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写铭刻日常,*迷人的不在远方 十六年,六张专辑、七张单曲、 无数次巡回演唱会之后 陈绮贞的**本散文集《不在他方》 这是一本关于追求的书, 探索的对象是现在,是这里: 不属于过去或未来,也不在他方。 出道十六年,历经时光沉淀,歌坛创作才女陈绮贞,将自己的思考、生活的点滴、创作路上的领悟,用文字解析对自我的不断探索和认知,将澄静而纯粹、趋近于心,贴近日常与真实的感受,以及不喧哗的思索完整呈现。在《不在他方》里,我们看到一个熟悉的、全部交待出来的陈绮贞。 本书简介: 《不在他方》缘起于2011年夏天陈绮贞在古巴哈瓦那的旅行,她写道:“旅途中的一切,匆匆忙忙之间,你只能为发生的事,在地图上作记号.而无法立即书写。这些记号的意义,你必须耐心等待时间为你充分显影。”对她而言,文字是更深刻的自我追寻与探索。唯有写作,让她心甘情愿放手一搏。 三十八篇散文、七封信件、两场对谈、一段问答,记录她以旅人之眼所烙印的风景,和繁多日常里筛选出来的微小意义.只因生命是一种探寻,现实迎面而来的强度.需要平日的温柔来补偿。 作者简介: 陈绮贞,台北芦洲人,景美女中,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毕业。 目录: 序歌手与写手的奏鸣 UnMomento 看见 Bofero 星星 DearY 战斗 一次 HandTalk 夜街 斯威士兰 法国小庄 威尼斯 柏林的第一个晚上 柏林观光客序 歌手与写手的奏鸣 UnMomento 看见 Bofero 星星 DearY 战斗 一次 HandTalk 夜街 斯威士兰 法国小庄 威尼斯 柏林的第一个晚上 柏林观光客 你会怕吗? 下雨天愉快 来自TeacherK 跨界 租屋 宿舍 来自爱书人 日常生活 成年礼 武侠 侦探小说 照片 在眼睛的背后 迷失 魔术 坐标 渴望的树 To:8 声音采集计划 妈妈画我 台北 风景 亲爱的L 家 陨落的希望 你好吗? 给外婆 旅行的意义 大象 二十世纪少年 回来了 文字之手 FromGmailserver 创作路上 海浪有一天决定和贝壳说话 一个人的旅馆创作时光 我的歌想要传达一种善意 后记 前言UnMomento文/骆以军 陈绮贞的笔触,充满一种“颜色在它们本然的视觉,尚未晕染淹开”的状态。 很怪,很像在讲《周易》乾卦的卦辞: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万事万物都在一初始萌芽状态,仿佛梦中将醒未醒之际。譬如她在哈瓦那给那些老人用拍立得拍照。当他们拿着尚未显影浮出的底片,焦虑疑惑时,她用西班牙话安抚说:“UnMomento(等一下)。” 这个“等一下”,那个“生命的影像会在细索无声的流动后,浮现出来”的时间差,好像是陈绮贞的文字,乃至她创作的歌词,那在画面本身轻轻摇晃一下,给人拖曳出来,多出来的晕影,叹息之感。 那是什么?乍看(乍听)是用色简单的:爱情,祝福,怀念,遗憾,让开来在主旋律外的小步舞曲,触摸着贴满墙的人像照片每一张脸都隐藏一段难以言喻悲不能抑的故事UnMomento文/骆以军 陈绮贞的笔触,充满一种“颜色在它们本然的视觉,尚未晕染淹开”的状态。 很怪,很像在讲《周易》乾卦的卦辞: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万事万物都在一初始萌芽状态,仿佛梦中将醒未醒之际。譬如她在哈瓦那给那些老人用拍立得拍照。当他们拿着尚未显影浮出的底片,焦虑疑惑时,她用西班牙话安抚说:“UnMomento(等一下)。” 这个“等一下”,那个“生命的影像会在细索无声的流动后,浮现出来”的时间差,好像是陈绮贞的文字,乃至她创作的歌词,那在画面本身轻轻摇晃一下,给人拖曳出来,多出来的晕影,叹息之感。 那是什么?乍看(乍听)是用色简单的:爱情,祝福,怀念,遗憾,让开来在主旋律外的小步舞曲,触摸着贴满墙的人像照片每一张脸都隐藏一段难以言喻悲不能抑的故事……但其实生命是这么流瞬变易,命运交织,百感交集。 如果,这观看的眼睛,像那张“UnMomento”的拍立得底片,将我们这个,后来像颜料桶全打翻、混淌、漩涡快转、尖叫激切的世界,收摄停顿在初始未发,“感情的种子状态”,将要萌发前(或初初萌发之瞬),那种透明状态,“哀矜而勿喜”,很奇妙地,它们便成为这个老昆德拉说的,沉重的、下坠的、黑暗、粗俗、寒冷……将我们压到崩塌、沉没的,不能承受之重的“受创的世界”,或永劫回归的历史的暴行和恶……那之上轻盈、飞翔的疗愈和修补精灵。这样的持续创作,并非只是如我们印象派式的“上帝离心旋转机器”:美好的光和天使漂浮到上方;丑怪的、重金属机械,或魔鬼,则如锅渣沉淀于下方。它反而成为一种“生活在他方”的,每一次出发:没有一种经验、没有一种情感,是该被这个已纠结扭曲如发电缆团的世界,所挟持裹胁,它该展开的旅程。 流浪。流浪的途中谈别人创作的歌。那像是波拉尼奥在《2666》中,写一个离家出走的妻子,“不在场”,但她在哪些地方做些什么呢?她眼睛看见了什么?她遇到了哪些人?和他们做些什么?那个丈夫这样想象着: “……劳拉这个他猜测的形象陪伴了他好几年的时间,仿佛从冰冷的海水里轰然冒出的记忆,尽管他并没有真的看见什么,因此也不可能记得什么,只记得前妻在街上的身影,那是路灯在邻居墙壁上照射的结果;再有就是做梦,他梦见劳拉沿着圣古卡特出来的公路逐渐走远,她走在辅路上,只有为了节省时间、躲避收费高速路的车辆才走的道路,由于肩扛行李箱,她有些驼背,无畏地走在马路边缘。” 回到那个“变易”初始的,一切旅行、一切流浪、一切离散还未启动的初萌时光。 撑住我落叶离开后频频回头 撑住我止不住的坠落 撑住我让我真正停留 ——《流浪者之歌》陈绮贞 它像是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那图书馆地下室,一枚一枚吃了人类全体颠倒妄想梦境之兽死后的头骨,而那眼瞳被割开的主人公(职业叫“梦读”)所做的,不过就是抚摸那些头骨,将那些曾被吞食、混淆在一起的梦之颜料,释放出来,成为飘浮空中的小荧光点。 我们觉得她(陈绮贞,或她的歌)好像在不断离开到远方,但又说不出的那些像是她从那些流浪途中传回的模糊影像(我们想象的)、她的干净的歌,那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安魂曲:诸般不辨来时路、纠缠挤压、原来如青叶瀑布初心良善的,后来不知为何过去未来缚绑在一起,成为怨憎对、求不得、爱别离、宝变为石、一只一只流着污浊泪水的伤口……陈绮贞的歌便像那旋转颠倒梦境之释放栓钮的温柔的手指,“撑住”或“初萌”,一条延展到“即使只要出发的梦想”,夜间发着光的异国公路的颠晃吉卜赛。 我们会想:那是怎样的一种“灵魂滤筛处理器”呢?那是怎样一座无人知晓自动洒水的秘密花园呢?她如何能像蜂鸟翅翼,将这一整代人梦中的冷酷仙境,不能承受之疲愈和沉重,过渡到一个无比轻盈的、两脚踮起的飞行时光呢? 其实“轻盈”和“流浪在他方”,似乎是陈绮贞的歌(她的空灵疗愈美声、她自己创作的歌词、那些她拨着吉他和弦的曲、或形成故事暗示的这些歌的MV)模模糊糊给人的印象。但这本书里的陈绮贞,你发现在歌声之外的意念,像《巫士唐望的教诲》那书里曾说,某些印第安女猎人,可以穿越时间的间隔,“她们捧起一握水,用手指弹射出去,那些次第消失的水花在她们的意念中,被冻结成一根根延伸细长、丝绸般的银线。然后她们抓着这些银线攀爬山岩。”疗愈的力量在这些地方秘密发动着、编织着、延伸着:譬如她写到《下雨天愉快》,写着“这些软弱的雨也是有始有终的,在天空一定有一个起始点,从那里开始,大家决定好要一起坠落,不管最后谁会先停止……如果这种雨是一种哭泣,铁定会让爱人完全丧失耐心,彻底的阴霾封锁天空……这眼泪多到让我的快乐显得无情残忍。” 这写得多么的好。一种泡水后“可以膨胀到它本来的好几倍”的湿雨中所有微细之物的膨胀晕湿感,却能在这些“字的雨丝之银线”延展中,成为“收藏且带着旅行的记忆”和“旅行中经历的雨不是这样的”,那些雨“好像游行队伍,突然在你家门口敲锣打鼓,你才从衣衫不整中意识过来,想探头看看,结果只看到他们越走越远的背影”(这真是写得惊人的好)…… 旅次中曾经一瞥而逝的印象,或旅途的放空颠荡中怀念起自己其实微细隐藏,有时间、身世的那个城,那个“日常”它们互相成为悬念、怀念、残念,也同时在那样移形换场景的、充满蒙太奇的镜头对调,让阅读者感受到一种灵动的、柔软的、充满同理心的“让眼球转动的小肌肉”。即:她观看世界的方式。“你是宇宙里的一个偶然,这个偶然如此珍贵,因为你能感觉。” 她曾经小时候暗下心愿,“以后一定要坐遍所有公交车,环游所有世界”,而“高一的我每天花四个多小时搭公交车,从北边的芦洲一直到南边的木栅,漫长地耗尽了我一整年的青春。在公交车上整日幻想坐飞机四处旅行一定好过困在台北的车阵里”;她在租屋里想象着屋子的主人,在她的时光之屋里,怎样地生活,感受那些气味;她像我们的张爱玲和赫拉巴尔,着迷于市声、空气中的油哈气、早餐店的犹在梦中的人影;她被拔掉的智齿、旧照片、武侠小说、陪爱打麻将的外婆,上小学夜间部唱《往事只能回味》、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那河流冒险之梦…… 对了,我不止一次,和不同年龄层的哥们儿——有像我这样的中年大叔,有咖啡屋的气质女吧台,有二十出头的小文青—偶然一听他们说起陈绮贞,他们总说“我的陈绮贞”,好像哥伦比亚人昵称马尔克斯“我们的Gabo”;或意大利人昵称当年他们的小马尾足球先生巴乔“我们的Roby”。似乎她的歌替许多人守护着一个纯净、款款摇晃的透明薄光所在;似乎许多人都曾在某个时光,欠过她一个像整幅星空忍住眼泪、直到一颗流星划过,那样的疗愈。打开这本书你发觉她的魔术或许就在,那让世界“等一下”,UnMomento,疑惑中相信,悲伤中微笑,看似柔弱却从不犹豫伸出坚定的手,朝远方出发的同时却无比珍惜沙漏里每粒昔时时光的沙粒—于是,那个“世界本然,比较美丽,比较透明一点点的形貌”,就从我们眼前显影浮现。 祝福这本书。诗,从来都是压缩了庞杂的意象,成为精练的句式。但是在解读时,压缩的诗,立即释出巨大能量,汹涌而来。她的散文作品,便是依赖如此的书写策略,表面上看似轻盈,但呈现在读者眼前的画面,却是有不可承受之重。犹如水面浮出冰山一角,底下竟潜伏着硕大的躯体,她的语法,伺机要给人突来的一击。 ——陈芳明 打开这本书你发觉她的魔术或许就在,那让世界“等一下”,UnMomento,疑惑中相信,悲伤中微笑,看似柔弱却从不犹豫伸出坚定的手,朝远方出发的同时却无比珍惜沙漏里每粒昔时时光的沙粒—于是,那个“世界本然,比较美丽,比较透明一点点的形貌”,就从我们眼前显影浮现。 ——骆以军 Bofero 一个八十岁,穿着白色西装,配上纯白呢帽的老人,另一位戴上银色大耳环,搽上鲜红唇膏的女子,也已六十岁了。他们在纽约合唱这曲时,Ibrahim为Omara拭去泪水。他们在古巴生活,从没离开过这个简单快乐的国度,然而生命的本质,到哪儿都不会变。生命是多彩也是愁苦的,所以他们在快乐中歌唱,在悲伤中更要歌唱,在自己的小花园里,用歌舞好好装扮自己;热带的心所唱出的抒情,唱出了色彩斑斓的眼泪,唱出了安静的日出,喧闹的午后,温暖的夜。 我想起外婆最后的日子,滋润她的爱情和华丽装饰的生活,都一并被剥夺。曾经那样满不在乎地度日,却在手术后心有余悸要我答应她绝不抽烟。住院时吵着要吃螃蟹,赌气不吃药;最后那顶难看的假发,也掩饰不了她仅存的愤怒和绝望。我曾经惊叹她的盛开,却阻止不了她的凋零。 生活如果能像音乐播放器的装置,设定无限循环在同一首挚爱的歌,不再需要选择,这样真的会比较好吗?最令人害怕的,不是你必须眼看着落下的花瓣自然地腐烂,而是因为恐惧将整盆花株连带泥土一并挥去,覆上厚厚的水泥,永不闻花香。 但愿美丽的灵魂自由,恣意挥霍无憾。 每个星期三,玛法达的占星专栏都让我期待。小时候有剪报的习惯,《乌龙院》,或是《小亨利》。剔除掉大部分不想要的,收藏真正渴望的。我要生活整齐利落。 事隔多年,许多信息网络上都有,但有一段时间,我把走进便利商店买一份杂志,剪下专栏,当成一种乐趣。古今预言常以诗的形式让人参透;隐晦,是因为透露天机之余还是要人承认:选择,是带着自由意志。 一小块精致文章,像一格小诗笺,我常会选一句我最喜欢的,用崭新的一周来诠释。有人会说,这世界上那么多人,被归类成十二种,合理吗?不合理,但我信任自己对文字的理解,跟别人不会相同。 据说巴比伦人发明的占星术辗转传到中国,便成了紫微斗数。原理上很接近,都是以一个人的出生时间作为判断标准,看当时天上星宿的位置,绘制出一张生命地图。科学更进步以后,有些派别的占星术,参数更多;出生时的经纬度也能当成参数,时间判断标准细微到以分计算。假使同时同地一对双胞胎前后出生,些微差距也能让两条看似平行的线再也不回头,渐行渐远。 牛顿一生研究天文物理,在死后被人发现他的家中藏有许多炼金术和占星学的资料。他这一生把许多奇幻的现象提炼成公式定律,也许遥远的星星也在呼唤一个天才的单纯心智:快来了解我!物质与心灵流动互换,一定有一个等待被探索解开的谜。会不会,他其实跟我一样,纯粹被这些象征意义深深吸引? 在电视上看到魔术,模特儿飘浮在舞台,用一个钢圈划过他四周证明没有任何钢丝,大家惊异地看着一个飘浮的物体;而我们每天都踩在一颗飘浮的球上,跑步,喝掉杯中的水,或是静止不动地等公交车,早已不再惊奇。 曾经在花莲,躺在产业道路旁,拿着手电筒和观星盘,试图找出十二星座。天蝎座最好找,弯弯的长尾巴,钩住夏季天空最显眼的位置;属于我的双子座很抽象,其实是一个最不易稳固的不等边四方形。 一下子打开手电筒看星盘,一下子关上手电筒看星星,躺了两个小时,脖子也酸了,眼睛也花了。台湾东部光污染少,满天星星灿烂到让人晕眩,也让人害怕。小时候的我不敢看这样的星星,我感觉到自己不仅只是渺小,也会对自己现在所处的时空产生幻觉。在我知道我所看到的星光来自几万光年以外,那种恐惧感压倒了本该有的浪漫。既然我的时间这么渺小这么渺小,我是这么渺小这么渺小,为何我的感受这么庞大,我的存在又这么无法被忽视? 如果有一天,也一定会有那么一天,我死去了,这片星空还在吗?还是在某个意义上来说,它就不再存在了,也不曾存在了。还是宇宙其实是一个房间,有一个自称是灵魂的人,走进这房间,使用了这些家具,打开了电视,而我的意识就像电视的影像,不停地流动。最后这个人关上电视,离开,一切恢复宁静。 在哈瓦那每天都会爬上屋顶好几次,看日出,看夕阳,看月亮,也看星星。在屋顶吃早餐,下午拍照,晚上写日记。鸟瞰旧城区寻常百姓,一早,妈妈们把大型收音机扛上屋顶,扭开音量以后,开始洗衣、晒床单。 我最喜欢纯白的床单,在这个底图是陈旧的历史画布上,白色让人遐想,白色让人疯狂,也让人充满希望。晚上你会听到整个旧城区不绝于耳的现场演出,音量开到破表的电视声。城市快要完全隐没在黑暗时,屋顶天线接收天空最后一点点蓝色,接收着电波,星星就要出来了。P39-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