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无处安放的婚姻:旧女性与新文人的婚姻往事


作者:熊辉     整理日期:2015-11-04 14:34:17

本书的写作旨趣在与深入开掘朱安、张琼华、张幼仪等几位旧式女性被遮蔽的内心,以及她们对生活、爱情、婚姻乃至生命的深沉思考,从另一角度去剖析民国初年社会的发展变迁。本书简介:
  五四时期的女性处于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期,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社会变革,以及新旧文化交替期的婚姻变故,成为了她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然而由于封建传统的束缚,这些女性的命运大都具有不可选择的被动性,其中大多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按照旧式礼俗步入了婚姻殿堂。然而她们的夫君或东渡日本,或负笈欧陆、英美,从此她们与夫君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所有试图修好婚姻的努力都成枉然,长夜漫漫,唯有青灯相伴。星移斗转,韶光易逝,这些女性在无望的等待中憔悴了容颜,但孤独的处境与绝望的心情从来不曾改变。本书并非刻意挖掘民国文人的野史轶事,并非要制造商业卖点,在文化荒芜的年代激起人们的阅读兴趣。作者意在让当今的读者了解到,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期,有那么多女性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牺牲,而她们的牺牲不能被后人视为无谓。深入开掘这几位旧式女性被遮蔽的内心,以及她们对生活、爱情、婚姻乃至生命的深沉思考,从另一角度去剖析民国初年社会的发展变迁,同样是本书的写作旨趣。
  作者简介:
  熊辉(1976.10—),四川邻水人,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供职于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韩国韩东大学和东亚大学访问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美富布赖特研究学者,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等。
  目录:
  引言:无处安放的婚姻
  张琼华:郭沫若家中“一世的客”
  第一节幽兰与百合的幻影
  第二节小脚与猩猩的魔相
  第三节等待中憔悴的容颜
  第四节青丝变白发的相聚
  第五节夕阳余晖下的亲情
  朱安:母亲送给鲁迅的“礼物”
  第一节母亲娶回的媳妇
  第二节绍兴空房的主人
  第三节北迁的追梦人
  第四节异乡的留守者
  张幼仪:徐志摩眼中的“乡下土包子”
  第一节缘定江南
  第二节英伦婚变 引言:无处安放的婚姻张琼华:郭沫若家中“一世的客”第一节幽兰与百合的幻影第二节小脚与猩猩的魔相第三节等待中憔悴的容颜第四节青丝变白发的相聚第五节夕阳余晖下的亲情朱安:母亲送给鲁迅的“礼物”第一节母亲娶回的媳妇第二节绍兴空房的主人第三节北迁的追梦人第四节异乡的留守者张幼仪:徐志摩眼中的“乡下土包子”第一节缘定江南第二节英伦婚变第三节灵魂伴侣第四节重获新生第五节京城名媛第六节徐家媳妇江冬秀:怔住胡适的“河东吼狮”第一节不断变更的婚期第二节康奈尔杰出校友第三节胡适的异国之恋第四节小脚西服的婚姻第五节怒吼斩断的情丝第六节风雨人生同路人前言在中国现代社会的历次变迁中,先天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被迫接受了不同寻常的生活体验。她们以一生的时间和幸福为代价,换回惨淡而悲痛的记忆;随之销匿于岁月的烟尘中,无人记取更无人追思。
  五四时期的女性处于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期,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社会变革,以及新旧文化交替期的婚姻变故,成了她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大部分女性遵循传统之道,在千年不变的婚恋模式中,过上了相夫教子的普通生活;她们或者幸福,或者不幸,但其婚姻却没有受到新文化的冲击。也有部分女性迎着初升的朝阳,在新文化的浪潮中奋力搏击,不仅勇敢地拒绝了传统的婚约,而且还执意追求幸福,成为“力挽狂澜”的新女性。比如石评梅、陆晶清或许广平等,她们艰难地离开故乡,兴奋地走进都市,终于寻得爱情的芳华。
  但还有部分女性,她们的命运比起前面两种类型来说,具有被动的不可选择性,因而其命运似乎更为悲惨。新文化运动爆发之初,她们因为父母之命或媒妁之言,按照旧式婚在中国现代社会的历次变迁中,先天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被迫接受了不同寻常的生活体验。她们以一生的时间和幸福为代价,换回惨淡而悲痛的记忆;随之销匿于岁月的烟尘中,无人记取更无人追思。五四时期的女性处于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期,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社会变革,以及新旧文化交替期的婚姻变故,成了她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大部分女性遵循传统之道,在千年不变的婚恋模式中,过上了相夫教子的普通生活;她们或者幸福,或者不幸,但其婚姻却没有受到新文化的冲击。也有部分女性迎着初升的朝阳,在新文化的浪潮中奋力搏击,不仅勇敢地拒绝了传统的婚约,而且还执意追求幸福,成为“力挽狂澜”的新女性。比如石评梅、陆晶清或许广平等,她们艰难地离开故乡,兴奋地走进都市,终于寻得爱情的芳华。但还有部分女性,她们的命运比起前面两种类型来说,具有被动的不可选择性,因而其命运似乎更为悲惨。新文化运动爆发之初,她们因为父母之命或媒妁之言,按照旧式婚姻的流程步入了结婚殿堂,不想却深陷泥沼之中,无法自拔,也无法获得救助。只因为在新文化语境中,她们的“丈夫”西出洋关,或东渡日本,从此走上了彼此不同的生活道路。在交通不便的年代,时间与空间阻隔了交流,产生了距离,于是感情生疏冷淡,婚姻名存实亡。更重要的是,她们的“丈夫”在新思想的开导下,懂得追求自身的幸福,懂得欣赏和品位风花雪月的味道,于是舍下旧人,追随新人而去。也许婚姻之初,在旁人眼中,她们嫁得有前途的好郎君,对方知书达理,何患家庭的幸福与美满?冷暖自知,她们自踏入夫家始,厄运便缠上了身,痛苦就推开了心灵的门扉。她们与“丈夫”之间,永远都是两条不相交汇的并行线,所有试图修好婚姻的努力都是枉然。风萧萧兮,长夜漫漫,韶华时光转瞬即逝。这些女性在无望的等待中,憔悴了容颜,在四季的轮回中,青丝变成了白发,但孤独的婚姻与绝望的心情从来不曾改变。这部分女性的婚姻虽都以不幸收场,但却流露出些许差异。比如郭沫若之妻张琼华,她几乎是传统婚姻的典型祭奠者,一生与郭沫若相处时间不足百日,但却守着夫妻的名分,熬到油尽灯灭。期间,她经受的孤独和寂寞,她悟得的生命和情感之道,无人分享,无人聆听。张琼华凄然地离开了世界,她空壳的婚姻总算有个了断。鲁迅之妻朱安则是另一类传统婚姻的牺牲者,她从南到北追随鲁迅,与“丈夫”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多年,却依然过着无限孤独的生活。与张琼华相比,朱安的婚姻似乎有所改善,至少她可以与鲁迅一起生活数十载,而不是数十天。但其实二人的婚姻没有本质的区别,或许张琼华的情感世界还略胜于朱安,因为朱安与鲁迅平时根本没有交流,相见却不能相知,这是多么残酷的现实。而张琼华虽不能和郭沫若长期相见,但她在相思中会让婚姻呈现出温润的色彩,尽管只是海市蜃楼,却比婚姻一片死灰的朱安多了几许念想,正所谓相见不如怀念。1926年4月,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既然朱安没有在沉默中爆发,那她的婚姻只剩下死亡之路了。徐志摩之妻张幼仪是新旧女性的过渡者,她代表传统婚姻的失败者形象,但同时却又是在不幸婚姻中奋力崛起的代表。张幼仪受命于兄长,与徐家少爷结婚,婚后呆子夫家,新婚夫妇的日子平淡而真实。不想徐志摩远走美国和英伦之后,情趣发生变化,张幼仪千里迢迢奔赴欧洲,最终却等来了一纸离婚协议书。从此,她滞留德国学习新知,后成为民国知名女性实业家,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启航。多年以后,张幼仪重新拾得爱情,从容而幸福地走完了余生。她曾携第二任丈夫游历欧洲,去到了当年居住的伦敦郊区沙士顿,但物是人非,时空转换,恍若隔世,她与徐志摩的婚姻化着碧水长天外的一朵游云。胡适之妻江冬秀应该算是传统婚姻的代表,只是她嫁给胡适这个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其婚姻才增添了几许新气象。与大多数传统婚姻一样,胡适与江冬秀之间也是承父母之命,然后二人波澜不惊地走完了婚姻的历程。但有所不同的是,江冬秀面对的不是一个传统男性,而是新文学大家和留美博士胡适。小脚如何与西服协调搭配?江冬秀曾面临被胡适“休掉”的危险,但她最终怔住了大博士,保住了自己的婚姻。或许这才是江冬秀的过人之处,她没有在旧婚姻中倒下,即便与新派人物“竞技”,也不占下风,而是实际婚姻的掌控者。如此种种,当能代表民国新文化人物旧式婚姻中的女性,但却不能反映她们命运的全部灰暗与悲哀。曾几何时,我们在新文学作家的作品中,捕捉到高傲的气节,或者对社会现实无情的鞭挞;也捕捉到他们款款的深情,或者对尘世不堪的眷念。在岁月的风墙之外,我们今天谈论最多的,无非是他们在历史中最闪亮的瞬间,譬如那些经典的作品或者创造性的革命志向等,又或者是他们浪漫的情怀以及非凡的人生经历等。然而,人们很少关注生活在新文人身边的小脚女人,她们在传统婚姻的束缚下,没有幸福和自由可言。这群女性是旧道德的信奉者和坚守者,也是新文化的牺牲品。仔细缕析她们的生活,我们或许能够洞开一扇惊世耸人的门扉,里面住着不同寻常的女人,个个身上披着传奇的光芒,述说着无尽的哀怨和情仇。她们所经受的磨难,不管是精神上的还是情感上的,都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惨烈。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那些意欲进入历史的人们,尚且可能被历史唾弃,更何况这是一群弱势的女性,她们就更难摆脱被历史掩埋的命运。边缘人被剥夺了发声的权利,但边缘人的所见所闻却能道出历史的本相。这群难有家庭地位的女性,她们没有写作的能力,其翻滚的情思也就被无情地压抑在心中,无人理解。





上一本:为父不仁 下一本:长安与唐五代小说研究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无处安放的婚姻:旧女性与新文人的婚姻往事的作者是熊辉,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