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如诗一般


作者:方文山     整理日期:2015-11-05 10:58:56

推荐一2006年《关于方文山素颜韵脚诗》精装本首版,2008年《关于方文山素颜韵脚诗》平装本首版,2013年《关于方文山素颜韵脚诗》10万册纪念版首版。2015年方文山的新诗集《如诗一般》暌违9年再度来袭。推荐二喜欢过《关于方文山的素雅韵脚诗》《青花瓷:隐藏在釉色里的文字秘密》《中国风:歌词里的文字游戏》的小伙伴们,方老师的新诗集来了哦。推荐三华语乐坛的**词人方文山,他的标签很多:金牌词人、电影导演、出版社发行人、作家、诗人。那个写过《娘子》《东风破》《发如雪》《青花瓷》《烟花易冷》《千里之外》《爱在西元前》《依然范特西》《七里香》等300多首歌词的作者,写了100首素颜韵脚诗,想分享给你。他想表达的也许是:“诗/在这片疆域里/自成王道/自为流派”“文字/始终在旅行的路上/而诗/替我完成了那些想象”。
  
本书简介:
  方文山的新诗集《如诗一般》暌违9年再度来袭。
  《如诗一般》是方文山独特的韵脚诗,他“称之为韵脚诗、歌词诗、戏剧诗”。那么《如诗一般》诗集书名的由来,方文山给出的答案是“如果风景秀丽,我们给予的最大赞誉便是说它‘如诗一般’。诗,就是如此‘很特别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如诗一般》,共收录了方文山100首诗歌。诗歌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老乔治与乔治二世》,披头士、乔治二世、老汤姆这三个人物营造出历史沧桑的画面感。方文山的诗中还刻意的营造出一种虚幻的意境,《核爆前》人类、精灵、魔界三界之间的背叛与乞求,魔界子民在产卵,雪狼和毒蛇在交配,这是多么让人绝望而可怖的景象。《半岛铁盒》写的是香港情调,从清晨到华灯初上的种种写实的场景,到发生在铜锣湾、兰桂坊、庙街、荷里活道的香港故事。方文山的诗中还有大量的对现代社会年轻人情感的描摹。《离婚协议书》坚持用手写的带着牵挂的协议,是多么细腻的描写,你能从诗中感到骨子里的伤感。而在《恋爱》中,谈恋爱的男女之间撒小谎、闹脾气、吵架统统化为雪地牛奶、长春藤、悬崖那些让你充满想象的意象。方文山的诗风格多样,意象丰富,使古典与历史、怀旧和真挚相融合。“流星”“三角习题”“橘色”“默片”皆可以入诗。他的诗有着精致的文字,绚丽的词汇,绮丽的画面感,文字的韵脚美!
  作者简介:
  华语乐坛著名词人方文山。他是一个文字工作者,A型水瓶座,花莲出生,成长于桃园,目前定居台北。他是华语乐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更是各种音乐奖项的常客。他独树一帜的文字,促发了音乐创作另类革命,歌词在他笔下,不再是单纯的流行文化,更是一种文学现象。另外,其从职业背景歌词韵脚中所衍生出的“素颜韵脚诗”,则无疑是一股辨识度极高的新诗流派!他著名词作有《娘子》《东风破》《发如雪》《青花瓷》《烟花易冷》等。方文山已出版多种畅销图书,如《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青花瓷:隐藏在釉色里的文字秘密》《中国风》《亲爱的,我们活在最好的年代》等。方文山已经在流行乐坛拼搏了十五年,写过将近300首歌词,并且他还是个多元的人,既是诗人,又是电影导演、作家、作词人,还是出版社的发行人。
  目录:
  关于(素颜韵脚诗)以及所衍生出的种种
  壹
  醒不过来的喜欢
  还爱你
  接下来这几行
  三角习题
  爱的表白
  离婚协议书
  极其迷恋
  如果悲伤可以快转
  小小声
  流星
  半岛铁盒
  之前
  腊月生关于(素颜韵脚诗)以及所衍生出的种种
  壹
  醒不过来的喜欢
  还爱你
  接下来这几行
  三角习题
  爱的表白
  离婚协议书
  极其迷恋
  如果悲伤可以快转
  小小声
  流星
  半岛铁盒
  之前
  腊月生
  我那浅显易懂的心事
  殉情
  ……
  贰
  叁
  肆
  伍
  陆前言关于“素颜韵脚诗”以及所衍生出的种种
  这篇新书序的题目有点绕口冗长,但就如同我的序名所强调的一样,这篇序所要探讨的议题,真的就是一堆因“诗”所衍生出的种种相关话题。接下来就容我一一为读者们解析与释疑。首先我所分享的是,在我文字创作中关于歌词的这块领域。刚入唱片圈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某首歌词并非我所写,却被朋友问及是否是为我所写的,因为我歌词创作已具备某种风格,而且让人印象深刻,所以他人同质性的词作常被误认为是我所创作。也就是说我的某些歌词创作(特别是所谓的中国风歌词),已自成一派,这对创作者而言,我认为是好事,这起码代表外界记得音乐圈里有你这号人物,因为你有代表作,而这些代表作的数量已经累积出一种风格。
  我所累积的歌词创作已将近四百多首,当然这是指已发表的作品,这些年来创作后却并未被采用(特别是新人比稿阶段),还有还未进唱片圈前的投稿之作,这些也都累计进关于“素颜韵脚诗”以及所衍生出的种种
  这篇新书序的题目有点绕口冗长,但就如同我的序名所强调的一样,这篇序所要探讨的议题,真的就是一堆因“诗”所衍生出的种种相关话题。接下来就容我一一为读者们解析与释疑。首先我所分享的是,在我文字创作中关于歌词的这块领域。刚入唱片圈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某首歌词并非我所写,却被朋友问及是否是为我所写的,因为我歌词创作已具备某种风格,而且让人印象深刻,所以他人同质性的词作常被误认为是我所创作。也就是说我的某些歌词创作(特别是所谓的中国风歌词),已自成一派,这对创作者而言,我认为是好事,这起码代表外界记得音乐圈里有你这号人物,因为你有代表作,而这些代表作的数量已经累积出一种风格。
  我所累积的歌词创作已将近四百多首,当然这是指已发表的作品,这些年来创作后却并未被采用(特别是新人比稿阶段),还有还未进唱片圈前的投稿之作,这些也都累计进去的话,应该早已超过一千首。算算进来唱片圈也已超过十五年了,十五年来发表近四百首歌词,其实并不算多,平均一年不过二十七首左右,但或许因为创作风格较鲜明,所以比较幸运地被人所记得。也因为我的本业是流行音乐专业作词,所以在我开始尝试新诗创作时,常不自觉用歌词写作的思维模式去酝酿诗文的意涵;用歌词语法的情绪造句去耕耘诗文的肌理。当然,最鲜明的影响莫过于韵脚的极端使用,我在诗文中使用韵脚的频繁或者说依赖度,已经跟歌词作品不分轩轾。姑且不论新诗诗文所应具备的深度与广度,光论字形行距的排列,与歌词的最大区隔便只在于段落间的长度不一致,且诗文内的遣词用语并不口语化而已,除此之外,你很容易将这些新诗(素颜韵脚诗)与歌词混为一谈。
  我所创作的韵脚诗,因大量使用韵脚之故,其诗文间段落分明的韵脚,极具声韵之美。当然,若以另一个角度去审视这些韵脚诗,也会让人疑惑而无从归类,它到底算是诗,还是歌词,或是广告文案?之所以如此,我以为或许是因为现代诗抛弃旧体诗(古典诗词)的韵脚结构太久了,突然有人重新把古典诗词所必备的创作要求“韵脚”拿回来重新使用,短时间内当然会让人无法适应,也不习惯如此的创作形式,更也不知如何给予定位。在现今的文字创作类别里,我个人以为新诗与歌词根本就完全是不同领域的文字。新诗是文学,歌词是音乐,听惯偏口语直白歌词的人,会觉得新诗隐晦艰涩难懂,而喜欢新诗的族群,是怎样也不会认同歌词作品可跟新诗一样被归类文学类别之一。那到底新诗跟歌词该如何区分,其间的创作分野又是什么呢?又或者创作歌词跟写作新诗有何不同呢?
  在我认为,无论是从创作动机,或创作形式,以及对这世代不同的影响力,歌词与新诗这二者的差异与差距非常的大!就影响力而言,诗是寂寞的,因为诗没有像歌词那么幸运,生对了年代。歌词伴随着音乐,再透过这世代的影音产品与网络媒体,形成一个极为有效且迅速即时的传播力量,甚至可说是无远弗届地渗透进每个领域;如上班开车、在电脑前工作、逛百货商场、KTV庆生,甚至是大型活动与庆典时,你都能听到音乐,也同时间接接收到歌词。这提供歌词生存的音乐产业链非常完整且成熟,但诗却只能被动安静地躺在书局架上等待有缘的文青去翻阅它。就承载的媒介而言,歌词非常强势,而诗却很寂寞!
  除了承载歌词的音乐产业非常庞大,诗根本无从与之抗衡,再来就是诗创作的动机也是它寂寞的因素之一。因为我们词人所创作的词作品,非常清楚是为唱歌与听歌的人服务,所以我们会为歌手量身定做歌词,会观察现今社会流行语,将之写入歌词,还有歌词关注的题材通常较狭窄,但对听众来说却很实在,因为我们关心他们所关心的事情,歌词内容绝大多数不外乎爱情、亲情与友情,而这正是大多数人能实际感同身受的真实生活。再加上歌词能透过电视、广播、KTV、网络、演唱会等被人所聆听与传诵,进而形成某个世代的共同记忆。而诗创作时的动机,通常都是诗人对某事物有所感触时,当下提笔即兴式创作,或日后细细酝酿成诗作,这些诗作都是为诗人个人的情感服务,诗人以诗来缅怀过去、针砭时事、倾吐乡愁或传递爱恋。我们可以这么说,你可以从诗文内去窥探作者的内心世界,因为这些文字作品往往能第一时间反映出作者的潜意识,有时甚至可一窥作者的感情隐私。但这些属于诗人极端个人的感触,却不一定能被外界第一时间认同并且了解,然后再被大多数人传诵甚至流通,除了个别被放在教科书里那些教材诗外,多数人对于诗作很难取得一个共同的情感记忆。
  新诗是很主观、很个人的,也许拿掉诗名题目后,你可能第一时间无法看懂它所要表达的意思。因为,诗是为诗人服务,但诗人自身的经历,并不是所谓的通俗价值,而且再加上诗作远较歌词隐晦、暗喻,这就更让一般人无法进入诗的世界,进而感同身受。但我们词人的词作品是为他人服务,一般而言,我们都是被动式写作,某程度上像工厂,有订单来才开始动笔。当歌手开始收录新专辑词曲时,当唱片公司企划部门给出歌手定位时,才开始为专辑与歌手量身打造歌词内文。甚至在进行创作时还必须考量让歌词内文符合所谓的“情感的最大公约数”,也就是最多数人会遇到的情感状态(如三角恋爱、背叛劈腿、情感暧昧、缠绵热恋等),最适合写成流行歌词。而这专属于歌词的通俗共鸣性是诗作无从比拟与仿效的。就像朋友间相互庆生时,毫无意外地,大家都会选择在KTV唱歌同欢,但恐怕不会有人选择在家拿本诗集朗读,借以同乐。
  虽说在这个年代,歌词的通俗影响力远较新诗来得深远,但大多数歌词作品却还称不上是文学作品,充其量只能说是文字作品。歌词虽然浅显易懂,却也没有文字咀嚼的空间与阅读时的文字张力,但诗作有一定程度的文字魅力,所以诗虽然小众,却还是可以结集成书,在书局里我们可以买到诗集,却买不到歌词集,歌词通常都是搭配简谱或五线谱而出版的工具书。但也因为诗集就阅读市场而言很小众,实体书局渠道与网络书店上的文学类畅销排行榜前十名,几乎不可能常态性地出现诗集。也因此,诗人只能是一种身份,从来就不是一种职业,不可能有哪个诗人,一年出版几本诗集,然后衣食无虑,专职从事新诗创作。诗人们通常厕身在各个工作领域,他可能是学校老师、杂志社编辑、广告业的文案或是公家机关的办事员。但我们词人,因为音乐产业的完整与成熟,可以是一种货真价实的职业类别! 
  当然,某些诗人的作品偶尔也会被拿来谱写成歌曲,如席慕蓉的《出塞曲》(蔡琴演唱)、郑愁予的《错误》(罗大佑演唱);也有些词曲作者的歌词作品,具有新诗的文字张力,如陈珊妮、张悬及陈绮贞等歌手的某些歌词作品;甚至也有诗人跨行填写歌词,如夏宇与陈珊妮合作的经典名作《乘喷射机离去》,就堪称是近年来将新诗歌词化的经典,内容可说是后现代主义的新诗佳作,就算得到当年的金曲奖也当之无愧。
  那怎么样才算是一首好的歌词呢?如果纯以作品的文字意涵与文字本身用字的精准来讨论,不考虑文体专业适用性的话,几乎绝大多数歌词文字内涵都比不上新诗。因为歌词词意通常过于口语单薄,有些歌词甚至平铺直叙到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某些填词者完全不用心经营歌词美学的想象空间,其文字内容上的遣词用语,有时还比不上一篇国中生的日记,着实让人不忍卒读。不过,这也是歌词的专业适用性,它是为了配合旋律格式而存在,所以也局限了此种文体的发展。相较之下,新诗的格律几乎不受限制,挥洒的空间极大,诗文内容较饱满,意涵丰富,气象万千。
  接着我们回归文学层面来看,歌词诚如上所言,甚至并不能称为文学创作,当然个别优秀的词作,其文字韵味与词意内涵比起新诗也毫不逊色。大多数歌词一旦脱离旋律单独存在,其文字张力便受到严苛的考验,这时候在没有音乐旋律的支撑下,还能单独被欣赏的歌词,并因而产生出阅读的兴味来,便是一首佳作。但一般人们在讨论歌词作品优劣时,往往很难不受音乐的影响,所以,有些音乐奖项的“最佳作词”是颁给搭配“最受欢迎作曲”的词,那是因为旋律的渲染力已深植人心,间接会让人因而激赏或注意起与旋律搭配的词。“最佳作词奖”的名称,如改为“最受欢迎作词奖”或许较为贴切。
  其实,要论断一首歌词的好坏,个人以为应该要看你评选的标准在哪里,你要的是什么,如只纯粹讨论文字本身的内涵与写作技巧,把歌词提升至文学作品来讨论,着重在其主题所涉猎的深度与广度,那么部分音乐奖项的“最佳作词奖”便不那么实至名归了。但歌词真能如此单独论断吗?当然不行,歌词是依附在旋律下的一种文字创作,就像没有拍摄成电影的剧本要如何报名“最佳编剧奖”呢?歌词也一样,如就文字论文字的话,几乎大部分歌词的深度都不是新诗的对手,如此一来可能会产生一种结果,也就是一首名不见经传且旋律音乐性极差,甚或词曲搭配度有严重瑕疵的歌词,只因词意有深度,具人文关怀色彩,而抱走最佳作词奖。那恐怕也会引起争议。毕竟流行音乐是种纯商业形态的产物,作品必须经过市场的洗礼与考验。
  个人以为,评论一首歌词作品的好与坏,其间的取舍标准,实很难下一个放诸四海皆准的检验方法。或许最恰当的方式,应该是先挑选出具市场知名度与一定销售量的最佳单曲,然后再从挑选出的入围作品中,遴选出最佳作词,如此或许就能同时兼顾歌词的商业特质与音乐性。当然,如此的建议也不免失之客观了,因为那是我个人主观上的认定,仅供参考。
  虽然,歌词本身的文字张力与视野不如新诗宽广,但这并不表示歌词比新诗好写,其实恰恰相反,很少有诗人能成功跨足歌词领域。因为歌词是种受限制的文字,而诗是自由的,彼此间的歧异是相当冲突的。常有人问我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其实就整个唱片圈的生态运作来看,除了词曲创作来自同一音乐人的情形不算之外(因为他可以边谱曲边修词),绝大部分都是先有曲,再填词,所以作词也叫填词。像我与杰伦搭配所创作的专辑,都是先有曲再填词。因为既然是流行“音乐”,还是以音乐为主,词是用来强化包装旋律,提供旋律的想象画面。如照字面上解释,“填词”顾名思义就是将适当的字句填进现有的旋律中。
  大部分的时候,唱片公司的制作部门在确定好音乐后,会发稿给填词人填词,然后再跟填词老师沟通词意上所需表达与传递的意境或情绪为何、演唱歌手本身的特质是什么等等。此外,填词还常用比稿的方式进行。于是乎,你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依指定的词意方向,将文字填写在已经固定无从更改的旋律段落上,遣词用语不能太老旧,文字的想法要新,还要顾及韵脚段落的使用与歌词咬字发音的协调,这中间的分寸拿捏不是那么简单。而且最重要的是,你还要想出一段既能朗朗上口,又兼顾创意有记忆卖点的副歌歌词。一首好的词,有可能是经过一版、二版的修改才定案,我就曾经一首歌写了五个版本,最后才在比稿的厮杀中脱颖而出。由于你写的歌词是在比稿的状态下进行,所以,也很有可能被退稿。万一不幸被退稿,就意味你绞尽脑汁写出来的歌词文字将变成废纸一张,因为它并不能转换为任何有意义的报酬。填词的特性是写出客户指定的东西,是相当专业的工作,而不是文学创作,它是个淘汰率极高的行业。也因此,虽说诗词本一家,但因歌词的写作特性,反倒会让以自由创作为主的诗人不适应。
  填词是我目前极为热爱的一项工作,但我从来就未曾忘情新诗,写作诗文时的自由空间与完全不受拘束的驰骋挥洒,是我这桎梏已久的歌词文体所钦羡的。虽说填词多数时候为被动式写作,但也不能武断地说填词就是一项银货两讫的工作,而不能是文字创作,有时你还是能在受限制与规定的条件下,创造出自己满意的作品,而这就跟填词者本身的文字掌握度有关。我通常遇到自己也很喜欢的旋律时,就会把它当作是创作而非工作。这时我就会变成一个用功型的填词人,会根据旋律特性与编曲方向去搜集相关资料与素材。所以,有些人会说我写的词充满画面感与故事性,那当然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而是我把填词当成电影剧本般地去考据与创作。
  接下来浅谈现代诗的困境,这困境是我以词人的身份去评断的,因为角色位置不同于一般真正的诗人,因而或许有其参考之价值。诗词在中国古代是文学创作的主流,文学创作大致上可区分为韵文与散文二种。散文泛指一切不是韵文的文字创作(所谓的章回小说迟至明代才成熟),只要是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即为广义上的散文,如《论语》、《老子》、《墨子》、《庄子》、《吕氏春秋》,还有《史记》、《汉书》及《论衡》、《水经注》、《洛阳伽蓝记》等等都是。韵文则指在文字创作上有一定形式之平仄、韵脚,与段落对仗等要求,这其中《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皆归类为韵文。古代骚人墨客大量借由这些诗词创作来抒发情感、针砭时事,或记录生活等。但在近代,文学主流是小说、散文,次要的文学载体则是结合图像的文字作品,如旅行札记,或结合音乐的文字创作,如某些流行歌词等。诗在现今这个时空背景下,被边缘化得很严重,于是乎,“政府”有关单位才有所谓的“复兴新诗”之倡导。但诗的读者群,悲观地说,大概等同于创作群,也就是几乎只剩下本身有在从事写诗、创作诗、出版诗集的人,也才有兴趣去阅读他人的诗作,或实际上付诸行动去购买诗集。
  现代诗(新诗)之所以落寞至此,归纳其原因当然很多,但我觉得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诗在以前是有创作要求与规范的一种文学载体,如平仄、对仗、韵脚等。但在现今社会,诗抛弃旧有创作规范,写作形式被彻底自由化后,它反而变得不易辨认,到底什么形式的文字才是诗,什么样的文字结构才能被称为诗,诗的文体认同度不高,况且某些散文诗的文字结构松散,段落冗长,完全失去阅读诗的乐趣,造成读者的接受度低。二是有些诗人为了显现自己对文字的掌握与熟练度,常以极其隐晦与抽象、不易在第一时间做出解读的方式在创作诗,或挑战诗,如此常造成读者的阅读挫折,无法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也因为诗的形式不普及、不庶民,甚至被冠上文字上的贵族游戏,让读者们慢慢对诗敬而远之,最终索性放弃诗。
  但吊诡与矛盾的是,若不以上述形式创作诗,诗文的结构定义不明,新诗又会变得没有存在的价值与必要。再则现代诗作的内容与一般人的生活无关,缺乏互动性与娱乐性,与所谓的通俗文化几乎形成平行线,难以交集。因为诗不像小说,有清楚的故事线与人物性格可供休闲式的阅读。诗,它需要读者自己去解读及消化诗的内容,而不同的人去解读诗作,常常会有不同的解读空间,较不易形成共识,这在读者的情感上不易交流。不像小说,你会为了剧中人物的故事或悲或喜,情感上有参与感。也因此,如要复兴现代诗,或许就必须以现代人所熟悉且习惯的生活方式去推广现代诗,以流行通俗的形式扩大对诗的参与度,先求量,再求质。
  诗,就文学载体而言,在现时的时空背景下,是个“很特别的存在”,诗集销售数字就整个阅读市场而言,并不高!或者说不被重视,真正常态性读诗的人,占人口百分比非常低,平均一人一年阅读不到一本诗集。但各艺术领域对诗却存有一种浪漫的绮想,以及把诗作为极致美学的代名词。譬如优秀的室内设计师,我们称之为空间诗人;杰出摄影师,则冠上光影诗人的封号,表现突出的当代艺术家,甚至被尊崇为诗人艺术家。同时在艺文界,被称为“诗人”是一种文学地位的精神加冕。再则如果风景秀丽,我们给予的最大赞誉便是说它“如诗一般”。诗,就是如此“很特别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虽然现代诗(新诗)在文学销售上,不如小说,在通俗影响上,不如歌词,但“诗”也被我们普遍认同能变化气质,提升生活质感,并被赋予及联结成任何艺术形式的象征,而这也是“复兴现代诗”的契机。诗,在美学价值上的无可替代性,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
  走笔至此,我想回归到此本诗集“如诗一般”的书名讨论上,到底什么是“素颜韵脚诗”?!我想我有必要在此详尽地论述“素颜韵脚诗”是何种写作文体,我处心积虑所推广的“素颜韵脚诗”到底所指为何,创作此类诗作的缘由来自哪里,而这里所谓的“素颜韵脚诗”其写作格式与我所擅长的歌词创作差异在哪儿,还有又为何要命名为“素颜韵脚诗”等等疑问,做出一个总结!因为我觉得除了发表新创作的韵脚诗外,也有必要将这一切的缘由再做一个解释与交代。
  因个人极重视在诗文中留下如传统山水画的留白,因此,也顺带养成了在文章篇幅的段落与字句间使用空字、断句的写作习惯,在诗作上从不加标点符号,也不喜欢在内文中掺入英文、阿拉伯数字等其他文字符号,有些刻意想维持诗作文字的纯洁度。诗作内容的铺陈,首重故事与画面的经营,文字犹如电影般上映着;最后的高潮或重点,多数诗作均刻意设计落在诗文的最后一行,甚或最后一句片语。还有我习惯纯以诗句间的断句分行来强化阅读时的文字张力,对诗句排列偏执地要求需有某种秩序,认为诗文排版上的画面感也是诗的一种形式。不习惯也不擅长创作散文诗与长诗,偏爱短诗里那种短短几行却令人震撼省思的文字张力,以及段落起伏间让人惊艳的文字韵脚美。综观个人诗文语法类型的独特性,称之为韵脚诗、歌词诗或戏剧诗,亦无不可,当然,这或许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说法。
  那我所提倡的韵脚诗与我所写的歌词到底有何不同呢?怎样的遣词用语才能被称之为韵脚诗呢?又怎样的语法造句被归类为歌词呢?一言以蔽之,这些“素颜韵脚诗”与流行歌词最大的共同点即是它们都相当注重韵脚的使用,或者你也可以说我曾创作的那些歌词作品是加了音乐的新诗,而韵脚诗则是尚未谱成曲的歌词。当然这只是很粗糙简单的二分法,而且除了韵脚之外,这二者的差异非常的大,最明显的差异是,歌词需有重复句子的使用,特别是在副歌的第一行,因为流行音乐的歌词需要有文字记忆点,但大多数的韵脚诗内文,却尽量回避运用重复相同的句子。除此之外,以下我就概括性地说明韵脚诗与歌词间之主要差异为何。
  对我而言,韵脚诗与歌词存在着如下三个基本差异:一是“歌词段落”,韵脚诗间的段落差异甚大,如《半岛铁盒》长达二十四行,《醒不过来的喜欢》却只有六行。因为诗的写作不需迁就音乐(曲),它可以恣意地长成任何它想长成的样子,但歌词不行,填词必须与谱曲配合,一个字对一个音。也因此,歌词段落一般均介于十六到二十四行间。二是“韵脚断句”,韵脚诗的断句参差不齐,也是因为它不需要配合曲的架构格式。而流行歌词主要分主歌与副歌两大段落,每个大段落又可分为前后两个段落,即A1、A2、B1、B2四个段落,这其中A1、A2与B1、B2的旋律与和弦基本上是一样的,也就是前后段歌词的字数段落是相同的,故歌词前后段的韵脚断句须一致,文字才能对上音符。第三个则是“人称代名词”,流行音乐主要作用于情绪的宣泄,音乐(曲)必须能打动人心,文字(词)必须能引起共鸣,才可以给予听歌与唱歌的人一种情感上的寄托。因此,必须让人清楚地知道这是为谁而唱的歌,是为自己的遭遇?为假想的情节?或他人的故事!
  也因此,歌词中一定要有所谓的人称代名词(你、我、他),否则唱歌与听歌的人无从寄托与想象歌词故事里的对象为谁。但韵脚诗并没有这层顾虑,它纯粹作为一种文字作品欣赏,由阅读的人去咀嚼与消化其字里行间的意涵,诗句中可以完全没有人称代名词,如《佛经里的茶渍》与《英雄冢》通篇没有一句你、我、他。当然,以上这三个区分韵脚诗与歌词的方法只是指创作的格式,其诗句与词意的文字经营,就要看创作者个人的文字功力与创作诚意,也有可能虽名之为诗(韵脚诗),却写得比浅显的歌词还直白,因为就一般的认知,新诗对词汇深度之要求要比歌词来得高! 
  再来要说明的是,“素颜韵脚诗”的基本写作格式。主要有三种规范:一、“直式写作”,但这条仅具鼓励性质,并不硬性规定。例如因应大陆的印刷与阅读习惯,个人简体版的诗集均为横向排列。我之所以鼓励“直式写作”,乃因中文为世上少数以直式记录的文字。虽因近代受西方影响,在台湾,某些书籍印刷已改为横直皆可,但个人却以为“直式写作”才能衬托出中文书写的美感,故极偏爱这种具民族特色的写作形式。二、“素颜格式”。素颜为日本所创制的汉字词汇,其原意为素着一张没化妆或仅着淡妆的容颜,我在此将它引申为诗作格式是纯文字(汉字)的形式,也就是素着一张纯汉文的脸,强调内容不夹杂其他文字(如日文、英文等)或符号(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等)。还有诗的分行与断句,均不以标点符号注明,而改以空格代替。三、“韵脚段落”,强调保留古诗词中的韵脚结构,但不讲究平仄与对仗,亦不需句句押韵。如歌词般使用韵脚创作的新诗,因韵脚声律之故,阅读时自然会产生一股节奏感,而这种节奏感在听觉上是很讨喜的,或者严厉点说是媚俗亦可。其实,文字行进间有音乐律动的辅助,亦可帮助背诵与记忆,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古诗词的背诵,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纵使离开学校多年,但一定程度上都能轻易背诵出几首唐诗与宋词来,但要你硬生生背诵出一整首新诗,却非常困难。因为古诗词有平仄、韵脚,与文字或段落间的对仗可供背诵记忆,但新诗完全没有这些可以辅助记忆的听觉元素。
  最后,到底要如何定义“素颜韵脚诗”呢?!此一专有名词是指诗风抑或写作技巧呢?如以传统概念中的新诗流派来定义的话,我以为“素颜韵脚诗”并不能被视为一种流派,正确来说“素颜韵脚诗”只是一种写作诗的格式与技巧,其创作之方向及题材并无限制,勉强近似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十四行诗”,或日本五、七、五音且必须有季语的“俳句”,这些诗作都有其一定约束与规范之创作形式。但如果强调素颜、韵脚,短诗形式等创作元素可被视同一种流派的话,那么“素颜韵脚诗”无疑是一种辨识度极高、旗帜鲜明的新兴新诗流派。我始终以为“素颜韵脚诗”是流行音乐盛行的这个世代自然孕育出来的创作需求,虽然它不见得会蔚为流行,或受到诗界的关注,因为它还存在着一些争议,如某些诗作为了韵脚而韵脚,或让诗因过度强调韵脚而类歌词化,这些疑虑一直是存在的,但我想一种全新的创作模式,从无到有地被建立,本就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此创作形态没有存在之必要与需求,也会经不起时间考验,自然而然会被淘汰,但如果此种创作被需求,它也自然会留下来。所以,也不必急于消灭或否定。最后,源自于我职业背景为歌词创作所衍生的小小使命感,则是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将这个创作格式做最大的推广!让新诗在加入韵脚后变得比较亲民,比较讨喜,比较通俗流行,而这也是我继续创作“素颜韵脚诗”的最大动力来源!
  方文山
   于台北寓所醒不过来的喜欢 回游在鱼缸 要怎么数羊我一直深陷在那些美好的过往溺毙的鱼 自行捏造对水过敏的想象醒不过来的梦 该死的冗长 玻璃破碎后 你是 拍打着地上唯一 还在呼吸的谎还爱你不是付出不够多 而是 不公平而是 你的微笑始终不透明 逐渐膨胀累积的阴影被削尖成 一句句 无情像箭矢般 不停不停 在伤害爱情 亲爱的 那些带着血恶狠狠射伤你的声音其实 都先穿过我的心半岛铁盒 凌晨 街上自动贩卖机 打了个哈欠后 呕吐出咖啡饮料一只出来溜达的猫 悄悄穿过 铜锣湾的街道一定要红茶 你说 否则 拒绝穿上外套 早上九点 双层巴士 邂逅站牌后离开荷李活道猫精力充沛地在对一张 装过小笼包的纸袋 骚扰不行 你开始吵 这一家没有你要的包包 下午 中环地铁 电扶梯每隔几秒 又换一批裙底偷窥猫自顾自不理谁 人群有种不被尊重的 感觉如果累 就坐的士 你理都不理的回绝傍晚时分 福建话在点广东粥 大排档在烹调庙街猫疲惫了 像尊石狮蹲坐墙角 只是没有人把它当真的石狮以为就像电影情节 你的脾气又上演了 一回 华灯初上 只有兰桂坊的霓虹知道 酒什么也解决不了猫开始心浮气躁 为什么没有卖猫回家的 车票你 露出一整天唯一的笑 好可爱的猫 一盅两笼的港式饮茶 这话题绕着餐车 聊得很无聊你持续地喂食撒娇 用铅笔素描将我画得 很饱只是 亲爱的 我的表情并没有 在笑而且怎么样 我也吃不惯 猫饲料 买单后 港岛沿岸好几栋玻璃帷幕的地标再怎么累 也要垂直得让人家看得到我却 非常非常水平地 累了我用疲倦垂钓 夜色在试探九龙半岛铁盒里装着一整晚的 香港情调打开半岛铁盒 突然 突然开始讨厌 猫三角习题 从来就不只是伤心 那些细微如针头落地的声音确切的名称 或许比较接近 你我已被刺穿的坚定等边的三角形 等边被扎伤的 爱情爱的表白 用白纸黑字形容花开 这一封冬天等你来拆嘴角边的雪融化得很快 很意外我那些说出去的话 是再也 白不回来 老汤姆与乔治二世桌上已冷掉的咖啡 终于 打起呼又开始在泛黄的记忆里 想当初 什么左翼右派 反战歌词里也没说清楚记得不 那年披头士正悄悄崛起于利物浦老汤姆是一名理发师 他有个叫乔治二世的老主顾原来 不同世代的 光听名字 就已经很清楚 就别再剃了 老朋友已经够 稀疏那些荒唐的过去 也已经 都半秃





上一本:文学文本解读学 下一本:草草集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如诗一般的作者是方文山,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