃及记》第二十章第二至五节中上帝对以色列人的训示:“吾乃耶和华汝等之上帝……尔辈除我之外不可再奉他神……吾乃好忌妒的上帝。”;因此对他的崇拜和信仰既容不得龙蛇混杂亦容不得分一杯羹。鉴于此,笔者得简单谈谈教会的统一,谈谈何为统一之好处,何为统一之限界,以及何为统一之手段。 ...... 至于统一对教内会众的好处,那就是包含无限神恩的和平;和平可树立信仰,和平可唤起爱心,教会表面的和平可升华成人们内心深处的和平,从而使人把炮制和翻阅争辩之作的工夫用来撰写和披览修行积善的华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