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中国中央电视台编著的《记住乡愁(第1季)》是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的同名图书,二者表现主题和核心价值相同,但在表现形式上各有优势。纪录片呈现开放式的互动,视觉和听觉极佳;而图书则适合在独立和封闭的环境中安静的品读,书中再现了传统村落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布局合理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独具特色的乡土之物、深沉丰厚的文化积淀,梳理了传统村落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传承千百年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找寻、探索民族文化的精髓,深入挖掘和阐述中华**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所有的故乡都从异乡演变而来,故乡是祖先流浪的*后一站。乡愁,它不只是故乡的那一片土,而是故乡生活着的那一群人,那一份对文化的牵系,对传统的追思和怀念。乡愁不仅仅是个人的记忆,它更承载着的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文化之根。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这本书力求讲好中国故事,探寻传统文化基因,用和大众*优雅和普及的亲近方式让让大家重燃对乡愁的关注与思量、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自信。 《记住乡愁》**季以千百年传承的“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美德为纬,选取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古村落为经,将传统文化精髓通过淳朴真切的古村风土人情娓娓道来。行文以同名纪录每集的故事脚本为核心,图文并茂,一个个古村落鲜活的故事中展现**传统文化在民间的延续和发扬,探寻古老文明以怎样的形式“活”在当下。还有6位文化名家郭文斌、易中天、俞虹、彭林、宋颖、徐俐分别品评和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给读者传达千回百转的乡愁。从看得见的村落里,感受传承千百年的修身、齐家、治国的美德践行。 目录: 第一章孝道有方——家族礼仪 屏山村·孝道传家 岩门村·慈孝人添寿 斯宅村·百行孝为首 获浦村·百善孝为先 年画村·世代尽孝 大陈村·孝德永彰 南社村·孝敬有方 前童村·以孝为本家业兴 【名家品读】郭文斌:中华长寿之秘密 第二章以和为贵——相处之道 明月湾村·讲和修睦 查干哈达村·远亲不如近邻 涧岩头村·和合湘乡 丁村·以和为贵第一章 孝道有方——家族礼仪 屏山村·孝道传家 岩门村·慈孝人添寿 斯宅村·百行孝为首 获浦村·百善孝为先 年画村·世代尽孝 大陈村·孝德永彰 南社村·孝敬有方 前童村·以孝为本家业兴 【名家品读】郭文斌:中华长寿之秘密 第二章 以和为贵——相处之道 明月湾村·讲和修睦 查干哈达村·远亲不如近邻 涧岩头村·和合湘乡 丁村·以和为贵 张谷英村·和睦有道 东风村·同舟共济 吾木村·天人和谐心性真 苍坡村·兄弟同心 老司岩村·亲帮亲,邻帮邻 河湾村·世代尚和 赤康村·民族和谐代代传 围镇村·家和万事兴 【名家品读】易中天:风雨忆同舟 第:i章 耕读传家久——传家观念 新叶村·读可修身 芙蓉村·耕读传家久 周铁村·崇文重教 秀水村·读书明理 杨柳青·留住传家宝 捞车村·崇勤倡俭 凤山村·诗书传家 宰荡村·以歌养心 李宅村·修身齐家济天下 石堰坪村·天道酬勤 渚口村·教养有道 松塘村·明理养德 【名家品读】徐俐:耕读——世代割不断的传承 第四章信义赢天下——品行规范 板梁村·仁义兴家 静升村·无信不立 杨家堂村·修仁心,行仁义 龙宫村·义行天下 濯水村·大诚止于信 上九山村·诚信立业 汤满村·诚实守信 【名家品读】俞虹李蕊:信义赢天下——品行规范 第五章 崇善直德——道德品格 白鹭村·积善成德 造沙拉村·心怀感恩 龙湖古寨·感恩三春暖 小河村·积善有余庆 文里村·行善至乐 三德范村·立规守德 独山村·崇学向善 获港村·齐心向善 德胜村·以德报怨 万家村·立德树人 【名家品读】彭林善——正义的信念与践行的集结 第六章 敬天畏地——志存高远 培田村·敬畏之心不可无 诸葛村·宁静致远 街津口村·自尊自强 哈南村·尽忠报国 岜沙村·敬天畏地 鹏城村·忧天下担道义 江头村·清白可荣身 于家村·规约立村 河阳村·清莲传家 【名家品读】宋颖:忠义廉洁——来自敬畏之心的力量广东省东莞市南社村孝敬有方古树、水坊、祠堂、牌位,一辈一辈的血脉传承,都凝结在了这些颇有年头的古物上。先人的风采,家族的荣光,在上香祭拜的神圣一刻,穿越历史迷雾、岁月红尘,书写在了后辈子孙庄重端详的脸上。 南社村自古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每年冬至,祭祖仪式都会在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具规模的祠堂——谢氏大宗祠中举行。为了表达对先人的崇敬,谢氏族裔都会挑选上好的供品敬奉祖先。祭祀用的烧猪,要经过村民整整一年的精心饲养,往往重达三四百斤。他们每年都用这么沉甸甸的烧猪,寄托对祖先深厚的敬意。 南社村始建于宋代,谢氏祖先谢尚仁从浙江迁居此地。明朝中期,谢氏族群逐渐人丁兴旺。如今逾7000人的村庄中,谢姓为主要姓氏。谢氏祖先定居南社以后,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几百年间,南社村先后出了11位进士和举人、29位秀才和将军。谢氏后人铭记祖先的艰辛与伟大,将尊祖敬宗作为祖训写入了族谱,并且规定家族须为先人建立宗庙祠堂,供后人世代祭祀。1555年,谢氏族人修建了谢氏总宗祠,之后各分支宗祠也不断兴建。这样一个小小的村庄,*鼎盛时竟同时出现了34座祠堂。百岁祠、百岁坊、百岁翁祠和百岁塘等,都记录着南社人对先人与长者的尊崇。 南社村的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都受到很好的照料,长寿的老人比比皆是。谢成运老人今年83岁了,他每天都会到祠堂祭拜祖先。在这里,还立着一块特殊的牌位,它竟然属于谢成运老人本人。这种为活人立牌位的现象,在历史上极为罕见,这要从20世纪80年代末说起。当时,南社人的生活曰渐起色,一些谢氏族人怀念先贤,提出对村中年久失修的祠堂进行修缮。由于南社村祠堂众多,修缮事宜难分先后主次,为了能够同时对所有祠堂进行修缮,村中的谢氏族人纷纷主动捐款。南社村村民为表示对族人积极修缮祠堂的肯定,决定凡是对重修祠堂做出重大贡献,或一直以来对村中长者孝敬有加的族人,可以将他们长辈的牌位请进祠堂。按照传统,能将牌位摆放在祠堂的神龛之上,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这样的方式不但修缮了祠堂,同时为父母设立牌位,也能表达对长辈的孝心,一举两得,于是越来越多的村民纷纷效仿。考虑到老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同时也希望老人能够在有生之年感受到子孙为他们带来的荣耀,南社村有了古往今来鲜有的为健在长辈提前设立牌位的现象。 南社村人相信,“唯孝不可等待”。村里有办千叟宴的传统。据《南社谢氏族谱》记载,1908年,南社村突遭瘟疫,上百村民因病去世。村里请来道士做起斋醮,也就是道场。村民斋戒沐浴,吃素食,祈福消灾。后来这样的活动每年都会举办,其中吃素斋演变成专门敬奉老人的千叟宴。为了支持尊祖敬老活动,村民谢进球不但一次捐款近十万元,还全身心投入筹备之中,主动发起了孝敬村中老人的活动,在活动期间免费向村中所有老人提供一日三餐的素食。除了义务为敬老活动出力,谢进球平时还根据村中老人喜爱摄影和字画的兴趣爱好,收集他们的作品,举办各种展览。作为南社村新一代的年轻人,谢进球以新的方式诠释着尊祖敬老的祖训。 谢芦登老人和老伴今年都已经90岁高龄,20多年前,夫妻二人移居美国。在美国生活的日子,两位老人一直挂念着家乡。为了消解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谢芦登在美国手抄了一本谢氏族谱,从南社谢氏**代始祖,一直收录到了自己的孙辈。对每一代的总结和抄录,让他对祖先的追思之情日益深厚。族谱抄完之际,他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即与老伴一起回到南社村,住在距离家族祠堂很近的民居中生活。现在,他还会时不时地拿出自己精心抄录的族谱翻看,总觉得先祖的荣光看不够。 百岁斋、千叟宴、派发红包、书画颂“孝”、梨园唱“孝”、祭坛祈福、斋醮巡游……也许南社村村民并非个个熟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语,但他们却用一次又一次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祖先和长者的孝敬。 (本集编导:徐丹丹摄像:王国强) ……
|