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第一卷


作者:刘勇,李怡总主编     整理日期:2015-11-04 14:34:42

本书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1895.1-1915.8)即“清末民初的文学”编年史这一部分,我们重点关注的内容主要有四类:一、重要作家、学者的相关文学、文化和社会活动;二、重要作品的刊发、出版及演出等;三、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报刊杂志、文学社团的创办和发展;四、对文学史产生重要影响的相关政治、文化事件和社会思潮。总之,这一部分力求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爬梳、扫描,以期书写中国现代文学“前史”的大事记,由此展示中国现代文学从古代文学、近代文学中脱胎、成长的历史演变线索。
  作者简介:
  胡福君,文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题为《晚清学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启蒙》,有论文在《中国文化研究》、《湘潭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曾参与编写《20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
  陈晖,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研究,出版有《张爱玲与现代主义》、《图画书的讲读艺术》等专著,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文艺争鸣》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目录:
  1895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本年
  1896年1895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本年
  1896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本年
  1897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本年
  1898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本年
  1899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本年
  1900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本年
  1901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本年
  1902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本年
  1903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本年
  1904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本年
  1905年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本年《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第一卷1895-1905)》:
  同日,梁启超《(西政丛书)序》(作于4月)刊载于《知新报》第17册。
  同日,柯南道尔所著《继父诳女破案》于《时务报》第26册连载毕。
  17日,梁启超《(说群)序》刊载于《知新报》第18册,作《说群自序》、《说群一群理一》二题。梁启超在文中谓,《说群》“惟自谓视变法之言,颇有进也”。
  22日,《富强报》创刊于上海,5日刊,册报,程甘园任主编。该报注意译载“西报所登讲求中外利权之处”的材料,同时也刊载有关富强者的“朝廷诏谕以及大小臣章奏条陈”以及鼓吹变法维新的论说;但声称“凡訾议朝政,矫枉过甚,如近人改正朔、易服色,三始六罪诸说,在所必摒,将以广华洋之辨,大中外之防”,还声称“巷议街谈,猥鄙琐屑,无裨时书者,悉予删汰”。该报编排次序一般是首载论说,然后是“上谕恭录”,接着是该报自译的中外新闻,最后为奏疏、文牍等。此外,还经常刊登对于某些论说或文牍的“书后”,即读后感。该报现存15册,刊期为光绪二十三年(1897)五、六、七三个月。何时停刊不详,一说戊戌政变时停刊。
  同日,柯南道尔所著《呵尔唔斯缉案被戕》《  5月22日、6月10日、7月20日,梁启超《变法通议·论译书》刊载于《时务报》第27、29、33册。梁启超在文中说:“处今日之天下,则必以译书为强国第一义”,并结合马建忠关于当时翻译界的弊病的论述,认为“故今日而言译书,当首立三义:一曰,择当译之本;二日,定公译之例;三日,养能译之才”。梁启超于文中提出了当前应该翻译的九大类书籍,但其中没包括外国文学。文学翻译此时尚未进入正忙于维新变法的梁启超的视野之中。24日,王韬病逝于上海。
  王韬(1828-1897),初名王利宾,字兰瀛,后改名王瀚,字懒今,又字紫诠、兰卿,号仲弢、天南遁叟、甫里逸民、淞北逸民、欧西富公、驶园老民、蘅华馆主、玉鲍生、尊闻阁王,江苏苏州人。晚清思想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著有《韬元文录外编》、《韬元尺牍》、《西学原始考》、《淞滨琐话》、《漫游随录图记》、《淞隐漫录》等。1874年创办并主编《循环日报》,是中国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王韬政论文章反帝爱国,倡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论说文的传统,突破了当时桐城古文和八股文的局限,强调文章为“载道之器”,指出“文章之贵在乎纪事述情”,不应拘泥于文法,墨守成规,后来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文坛和其后维新派领导人影响很大,王韬也遂被认为是中国新闻界政论体之创造人。部分政论文章后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报刊政论文集。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云:“清季士夫喜言洋务而又洞究于海外诸邦政艺者,盖以韬为一时之选。是集(《弢园文录外编》)文字,则其鼓吹变法自强之总集也。韬文笔犀利,而气又足以振之,自足以激起一世之人。……韬自序谓文章所贵,在乎纪事述情,自抒胸臆,俾人人知其命意之所在,而一如我怀之所欲吐,斯即佳文;至于古文辞之门径,则茫然未有所知云云。今观韬之为文,亦实在能畅所欲言,而无不达之情,非规规于古文义法者所能及也。”
  25日,《农学报》创刊于上海,初为半月刊,次年(光绪二十四年正月)第19册起改为旬刊,册报,线装连史纸石印,创办人为罗振玉。《农学报》原名《农学》,又自称《农会报》,为农学会(务农会)的机关报,第15册起才固定报名为《农学报》。本年九月曾一度声言出让给日本人香月梅经办,十月中旬出版的第50册卷首刊出奏折录要《两江总督请准设农商学会报奏》,以后就在《农学报》封面上标明“农学会遵旨刊行”字样。《农学报》连续出版了近9年,到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1906年1月)才停刊,共发行315册,为中国最早的农学刊物,也是戊戌期间发行的报刊中寿命最长的一家。
  ……
  





上一本:闽籍学者文丛:书写之辨 下一本:闽籍学者文丛:新的美学原则在东方崛起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第一卷的作者是刘勇,李怡总主编,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