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废集》之后,五年来陈丹青首部散文集。五年过去,《草草集》一如从前,犀利、坦率、畅快而不失文采,作者却已历经死别,除散见各处的杂文、随笔外,本书特别收录陈丹青为师尊木心所写四万字悼亡文,真挚、动人,笔笔用力而举重若轻,可称经典。 本书简介: 本书是陈丹青近年来所写杂文和随笔的结集,按主题分为艺术、影像、社会以及木心四个部分,各篇主题与内容虽有不同,却不难读出作者一贯独特的见识与风格,全书或谈及艺术,或论及历史,都极具知识性,并引人深思,延续了其旧作的高水准。在杂文之外,特别收录陈丹青纪念木心文字三篇,其中《守护与送别》,记录了木心去世前后的点滴瞬间,与以往嬉笑怒骂的杂文相比,伤感、动人而更显温情。 作者简介: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80年毕业留校,1982年定居纽约,自由职业画家。2000年回国,现居北京。早年作《西藏组画》,近十年作并置系列及书籍静物系列。业余写作,出版文集有:《纽约琐记》《多余的素材》《退步集》《退步集续编》《荒废集》《外国音乐在外国》《笑谈大先生》《归国十年》。 目录: 序 艺术 归国十年 城市、艺术、艺术家 难以受伤害的人 机会与困境 因为山在那里 情色与性欲 暴怒与狂喜 草船与借箭 旭东与韩辛 这不是一件伪作 圣维克多山序 艺术 归国十年 城市、艺术、艺术家 难以受伤害的人 机会与困境 因为山在那里 情色与性欲 暴怒与狂喜 草船与借箭 旭东与韩辛 这不是一件伪作 圣维克多山 记吴冠中先生 记郑胜天老师 记孙佩苍先生 记朱乃正老师 影像 摄影没有真理 影像的影像 历史与照片 正在成长,正当青春 摄影与黑白 善良的观看 褴褛的记忆 社会 民族的骄傲 为什么我没有谈论炫富与红十字会 为什么我想起四十年前的群众 生活与品质 我的梦话 思想与谋略 谁来纪念农民 想象鲁迅 错位与对位 木心 守护与送别(上篇) 守护与送别(下篇) 《文学回忆录》后记 漫谈木心 摘自《送别与守护》: 神奇之事。先生入院前,有人适巧转来在上海意外发现的木心照片,摄于1946年,他才十九岁,斜站着,学生装,戴副白手套,身边站着两位穿长袍的男子。 初次给他看,他完全不能辨认,移开目光。翌日再试,他可怜样地抬眼看我,一脸困扰,又低头看,终于嘟囔道:“噫!……是我呢!神气得很呢!” 忽然,木心扭头痛哭。 我不愿描述这片刻。他头一次当我的面,失声大恸—那么多年,我只记得先生有过两三次微妙的哽咽:说起晋的嵇康与山巨源,说起托尔斯泰的出走,说起他夭折的小姐姐—有谁近半个世纪再没见过自己年轻时的模样吗?先生的所有文稿、照片,都毁失了……转瞬,他展颜微笑,如小孩,一点不羞愧刚才的失态,又看照片,幽幽说起当年的情形:“大家都喜欢我……那是我第一次办个展呢……”之后他再看,再哭,顷刻收泪,无辜而失神地看我们,显然动着什么别的念头,然后仰面睡倒。 另一份礼物是林兵的美术馆设计稿。“一顶桥?”先生讨饶般地看我,知道自己糊涂了。“美术馆!你的美术馆!”我冲他吼。 哦。风啊,水啊,一顶桥。浙东方言便是这样地将“桥”叫做“一顶”。他疯了,我想,等着他恍然沉吟。渐渐地,先生看向天花板,语调平静:这可以使人疯狂……这样地倒在床上,死了,真好。 我不确定他是否终于确认这是他的美术馆:他最后牵记的事。“先生!明年开馆,我轮椅推你去!”我高声骗他,毫不愧疚。我所全神贯注迹近享受的事,是他糊涂了:倘在早先,先生的独断无比挑剔,但7月与设计师面对面,他已放弃了毕生的精明:“去弄吧……弄好了,吓我一跳。” 11号病房。空寂的长廊。可有治愈的希望么?如若不然,先生还有多久?“多久”,难以启齿的词。19日,木心读者樊小纯请到上海方面三位会诊的中年医师,各事心脏、呼吸、神经科。江南午后阴冷,他们进入病房,轮番诊视,事后分文不肯收取。事毕,与本院大夫聚在面北的大间详细陈述:关键是左肺淤塞,必须动用器械吸取积痰,期间,心脾肾肝出现任何异常,便无可救—多久?大量病例固然可以援引,一说是三个月,一说可能半年。所有词语回避死亡,同时,指向终结。 木心难以闯过今冬。看着他由壮及老,老而弱,弱而衰,我明白这是他最后的时光。只是,还有多久? 有几次,他的目光毫无指望:“回去……送我回家。”但神色不再急切执拗,甚至不很认真,又说起别的胡话。上一回入院,春阳说他吵着回家时仍然清醒,仍有难以违抗的意志。我们从来听从他,此刻我只能看着医师的嘴,怀抱可疑的希望。他们先后沉吟着,熟练而公正地陈述我所不懂的术语。 ……地底下有玫瑰色的火焰……在读我的诗……弥赛亚……我说完了……我要跪下去了……不行啦,不行啦……这样下去,我要屈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