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性批评》是一本很有诗文趣味的书,在新诗的创作与理论方面有其独特的探索性,更体现了一种诗歌文本意义上的原始语义中的某种内在价值,并以汉文字的内蕴与张力达到原始的审美状态,让现代诗歌尝试性地进入一种新的境界。——温远辉(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 这本书在我所编辑的许多文学专著中是相当孤立的诗歌及理论合流的一部范本。诗人用潜伏在自己心灵深处的某种语言力量,带有神性、禅意的内在张力,突破当代诗歌某种燥热不安、语言华浮、乏力的状态。形式上的一些创新,为诗歌添补了一种新的抒情方式与理论可能。——朱复融(诗人、文学评论专栏作家,本书责任编辑)本书简介: 刘子乐最新著作《创作性批评》,率先提出混沌诗学这一概念,同时以“创作性批评”为核心诗学主张,极富新锐冲击力与颠覆性的批评理念与创作方式,并围绕本能——混沌-光裸——感恩——图腾展开,意态召唤创作性批评的践行或尝试。书中为读者提供三种可能或选择:光裸写作、意态写作、反脆弱写作。这三种写作将给诗性精神注入新的血液与立面式认知。从纯粹意义上,创作性批评是混沌诗学的全称与冲击力或颠覆性所在。混沌诗学,或创作性批评,是意态化的作品,也是我的尝试性作品;我不想说它“有一天会闪耀”。因为一切可能,都是传统的构成,也都属非个人化成功。光为什么在渗透性涌动?因为创作性批评,意在传统与未来、简单与复杂、人与诗歌之间,渗透两个关键词:意态混沌与光裸意识。意态混沌不仅仅是原初性的召唤与穿透,更是诗性感恩或诗性精神的图腾;光裸意识却是一种抵达方式或可能认知。 作者简介: 刘子乐(1963~),诗人随笔家,笔名河马。广东普宁人。1985年毕业于华南师大中文系,1988年参加中国文化书院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班函授,当过教师、书商、记者、推销员。主要著作有《图腾集》、《顿渐集》等。1985年夏天在其家乡成立了享受派诗社,创办民间诗报《啤酒花》并担任主编。代表享受派提出核心主张:“享受即创造,创造即享受。”1990年代中期,本能提出基于去蔽的“光裸写作”,近年来又倡导创作性批评,尝试母诗写法,从而探索批评之可能。 目录: 可能与认知--代序《创作性批评》 第一集意态与本能 批判诗歌 寂静或喧嚣 死亡party 写作三题 陶质的诗歌 当下在哪 答友七篇 异乡的故土 只为年的显现 为什么写诗 感恩或歌唱 自由或想象目 录 可能与认知--代序《创作性批评》 第一集意态与本能 批判诗歌 寂静或喧嚣 死亡party 写作三题 陶质的诗歌 当下在哪 答友七篇 异乡的故土 只为年的显现 为什么写诗 感恩或歌唱 自由或想象 网上酬唱 超意象 岁末感言 仿真如磷 最后的歌 诗与哲 北瓜可能吗 花的腰在哪飘 芒果或象征 明天的光芒 空的体验 诗人呵,玩就是突破 第二集 意态与混沌 光裸写作诠释 把一条孤独磨损 我与散文网一段情 黑暗对话 最后的互动--散文网对话 思和念 禅意象 腐败已把诗歌包括 深奥的简洁 创造的密码 腐败或诅咒 混沌啊,光和裸吧 极致从走火 无题 纯阳的废墟 酒 波德莱尔 林徽因 王国维 弹性 待客 光裸的命运 埋葬 真理或禁忌 仿真诗学 鸟有鸟道 诗的嫁衣 梵 渭水 过节 她世界 本质或循环 混沌或仿真 反思图腾 禅与本能 啊人性 第三集 意态与光裸 意态还乡 普宁英歌 致礼孩 救和赎 马匹或周期 巨大的内存--代序《神歌之歌》 神歌之歌(36首) 点评诗作《这一刻》 点评诗作《诗人在增城》 点评诗作《一日的辉煌已经散尽》 不确定性 最深的歌 葫芦 对万物说 意态组合 仓颉 忧伤意识 标准或象征 非你所愿 意态之间 反脆弱笔记 啊字诠释 第四集 意态与感恩 母诗 自嘲 行与思 雾或着相 求或象形 阿Q 岸 怀念东荡子 意态问答(一) K线图 女人的头被马遮住 陶女 致如烟 藤上花 怀念秦时路 词的立面 铁树在期待中 答雪克 冰心 神话 感恩或祝福 带一条华容河来玩吧 水的马蹄在水下 盘活永恒 一天的时间 只要意态合一 神性的方方面面 致绍民 光裸意识 不变之间 意态苍凉 读策兰想到的 读不懂的东荡子 铭记 幽光会一直诉说 闲杂或闲适 流水谣 陪伴一个人的清晨 感言五篇 意态问答(二) 一个人打盹时 意态还原 意态路 园子里的常客 反思诗歌 生命的缝隙 反脆弱写作 跋 刘子乐诗歌欣赏 意态还乡 1 像鸟 穿透异乡 天使般的伤痕 划出闪耀的距离 2 比鸟更亲 我的混沌 但宇宙的心 瞬时 闪耀颤音 3 写在水上的诗句 绝对是诗经的图腾 比如意态火与意态冰 独立就像阴阳鱼 睡在一起就是太极 2015年3月7日于永安约 4 本能一声惨叫“啊” 生命的元音,哭吧 任何新生儿,带着哭声 上路,伴着哭声倒下 虽生死同步,这途中之耕 声音就是图腾 2015年3月9日于永安约 5 虽握手已远 乡愁之间 只隔人文血缘 而故乡异乡 拥抱瞬间 大同已在血液中循环 6 一个人的寂寞 空就是应酬 一个人的应酬 空就是忙碌 一个人的原初 空就是光裸 2015年3月10日于永安约 7 回乡,就是回到生命的原点。 这原点就像一个圆,在人性 乃至人文中扩张。而他乡在 路上,夜里有太阳,昼白了 意向月亮。想象日月经天, 如路朝向一个人的天堂。这 就是根的语言,神的意向。 虽看不见,却碰撞出声响。 而更多的移动或偏离,仍在 路上,往返超不出神的手掌。 2015年3月11日于永安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